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系统
简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用于对电网进行实时监视、运行控制和故障处理的一套系统。
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电网数据采集系统电网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底层基础,它负责采集和传输电网的各类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电网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实时状态信息,以及设备的运行参数、故障信息等。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远程终端单元(RTU)和传输网络组成,RTU负责在现场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而传输网络则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上级系统中进行处理。
2.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对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监视、分析和决策。
主站系统通常由计算机、数据库、通信设备等组成,它可以对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主站系统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辅助系统的接口,进行故障处理、预测分析、计划调度等工作。
3. 运行控制与保护系统运行控制与保护系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和保护。
运行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电网的实时数据,进行自动化的设备控制操作,调整电网的运行状态,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保护系统负责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对故障进行快速的检测和隔离,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4. 调度自动化辅助系统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外,调度自动化系统还包括一些辅助系统,用于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
这些辅助系统包括电网模拟仿真系统、故障录波分析系统、远程通信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提供支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视、运行控制和故障处理等工作。
这些系统的良好运行,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继续深入了解这些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发挥作用,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供电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配电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1.概念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对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控制和优化调度的一套集成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检测、设备保护、电能质量分析等功能,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2.组成(1)监控中心:负责对整个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故障处理和指挥调度。
(2)通信网络:实现监控中心与各现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3)现场设备:包括配电开关、保护装置、测量仪表等,负责实现配电系统的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
(4)用户终端:为用户提供实时电能信息、故障报警等功能。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1.实时监控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为运行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运行数据。
2.故障检测与保护系统具有故障检测和设备保护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切除故障区域,保护设备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对配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实现无功补偿、负荷分配等功能,提高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
4.电能质量分析系统可以对电能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运行管理人员提供优化调整的依据,降低能源消耗。
5.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对配电设备进行远程维护和管理,实现设备寿命预测、故障预警等功能,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四、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1.配电网优化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
2.新能源接入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支持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
3.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为智能小区提供实时电能信息,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标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调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需求。
因此,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概念、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优势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1.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运行控制和故障处理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
1.2 通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实时响应和智能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1.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监控子系统、控制子系统、故障处理子系统和数据分析子系统等模块,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管理。
二、技术特点:2.1 实时性: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响应并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2 智能化: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预测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方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2.3 集成化: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集成各种监测设备、控制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三、应用领域:3.1 电网调度: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网负荷、电压、频率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度,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3.2 新能源接入: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新能源的集中管理和调度,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3.3 能效管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
四、优势:4.1 提高运行效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4.2 提升安全性: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响应异常情况,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4.3 降低成本:通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调度和管理,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一、概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运行控制、故障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操作的过程。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架构1. 数据采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电力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采集。
这些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参数,以及设备状态、故障信息等。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调度中心。
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环节。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调度中心。
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有线通信(如光纤、电缆)、无线通信(如微波、卫星)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信网络需要具备高速、低时延、抗干扰等特点。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调度中心接收到传输过来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和模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取出电力系统的潜在问题和优化方案,为运行决策提供参考。
4. 运行控制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调度中心可以下发控制指令,对电力系统进行运行控制。
例如,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调节变压器的变比、切换线路的供电方案等。
这些控制指令可以通过自动化装置实现,也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实现。
5. 故障处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还具备故障处理的功能。
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故障信号,并进行故障定位和隔离。
同时,还能够根据故障类型和位置,自动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功能特点1. 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各项指标和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运行控制:通过数据分析和运行评估,系统可以下发运行控制指令,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运行控制。
3. 故障处理: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电力系统的故障信号,并进行故障定位和隔离,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旨在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稳定。
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一、系统架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模块组成:1.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电力设备、传感器和监测装置等获取实时数据,并将其传输给其他模块。
2. 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电力系统的状态信息和运行参数。
3. 运行决策模块:根据系统的状态信息和运行参数,进行运行决策和优化调度,制定合理的电力系统运行方案。
4. 控制执行模块:将运行决策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控制命令,通过与电力设备和控制装置的通信,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和调节。
5.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供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监控、操作和管理。
二、功能特点1.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采集各种实时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进行实时显示和存储。
2. 远程控制与调节:系统支持对电力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如开关操作、调节发电机出力等,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调控。
3. 运行决策与优化调度:系统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和运行参数,进行运行决策和优化调度,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
4. 告警与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并生成告警信息,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处理;同时,系统还能进行故障诊断和定位,提供故障处理建议。
5. 数据分析与报表生成: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生成各种报表和分析图表,为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应用场景1. 电力调度中心: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力调度中心的核心工具,用于监控和管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运行决策和调度。
2. 发电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发电机组的远程监控和调节,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3. 输电线路:系统能够监测输电线路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集控自动化系统及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关系

摘要:介绍了集控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及电网中采用集控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阐述了集控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系统特点,并对集控自动化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也给出了集控自动化系统在广州电力局的应用实例。
实际运行表明,将集控自动化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相结合,能可靠、有效地实现对电网的监控。
关键词:集控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监控1引言随着电网发展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推广,在对电网进行监测和调度的基础上,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增加了控制功能,即由调度人员承担原来由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的设备监视和控制工作,这种运行模式既可减少运行人员,又可让调度人员熟悉电网及设备的运行情况,为正确处理事故打下基础。
但是,随着无人值班站的增多,仅仅依靠调度自动化系统来监控全网的运行模式遇到了不少问题:①随着无人值班站增多和站端自动化系统及通信手段的改善,调度自动化系统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将不断增加调度员的工作量;②目前,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尚有缺陷,误发信情况比较多,容易降低调度人员的警惕性,而且调度自动化系统在遥信处理方面手段不够完备,会导致“信息淹没”现象,即有些信息未经调度员处理便被忽视了,无形中降低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正视和解决上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一方面应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对于变电站较多的地区,除了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外,还应建立集控自动化系统。
集控自动化系统是集实时监控(SCADA)、运行管理、智能操作票等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运行人员可通过该系统监测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和对设备进行控制。
2建立集控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建立集控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有:(1)很好地满足大电网运行的需要。
集控自动化系统是随着电网规模扩大,无人值班变电站增加而出现的。
《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规定(试行)》明确规定要建立集控中心。
依照该规定,无人值班站的集控端原则上有以下三种方式:①集控端设在多个中心变电站,实现分片控制,有省中调调度的220kV变电站参与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系统宜按此方式进行规划设计;②集控端设在集中控制中心,集中控制中心和相应的调度中心分开,集控员、调度员各负其责,可共用一套自动化主系统,但分用工作站;③集控端与调度中心设在一起,集控端的工作由调度员负责,但有省中调调度的220kV变电站参与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系统,禁止采用这种方式,如果无人值班站数大于10座,也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行业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定义、作用、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定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它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并能够自动化地进行调度和控制。
二、作用1. 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通过自动化调度和控制,快速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根据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对电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调度,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
3. 支持新能源接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新能源的接入和管理,实现新能源的平稳并网,提高电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提升电网安全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三、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电力调度中心,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通信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并进行自动化调度和控制。
同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还与其他系统进行了深度的集成,如供电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然而,目前我国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防止黑客攻击和系统故障。
其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
此外,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还需要与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以适应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SCADA EMS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SCADA/EMS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又称作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大区级电网和省、市级电网调度中心,主要为电网调度管理人员提供电网各种实时的信息(包括频率、发电机功率、线路功率、母线电压等),并对电网进行调度决策管理和控制,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高电网质量和改善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一般EMS系统由硬件平台(HP AlphaServer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Tru64 Unix、Oracle/Sybase)、EMS/DMS支撑平台(RTE、RTDB、MMI)、电力系统基本应用和电力高级应用软件(PAS)等组成。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它是EMS的基础模块,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解释、存储和显示,并把这些实时信息传递给其它应用模块。
主要功能:信息处理控制、报警与处理、事件顺序记录(SOE)、事故追忆反演(PDR)。
随着电力系统的结构日趋扩大和复杂,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调度运行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全面地掌握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预测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趋势,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处理。
EMS高级应用软件(PAS-Power Advance Software)正是辅助调度员完成上述任务的有力工具,也是EM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应用软件包括实时网络建模和网络拓扑、负荷预测(LF)、自动发电控制(AGC)和发电计划、实时经济调度、状态估计(SE)、调度员潮流、安全分析(Transient Stability Analysis)、电压无功优化、短路电流计算、安全约束调度、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系统在接口、服务程序和信息格式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满意的 功能规范,以利于应用软件工程化.
开放系统
特点
工作站为基本单元 冗余配置 严格遵守工业标准
操作系统接口 图形用户界面接口 数据库接口 网络通信接口
环境规范 操作系统
用户接口 网络 数据管理
OSF-AES (应用环境规范)
SQL ISO 9074
XTI (X/Open传输接口)
SQL ISO 9074 ISAM
开放系统
实现步骤
硬件系统标准化 操作系统标准化 软件平台标准化 应用软件接口标准化
IEC61970标准
IEC 61970系列,使EMS的应用软件组件化和开放化, 能即插即用和互联互通,降低了系统集成成本和保护 用户资源。
设计的数据
系统的外部参数配置 数据管理
应用软件
一次软件
图形输出 控制操作 监视状态处理 测量值处理 计数值处理 注释 日记录 制定短期文件 制定长期文件
应用软件
二次软件
网络拓扑 状态估计 在线潮流 最优潮流 负荷预测 发电计划和电网交换计划 自动功率调整 预想故障分析 调度员培训模拟
数据库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
提供灵活的并发访问机制,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按照用户的要求执行有关数据输入保护 提供用户可定义的事件触发和处理功能 支持数据库的并发访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一致
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的快速拷贝和备份功能 提供数据库的故障恢复和重启动能力 提供灵活的数据库编辑器、浏览器和其他工具。
支撑平台与体系结构的 开放化与标准化
开放系统
定义
IEEE P 1003工作小组制定的POSIX l00 3.0标准
一个开放系统具有这样的能力,使其能运行在多厂家的计算机系 统上;实现与其它开放系统的互操作(包括远程应用);为用户接 口提供一致的工作方式。
IEEE能量控制中心工作小组
对现存EMS系统提供全部更换或部分扩充的能力,而不必依赖某 一厂家.
Windows
开发支持环境
编译器与连接器
cc CC cxx gcc f77 f90 ld32 ld64 Visual C++ Visual Fortran
开发支持环境
其他服务程序
程序库程序 make ar 调试程序 dbx gdb 各厂家提供的图形化
调试工具 编辑程序:vi emacs等
组成
导则 术语 CIM公用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CIS1组件接口规范(compon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CIS2
IEC61970标准
横向上,新一代系统的体系结构应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将各种 应用按组件接口规范,例如CORBA进行封装,形成可以即插即用 的组件,用代理技术使组件在不同的软硬件系统上分布化,从而 构成一种基于对象请求代理(ORB)互操作机制的分布式对象结 构。
纵向上
硬件 操作系统 分布式环境CORBA 数据库环境 应用软件
集中式
分布式
分布式组成部分
存储子系统 SCADA子系统 通信子系统 开发子系统 高级应用子系统 人机交互子系统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 系统软件
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开发支持环境 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
实现调度自动化功能设计的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
功能
处理机管理 任务调度 存储管理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 时钟管理 系统自诊断
X/Open-XPG3 (可移 IEEE 1003.1 ISO 9945-2 IEEE 1003.2
X Window OSF/Motif
POSIX ISO 9945-1 IEEE 1003.1 ISO 9945-2 IEEE 1003.2
X Window
TCP/IP OSI XTI (X/Open传输接口)
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强有力的实时处理能力和事件响应能力 完善的中断处理系统和高的中断响应能
力 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 具有充分的信息保护、容错及系统自恢
复的特点
常用操作系统
UNIX
SUN——Solaris ALPHA(DEC,COMPAQ,HP) ——
OSF/1,Digital Unix,TRU64 Unix IBM——AIX HP——HP-UX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 设计原则
功能层次
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DAM 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 数据采集/监视控制/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 SCADA+AGC/EDC 能量管理系统EMS
子系统划分
通信子系统 主计算机系统 人机界面 应用软件
评价指标
数据合格率 系统响应时间 系统可用率 系统可维护性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 硬件结构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 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
模拟屏 图形显示设备 用户控制台 报警设备 打印设备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
基本要求
可移植性 可重用性 数据存储
电网数据模型:包括所有电网元件,当前状态,电网的拓 扑联系
事件数据:以年月日时间顺序记录电网运行数据 归档数据:包括长间隔的测量数据和用于运行计划和电网
数据库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
提供标准的SQL 访问语言,支持异构数据库之间的 互联和互操作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包括用户自定义类 型)
提供通用的数据库模式定义方式 提供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和访问机制,并实现物理存
储位置的独立性和透明性 提供通用的、标准的数据库应用编程接口 提供面向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快速访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