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师版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1.王羲之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语文教师手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王羲之壹.教学重点本文乃王羲之为兰亭集所撰写的序文。
文中除陈述其作序之缘由外,并对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之说提出批判,兼及对生命的省思、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教学时,宜就下列几方面加以掌握:1.认识王羲之的生平,以及兰亭集序相关的故事。
2.欣赏王羲之行书之美。
3.体会魏晋名士的风雅情调。
4.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贰.题解参考数据一版本说明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曲水序、兰亭记,五代或称禊叙,宋人又称修禊序、兰亭文、禊饮序、禊帖。
宋李兼兰渚辑录:“右军自为之序,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或言‘兰亭记’(后人称‘贞观兰亭诗序’),欧阳公(欧阳修)云‘修禊序’,蔡君谟(蔡襄)云‘曲水序’,东坡(苏轼)云‘兰亭文’,山谷(黄庭坚)云‘禊饮序’,通古今雅俗所称俱云‘兰亭’,至高宗皇帝所御宸翰题曰:‘禊帖’,于是兰亭有定名矣。
”宋朝以来,伴随兰亭序复制、翻刻的增加数量,兰亭序的式样、版本也随之分化,甚至形成不同的系统,例如在摹本系统中分为:褚摹、冯摹、虞摹、赵摹等。
在刻本系统中,依地域命名,有婺州、会稽、豫章、修城等。
若是两个系统都存在的情况,则以所有者命名:苏家本、三米本、赵子固本、孤独本等。
兰亭序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中国历代书法家无不临仿,元朝赵孟俯奉诏自吴兴前往大都(今北京)途中,带着友人赠送的兰亭序临本法帖,船上临写了十三次,并书写心得,称为兰亭十三跋。
唐太宗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得到兰亭序后,就命令当时书法家临摹,其中被评为最好的是欧阳询的临本。
唐太宗将欧阳询临本模刻上石,并且墨拓了一千本分送大臣,目前欧阳询的临本已亡佚,只留下石刻本,另有唐朝拓书人冯承素“神龙”摹本,虞世南等人的临摹本。
兰亭序版本极多,一般常见者为“神龙本”。
此本为清乾隆帝刻入兰亭八柱册的第三本,因在帖首与帖尾均各有唐中宗神龙年号故名。
此帖笔锋精细、神采传神、勾勒仔细,笔墨浓淡变化为他本所无,再加上有米芾的精鉴,认为是宋朝所见最精良本。
兰亭集序教案及板书

兰亭集序教案及板书(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兰亭集序教案及板书兰亭集序教案及板书有关《兰亭集序》,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
【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兰亭集序》教案汇编6篇

《兰亭集序》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
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书法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如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美不胜收的书法精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件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书法作品,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生朗读课文注释①。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小短文。
《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多媒体显示:兰亭和兰亭有关的幻灯片)我们先来看几幅有关图片,然后一起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可一边听朗读,注意句读和语气,一边整体感知品味这篇课文。
三、朗读品味,分析内容1、齐读课文第一段,分析:问: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答: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
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
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
(略)再明确层次。
(层次不必过细,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已。
)归纳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乐。
再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准句读、读出语气,师略作点评。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赵丽霞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兰亭集序
• 板书:
•
气候宜人(良辰):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环境优美(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
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本课 件共 有10 张PPT,
长治二中 赵丽霞
兰 亭 集 王序
羲 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世居会 稽(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家。官至会 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 王会稽”。《兰亭集序》是中国历史上最 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
兰亭集序
• 一、导入新课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兰亭集序》这
• 作者的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 先叙事。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先 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 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 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可算是入 题。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景物做烘托, “天朗气清”,则所见者真;“惠风和畅”,则观景之 情致浓。由此说到“仰”“俯”之所见,再归结为“游 目骋怀”之“乐”,自然顺理成章。这一层仍是切着兰 亭之会写的,却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其中 “仰”“俯”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又预示了下文将 有所发挥。
• 5.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 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 • 7.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 8.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
兰亭集序
• 三、分析文本 • 抽一学生朗读。 • 1.思考:本文中能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
词语分别是哪些? • 2.那么作者的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
?分别是什么呢?
兰亭集序
•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 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 的缘由;有用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 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 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 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 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 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杨瑞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 死生亦大矣 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 四种表达方式:叙事 描景 抒情 议论
主旨
这篇书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 盛况,抒发了欢乐有尽,人生短 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生 死问题,批判了庄子把死生等同 起来的虚无主义观点,表明了以 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相 聚 之 乐
乐
死 生 之 痛
痛
今 昔 之 悲
悲
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 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 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 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 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人贤
兴雅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辰良
景美
事趣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死 生
所之既倦,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
大 矣
人生感慨:“欢乐有尽,人生短暂”“死生亦
❖ 第三段所议论的中心问题是———。
死生亦大矣。
❖ 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 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 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 “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 的美好已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 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 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 为“痛”的感觉。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教师用书:第8课 兰亭集序 含答案

品味自然1.大自然就是大境界:高山、河流、海洋、湖泊、蓝天、白云、明月、星光、花草、树木、飞禽。
山巍峨,去天三尺三;海广阔,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娇艳,云想衣裳花想容;草茂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有人说,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阳光灿烂,是大自然露出的最温馨的微笑;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
我想说,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人类幸福的源头!拥抱大自然吧!你会感受到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清香,夏天清泉带来的阵阵清凉,秋天凉风送来的累累丰收,冬天雪花飘来的朵朵洁白。
你会发现,能够拥抱大自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3.找一条小溪,选一块石头,然后静静地听着水流过的声音,流过你的脚边,也流过你的心间。
轻快的水声,渐渐取代了一直盘桓在你心头的纷纭之声。
单纯地聆听自然的声音,单纯地贪图自然的节奏,这时,你会感到身心一致的和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荡气回肠的壮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种困境中的惊喜;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种放逐的悲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流露的是一种思古的忧伤。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是人生的源泉,亲近大自然,让大自然多一些人类的足迹,也让心灵多一份大自然的光芒,找寻一个归宿和家园。
一代“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官至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自成一家。
其所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书法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快雪时晴》《丧乱》《兰亭集序》等。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刚健秀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王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七、作业:
❖ 1、完成《语文新学案》-------《兰亭集序》; ❖ 2、背诵《兰亭集序》相关名句。
精品PPT课件
本课件共有34张PPT, 课件播放完毕!谢谢你 的观看!
精品PPT课件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 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精品PPT课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
——哈姆雷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T课件
抒修 清禊 幽之 淡乐 雅 情 怀
再读第一节,读出情感。
精品PPT课件
——
乐-痛
唐突?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西汉 刘彻《秋风辞》
精品PPT课件
同游孙绰也有同感,在《兰亭后叙》 中说: “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 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
❖
——司马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李清照
精品PPT课件
三、当堂测试:文言词语解释
茂林修竹( 高) 况修短随化( 长) 流觞曲水( 酒杯 ) 一觞一咏( 喝酒 )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
精品PPT课件
文言词语解释
夫人之相与( 交往) 悟言一室之内( “悟”同“晤”) 虽趣舍不同(“趣”同“取)”
彭殇 shāng
精品PPT课件
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疏通 文意
❖1、交流问题; ❖2、质疑,解疑; ❖3、检查学习效果。
精品PPT课件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 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 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教师版第一课时阳江市刘小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掌握重点实词“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等,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3.情态与价值: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难点: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了楷书、行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
因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世人称之为“王右军”。
2、文体“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4、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二段文意,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语气、停顿、字音2、学生齐读三、梳理一、二段的字、词、句(小组竞赛形式)1、句式①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省略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字词①词类活用:形容词做名词:贤、少、长名词作动词:带、殇使动用法:流、游、骋②一词多义:盛、修③其它重要词语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3、翻译下列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饮酒一杯,赋诗一首,也足以酣畅淋漓地表达幽深内敛的情感。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抬头饱览广阔的天地,低头审察繁多的万物。
四、课文赏析1、第一、二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心情如何?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句子。
参考: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现了自己快乐的心情。
“信可乐也”2、作者为何而乐?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美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乐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心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兰亭之会,四者并具,怎不可乐?明确: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板书)3、在这样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王羲之等人游目骋怀,尽享耳听和眼观的乐趣,最后作者把心情归结为一个“乐”,如果让你们再一次朗读这一部分,你会怎样来读呢?明确:舒缓—稍快—舒展曼婉,语调要清新。
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
五、课堂小结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人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回复平静,使原本堆积的烦恼渐渐融化。
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许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这些留待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六、堂上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答案:B。
A项,“癸”应读“guǐ”,“殊”应读“shū”;C项,“悼”应读“dào”;D项,“曲”应读“qū”。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怀抱(从……中取得)..,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答案: D.致,思想情趣。
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A 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本段描写兰亭景物抓住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 本段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
C 本段写天气好,人心乐,盛会难得,段尾突出一个“乐”字。
D 本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答案】D(不应是铺垫。
)七、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预习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兰亭集序》学生版第一课时阳江市刘小敏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文体特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3.情态与价值: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难点: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
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了楷书、行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王羲之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
因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世人称之为“”。
2、文体“序”:序也写做“”或称“”,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或“”。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 )丑会.()稽修楔.( ) 激湍.()流觞.( ) 管弦.()游目骋.( )怀齐彭殇.()4、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二段文意,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朗读课文三、梳理一、二段的字、词、句(小组竞赛形式)1、句式①、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省略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字词①、词类活用:形容词做名词:贤、少、长名词作动词:带、殇使动用法:流、游、骋②、一词多义:盛、修③、其它重要词语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3、翻译下列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四、课文赏析1、第一、二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心情如何?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句子。
2、作者为何而乐?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五、课堂小结六、堂上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怀抱(从……中取得)..,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A 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本段描写兰亭景物抓住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 本段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
C 本段写天气好,人心乐,盛会难得,段尾突出一个“乐”字。
D 本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七、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预习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