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开水煮不死

合集下载

狗狗黄曲霉素中毒症状避免它就要先了解它

狗狗黄曲霉素中毒症状避免它就要先了解它

狗狗黄曲霉素中毒症状避免它就要先了解它黄曲霉素的可怕之处黄曲霉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霉菌界的死亡之菌呢?专业的我们不去记了,就简单的记得,黄曲霉素,是主要由黄渠菌和寄生曲霉(二种霉菌)产生的物质(极强致癌)。

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素档案:毒性级别:★★★★★ ★★★★★(五颗满分)主要代谢器官:肝脏与砒霜比毒:毒性比砒霜大68倍高温煮是否能去除:不能(具耐高温性,家庭烹饪无法办到)致癌性: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急性中毒:短期内大剂量的摄入黄曲霉素,即可造成急性中毒,主要变化是肝脏,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脾脏和胰脏也有轻度的病变。

慢性中毒: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

其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

出现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母畜不孕或产仔少等系列症状。

致癌特点: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氯环己烷大1万倍;科学家介绍:黄曲霉素拥有强大的致癌力,只需要1毫克/千克的剂量,便可诱发肝癌、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全身各种脏器癌症。

要知道,1毫克/千克黄曲霉素含量只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素。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特点科学家介绍引用自百度百科和新华网)人类里,黄曲霉素致癌案例展示: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有200个村庄暴发黄曲霉中毒性肝炎,397人发病,死亡106人,中毒患者都食用过霉变的玉米,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达6.25-15.6毫克/千克。

美国科学家Douglas L报道,1989年印度有74人、肯尼亚有12人死于黄曲霉毒素的急性中毒。

2004年,肯尼亚的东部地区爆发了黄曲霉素引起的肝炎,125人死亡。

死者都曾经吃过发霉的玉米。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尤其是东南方沿海地区高发。

小心 你可能吃到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

小心 你可能吃到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

小心你可能吃到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
逢年过节或闲情之余,人们喜欢嗑瓜子来充实时间,不少人也都吃到过〝苦籽〞。

然而你可知道这些〝苦籽〞是最强的致癌毒素?因为瓜子一旦发霉,极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会引起肝癌。

所以专家建议:万一吃到有苦味的瓜子,要赶紧吐掉并用清水漱口。

大陆媒体报导,平时我们在磕瓜子时,都经常会磕到一些发苦的瓜子。

但一些人却因吃到这种黴变的〝苦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黴变瓜子毒素到底有多大?
据专家介绍说,瓜子一旦发霉,其中可能含有毒性十分强的黄曲霉毒素,它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专家指出,误食了黄曲霉毒素,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

因为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最受累的是肝脏,其毒性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起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要严格限制黄曲霉毒素的摄入。

科学研究表明,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包括玉米、花生、大米,其次是大麦、小麦等,如果一旦发现这些食品轻微变黄,或者发黑、味苦、发芽等现象,一定要丢弃,千万不能食用。

科学解读黄曲霉毒素

科学解读黄曲霉毒素

科学解读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又专业的名词,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或许您在购买食品时,曾在包装上看到过“不含黄曲霉毒素”的字样,但您真的了解它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一说这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它可不是什么“善茬”,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先来说说它的毒性,那可真是令人咋舌。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比砒霜还大,比剧毒农药“敌敌畏”还要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天然毒物之一。

那黄曲霉毒素是怎么进入我们生活中的呢?这主要与食物的储存和加工方式有关。

像一些谷物,比如玉米、花生,如果在储存过程中受潮了,就给黄曲霉提供了生长的“温床”。

还有一些食用油,如果原材料发霉,或者在榨油过程中工艺不达标,也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的种类不少,其中最常见也最具毒性的是黄曲霉毒素B1。

它在进入人体后,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

肝脏可是我们身体里的“化工厂”,负责着众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黄曲霉毒素 B1 会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破坏肝细胞,长期接触甚至可能导致肝癌的发生。

那怎么知道食物中有没有黄曲霉毒素呢?这就需要专业的检测手段了。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预防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至关重要。

首先,在购买食物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和包装是否完好。

储存食物时,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食物受潮发霉。

对于一些容易发霉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要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有发霉的迹象,一定要果断丢弃,千万别觉得可惜。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小细节也能帮助我们预防黄曲霉毒素。

比如,木制的筷子和砧板,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容易滋生霉菌,要定期更换。

另外,不要吃那些来路不明的自榨油,因为无法保证其原材料和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可能有人会问,万一不小心吃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怎么办?别慌,如果只是少量摄入,一般不会马上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但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

避免黄曲霉素需注意4点

避免黄曲霉素需注意4点

养生益寿文摘·健康生活艾叶泡脚退黑眼圈中医认为,艾叶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降湿杀虫的功效,我们常常通过一些方法把它做成艾条、艾绒等使用,但其实用它来泡脚,不仅可以散寒止痛,温经止血,还能有效去除体内虚火导致的黑眼圈。

可以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

如果艾叶不好找也可以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1/4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

等艾叶泡开后,再兑入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即可。

一般要连泡数次,约2~3天后即可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用艾叶水泡脚时,要注意别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多喝温开水。

还可在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喝一杯生姜红枣水。

坚持一段时间后,由体内虚火引起的黑眼圈就会明显好转。

想要效果更快,还可以用艾条灸肝腧、肾腧、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这5个穴位,它们都是滋补肝肾、提高免疫力的穴位。

每天在这5处按摩、艾灸各5分钟即可,10天为一个疗程,中午11时灸效果最佳。

(摘自《健康时报》文/杨润)每天静养10分钟可补心肾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经常让人身心疲惫,而静养的方法却可以让人快速放松心情。

每天都应该抽出10分钟静养一下,会对身体很有益处。

中医上的静养,是指把所有的意念抛空,气沉丹田,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静养不必拘于时间地点,感到累了都可以做。

比较正式的静养是睡觉前,坐在床上,保持打坐姿态,两腿盘起,眼睛闭上,手自然放到腿上或者手掌闭合放于胸前。

身体各个部分都放松下来,一点力气都不要,一点劲都不用,思想完全放松,深呼吸数次。

对于老人或者腰腿不容易盘起的人,可以坐在床边或者高度适当的凳子上,腿放平,不要悬空,两手放在腿上进行静养。

另外,晨练时或晚饭后,选择湖边、树下或者草地上,也可以保持一个较为固定的站姿,闭上眼睛放松全身。

(摘自《宁夏日报》文/刘伟)避免黄曲霉素 需注意4点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致癌能力是二甲基亚硝胺的7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68倍

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68倍

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68倍
在饲料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是受污染频度最高且毒性最强的霉菌毒素之一。

被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指明为有足够证据证明的强烈致癌物,其致癌性为肝脏致癌型。

动物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其内脏和所产的奶、蛋、肉中也会含有毒素,通过食物链侵害人类。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

牛奶是最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畜产品之一。

另外,生活中的霉变食物千万不要吃,即使将霉变部分去除也不行。

一粒发霉的花生米,要比牛奶中超标的黄曲霉毒素多得多。

不完整的花生米也不能吃,半粒花生米表面最容易发霉,尽管肉眼看不见,但实际上含有很多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比砒霜毒性大几十倍,与肝癌风险有关,由黄曲霉素和寄生曲霉素的某些菌株产生。

花生、大米、玉米、坚果容易滋生黄曲霉菌,有轻微霉味也要坚决扔掉。

饲料玉米如受污染,肉蛋奶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就会上升。

叶绿素可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并减轻其致癌作用,多吃青菜很重要。

烹调青菜的时候,最好少放油,同时,三餐中的动物蛋白质不要太多,因为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的饮食方式,可能促进致癌物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怎么防

最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怎么防

不怕水煮毒性超强 "最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怎么防2012年01月02日 10:12:10 来源:重庆商报打印转发字号:大中小花生是最易染黄曲霉菌的农作物之一记者张永波摄刚刚过去的2011年,牛奶中惊现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消息,再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

“黄曲霉毒素”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食品安全年度“热词”。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有多大?含量多少可致癌?本期探索发现,记者采访了营养学家、化学教授,为大家解读黄曲霉毒素之毒。

危险花生最易产生毒素昨日,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高级营养师刘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表示,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

“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菌的农作物之一。

”刘莉表示,自己平时都很少吃花生,就是担心花生感染了黄曲霉毒素。

她还忧心地说,很多重庆人在外面吃火锅、中餐都爱喝花生浆,“如果有一两颗坏的、生霉了的花生,那整瓶花生浆都受污染了,尽量少喝。

”她还表示,油酥花生、卤花生,也要少吃,“烹饪过后,很难吃出有没有变味。

”刘莉介绍,这种毒素被人或动物食用后,一部分就会蓄积在人和动物的体内,另外一部分则会转化到乳汁和尿液中,所以,如果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谷物,牛奶就会被污染。

恐怖毒性是砒霜的68倍让网友担心的是,黄曲霉毒素对光、热和酸都比较稳定,很难消除。

是什么样的化学结构让这种毒素如此“强大”呢?重庆科技学院化工学院名誉院长贾云就此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B1在动物体内会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M2等。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为大分子的环状结构,很稳定,所以它不容易被破坏,B1的分解温度需要达到268℃左右,开水煮都不怕。

”贾院长表示,B1的毒性及致癌性极强。

“上过高中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氰化钾,看谍战片的时候,被抓住的间谍把那东西摸一点在嘴唇上就能死人,而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它的10倍。

坏瓜子毒性是砒霜68倍

坏瓜子毒性是砒霜68倍

坏瓜子毒性是砒霜68倍许多人都很爱吃瓜子,尤其是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嗑着瓜子,那种闲适和放松是件满意的事情,而瓜子大都是是向日葵籽,也是一种坚果类的食物,这种食物的养分价值特别的丰富,葵花籽还可以榨成油,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假如常吃这些坚果类食物,有助于爱护我们的心脏和强身健体。

但是在瓜子加工的过程中我们是看不见的,假如自己加工还会略好一些,但是现在的人们很少自己加工的,由于商场上的各种瓜子琳琅满目,想要什么口味的都可以找到,五香的、绿茶的、原味的,应有尽有。

但是,这个的背后却有许多人们想不到的,由于,在制作瓜子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人工仔细的筛选,因此,坏的瓜子也会混入其中,当人们吃瓜子的时候才能感觉到。

可是这种坏瓜子是特别毒的,对健康的损害特别大,由于这种坏瓜子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一提起砒霜,就会想起在许多电视剧和电影中看到的那些画面,用砒霜下毒,导致人死亡。

因此,砒霜是一种毒性特别强的毒药,达到肯定的量就会让人丧命。

那为什么毒瓜子比砒霜还毒?由于坏瓜子里是黄曲霉素,而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多来自于谷物、坚果中的霉变成分,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讨论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在自然界全部物质中毒性名列第一。

是强致癌物质。

黄曲霉毒素共分为17种,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大家应当都知道氰化钾,这是一种剧毒而且速度特别快,在看谍战片的时候,被抓住的间谍将其抹一点在嘴唇上就能丧命,可是,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它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专家告知我们,黄曲霉素来自黄曲霉菌,而这种细菌生长的最相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8℃~33℃、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

所以说,这种毒素相宜在温度高又特别潮湿的南方生存。

另外,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真的是就算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肯定将其彻底去除。

因此,这种细菌的存在实在是特别可怕的事情。

霉变的食物存在致癌风险

霉变的食物存在致癌风险

核心提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很少吃花生的,首先不吃生花生,其次不吃来路不明的花生。

这是因为,在所有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食物中,花生最容易被黄曲霉素感染,而黄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知道的致癌最厉害的毒素。

家里每天烧饭,米最少也要淘洗一次,如果碰到一缸米长期不吃,最好看看里面有没有霉变的米,如果发现有黄色的米,你要毫不犹豫地倒掉。

因为这个米估计已经被黄曲霉素感染了。

菜场里买回家的年糕,放冰箱里面几天后上面会出现黄色的霉变斑点,这个年糕是万万吃不得的。

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黄曲霉素污染过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

例如黄曲霉污染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干果类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以及在奶和奶制品中也曾发现过黄曲霉素。

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的农作物之一,黄曲霉毒素对花生具有极高的亲和性。

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不仅发生在花生的种植过程(包括开花、盛花、饱果、成熟、收获)中,而且在加工过程(包括原料收购、干燥、加工、仓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

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主要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

看中医有一个诀窍,要选专门经营中医药的地方看。

这跟选饭店道理一样。

大店,名店,专业店,药材质量有基本保障,药材流转速度快,药材就不容易霉变。

霉变的中药饮片如果被黄曲霉素感染,这个中药就能致癌。

举个例子,治疗肿瘤,中医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味药就是白花蛇舌草,它是有草籽的,草籽晒的时候外面已经干了,但里面往往没有干,堆放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从里面发生霉变。

我们早年吃过这个苦头,所以我们是用专门的技术进行处理的,配给病人的时候茎还带着绿色,说明非常新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开水煮不死!
1毫克黄曲霉素,就是致癌剂量!
有毒!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也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致癌!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

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剧毒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小心!这些食物里都藏着黄曲霉素!
1、一棵花生发霉,最好一包都扔掉
黄曲霉素最喜欢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花生也不例外,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最容易滋生这种致癌霉菌。

注意:如果有一颗花生霉变,整包花生都要扔掉。

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食物极易牵连霉变。

2、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杏仁等坚果,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

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经常食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建议: 吃到霉变的、发苦的坚果,千万别犯懒,一定要马上吐出来。

3、泡了好几天的木耳
曾有这样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名消费者,因吃了泡了三天的黑木耳致食物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医生给出的就诊结果:这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后续严重后果。

木耳在泡发中,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

建议:木耳吃多少泡多少,不要浸泡好几天。

4、没洗干净的筷子
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平时用筷子吃玉米、花生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里易藏淀粉。

时间长了导致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裸筷子、漆筷子,极易开裂藏食物残渣,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建议:
1、最佳选择是铁筷子,很难出裂痕,也就不会有食物残渣。

2、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

5、发霉的玉米
黄曲霉毒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花生、玉米、豆类等食物。

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毒素。

建议:
1、每次少买点,不要"存",以免霉变。

2、如果您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

3、家里有食物残渣的边边角角,也要清洗干净。

6、小作坊自榨油
一般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没有除去有害物质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所以对去壳的外表、正常内部已出现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是挑不出来的。

原料发霉,榨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

建议:去大超市购买知名品牌。

一般高温、紫外线都杀不死
怎么能让黄曲霉素远离我们?
很多人说了,我在锅里好好地蒸煮食物,不就可以"消毒"了。

可真不是这样的。

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黄曲霉素破坏,因为黄曲霉素裂解温度为280℃。

只有达到280℃的时候,才能灭活,一般的烹饪方法都不能消毒。

连消毒碗柜都不行,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

怎么办?
1油热了,先加盐
做菜之前的一个小动作,就能帮消除一定量的黄曲霉素。

如果我们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锅里加热后,并放入少量食盐,搅拌10~20秒,这样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食用油里的黄曲霉素。

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

2多吃点绿叶蔬菜
多吃绿叶蔬菜,可以让我们平时不小心吃下去的黄曲霉素失效一部分。

因为叶绿素能够阻止黄曲霉素吸收,预防肝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