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之鉴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音乐课小夜曲反思总结

音乐课小夜曲反思总结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听赏和体验,达到了比较的效果,现总结如下: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既包含了清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我们体会到了旋律的美,也感受到了形式上的美
在赏析的过程中,当一个个类似的或者不同的见解发表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始终是非常高涨的,使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
在欣赏每一乐章的时候,我都让学生发挥想象。
比如第一乐章,让学生想象一下,走路的姿势,神情,动作等应该是怎么样的。
第二乐章的时候,想象一下坐在秋千上,应该是怎样的心情。
第三乐章的时候,想象一下男士的打扮,又是怎样邀请美女跳舞的等等。
说完了还请男生模仿,大家的兴趣非常浓厚,课堂一片欢笑。
在想象,在模仿,在欢笑中,学生对乐曲已经有了深深地情感体验。
当然整堂课下来,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作者的介绍,比如莫扎特的生活境况,品质等可以放到学生欣赏完作品,真正体会到了作品的情感等等以后,再介绍,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对莫扎特的认识会更深刻,对人生的启示会更有共鸣。
希望自己通过这堂课,更好的总结经验得失,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查相关的资料,多提升自己的能力,认真地备好每一课,多听乐曲,对乐曲有自己独到的,切身的体会,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欣赏课的教学中去。
g大调弦乐小夜曲

这段旋律精巧、活泼,富有动律。
这段音乐给人俏皮、活泼、可爱的感觉。
G大调弦乐小夜曲
呈示部
?
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
展 开 部
欣赏任务:在这一部分中,有你熟悉的音乐 片段吗?她分别出自哪里?
• 乐曲的展开部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段旋律, 接着将副部主题的第2旋律片段加以变化发 展。相比较庞大的呈示部而言,展开部显 得非常的精炼。
这段旋律柔婉轻盈,给人们一种庄 重典雅的舞蹈印象
合作愉快
女生
男生
G大调弦乐小夜曲
呈示部
主部主题
?
第一句(男生)
第二句(女生)
副部主题
问题: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的情绪有变化吗?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它优美、抒情、 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副部主 题同样包含着两段旋律
不想长大
G大调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
莫 扎 特
《G大调小夜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 曲的典范。莫扎特于 1787 年8月24日 在维 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它 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 欢迎的一首。
这段旋律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 律,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
你认为这部作品他属于什么体裁?
小夜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 曲。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 演唱的独唱曲或独奏曲。其音乐情绪缠绵委婉, 多用吉他或曼陀铃伴奏。到了18世纪中叶,作 曲家创作的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 作小夜曲。其风格近似于嬉游曲,常常运用于 晚间娱乐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一音乐湖南文艺版古典主义音乐赏析一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课件

课堂小结
古典主义音乐与巴罗克音乐的对比:
力度 旋律 和声 织体
古典主义音乐 渐进力度的广泛使用 平衡对称、朗朗上口
简明清晰 主调音乐
巴罗克音乐 阶梯式力度 华丽复杂、不易演唱 通奏低音 复调音乐
课后作业
完整聆听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 1.跟随音频视唱主部主题; 2.分析回旋曲式结构特点。
古典主义音乐赏析(一)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
高一年级 音乐鉴赏
感受音乐
这段音乐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是欧洲哪个时期的音乐?
感受音乐
(后略)
年代 知识回顾音乐时期
475 —— 1450
中世纪时期
1450 —— 1600
文艺复兴时期
1600 —— 1750
巴罗克时期
1750 —— 1827
第一插部
(后略)
第一插部
(后略)
第二插部
(后略)
第二插部
(后略)
第三插部
(后略) (后略)
第三插部
(后略) (后略)
拓展练习
(后略)
拓展练习
(后略)
拓展练习
(后略)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古典主义音乐表现特征:
力度 旋律 和声 织体
渐进力度的广泛使用 平衡对称,朗朗上口
简明清晰 主调音乐
(后略)
《渴望春天》乐谱片段
1
2
(后略)
《渴望春天》乐谱片段
1
2
(后略)
《渴望春天》乐谱片段
1
2
(后略)
知识介绍
I
主和弦
V 属和弦
V7 属七和弦
【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1756-1791)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欣赏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课件

︵3
217 60 40 3 - 2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句音乐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主题四(D)
1=D
颤音
.
. . . .. ..︵tr . .. . . ..︵tr . .. . . . .︵tr . .. .. ..t︵r
05 17 65 65 05 55 55 65 05 17 65 65 05 55 55 65
新作初赏,整体感受
思考: 1、这种音乐适合在哪些场合演奏?为什么? 2、有哪些乐器在参与演奏?音色如何?
分段赏析,体验音乐
聆听(一)呈示部
主题一(A) 1=G
. . . . . 1 0 5 1 0 5 1 5 1 3 5 0 4 0 2 4 0 2 4 2 7 2 5 0
■ ■■
■■ ■
这句旋律带给你什么感受?
●
●
●
●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
考考你
完整欣赏呈示部
聆听(二)展开部
展开部
Aˊ Dˊ
聆听探索,有何发现?
聆听(三)再现部
要求:用身体律动表现各主题
ABCD
A’ D’
整体再赏,构建结构
奏鸣曲式
第四主题 第三主题 第二主题 第一主题
第四主题变式 第一主题变式
第四主题 第三主题 第二主题 第一主题
ABCD
我的收获
与第一句对比音乐有何变化?
主题二(B) 倚 音
1=G
. . 5
4
G大调弦乐小夜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为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传承了数百 年,成为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和专业演奏家学习和演奏的 经典曲目。
对音乐发展的贡献
01
创新性的作曲技巧
该作品在作曲技巧上具有创新性,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独
特理解和运用,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02
弦乐四重奏的典范
音乐特色
旋律特点
旋律优美
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旋律线条清晰, 富有歌唱性,给人以优美、抒情 的感受。
音域宽广
这首乐曲的音域宽广,从低音到高 音,旋律线条流畅,富有表现力。
变化丰富
旋律中运用了丰富的调式和声,使 得乐曲具有丰富的变化和层次感。
和声乐曲的和声运用非常 丰富,通过不同的和声组 合,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氛 围。
节奏与旋律的结合紧密, 使得乐曲的整体表现力更 加突出。
04
演奏技巧
弦乐演奏技巧
弓法技巧
指法技巧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持弓和运 弓方式,保持稳定的弓速和力度,以实现 流畅、自然的音乐表现。
根据曲目的需要,合理安排手指按弦的顺 序和力度,以保证音色的纯净和旋律的连 贯。
揉弦技巧
换把技巧
通过合理运用手指的颤动,模仿人声的颤 音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和音乐的感染力 。
与乐队的沟通
通过眼神、动作等非语言方式,与 乐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与默契,
确保音乐表现的统一和协调。
乐队配合技巧
节奏感
保持稳定的节奏感,确保整个乐队在 演奏过程中保持一致的节奏和速度。
音量控制
根据乐曲的需要,合理调整自己的音 量,以达到整个乐队的和谐统一。
音色协调
通过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使音色与 其他队员相协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 体。
欣赏课《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教案

欣赏课《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教案应莎莎设计理念: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音乐欣赏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由于音乐本身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它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
这一课的重点是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教材分析:《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
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
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
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
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
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有一定基础,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应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运用图示法使抽象的音乐直观化、形象化。
G大调弦乐小夜曲

LOREM
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原为五乐章,因丢 失第二乐章仅存四个乐章,由于这部作品手 法简练,作曲技巧精湛而娴熟,胜过此前创 IPSUM DOLOR LOREM 作所用同类作品,所以流传最广、也最受欢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迎。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莫扎特
沃尔夫冈· 阿玛多伊斯· 莫扎特 (1756~1791)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 四岁学习钢琴, 五岁开始作曲,六岁就参加演 出,故有“音乐神童”之称。可惜仅活到36岁就 离开人世,但在他短短的一生却创作了各种体裁 的千余部作品。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同类体裁中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 提琴
展开部
再现部
G大调 弦 乐 小 夜 曲
室 内 乐
莫扎特
奏鸣曲式
呈示部
主部主题 主题一 主题二 副部主题
主题三 主题四 主题一 主题四
展示部
再现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热烈欢快) (欢快、活泼、轻盈、俏皮) (雄壮有力、流畅明快)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浅析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浅析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
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的确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
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创作背景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主教公开决裂。
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是极其大胆而英勇的。
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莫扎特坚决拒绝。
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
心灵使人高尚起来。
我不是公爵。
但可能比很多公爵要正直很多。
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及我的生命。
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
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斯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的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
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的研究了多次”这曲小夜曲是1987年创作的,当时莫扎特已经31岁,作者所创作的歌剧在近几年大获成功。
所以作者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欢快旋律。
二、《G大调弦乐小夜曲》简介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通常被称为《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
和往常一样,莫扎特能在写作近乎莎士比亚式的悲喜剧《唐·爵凡尼》第二幕的中途,笔峰一转就写出最轻盈、最流行、最迷人的乐曲之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系 xxxx班 xxxxxxxxxxx
鉴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 大调弦乐小夜曲》。
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
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
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
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这部作品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
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
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
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
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
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
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
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
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
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
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
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
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
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回旋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
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
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
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
《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