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

合集下载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流域生态补偿是指在流域范围内,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修复,以及对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功能进行补偿和补偿资金来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一种经济激励机制。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指在流域范围内建立的一种经济激励机制,以补偿和鼓励流域内各类生态系统提供和维护生态服务的一种制度体系。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对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发展现状的分析与调查,旨在通过建立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发展现状新安江流域是中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面积约为8056平方公里,涉及到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之间。

新安江流域地处长江中游,年均降雨量约1600mm,气候温和,森林、耕地、水体等生态要素丰富。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压力,新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

特别是水土流失、森林砍伐、水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生态系统功能恶化,生态服务能力下降。

面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重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并通过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刺激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

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原则1. 公平与公正原则: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当依法公平、公正地补偿流域内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

不同生态系统应当根据其生态功能作出相应的补偿标准,确保生态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合理的补偿。

2. 经济可行性原则: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符合经济适度的原则,不能给各类生态环境主体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要保障补偿资金的充足和可持续性,保证各项生态服务得到适时、适量的补偿。

3. 激励与约束原则: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当既具有正面的经济激励作用,又能对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等恶性现象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激发各方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保护文明。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情况分析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情况分析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情况分析作者:高攀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1年第06期摘要:从补偿资金分配和水质评价方法两方面,总结新安江流域开展生态补偿项目的实践经验,分析生态补偿项目中存有的主要问题,从政策层面提出改进建议,为其他地区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补偿;流域;新安江;生态效益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6-0076-02生态补偿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措施之一,其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如提供资金、就业岗位等)对环境保护地区进行补偿。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采用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模式,使流域的水质日益趋好,是全国流域生态补偿的范例。

从补偿资金和水质评价两方面,探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提供经验借鉴。

1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横跨浙皖两省,流域总面积达11 674 km2,是千岛湖最大的入库水源。

在国家层面的组织协调下,在安徽、浙江两省的共同推进下,2012年正式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为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摒弃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引入地方政府间交易为主的准市场机制,实现更高效的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新安江流域补偿试点为狭义生态补偿,仅包括保护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补偿和赔偿。

2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项目实践浙皖新安江生态补偿是我国第一个跨界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共分3个阶段。

试点项目的成效非常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全国流域生态补偿的范例。

2.1 首轮试点首轮试点为2012—2014年,按中央资金每年3亿元、两省每年各1亿元设立补偿资金。

以两省交界的街口断面4项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指标前3 a(2008—2010年)的平均浓度值为基本限值,比较试点年份的水质变化,用0.85的水质稳定系数(考虑气候、降雨量、径流变化及技术监测等因素,控制水质波动空间在17.6%以内)测算补偿指数P值后实行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程晨摘要:在时代高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大环境下,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

水作为人类生命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就自然成为社会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跨区域的水资源在受到污染后,整体治理难度较大,因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新安江在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后的发展、目前生态补偿机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广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新安江;跨区域;生态补偿一、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是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发展机会成本为基础,综合运用行政与市场的手段来调整生态环境并建设各相关方的利益关系。

同时,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来调节各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推动落实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激励和协调各方制度安排,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进行污染防治。

最终,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推动两地经济的发展,某求互利共赢。

国内学术界的著名学者王金南教授认为生态补偿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对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第二是关于生态环境补偿费,即使用经济手段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控制,将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第三是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或对放弃发展机会等行为予以补偿,相当于绩效奖励或是赔偿;第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投资,如水环境保护——新安江的保护投资以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千岛湖“湖业”经济的发展。

二、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立与发展(一)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确立新安江作为钱塘江水系在安徽段的上源,对黄山和浙江人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徽和浙江两地为推动经济,对环境资源进行了过度利用,导致了新安江的环境急速恶化,污染问题显现出日益加剧的情况。

为此,浙江、安徽两省决定着眼全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的道路,推动了全国首个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开创了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先河。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引言生态补偿是一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手段。

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的一种形式,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流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的构建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新安江流域的生态补偿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旨在为推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新安江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也是安徽省的第一大河流。

在长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新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资源的减少、水质的恶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流域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新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开始推行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区进行补偿,激励相关主体积极保护和恢复新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在新安江流域的生态补偿实践中,主要包括了水资源补偿、土地资源补偿、碳排放权补偿等多种形式,这些补偿形式的出现为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同时也为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制度分析的重要性制度分析是对于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组成要素、运行机理、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其目的是为了在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寻求最优的制度设计方案,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制度分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推动生态补偿的实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制度分析有助于梳理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构成。

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使相关主体对于流域生态补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制度分析有助于评估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效果和问题。

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可以为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为其他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借鉴。

新安江跨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新安江跨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跨流域生态补偿要闯几道"关"?2012-02-04 11:10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浙江省千岛湖属于深水型水库,一旦遭受污染极难修复。

黄庆摄新安江是我国实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的首个试点,面临着上下游之间利益如何平衡、监测指标和标准如何制订、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如何搭建等诸多"瓶颈"青山隐隐水迢迢,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

去过千岛湖的人们,大都会沉醉于烟波浩渺的美景中不知归路。

就是这颗明珠,近些年来却开始蒙上了阴影。

在浙江和安徽两省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压力下,千岛湖的水质正在由贫营养化进入中营养水平并向富营养化转变,为蓝藻暴发提供了物质条件。

特别是在2010年5月,部分湖面曾出现了蓝藻异常增殖现象,这为千岛湖的生态状况敲响了警钟。

为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以及保护好千岛湖这盆清水,2008年以来,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积极推动建立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试点工作。

2010年12月,两部门正式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作为全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首个试点,当年拨付启动资金5000万元,并于2011年3月正式实施。

跨省流域水环境保护,往往涉及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管理和水利技术等多方面问题,面临着诸如上下游之间利益如何平衡、监测指标和标准如何制订、资金来源如何确定、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如何搭建等诸多‚瓶颈‛。

在2011年11月召开的由国家相关部委、上下游省市相关部门参加的‚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对口协商会上,激烈的辩论现场和焦点问题的交锋发人深思。

千岛湖现状:清澈湖水暗藏重重隐忧在千岛湖所在地的浙江省淳安县,人们这样描述千岛湖:千岛湖源于黄山之巅的一滴露珠,万千露珠汇聚成溪,形成了新安江,而千岛湖就是新安江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

千岛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力更生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新安江水电站1959年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位于浙江、安徽两省交界处,68%以上的水来自安徽境内新安江流域。

《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补偿研究》

《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补偿研究》

《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补偿研究》一、引言新安江作为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其安徽段流经多个县市,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新安江流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对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的生态系统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特征1. 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新安江流域位于安徽省南部,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多样。

流域内山清水秀,植被丰富,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2. 生物多样性新安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珍稀濒危动植物等。

其中,鱼类资源尤为丰富,是众多珍稀鱼类的栖息地。

此外,流域内还有多种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构成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3. 水文特征新安江流域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

流域内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为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保障。

三、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问题及原因1. 生态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安江流域面临着水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

其中,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原因分析生态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包括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等。

此外,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也加剧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四、生态补偿措施研究针对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的生态问题,提出以下生态补偿措施:1. 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通过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质标准,保障流域内的水资源安全。

2. 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和加强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以下简称补偿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保流域环境整治及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安徽省新安江流域是指新安江干流及其支流在安徽境内的流域。

包括经流黄山市的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宣城市绩溪县区域。

第二章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第三条补偿资金来源:1.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浙江省补偿资金;浙江省补偿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补偿资金使用范围: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

具体包括:流域生态保护规划编制、环保能力建设、上游地区涵养水源、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含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园区建设补助、关停并转企业补助、生态修复工程及其他污染整治项目等。

(一)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

(二)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1.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监管体系建设;2.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3.新安江流域水污染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三)农村面源污染防治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含保洁队、打捞队设备);2.乡镇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4.土壤污染治理;5.重点区域网箱养殖整治。

(四)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设施l.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2.城镇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五)点源污染治理项目1.新安江流域工业企业污水污染治理及清洁生产;2.关停并转企业补助;3.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六)生态修复工程l.新安江河道整治工程;2.新安江重点区域生态恢复工程;3.生态移民工程;4.水土保持治理。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

Viewpoints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乐天中跨地域的河流受到污染后,治理难度增大,为此建立跨地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迫在眉睫。

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为例,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构建、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构建新安江流域基本情况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自西向东流经皖浙两省。

新安江是安徽省境内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河流,是黄山市人民的母亲河。

同时新安江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经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其在两省交界处经街口流入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

新安江流域属中低山丘陵地带,流域人口100多万人。

新安江流域上游的行政区域为黄山市和绩溪县,下游行政区域为浙江省杭州市。

相关概念的界定(1)生态补偿的内涵目前关于生态补偿的内涵众说纷纭,国内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

权威学者有王金南教授,他认为生态补偿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二是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概念,即利用经济手段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控制,将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或放弃发展机会的行为予以补偿,相当于绩效奖励或赔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等,包括重要类型(如森林)和重要区域(如西部)的生态补偿等。

还有较为权威的概念认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流域水环境保护列为生态补偿试点的四个领域之一)。

(2)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针对流域水环境跨界污染,采用公共财政或市场化手段来调节生态关系密切但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