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评课稿

合集下载

第二课 感动你我 感动中国

第二课 感动你我 感动中国

第二课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一、设计背景:根据当前部分学生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等的关爱漠视不理、不为所动的现象,展开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老师的不易,体验爱的力量,学会感动,为爱而行。

二、活动目的:1.欣赏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体验爱的力量;2.联系自身实际宣誓为爱而行;3.增强班级同学间的合作精神,为班级工作和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三、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资料。

2、制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课件。

四、班会过程:活动过程:课前准备: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一)开场白: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我们周围有很多普通人的动人事迹,你感受到了吗?(二)爱的轨迹1.欣赏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陈玉荣,并播放两段感恩视频⑴Ppt演示:陈玉蓉母爱齐天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词: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

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

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

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彭长城这样评价她:她疾走的照片,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

这种姿态,如此心酸、如此美丽。

王晓晖: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

陈玉蓉暴走七个月,朴素的母爱愈发沉甸。

⑵学生交流:看完这两段视频,结合这位伟大母亲的事迹谈谈你的的感受。

2. 欣赏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李灵,并播放歌曲《老师,我爱你》⑴Ppt演示:李灵2002年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周口淮阳许湾乡创办希望小学,女大学生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目前已有7个班300多名学生。

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期间暑假,李灵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在省城郑州骑着三轮车为孩子们搜集教材的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的事迹,引起公众强烈反响,李灵被广大网友推举为“史上最美乡村女校长”。

祖国在我心中感恩祖国主题班会评课稿

祖国在我心中感恩祖国主题班会评课稿

祖国在我心中感恩祖国主题班会评课稿祖国在我心中感恩祖国主题班会评课稿(精选篇1)感恩祖国主题班会活动过程:甲: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因为世界上只有妈妈最亲。

乙:我们更爱祖国母亲,因为祖国是我们的根。

甲:每当我们仰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的时候,乙:心中就会升起一种神圣的情感。

合:这就是我们对祖国妈妈深深的爱。

甲:《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说起祖国,我们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很多伟大的人,有很多爱国的人。

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的格言。

(学生自由发言)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引自《创造人生的名人名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引自《创造人生的名人名言》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引自《序跋集》乙:祖国在伟人的心中,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请欣赏由蒋梦蕊同学带来的诗朗诵《祖国在我心间》。

(学生朗诵)祖国在我心间小小的地球仪摆在眼前,妈妈夸我眼睛真尖: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像只雄鸡昂首在太平洋边。

第二眼就找到了北京,辽阔的版图上那红色的星点。

祖国在我心中感恩祖国主题班会评课稿(精选篇2)感恩祖国主题班会教案大都学校---孙锡辉班会目标:1.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祖国。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祖国。

班会过程:一.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导入班会主题。

【优质】感恩班会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5页)

【优质】感恩班会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感恩班会评课稿篇一:感恩主题班会评课稿主题班会设计“感谢有你”感恩主题班会评课稿徐连书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在4月19日有幸观摩了初一10班的“感谢有你”主题班会,现将我的观摩心得向各位汇报。

一、设计巧妙,构思独特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设计在网上有很多,我听了不少这样的主题班会,我也不止一次地亲自开设过这样的主题班会,但这一节班会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才明老师引用今年第6期《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民工老李的数字化生活》作为开篇和导入,引出本节班会课的话题“爸爸妈妈一天的数字化生活”。

这个开头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一下子激活了学生沉睡的记忆,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学生们从“数字化生活”这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父母,认识自己的父母,感受自己的父母,这个切入点选得好,选得巧,选得独特,不入俗套。

通过这个角度,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感受到了父母爱子女的无私与奉献。

二、参与主动,展示积极我想这一节班会课给各位听课老师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学生参与主动,展示积极。

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我校“333”高效课堂模式的特点。

“我展示,我精彩”,“我参与,我快乐”。

从班会课开始前的女主持人的才艺展示,到围绕主话题“说说爸爸妈妈的数字化生活”的讨论、交流、展示,初一10班的孩子们充分地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他们的展示做到了“三大”,即“大声”“大方”“大胆”。

他们或叙述父母一天工作的艰辛,或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细节;他们或抒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或表达好好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决心。

这一节班会课,几乎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正如我自己上课一样,这节班会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觉得学生的展示形式单一了一些,缺乏必要的变化。

感到中国2012年主题班会课教案

感到中国2012年主题班会课教案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主题班会[教学目标]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在心中记住“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从而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高尚行为。

通过观看“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知英雄通过颁奖词与“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对号入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雄,学习英雄,弘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习英雄的高尚品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视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这些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的人物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最可敬的英雄。

此次班会,让我们走近英雄,感知英雄,学习英雄。

二、感知英雄,了解英雄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入伍52年,参加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陈斌强: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学学校初中语文老师,2007年,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连5年风雨无阻骑着电瓶车带着母亲上班。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三、宣传英雄,学习精神在“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中,你最佩服的典型人物是谁?请结合他的事迹谈谈你应学习他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观后感。

四、小结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或许做不了感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做好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我们感动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爱心感动自己的亲人、同学、老师。

向英雄致敬——初中感动中国榜样人物主题班会教案

向英雄致敬——初中感动中国榜样人物主题班会教案

向英雄致敬——初中感动中国榜样人物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动中国的榜样人物,传播正能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 通过学习榜样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感动中国的榜样人物。

2. 榜样人物事迹分享:选取近年来感动中国的榜样人物,如脱贫攻坚楷模、抗疫英雄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3. 讨论与感悟:分组讨论榜样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榜样的力量。

4. 分享自己的榜样: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榜样,以及向他们学习的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从榜样人物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三、教学方法1. 事例教学法:通过分享榜样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榜样人物的事迹,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分享教学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提升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榜样人物的事迹材料,如文章、视频等。

2.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相关课件,展示榜样人物的事迹和优秀品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榜样人物的事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榜样人物优秀品质的认同和感悟。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榜样和成长经历的情况。

4. 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感动中国的榜样人物。

2. 榜样人物事迹分享(15分钟):教师选取近年来感动中国的榜样人物,如脱贫攻坚楷模、抗疫英雄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3. 讨论与感悟(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榜样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榜样的力量。

4. 分享自己的榜样(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榜样,以及向他们学习的过程。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榜样人物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开学第一课《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主题班会

开学第一课《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主题班会

《感人中国感人你我》主题班会教课目的1、经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感人中国”2015 年度人物,认识他们的动人事迹,学习这些英豪人物的崇高行为。

2、经过观看“感人中国” 2015 年度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知英豪经过颁奖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英豪,学习英豪,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责任感。

教课要点:学习英豪的崇高质量,建立社会责任感。

教课准备:视频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

这些感人中国、感人你我的人物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最可敬的英豪。

此次班会,让我们走近英豪,感知英豪,学习英豪。

二、感知英豪,认识英豪。

屠呦呦【简历】青蒿素的提取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获奖名片】春草鹿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拿出古老文化的精髓,深深植入今世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贵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2015 年 12 月 10 日,屠呦呦因创始性地从中草药中分别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取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地进行的科学研究初次获取诺贝尔奖。

1968 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39 岁的屠呦呦担当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挑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迪,项目组将要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 年,在失败了 190 次以后,项目组终于经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拿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频频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克制率达到 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施、科研条件艰辛的状况下,屠呦呦率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却,终于成功达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 44 年来,共使超出 600 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将来,屠呦呦希望经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莫振高【简历】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爸爸”【获奖名片】化作光明烛【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山南海北回来为你送别。

感动中国班会课程设计

感动中国班会课程设计

感动中国班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感动中国班会,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身边的感动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公共演讲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感动人物的事迹,掌握一些基本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公共演讲能力,训练学生的事件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感动人物的事迹介绍、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技巧的讲解和训练,以及相关的演讲和讨论活动。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感动人物的事迹介绍,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

第二周:感动人物的情感表达,学习情感表达的技巧。

第三周:感动人物的事迹分析和问题解决,进行事件分析的训练。

第四周:感动人物的演讲,进行公共演讲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介绍感动人物的事迹时,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感动人物的事迹。

在讲解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技巧时,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练习,掌握相关技巧。

在分析感动人物的事迹和解决问题时,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事件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演讲环节,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公共演讲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感动人物的事迹和相关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感动人物的事迹,实验设备用于进行公共演讲的训练。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和表现,占课程总评的30%。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评课稿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评课稿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评课稿一、说主题分析:感动,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人间因感动而充满阳光,人们因有感动而幸福快乐。

央视《感动中国》举办多届,深深地打动着中国的每一个人。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那些平凡的英雄,懂得感恩,我设计了《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课。

这一节课,让学生感悟到感动就在身边,感受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二、说教法:说教学目标:根据具体要求和班会课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认识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及英雄事迹,明白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

2、能力目标:通过教育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引导他们学会感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做个懂得感恩的好少年。

(二)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

2、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评:目标明确,能突出主题。

说班会的形式:歌曲、诗朗诵、观后感等形式。

评:综观这节队活动观摩课,内容融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时效性,体现了寓教于乐。

说班会准备:1、加强宣传发动,向学生公布了本次《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的部分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发动,营造活动范围。

2、收集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国家》歌曲配乐、《英雄的黎明》背景音乐、观后感等。

3、将适合本节班会课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

4、布置会场。

评:课前准备充分,安排合理。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的熏陶。

三、说教学流程:这是一堂主题班会,要避免说教性,直白的说教很生硬呆板,所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主题,另外要突出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组织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基于以上几点:本次班会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评课稿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评课稿一说主题分析:感动,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人间因感动而充满阳光,人们因有感动而幸福快乐。

央视《感动中国》举办多届,深深地打动着中国的每一个人。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那些平凡的英雄,懂得感恩,我设计了《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课。

这一节课,让学生感悟到感动就在身边,感受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二说教法:(一)说教学目标:根据具体要求和班会课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认识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及英雄事迹,明白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

能力目标:通过教育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引导他们学会感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做个懂得感恩的好少年。

(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年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

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评:目标明确,能突出主题。

(三)说班会的形式:歌曲诗朗诵观后感等形式。

评:综观这节队活动观摩课,内容融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
审美性于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时效性,体现了寓教于乐。

(四)说班会准备:加强宣传发动,向学生公布了本次《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的部分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发动,营造活动范围。

收集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国家》歌曲配乐《英雄的黎明》背景音乐观后感等。

将适合本节班会课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布置会场。

评:课前准备充分,安排合理。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的熏陶。

三说教学流程:这是一堂主题班会,要避免说教性,直白的说教很生硬呆板,所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主题,另外要突出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组织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基于以上几点:本次班会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语言导入,明确主题师:感动,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人间因感动而充满阳光,人们因有感动而幸福快乐。

央视《感动中国》举办多届,深深地打动着中国的每一个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那心灵深处的声音。

有请主持人上场。

甲: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乙:用第一朵花开的
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甲:用所有记下的事迹感动你我乙: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感动的泪滴合:四(四)班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通过班主任及甲乙主持人谈话,引出活动的课题:《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直接明确主题,开门见山。

评:能够直奔主题,主持人的开场很震撼,立刻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为下面做铺垫。

(二)感动中国,事迹介绍两名学生介绍年感动人物事迹,一名学生读颁奖词。

两名学生依次介绍: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吴孟超无臂钢琴师刘伟好书记杨善洲慈善家阿里木跨越海峡的爱心张平宜照顾养母年的孟佩杰最美妈妈吴菊萍两袖清风的公安部高官刘金国其他学生观看幻灯片。

最美女教师的介绍,因为张丽莉老师是黑龙江人,她的母校就是大庆师范学校,通过主持人深情的介绍,学生更感觉到感动就在身边,感动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热情。

此环节的设计是本次班会课的重点,通过幻灯片的播放和同学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真正去了解人物及事迹,受到心灵的震撼。

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在忘情地陶醉在故事的讲述中,学生认真深情的述说,通过孩子们再一次走进这些人物,感受这些生活
中的强者,精神的强者,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涤。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才能力,精神上的熏陶。

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了这些人物的伟大。

(三)榜样力量发表感想学生畅谈自己的观后感,以观后感来衡量学生的内心世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想。

我在这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读自己的观后感,内华心灵,陶冶情操。

评:此时的孩子能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积极的组织起来并讨论,启发与激活了学生内在的与班会主题有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交流讨论活动来理解故事情节情境中所隐含的道德原则和评价标准,能引导和示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积极正面方向发展,能增进学生道德体验,加强了道德情感,让感恩的精神流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来关注感恩这一种正常的情感教育。

(四)形式多样感恩祖国本环节通过单人诗朗诵《感恩祖国》歌曲《国家》《九岁的肩膀不弱小》配乐诗朗诵《少年中国说》等节目,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相关能力,也大饱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多种表现形式下感受祖国的伟大,学会感恩祖国,感恩他人。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化了本次班会课的主题。

评:锻炼了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孩子的道德素质。

将中华民族感恩传统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
面,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注重对学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使心灵深处的美好感情能彻然苏醒。

(五)谈身边事感动你我本环节非常灵活,首先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事哪些人让你感动,然后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本环节可以说是本次班会课的高潮,学生的激情得到迸发,表达得到发展,课堂氛围高涨。

评:本环节的设计结合实际讲自己感动的故事,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感谢父母和每一位老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进行自我反思,并讨论今后应该怎样学会感恩,他们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六)谈话总结情感升华师:同学们,今天的主题队会开得非常成功,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我们深深地感到,感恩的真谛,作为我们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回报党的关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将来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通过主持人的总结,激励学生,使情感得到升华。

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小主持人的总结,升华主题内涵。

总评:本节班会课,上得很成功,在整个班会教学设计中各环节连接紧密,过渡自然,层次清楚,各环节目的性明确。

整体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力求体现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统一,遵循学生认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
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控,矫正学生言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些人物的的感人事迹,感受生活中的感人事迹。

启发与激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让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朴素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