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古希腊人文主义与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主题 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儒学思想与西方思想的交汇碰撞

主题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儒学思想与西方思想的交汇碰撞[主题立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推动政治、经济共同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高考命题视角。
一、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1.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新发展及科技东传。
2.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与近代社会的进步。
(3)宗教改革与人文精神的发展。
(4)启蒙运动的内涵与人文精神的成熟。
3.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1)儒学思想在古代社会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①其思想内核(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②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2)儒学思想近代以来逐渐被边缘化的原因:①儒家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
因此,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家只能退居边缘。
②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广泛的认同。
(3)儒学思想逐渐现代化的原因:①儒家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换言之,儒家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
②从历史上看,儒家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③可以用儒家伦理思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4.儒学思想的精华及现代价值(1)儒学思想的精华①人与人的关系:提倡仁爱,主张推己及人的精神;提倡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与人交往,主张言而有信的精神;提倡尊老敬贤的为人准则。
怎样理解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文精神

怎样理解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文精神前几日看到同行日志,惊叹人生际遇的相似,不仅感慨万千。
做一名中国式的老师真的可怜至极,因为没有了最起码的人性尊严。
我们不仅要问责,但问责于何者?谁能为我们逝去的十几年负责?这学期的必修三是文化史模块,要讲好它不易,需要较深的文化底蕴。
刚刚讲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和西方人文精神两个专题,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第一专题前面有日志记述,这里不重复,下述第二专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首要把握各时期人文精神的理解:古希腊时期的人文含义主要是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发现自我,唤醒自我,实践自我;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含义是把人从神权束缚中解放出来,顺从人的天性;宗教改革时的人文精神含义是把人从教权束缚下解放出来,做自己的牧师;启蒙运动的人文精神含义是把人从王权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真正的解放做理性的人。
这种来自于民族记忆和社会结构的人性给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教育、文学艺术等均带来深远的影响。
学习中要处理好的问题如下:一、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原因要从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中比较中西民族关于人的认识的民族记忆的不同。
西方对人的认识是有个性的人,一直延续下来。
中国人对人的认识是群体的人,后打造出一个群体的神即君主,将原本还有的人的个性全部抹杀。
需知这种人性会对自由的思想、探究的精神、平等的意识等人文精神起到铺垫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不可知论后,为什么转而研究人和人类社会而不是研究天呢?这又与希腊雅典一些城邦的社会结构即发达的工商文明和直接民主政治中人的地位日益突出有关。
智者学派是最早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强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促使人类发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但忽视道德的作用。
且问道德真的可以守护人的尊严吗?面对雅典的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苏格拉底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建人的道德价值观,唤醒人的精神觉醒。
柏拉图在老师死后不再相信现实的世界,重新探索世界的本原提出理念论,并在政治上提出理想国,成为后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同时倡导人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理性为基础,高扬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神威,肯定人的世俗幸福反对禁欲主义。
人文精神使人克服了人对于自然和神的恐惧,使人从崇敬自然到探索自然,让人明白人是有思维的,“思考”是一项有益的社会活动;人的理性思维使人有智慧,能创造财富和幸福的生活,使人显现其自身的价值。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
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
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重要概念
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 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其核心内涵是人文 主义。
人文主义: 从本质上说,人文主义就是强调人、注重人 性、尊重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
★重要概念
1、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 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 由的发展。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认识你自己”
①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②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③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④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⑤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⑥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⑦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
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⑧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
先贤祠
沙龙--思想家的聚会
【课程标准】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 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如何理解“启蒙”的含义? “启蒙”本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就是呼唤用“理 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即用理性来批判现实、改 造世界。“启蒙”的核心是理性、重视人的思考和判 断。
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 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
也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就是复兴希腊 罗马的古典文化”。
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概况: ⑴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⑵表达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⑶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的第 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⑷矛头:基督教神学。 ⑸旗帜:人文主义。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 《理想国》
关注焦点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强调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二、文艺复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1、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1)经济上: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文化发展 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前提条件)
(3)要求现实生活和尘世的享乐。
中世纪的西欧 宣扬 神
封建统治阶级
封建神学的各种传 统观念占统治地位
反封建
反对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
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且有物质基础。
文艺复兴 宣扬
人 提倡
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
3、实质: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大利 反 对 文艺复兴 新航路 开辟
思想解放
教会神学统治
西欧
近代自然 科学产生
三、宗教改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1、兴起:16世纪 德意志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背景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反封
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经济基础
(2)文艺复兴强调的人文主义,对德意志产生了一定
影响
(4)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 前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后者与统治者的关系
更为紧密,马丁·路德即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点:
(1)背景方面: 前者主要反映资产阶级和天主教会的矛盾;后者则和西
思想基础
(3)罗马天主教会借着德意志的分裂,对其进行残酷 的搜刮和剥削
(4)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导火线
3、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高中历史中西联系与比较第二编 中外重大历史比较 含解析

中西历史联系与比较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274200第二编中外重大历史问题比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节先秦时期的中西方比较1、中西方早期政治制度向两个不同方向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1)不同的发展方向。
①中国:春秋战国,中国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方:希腊是小国寡民、城邦林立,城邦处于奴隶制强盛时期,实行公民民主政治.(2)原因(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侧重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分析.)①中国:大河流域,多平原,逐渐形成了封建小农经济,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因此需要国家统一,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维持社会的发展。
②希腊:山多、海多、港口多,这一地理环境适宜工商和航海业的发展,有利于希腊人形成平等、民主、协作的民族精神.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逐渐地形成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2、孔子和苏格拉底东西方思想的异同。
相同:①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②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③都注重人的品德,都重视对人的教育。
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不同:⑴对东西方社会思想和政治产生的影响不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⑵形成原因不同:①苏格拉底时期雅典工商业经济空前发展,与此同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趋向衰落,人的道德也在承受着考验。
②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礼崩乐坏,社会矛盾尖锐3、比较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与西方智者学派的异同,认识东西方思想发展的起源4、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两种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5、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6、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比较思想文化繁荣富含民主和科学精神。
礼乐制度发达注重等级观念。
7、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当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欧洲正经历着人文主义的萌芽,出现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框架]西方人文精神最初起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4、15世纪以来,面对教会的反动统治,人们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基本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和腐朽统治。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把人文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启蒙思想成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大武器。
人文精神的起源、延续和弘扬体现了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基础梳理]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1.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1)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政治:雅典等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3)社会:人在社会中地位的提高。
2.“智者学派”的概况:(1)概念: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2)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3)研究领域: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4)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基本主张:(1)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断;(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3)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4.意义: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背景:(1)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个人自由和享受没有节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2)苏格拉底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是关于善的知识;(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人文主义的内涵

[标签:标题]篇一:人文主义知识归纳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归纳1、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1)古希腊先哲(萌芽时期):古希腊先哲的观点否定了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了人的价值,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注重人性,提倡追求知识等,从而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发源地)(2)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时期):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倡导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3)宗教改革(发展时期):宗教改革通过创建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来提倡人文主义。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4)启蒙运动(成熟时期):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2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有何异同点?两起运动之间有何联系?(⒈)相同点: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内容: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特权进行批判,都倡导发展科学、追求真理,都推崇理性,都要求人的解放,追求个性自由. 影响: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都为资产阶级取得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都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不同点:①背景:前者出现于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形成;教会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后者出现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不但壮大;欧洲各国封建君主改革强化了专制主义;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②斗争目标:前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后者既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文艺复兴”重在否定神学世界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古希腊人文主义与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一、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们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例如,“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主张,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
识的第一次觉醒。
我们有理由把智者学派闪耀着人文精神的思想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把普罗泰格拉视为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
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运动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古希腊人文主义与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
(一)西方史学家关于人文精神的观点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强调个人价值并信仰上帝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凡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
文主义。
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标准。
……人文主义从复古活动中获
得启发,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
(2)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认为:“文艺复兴于发现外部世界之外,由于它首先
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而取得了一项尤为伟大的成就。
”认为人文主义首先在于认识,倡导“丰满而完整的人性”。
(3)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
的……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用今天流行的拉丁文原文来说,即人的
尊严一一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
”布洛克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性质上是个人主义的。
(二)关于文艺复兴的评价
以往学者都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来谈文艺复兴的影响,实际上对于中世纪后期引起社
会深刻变革的这一大规模社会运动,仅从文学艺术方面评述过于表面化,近年来学者对这一
问题逐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尹虹认为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
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
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胜利开辟了道路。
刘祚昌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不仅在于天才辈出,灿若群星,出现大量美不胜收的各类著作,更在于它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
刘明翰等从现实意义方面发现了文艺复兴新的意义,即: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著作里曾有
过“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口号,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借鉴作用;另外文艺复兴时期自
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及后来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充分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原理。
于可除了指出文艺复兴一系列正面意义外,还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它是一场世俗的文化
活动,仅从教会外部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及其宣扬的蒙昧主义,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神
学的理论中心;另外,人文主义者的活动范围主要是社会中上层和知识界,未能有效地深入
到广大群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