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链的处理参考

合集下载

刮板输送机断链分析及处理方法

刮板输送机断链分析及处理方法
。试运 转 可 以使 各个 连 接 部分形 成平 滑接触 , 运行 结束后 应重 新紧链 。并检
有平时对刮板输送机各部位定期检查 , 加强设备维
护 检 修 管 理 , 发 现 的 问题 及 时 处 理 , 定 相 应 的 对 制 防 范措 施 , 能 在煤 矿 生 产 过 程 中避 免或 减 少 断 链 才
ZHANG H uf n ie g
( a n u ae印 e Df gS r c e f 肼珊£ ol n igi C a ru S e ha N nx , h usa, 5 04 C i ) C a Mieo nxa ol opo hn u, igi S i i n 73 0 , n fN G f a z h ha
查 一下 连 接环 和刮 板是 否处 于 稳 固状 态 ,在使 用 初 期 要求经 常 紧链 。在运行 两周 之后 , 所有新 装 的刮板
事故的发生。缩 短处理故 障的时间 , 有效地降低刮 板机 的故 障 率 , 提高 开机 率 , 保证 刮板 输 送 机 的正 常
运行 。
作者介绍 : 冯振武 (9 4 )助理工程师, 17 - , 一 主要从事机电设备
Ab t a t I iw ema u cin h p e e e ars p l y tm f r o r s o s m P 5 0 A a e s p lme t fK -0 B sr c : n ve o t l n t a p n d i t u p ys se o mp e s r y t Z - 2 0 st u p e n Y一 0 fh f o n h i i a c s e h o 2
不 能 混装 , 更换 的连接 环进 行记 录 , 溜槽 中应 处 于 在 平 位放置 , 可竖直放 置 。否 则在绕 经链轮 时会 被卡 不 住, 造成 断链事 故 。

无线通信断链应急处理预案

无线通信断链应急处理预案

无线通信断链应急处理预案目录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7.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通信断链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应对无线通信断链可能带来的紧急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写无线通信断链应急处理预案,并通过确定目的和范围、建立编写团队、风险评估和分析、制定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计划、沟通和协调机制以及培训和演练计划的步骤来指导预案的编写。

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编写应急预案之前,首先要明确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是为了在无线通信断链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并恢复通信服务。

范围则包括对所有可能造成通信断链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编写应急预案需要组建一个由各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团队成员应包括技术专家、通信运营商、政府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以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对于无线通信断链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

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网络攻击、设备故障等,并对其潜在影响进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建立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详细、可行的响应流程,包括紧急通信协调、故障排查与修复、备用设备调用等环节,以确保在通信断链时的快速应对和恢复。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资源调配计划是为了确保在无线通信断链情况下能够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应急响应。

这包括备用设备、人力资源、能源等方面的调配计划,以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维持通信服务的连续性。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沟通和协调是应急预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制定一套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协调,在通信断链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断链的处理

断链的处理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现象当局部改线之后重新测量使调整的路段又回到原设计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则设计断链断链点是就是新老桩号不连续的那个点。

通常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断链之后的桩号则是老桩号。

锻炼点的设计一般有如下特点:1.最好设计在改线与老线正好相接的位置上2.最好在直线上,也有在HZ(YH)点上的断链的表示方法均为K50+622.760=K50+621.166,它表示新老桩号的交汇点(即断链点)。

等式前的桩号表示改线段的结束桩号,等式后的桩号则是表示是与之相接的老线路桩号,两个不同的桩号其实是表示同一个点。

长链与短链:一种是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比如K112+943.305=K112+900,我们会发现桩号有重复,比如前面桩号推算到了K112+943.305,又突然从K112+900开始,那么断链点之后从K112+900~K112+943.305这一段,桩号就和与断链点之前有重复桩号。

这种情况称为长链。

那么长多少呢,就是两桩号之差,43.304米,因此标记长链为43.304米一种是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比如:K115+309.227=K115+320,我们会发现桩号有空白,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5+309.227,突然又从K115+320开始,那么从K115+309.227~K115+320这一段桩号就不会出现。

这种情况称之为短链,短的距离同样是亮桩号之差,10.774米总而言之:桩号重叠为长链,桩号间断为短链。

短链桩号间断则于改线后的终点桩号起,至为改线前的桩号起点之间为空桩区,区间桩号加上短链值则为加桩桩号。

而长链的桩号重叠,就要区分所需的桩号是在改线前的还是改线后的,因此桩号易混淆。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工作面处理底链断链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工作面处理底链断链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工作面处理底链断链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底链断链时,判断断链的具体位置,人工清理溜槽两旁的浮煤矸及上溜槽的煤矸,如煤壁不稳定时,打背帮柱子每架2棵单体,间隔0.4m用φ50__1600mm枇子、双层笆片背好,或一架二棚过好顶。

(2)、拆除尾梁下销子,用伸缩梁千斤顶或d—22单体起吊运输机,使用sg-630/220型运输机链勾或40t型链条连接铲煤板,每3架一处将刮板输送机吊起0.2~0.3m。

然后用道板双层垫实刮板输送机、每3架一处或掀开上槽天窗板,用备用同型号链子连接好。

(3)、准备好足够的备用链条、卡子及刮板,待底链连接好后,检查是否扭结,确认无异常时,接好上槽链,待链子接好后拆除各起吊点的连接链勾,试开刮板输送机半圈,将底槽链子翻到上槽逐个检查紧固,将道板拆除,连接尾梁销子,安装好尾梁千斤顶。

(4)、起吊点要均匀布置,防止因受力过大拉断sg-630/220型运输机链勾及链条,道板交叉放置,以防失稳,操作人员身体任何一部分不得进入溜槽底部。

(5)、跟班干部、班长亲自指挥,各工序密切配合,设专人监护煤壁状况。

(6)、将刮板输送机试运转两圈,确认无事后方可正常运转。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LTE eNodeB-FDD基站S1断链告警故障分析和处理案例

LTE eNodeB-FDD基站S1断链告警故障分析和处理案例

LTE eNodeB-FDD基站S1断链告警故障分析和处理案例问题描述(故障现象)某局LTE网管上新出现十几个基站有S1断链的告警,查看告警信息时发现,基站配置的两个MME地址中有一个地址是不通的,基站能正常建链,但都出现到同一MME地址不通而告S1断链。

问题原因分析查看告警附加信息,发现基站配置的两个MME地址中有一个地址是不通的,只有一个地址通,基站能正常建链,但由于绝大部分其他基站到2个MME的地址都是通的,排除MME故障原因导致,检查告警基站的配置数据也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怀疑烽火IPRAN数据是否做了修改。

问题解决方案1、通过告警信息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可能是基站配置数据有过修改、其中一套MME故障、IPRAN传输数据有改动。

2、通过查看全网基站告警排除MME故障原因导致,检查基站配置数据都正常。

3、基本定位为IPRAN传输数据修改导致,沟通烽火IPRAN人员了解到,他们在对应的B设备上把网关做了修改,让做数据的人员检查发现网关修改错误导致到一套MME的地址不通,从而导致我们基站上告S 1链路断的告警,烽火把对应网关修改后告警恢复。

总结及注意事项利用告警信息进行故障的初步定位,应用排除法逐一排查最终定位故障原因,沟通协调传输厂家完成故障处理。

LTE eNodeB-某地FDD基站搜星故障的分析处理问题描述(故障现象)某局FDD基站近期频繁出现“GNSS接收机搜星故障”告警,维护组立即进行深入分析。

时钟同步是为了让基站和网络中的其他设备的时钟频率或者时间差异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避免传输系统中收发信号定时的不准确导致传输性能的恶化。

FDD基站同步是为了后续引起诸如eMBMS、eICIC、M BSFN等降低干扰的关键技术。

问题原因分析①由于开站后就出现故障,初步判断硬件问题,更换蘑菇头、跳线等,故障依旧。

②勘察现场,基站所处位置地理条件糟糕,位于两座山之间的山谷内。

③经一段时间观察,发现由于地理条件影响,该基站受环境影响格外明显,一旦出现大雾天气或者云雨遮挡,便会搜星失败。

网元断链告警处理案例

网元断链告警处理案例

➢网元断链告警处理案例1.故障现象描述✧在双模站点开通过程中,部分站点在初期会有断链情况。

告警显示“网元断链告警(198099803)”这样的话,后台就无法监控到断链站点的状态。

2.故障分析排查思路1、只有个别基站在所属网管服务器上面断链,可以排查网管服务器故障;2、大批基站集中断链,可以排除基站本身硬件、供电故障;3、如果个别站点在正常运行,排除基站无硬件、供电故障后,出现断链,一般为传输问题,需要联系移动传输室来联合排查定位;3.传输网络结构介绍✧LTE基站OMC维护网络从IP传输网络架构来看,可分为3段,依次是:基站------基站网关------网管服务器网关------网管服务器。

整个传输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4.网元断链故障处理流程5.故障排查总结通过上述的排查总结如下:1、首先确认BBU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站点传输设备是否正常,基站供电系统是否正常。

2、然后检查下站点的配置数据,确保站点配置无误,可能由于传输割接导致站点断链。

网管配置参数如下图所示:网元中配置的OMC操作维护地址:基站传输网络→IP传输→IP层配置中的OMC操作维护地址:基站传输网络→IP传输→OMC链路服务器地址:3、关于ping命令,有两种使用情况:a)从后台ping前台基站的话:直接在网管服务器上:ping ip地址。

b)从前台基站上ping后台服务器:需要通过使用LMT工具来,下面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启动EDMS登录基站---Ping包检测—设置ping的包大小,次数及相应的IP地址---再点击对应的按钮开始测试。

Ping包检测开始后,会在ping包信息区域显示每次ping包的详细信息。

Ping包结束后,会在ping包统计区显示统计信息,包括是否存在丢包、延时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我们都知道,桩号是确定道路中线点的位置的表示,在路线平面参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一个桩号可以唯一地表示路线中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

路线的桩号,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整20米的桩号,一种是曲线要素桩(ZH/HY/QZ/YH/HZ),道路勘测,就是放样出这些桩号的实际位置,再测量高程、横断面数据,可以说,每一个桩号及其相关的数据,无不渗透着勘测人员的心血。

再回过头看看前面那位,提出把断链之后的桩号重新推算,就意味着重新推算出的整20米桩和曲线要素桩,都要重新拉队伍到现场重新测过,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2.断链点的位置与标记先理解一下断链点这个名词,断链点就是新老桩号不连续的那个点。

一般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当然改线路段之前的桩号还是老桩号,原测量数据可继续利用),断链点之后的桩号则是老桩号(可利用原测量数据,直到又碰到另一段改线)。

断链点设在什么位置合适呢,这个我们施工人员不搞勘测可以不需要知道,但理解一下也不是坏事。

从前面讲断链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此相关的结论:改线后,老桩号利用得越多越好。

因此,从我多年来勘测的经验来讲,断链点的设置位置一般有如下特点:(1)最好设在改线与老线正好相接的位置上;(2)绝对在直线上,有些就在HZ(YZ)点上,有设在曲线上的你找我(先声明,HZ/YZ点后面紧接着另一个曲线的不算啊)。

断链的标记,一般在平面图、直曲表、纵断面图等图表中均有表示,看几幅截图:这是平面图上的:这是纵断面图上的:这是直曲表上的:还有直曲表上这样表示的:断链点不管在哪里标记,始终要搞清楚断链的表示方法,均按类似这样的格式:K50+622.760 = K50+621.166。

很显然,这是一个等式,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等式显然不成立,不等于还差不多。

但是,这不是数学等式,它表示的是新老桩号的交汇点(即断链点)。

只要看懂了这个等式,就不管再标记什么长链、短链,长多少、短多少,不管在平面图、纵断面图上是否再有标记,一切都不重要了,换句话讲,你理解了这个等式,其它的你就可以自行确定了。

等式前面的桩号(搞设计的同志千万不要搞错了,前后是有区别的,等式的交换律在这里绝对不能起作用)表示的是改线段的结束桩号,等式后面的桩号是与之相接的老路线桩号。

换个角度理解,路线桩号推算到这里(等式前面的桩号),突然不连续了,突然以另一个桩号出现(等式后面的桩号),而这两个不相等的桩号,实地表示的则是同一个位置的点位(计算出来的坐标应该相等)。

3.长链与短链长链和短链是断链的两种类型,很多同志经常犯迷糊,碰到了要韵半天的神。

再来看断链等式,说是等式,其实两边的桩号绝对不会相等(相等就不是断链了),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另一种是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

先看第一种,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比如:K112+943.305 =K112+900.001,我们会发现:桩号有重复,比如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2+943.305,又突然从K112+900.001开始,那么断链点之后从K112+900.001~ K112+943.305这一段桩号就和与断链点之前有重复的桩号。

这种情况,就称为长链,长多少呢,就是两桩号之差,43.304米,因此必然标记长链43.304米。

再看第二种,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比如:K115+309.227 =K115+320.001,我们会发现:桩号有空白,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5+309.227,又突然从K115+320.001开始,那么从K115+309.227~ K115+320.001这一段桩号就不会出现。

这种情况,就称为短链,短的距离,同样是两桩号之差,10.774米,因此必然标记短链10.774米。

记住了!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长链,因为有桩号重叠,比如K112+943.305 = K112+900.001,会出现两个K112+920、两个K112+940重复的桩号,就一定要搞清楚了哪个是断链点之前的,哪个是断链点之后的。

而短链,因为桩号是间断的,中间会缺失部分桩号,不会出现重复桩号,实际应用中倒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别以为丢了桩到处找桩就行了。

二、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围前面说明过每一条数据的格式:每个方框就是一个数据,共11个方框,其中第一个方框是交点定位的判别依据,我这里称之为交点定位临界点,其余10个方框是定义为矩阵Mat A的十个因子的,是交点的主要数据,其中前面八个数据意义非常明确,这里就不啰嗦了,而最后两个数据,一个是交点的计算起点桩号,一个是交点的计算终点桩号,这两个起终点桩号,就构成了交点计算围。

这里,重点讲述交点定位临界点和交点计算围,因为这对于后面断链的处理、卵形曲线的处理、单一直线的处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交点定位临界点与交点定位桩号围一般情况下(注意我说的是一般情况,没有断链、卵形曲线等特殊情况),交点定位临界点定义为下一交点的ZH点(或路段计算终点),当程序判定输入的桩号小于等于临界点时,就定位在了本交点上。

由于数据库程序每一条数据是将交点从小到大依次编写的,程序将顺序地从第一个临界点开始判别,因此实质上程序是判别当输入桩号大于前一临界桩号、小于等于本临界桩号时(这个围称为交点定位桩号围),才定位在本交点上。

因此,交点定位桩号围一般是从本交点的ZH点到下一交点的ZH点,鉴于可能出现两曲线之间的直线段为0的复曲线,在输入定位桩号定位计算交点时,最好取交点曲线上的任一桩号。

2.交点计算围所谓交点计算围,是指利用当前的交点数据,可有效地计算出中桩坐标的桩号围。

可以容易地得知,一般情况下,交点计算围包括本交点的平曲线,以及本平曲线之前和之后的直线段(如果有的话)。

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交点计算围的定义,相邻两交点曲线间若存在直线段,则该直线段则成为相邻两交点的重复计算围,即既可在前一交点计算,也可在后一交点计算,并且均可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定义了交点计算围,当输入的桩号超过此围时,程序会提示“KP OUT”,表示桩号超出围,提示使用者注意。

因此,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和设定交点计算围,以免到了现场计算出错还不知道,切记切记。

三、断链的处理现在终于回到了正题,讲述ROAD-2程序进行断链的处理与计算,这实在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没法讲断链的处理。

1.有断链时的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围当存在断链时(这是特殊情况,不再是一般情况),交点定位临界桩号就有了一点小小变化。

断链之前的那个交点的定位临界点就不应选择下一交点的ZH点,而应选择断链点的桩号。

什么,断链点有两个桩号?废话,当然用等号前面的那个桩号了!而交点的计算围,则不再遵循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的规定,而改为:(1)对于断链点之前的交点,交点计算围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断链点结束(桩号为改线桩号,即等式之前的那个桩号);(2)对于断链点之后的交点,交点计算围则从断链点开始(桩号为老桩号,即等式之后的那个桩号),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

如此,数据库子程序的编写就OK了,当然,这还只是断链处理过程中第一个注意事项,重要的还在后面的程序操作上。

2.工程实例(感校友曾令武提供工程实例)根据某高速公路的直曲表,在13公里围有一长链和一短链两个断链,非常典型,就用它了。

直曲表太大,只好拆成两半,不然字就看不清了,请各位见谅。

3.数据库文件ROAD-DATA2的编写编写数据之前,我们先仔细看一下,容易看出,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112+900.001在JD59和JD60之间的直线段,而第二个断链点K125+309.227 = K125+320.001在JD65和JD66之间的直线段。

因只研讨断链,我们只编写了这四个交点的数据(省略了中间六个交点的数据),编写时为操作方便采用了简化坐标和简化桩号。

数据库子程序中,红色字体均是断链相关的桩号,编写时一定要结合前面的讲述编写准确。

计算时,记得要把ROAD-2程序第二行调用的数据库子程序名称改为“ROAD-DATA2”。

4.验证与应用示例首先看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112+900.001,既然这两个桩号表示的是同一个点,那么计算出来的平面坐标应该相等,我们用计算器算一下看,先算等式左边的桩号K112+943.305,它应该在JD59的计算围。

退出程序,再次执行,计算等式右边的桩号K112+900.001,它应该在JD60的计算围。

由以上验证计算可看出,断链点K112+943.305 和 K112+900.001两个桩号的坐标计算结果相同,均为X=17412.741,Y=54373.6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