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 品读李清照的诗词

3.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二、认识李清照

1学生谈自己有关李清照的知识积累

2幻灯总结: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夫妇俩志同道合,幸福美满。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无子嗣,所有的厄运相继降临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终老。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总结:凭着遗留下的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三、品读李清照

(一)师:走进李清照,品读李清照,我们先来学会品读她的作品。如何品读诗词呢?

(投影:“品读诗词”和“品读诗词的方法”两张幻灯片)

1品读些什么,看幻灯片

(1) 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怎么品读(幻灯片)

(1) 结合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2) 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对意象的品味

(3) 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

(二)过渡:李清照在词作有如此高的造诣,得益于其家庭。其父母对待儿女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她从小养成开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发挥。你看,这位活泼潇洒的少女正向我们飘然走来。——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

1、让学生朗读,揣摩本词所表现的情感。(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字词

(“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和朋友比赛谁划得快,箭一样地栽到藕花的深处,然后“惊起一滩鸥鹭”,扑啦啦的,一群的水鸟从一望无际的田田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

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

3李清照是幸运的,她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青春的脚步渐渐地把她变成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那么,除了与伙伴们无忧无虑游玩的乐趣之外,李清照还有着怎样一种不一样的情思呢?书香少女李清照的生活还有着怎样的另一面呢?

略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点拨:为什么关心“红瘦”?

因为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着少女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憬,是珍惜青春年少的一种反映。

4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之后,李清照于18岁时适赵明诚。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杰出才俊,两人是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且看《醉花阴?重阳》:

(1)、讲述有关的故事: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

(2) 要求学生试将“黄花”换成别的意象,看看是否妥当。

前面她曾经说“绿肥红瘦”,她把花形容得像人一样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这花都瘦的话,情感上应该是很感伤的,所以再比喻成别的,那就没有美感了。

(3) 自己挖掘词作中的闪光之处。

5 李清照也很善于用平常的、很通俗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譬如《一剪梅》。

找出该词中最寻常的语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的瞬间的感情和表情的变化,捕捉得非常准确。

6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国破,家亡,财散,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她南渡后辗转流离、历经坎坷,心中郁积的哀恸不言而喻。《武陵春》就形象的表现了这种心绪。

思考:该词哪些地方是表现自己的愁绪?

……

“闻说”、“也拟”、“只恐”: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这六字前后勾连,揭示了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7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可是,这还不是李清照最伤最痛、最孤最独的。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旋即离异。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时常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读懂她的心。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

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学生说说这首词的奇妙之处。

A连续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这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 B每一句都很寻常,但又好像不寻常,每一个字用得都非常地

明白,但是好像又经过了千锤百炼

C意象丰富

“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与前面提到的花有什么区别?

梧桐、黄昏、细雨又起到什么作用?

四、结束语

最后,李清照在孤独、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讽和诽谤当中

走完了一生。李清照这一生啊,应该(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我觉得,现在,她不必再感到遗憾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写的词,她写

的诗和文,早已经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李清照曾经为她没有子嗣、没有后代而感到痛苦,但是现在,当我们在李清照的优秀的词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动的时候,当我们在李清照的墓碑前深深地叹息的时候,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李清照没有辜负“不徙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板书)这样的评价,她的文学正绵绵不绝、繁衍生长着,永远永远流传下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李清照。

五、作业

根据李清照早晚期词的创作特点,比较鉴赏《醉花阴》和《声声慢》蕴含的感情和营造的意境的异同点。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新部编本成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剪梅》 古浪五中刘昌国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意境,背诵全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 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

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第二阶段,播放朗诵《一剪梅》,同时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合作探究,品析词句。第四阶段,强化诗词的背诵。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2. 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作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所以后人又称她为李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品有《漱玉词》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主旨】 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名句赏析】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

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 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清照《渔家傲》教案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 【教学简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通过李清照几首代表性诗歌联读,让学生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让学生通过诵读欣赏,感受李清照的《渔家傲》与她其他词的不同,初步感受宋词婉约风格与豪放风格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感知词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难点】: 诵读感悟,体会《渔家傲》的雄奇的想象与雄健的笔力所营造的豪放之美。 【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走近李清照的人生 1. 激趣导入,播放歌曲《知否,知否》引入。 2.李清照生平简介及写作风格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出生名门,少有才名。诗画兼工,尤擅诗词,前期生活幸福美满,靖康之变南渡之后,经历国破、家亡、夫死,流寓南方。她用一只生花妙笔,写人生的美丽,写人生的哀愁,独成“易安体”。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女子?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一起走近李清照的词。 二、感知李清照的婉约 1.吟咏感知:出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学生吟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 2.初读感悟:试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每首词的内容。 3.再读思考:这三首词在内容和语言上有什么共同点? 4. 引导归纳提升:什么是婉约?正如李清照的这些词,内容多写闺中之情或离愁别绪,抒情委婉含蓄、感情细腻柔美、语言婉转绮丽!。词苑千载,群芳竞秀,她以婉约的词风,绽放奇异的花朵,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她是乱世中柔美的女子! 三、体会李清照的豪放

李清照(如梦令二首)赏析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1151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金石学很有研究。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优闲平静的生活。南渡以后不久,丈夫死去,颠沛流离,境遇孤苦。她是南宋有名的女作家,诗词散文都有成就。所作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要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南渡后在词中蕴含着沉痛的家国兴衰之惑,通过个人遭遇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动乱,现实意义较强。她是词中婉约派的大家,擅长白描手法。论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重、情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所作诗风格豪迈,爱国热情

极强,但流传不多。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教学设计 吉林伊通第二十一中学刘洪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3、学习生字:谩.(màn)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

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明确: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这是很少见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读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教案《一剪梅》李清照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词牌名的由来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三、初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三).作品鉴赏: 1.全班一起初读, 没有预习请全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释自己先快速读下。全班齐读 同时请在读的同时,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先纠正字音)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是同学们刚才有读出闲愁来了么? 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提醒学生读该词要注意的方法《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 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然后就听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4、背诵默写全词。 一、新课导入:(写作背景)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主要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三、朗读全诗 1、读准节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读准字音 星河欲转zhuàn 千帆fn舞闻天语y 嗟ji日暮谩màn有鹏péng正举 蓬péng舟 (学生先自由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 四、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拂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梦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一剪梅 公开课 教案

《一剪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评意象,感受意境,感受李清照词作细腻深婉的风格 2、背诵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联想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 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作品的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借物抒情、融情入景等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词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词人炼字炼句技巧及诗歌意境情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出现,中国的诗歌到唐代已经发展到了巅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独辟蹊径,创制、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得诗人的情感抒发有了更多的空间。提到宋词,我们会想到苏轼、辛弃疾,但我们也不得不想到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她以其细腻深婉的词风给被男性话语占据的中国诗歌史带来了一份女子独有的细腻与灵气。在初高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不少李清照的诗词,请大家回顾一下。(生:《如梦令》二首、《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夏日绝句》等)在这些词作中,我们发现,李清照工于造语,善于推陈出新,善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来表达情感、营造意境,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另一首婉约词作《一剪梅》,感受李清照的女儿情怀。

二、知人论世 1.知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闺中生活,风格婉转轻快,在经历了亡国丧夫之痛后,后期词作常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凄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2.论世:元代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缡(lí,古代妇女出嫁时所系的佩巾)未久,明诚即负笈(jí,书箱)远游。易安殊(很、特别)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从这里看,这首词是一首闺情词,主要表达的就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三、深情吟咏,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1.请一位学生范读,教师点拨:单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应读得轻快短促,这样音韵美就更突出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学生齐读 问题设计:在朗读过程中,我们都体会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大家想想,这首词的音韵美得益于哪些方面呢? 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四、理解诗意,赏析意象,感受意境美 1.诗意解读,学生展示预习时根据预习修改的短文。 2.概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 明确: 词眼:闲愁——甜蜜的相思之愁 ①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圆月、西楼、落花、流水——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抒胸臆 3.赏析上阕 ①《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这一句“精秀绝伦”在哪里?请大家结合意象和诗歌主旨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班级:姓名: 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三、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 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三、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媒体设计 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第二阶段,播放朗诵视频《一剪梅》,同时逐句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自由发言,评价词句。第四阶段,拓展阅读,总结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作者作品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幻灯片),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三)、作品鉴赏

(上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或者说,“满滩鸥鹭”惊飞正是词人意乱神散情形的映衬,以景衬情,写照真实。 要说词中要“喜悦”有“喜悦”,要“惊险”有“惊险”。而这个“喜悦”有“喜悦”本身的“喜悦”,也有“惊险”中孕育的“喜悦”;同样的道理,“惊险”本身固然“惊险”,就是没在“误入”之前已是包孕了“惊险”。即“喜悦”、“惊险”不是割裂开来而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交融的。 让我们再来总观该词,词语“常记”表达的信息是什么呢?第一,词人仍然是在青年时写作该小令;第二,词人是在很多年后的中老年时期写作了该词。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无非是写郊游的开心快乐以及归程的惊险刺激;倘是第二种情况,那么第一种情况包容的含义理所当然地应该具有,似乎还应该包括“青年时欢乐是欢乐,惊险刺激也仍然是欢乐”,因为中老年的李清照饱受战乱和丧夫之苦,心情自然是极度凄凉,人也就衰弱;故即使想率性有所作为也提不起精神来,去冒险掠奇寻赏新鲜味就更没有胆量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常记”坐实而落在中老年李清照的脑瓜和视野中似乎更为觉得合理些。即一旦上述第二种情况的设想果真成立,该曲词作所包藏的意蕴就有了三层:①欢乐;②惊险;③凄切。 要说明的是以“凄切”来烛照该词,不但不会大杀“欢乐”的风景,而且还会使“欢乐”更显得可贵无比。也即以“欢乐”去写“凄凉”,李清照南渡后的“凄凉”几至极点。正因为“欢乐”不再,“凄凉”就满心满怀。常常追忆“欢乐”,只能惹动“凄凉”更转为“凄惨”。 李清照《如梦令》小词既欢乐开心,又惊险刺激,还凄切悲惨。

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PPT)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的诵读全词;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根据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生平,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赏析词作,感悟词作主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启发法、读书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纵观历史,著名诗人、词人比比皆是,但说到女词人你会想到谁呢? 1、蔡文姬:蔡琰,东汉末年著名才女、文学家,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写下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悲愤诗》; 2、唐婉:自幼文静,才华横溢。陆游第一任妻子,陆游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做信物与唐家定亲,但后来被母亲无情拆散,也因此写下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唐婉和了一首同名作品《钗头凤》世情薄; 3、秋瑾:号鉴湖女侠,性豪侠,习文练武,蔑视封建礼教,所以在代表作《满江红》中慨叹:生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4、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但却写下了唯一一首豪放派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渔家傲》。 (二)、知人论世(PPT)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也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这首词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本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三)、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殷勤嗟谩(解释)蓬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一剪梅 》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 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 深情, 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剪梅 李清照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1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 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 生用情感去参与、 用心灵去体会, 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 情怀, 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 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 诗词 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 鉴赏的基本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 让 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 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 用优美的歌声和画 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意境,背诵全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1 / 13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 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 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 没有什么人生经 历,对古诗 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 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 浅表层次。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 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 课堂的第一阶段, 显示李清 照的画像, 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 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 进一步加强认识。第二阶段,播放朗诵《一剪梅》,同时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 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合作探究, 品析词句。第四阶段,强化诗词的背诵。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 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 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 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 有利于学生对诗 词意境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 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轻拂中华历 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 长河中, 特立独行, 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 她有“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2. 题解 一剪梅, 词牌名, 又名 《腊梅香》 , 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 仗。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 李清照(1084——约 1155)我国文学史上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李清照工诗、词、散文
2 / 13

如梦令李清照精全阅读

如梦令综合练习李清照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答案】C.“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有误。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争渡,争渡”的重叠,这本是词牌的要求,但在这里却显得妙合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同时使词的音节变得顿挫有力。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拍翅声和群鸣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展示了作者青年时代的性格和生活。故选C。 二、诗歌鉴赏 阅读《渔家傲》和《如梦令》,完成下列小题。 1.结合诗歌内容和链接评价,应填写在①②两处的一项是() (链接评价)梁启超在评价李清照的①这首词时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其中,“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②和辛弃疾。 A.①《如梦令》②苏辙B.①《渔家傲》②苏轼 C.①《如梦令》②苏轼D.①《渔家傲》②苏辙 2.在《渔家傲》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 《如梦令》中“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后,不觉天黑时的惊讶和着急。这里的“日暮”指的是太阳落山,并无伤感之情,反而有种又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好之感。而《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给人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的孤独与苦闷。 1.B 2.试题分析:《渔家傲》一词写梦中海天相接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罗江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熟读并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这首歌是由宋朝着名女词人李清照作词,由当代着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这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但李清照也有不失豪放的作品,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她的《渔家傲》。看看词人要表达自己怎样的豪放情怀。(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赏析全词 一读—明节奏 1、学生听朗诵《渔家傲》(ppt展示渔家傲全词,并播放音频) 2、出示(ppt)结合听到的朗诵小组内轮流读(要求:1、朗读时注意节奏和语气;2、组长带头,每人轮流朗读,看谁读的最好; 3、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 3、全班集体朗读(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情感) 二读—释词意 出示(ppt)

词的写作背景: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学生结合课文旁边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ppt)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三读—赏意境 出示(ppt) 同学们,请大家按照以下句式赏析这首词。 我最喜欢这一句,因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赏析:写景、抒情或某个词语的运用等方面) 示例:我最喜欢“我报路长嗟日暮”这一句,因为词人结合自己的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上下求索的精神隐括入词,只用“路长”“日暮”四个字,就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表达出来。同时词人以一个“报”字与上阕的“问”相呼应,整首词就由上阕的写景转入抒情。 四读—品情怀 同学们,在李清照的这首词中写了自己的“梦”,词人在梦中遇见了谁呀哪一句是在写天帝天帝是怎样的形象呢(“殷勤”情意恳切,表明天帝态度温和,“问我归何处”这是一个异常简洁的问话,但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浮现在眼前。) 请问同学们李清照真的只是在写梦吗她是想以梦来反衬现实,那么当时现实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ppt)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和乐相融追求卓越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罗江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熟读并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这首歌是由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作词,由当代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这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但李清照也有不失豪放的作品,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她的《渔家傲》。看看词人要表达自己怎样的豪放情怀。(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赏析全词 一读—明节奏 1、学生听朗诵《渔家傲》(ppt展示渔家傲全词,并播放音频) 2、出示(ppt)结合听到的朗诵小组内轮流读(要求:1、朗读时注意节奏和语气;2、组长带头,每人轮流朗读,看谁读的最好; 3、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 3、全班集体朗读(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情感) 二读—释词意 出示(ppt) 词的写作背景: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

和乐相融追求卓越 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学生结合课文旁边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ppt)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三读—赏意境 出示(ppt) 同学们,请大家按照以下句式赏析这首词。 我最喜欢这一句,因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赏析:写景、抒情或某个词语的运用等方面) 示例:我最喜欢“我报路长嗟日暮”这一句,因为词人结合自己的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上下求索的精神隐括入词,只用“路长”“日暮”四个字,就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表达出来。同时词人以一个“报”字与上阕的“问”相呼应,整首词就由上阕的写景转入抒情。 四读—品情怀 同学们,在李清照的这首词中写了自己的“梦”,词人在梦中遇见了谁呀?哪一句是在写天帝?天帝是怎样的形象呢?(“殷勤”情意恳切,表明天帝态度温和,“问我归何处”这是一个异常简洁的问话,但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浮现在眼前。)请问同学们李清照真的只是在写梦吗?她是想以梦来反衬现实,那么当时现实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ppt)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形势危急,于是传位太子赵桓,即宋钦宗,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又挥兵南下,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