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合集下载

小古文50篇

小古文50篇

小古文50篇1、孔子访子规子问于孔子曰:“子之远人何如?”孔子曰:“远人必守其先民之道,爱其亲,敬其长,事其师,友其友,仁于众而不慢,君子之道也。

”子曰:“然则如之何而不仁?”孔子曰:“蓍龟之忧,蚕食谷,害人多而利少。

虽有仁,然而不能以此至则也。

”2、孔子谈犹抱琴子路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犹抱琴乎?”孔子曰:“仁者抱琴以表其道,非以思其役,役者不必乐,其乐则至矣。

故仁者抱琴,则是以和万民,其乐则至矣。

”3、孔子谈贤德子路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贤德也?”孔子曰:“仁者之道贤德也,莫若仁慈,仁慈则得之矣。

贤者为民有善,而以礼立也。

贤者又仁也,莫若敬也,敬而行之,则民众何异哉?”5、孔子谈明智子贡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明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明智,明智者能察言,察事而求之以其正。

仁者行而不说,而君子亦善之。

故明智者仁之具也。

”7、孔子谈献身子曰:“仁者何以献身也?”孔子曰:“仁者必以献身,献身者不自喜而使民获乐;献身者能自受忧而使民免祸。

故仁者必以献身也。

”8、孔子谈人生子曰:“仁者何以把握人生也?”孔子曰:“仁者必把握人生,把握人生者必以有道之知,能把握人心而乐其志;把握人生者所不可免,不忧而止之。

故仁者必把握人生也。

”9、孔子谈平等子禽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平等也?”孔子曰:“仁者必平等,平等者量一同卑而高,卑者与高者同矣;平等者不分上下,所以为民有善,则同心而乐之。

故仁者必平等也。

”。

中国十大古文名篇

中国十大古文名篇

中国十大古文名篇1.《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祭十二郎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经典小古文100篇

经典小古文100篇

经典小古文100篇经典小古文100篇1.《关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离骚》:登彼北山,采其蕙芷;于以采之,挹涉东海。

3.《庐山谣》:庐山谷中道路长,崔嵬势若飞龙狂;左侧立峰绝壁小,右方回河大海浪。

4.《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0.《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赤壁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桃花源记》:初至轩辕,问曰:“里有仙人无?”答曰:“有。

”“如何得至?”答曰:“枫叶泛舟,日暮而至。

左右山高,中有一口渊。

渊口紫气蒸腾,往往飞下白鹿,止善人取之,可以与众同乐。

”14.《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滕王阁序》:臣心既灵,又闲。

故作此篇,兼怀左迁至蓝田县久客故人。

清旦,有客从外来,道问山盟旧事,殆辞。

17.《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8.《神曲》:在理论中,我们不能分辨物态的存在方式,因为这些存在方式(如像心态和左右)都是基于我们早已信仰、已接受的智觉规范的。

19.《左传》:天监鸣动,灵士惊骇,惟伯奇曰:“此复为赵且乐邪?”臧文仲曰:“知之至乎哉!”20.《右传》: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中国经典古文50篇

中国经典古文5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1.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望而生畏,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必背古文75篇

必背古文75篇

必背古文75篇本文档旨在列出必背的古文篇目,共计75篇。

这些古文是研究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学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有很大帮助。

下面是列出的必背古文篇目:古文篇目列表1. 《关雎》2. 《蒹葭》3. 《白日依山尽》4. 《水调歌头》5. 《滕王阁序》6. 《登鹳雀楼》7. 《唐诗三百首》8. 《木兰辞》9. 《赋得古原草送别》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1. 《孟冬十四夜》12. 《清明》13. 《咏华夏之大同》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5. 《望岳》16. 《七步诗》17. 《江南逢李龟年》18. 《山居秋暝》19. 《乐游原》20.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21. 《静夜思》22. 《登高》23. 《塞下曲》24. 《过零丁洋》2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6. 《春江花月夜》27. 《夜泊牛渚怀古》28. 《月夜忆舍弟》29.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30. 《壮游苏州刘过庭钱钟书间白鹤曲咏苏子白》31. 《桂枝香·白日依山尽》32. 《绝句·青青园中葵》33. 《凉州词》34. 《江雪》35. 《长恨歌》36. 《鹿柴》37. 《白日依山尽(刘过庭)》38. 《沁园春·长沙》39. 《黄帝内经》40. 《中庸》41. 《庄子·逍遥游》42. 《论语》43. 《史记》44. 《左传》45. 《孙子兵法》46. 《红楼梦》47. 《西游记》48. 《水浒传》49. 《道德经》50. 《南华经》51. 《资治通鉴》52. 《诗经》53. 《楚辞》54. 《千字文》55. 《百家姓》56. 《山海经》57. 《荀子》58. 《文心雕龙》59. 《唐诗二百首》60. 《宋诗三百首》61. 《英雄赞》62. 《出师表》63. 《岳阳楼记》64. 《滕王阁序(王勃)》65. 《琵琶行》66. 《孔雀东南飞》67. 《乌衣巷》68. 《金刚经》69. 《阿弥陀经》70. 《攀龙附凤偶成语》71. 《牧民·清昼当阳时》72. 《西厢记》73. 《南北慢·别了金戈铁马男儿》74. 《自杀》75. 《百度搜索》这是一个包括了各种文学作品的列表,并且旨在展示中国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经典古文85篇

经典古文85篇

名师精选:经典古文85篇2005-03-06会员sousuo转载来源:人类后花园论坛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出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因此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世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因此为圣,愚人之因此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工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医生之族,曰师曰门生云者,那么群聚而笑之。

问之,那么曰:“彼与彼年相假设也,道相似也,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

30篇文言文

30篇文言文

30篇文言文1. 《论语十则》: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4.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5.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6.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说齐威王广纳群言,改良政治的故事。

7. 《出师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8. 《桃花源记》: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9.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10. 《马说》: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11.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所作,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12.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13.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梁辰鱼创作的传奇《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2、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包括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和《荆钗记》、《南柯记》。

3、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

而王骥德的《曲律》则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著作。

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则为创作提供了一本可依赖的工具书。

4、清初传奇创作非常繁荣,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了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传奇《牡丹亭》中的曲词。

6、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沈璟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7、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以戏曲来反映现实政治和平民生活,李玉、朱素臣等合作的《清忠谱》是其代表作之一,剧中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8、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马致远创作的《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

9、“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0、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11、清初戏曲有三个流派: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作者身分和作品都具较强的市民色彩。

李玉早期《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被称为“一人永占”)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案头化倾向。

吴伟业的《秣陵春》、《通天台》、《临春阁》是多抒发亡国之悲)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讲究戏曲的形式技巧,以戏曲的娱乐功能为最高目标)12、《红楼梦》的版本主要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

13、明思想家王守仁发展宋陆九渊的心学,成为王学,其中泰州学派也叫王学左派。

14、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15、徐渭作杂剧《四声猿》,即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凤得凰》四剧组成的合集。

(为明曲之第一)16、明中叶三大传奇:《宝剑记》。

取材于《水浒传》小说中的林冲故事。

《浣纱记》。

传奇《浣纱记》四十五出,写越国败于吴国之后,越王勾践身为俘虏,与臣子们忍辱负重,得以重归越国;又用范蠡之计,向吴王夫差进献浣纱美女西施,使离间吴国君臣;后越国反攻获胜,夫差自杀;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

《鸣凤记》。

该剧描写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独断专权,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误国害民的丑恶嘴脸和无耻行经。

17、明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枝二弄.山歌》冯梦龙编辑,代表明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18、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号称“岭南三大家”)19、诗人王士禛、朱彝尊、施闰章、宋琬、赵执信、查慎行等人,人称“国朝六家”。

施闰章与宋琬并称“南施北宋”;王士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但最负盛明的是王士禛。

20、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21、作家主体的转变: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近代第一代作家还基本未脱传统的士大夫类型。

以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近代第二代作家,便已是新旧学的混合型了。

以柳亚子、秋瑾等为代表的近代第三代作家,不少已经是洋学堂或留学生出身,具有现代气息的知识分子了。

逐渐出现半专业化的作家,主要是小说家和小说翻译家,如林纾、李伯元、吴趼人等。

22、近代前期的小说一、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儿女英雄转》、《荡寇志》、《施公案》)二、人情世态小说(《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23、近代后期散文大体有三派:一是“新文体”派,以梁启超为代表。

二是古文派,包括桐城派余劲严复、林纾和尊崇魏晋文的章炳麟,他们虽坚持古文格调,思想却不再是封建的那一套。

三是白话文派,以全新的形式宣传新思想。

24、戏剧改良运动勃然兴起,成为晚清文学革新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诞生了新的剧种——话剧。

25、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小说,莫过于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四部作品。

民国以后,小说创作步入低谷,由开启民智滑向循世媚俗,形成了以消闲、趣味为创作宗旨的鸳鸯蝴蝶派。

名词解释1、“台阁体”。

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三杨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迭掌文柄,影响甚大。

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凭证典丽。

“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瑶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

2、前后七子。

前七子是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他们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他们先后中进士,在京任职,不时聚会,开始诗酒酬和,研讨艺文,倡导复古,意气激奋。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声势赫然,为众人所瞩目。

3、唐宋派。

明代嘉清年间出现的散文流派,以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等为代表,将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驳的对象,提倡唐宋古文。

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注重文以明道的做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的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以归有光成就最突出。

4、铁崖体。

元末诗人杨维桢开创的一种诗风,杨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作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5“公安派”、“竟陵派”公安派的作者,主要是公安袁氏兄弟,即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

袁氏兄弟为湖北公安县人,故世称公安派。

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的理论主张。

“性灵说”便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

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情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较大影响。

锺、谭均为湖北竟陵人,故世称竟陵派。

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到过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

6“吴江派”“临川派”。

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即吴江派,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叶宪祖、袁于令、沈自晋等。

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

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

一般认为属于临川派的作家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鋮等人。

实际上作为一个戏曲流派,临川派是相当松散的,除了题材上多写才子佳人故事,语言风格上以清丽秀美为主外,临川派的作家几乎各人有各人的创作风格。

主张:十分注重文词的典丽,词藻的华美,并大量使用典故。

7“桐城派”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

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有物”为“立言之道”,提倡“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

”他铺石开路,为桐城派理论的发轫。

方苞的主要论点是“义法”论,即所谓“言有物”,“言有序”。

刘大櫆,他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的先导。

此外,刘大櫆还提出“神为气之主”,这就为探寻“义法”奥妙揭示出门径和方法,也使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姚鼐也是桐城理论的奠基者。

他的基本主张是“明道义,维风俗”,和方苞、刘大櫆同一宗旨。

8、“虞山派”“梅村体”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的建设,对明代复古派和反复古派进行尖锐的批判,也各有所取。

受钱谦益的影响,在其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声律妍秀、华艳动人。

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

他是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

10、“诗界革命”“新文体”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先进的文人意识到,继续死守传统诗歌的规矩套子,不利于诗歌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也没有好处。

为了让诗歌能为维新改良运动服务,一批资产阶级改良派诗人提出“诗界革命”。

代表人物有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

•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

梁启超所创作的“新文体”散文,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使他成为“新思想之陈涉”。

他的这种“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文章也形成浩大的声势,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简答题1、明初诗文的代表作家有哪些?有哪些代表作品?明代开国之初,宋濂、刘基、高启三家,都是易代之际的作者。

宋濂为世传诵的文有《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写的一些人物传记也有特点,如《王冕传》。

刘基的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积极用世之言。

另一类是揭露时弊,多所讽喻。

其传世名篇《卖柑者言》以及《郁离子》。

高启,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其作品烙上了某些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当时战乱生活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二、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三、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3、汤显祖《临川四梦》主要内容?汤显祖的传奇创作,有著名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以唐人蒋访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为题材,创作了《紫箫记》传奇,只写到三十四出,未能完成。

万历十五年(1587),37岁的汤显祖在南京太常博士任上,将未完成的《紫箫记》改写成《紫钗记》全剧53出。

《南柯记》共四十四出,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

《邯郸记》共三十出,取材于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

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中的主角是杜丽娘与小丫头春香和书生柳梦梅。

传奇着力表现的就是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

4、《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牡丹亭》不仅写了外在事件的矛盾扭结,而且写活了人物,刻画出了不断发展的性格,并使隐性的戏剧冲突逐渐升级。

(2)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都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漫注意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