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下列药物中,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的是:

A.大蓟

B.地榆

C.侧柏叶

D.白茅根

E.苎麻根

答案:B

答案分析:以上五个备选答案均能凉血止血,惟地榆味兼酸涩,又能解毒敛疮。A、C、

D、E均非正确答案。故正确答案应选B。

2.功能凉血止血,尤善治尿血、血淋的药物是:

A.大蓟

B.小蓟

C.侧柏叶

D.槐花

E.地榆

答案:B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虽都能凉血止血,惟小蓟兼能利尿通淋,以治尿血、血淋最宜,故正确答案应选B。

3.治疗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宜选用:

A.地榆

B.艾叶

C.仙鹤草

D.茜草

E.降香

答案:D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均能止血,用治出血证。其中地榆凉血兼收敛止血,仙鹤草收敛止血,二者对出血有瘀者不宜;艾叶温经止血,适宜于虚寒性出血;降香化瘀止血,可用治瘀血性出血,但其性温,血热出血非其所宜;茜草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治疗血热夹瘀的出血证为其所长,故正确答案应选D

4.蒲黄入汤剂宜: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烊化

E.另煎

答案:C

答案分析:本试题主要测试考生对药物的特殊煎药方法是否了解和掌握。一般来说,矿石类、介类药物及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芳香类药物宜后下,胶质类药物及粘性较大的药物宜烊化,贵重药材宜另煎,对于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用纱布包煎。蒲黄属植物干燥的花粉,应包煎。故正确答案是C。

5.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大蓟

B.白及

C.侧柏叶

D.仙鹤草

E.白茅根

答案:C

答案分析:大蓟、白茅根凉血止血而无收敛止血之功,仙鹤草、白及收敛止血而无凉血止血之用,侧柏叶二者兼而有之,故正确答案为C。

6.止血药中,能清肺胃热的药物是:

A.白茅根

B.小蓟

C.槐花

D.紫珠

E.地榆

答案:A

答案分析:白茅根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其余四味药均无清肺胃热的作用,故正确答案是A。

7.治疗血热所致之痔血、便血,宜首选:

A.小蓟

B.艾叶

C.槐花

D.灶心土

E.白及

答案:C

答案分析:小蓟凉血止血,兼能利尿,以治血尿血淋为宜;艾叶、灶心土温经止血,非血热出血之所宜;白及收敛止血,以治肺胃出血见长;槐花凉血止血,其功在大肠,善治血热所致之痔血、便血。故正确答案是C。

8.素有伤科要药之称的药物是:

A.大蓟

B.艾叶

C.三七

D.花蕊石

E.棕榈炭

答案:C

答案分析:大蓟凉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均无活血疗伤之能。花蕊石化瘀止血,但活血止痛不足。三七既能化瘀止血,又能活血定痛,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大凡出血,无论体内外出血,或有无瘀滞,皆可使用,对外伤性出血尤效。若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肿疼痛者,每推为首选,且单用有效,为伤科要药。故正确答案应是C。

9.治疗肺胃出血,宜首选:

A.槐花

B.小蓟

C.地榆

D.白及

E.白茅根

答案:D

答案分析:地榆、槐花凉血止血,其性下行,善治下部之血热出血证;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兼能利尿,以治血热所致之血尿血淋为宜;白及质粘味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主入肺胃经,尤善治肺胃出血证。故正确答案是D。

10.既能收敛止血,又兼能补虚的药物是:

A.三七

B.仙鹤草

C.白及

D.炮姜

E.艾叶

答案:B

答案分析:白及、紫珠收敛止血,但无补虚之用;三七虽能补虚,但化瘀止血而无收敛之能;藕节收敛止血,又兼能化瘀,无补之用;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故正确答案应为B。

11.治疗虚寒性崩漏下血宜首选:

A.地榆

B.槐花

C.灶心土

D.炮姜

E.艾叶

答案:E

答案分析:地榆、槐花凉血止血,其性下行,以治下部之血热出血证为主;灶心土、炮姜温经止血,以治中焦虚寒性出血见长;艾叶温经止血,以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为优。故正确答案应是E。

12.既能温中止血,又可治疗胃寒呕吐、脾虚久泻的药物是:

A.艾叶

B.仙鹤草

C.降香

D.灶心土

E.生姜

答案:D

答案分析:艾叶温经止血,主治虚寒性出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仙鹤草收敛止血,降香化瘀止血;生姜散表寒,温肺胃,解诸毒,无止血之用;灶心土功能温中止血,止呕,止泻,适宜于虚寒性出血,胃寒呕吐,脾虚久泻等。故正确答案是D。

13.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的药物是:

A.小蓟

B.三七

C.紫珠

D.降香

E.地榆

答案:B

答案分析:小蓟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地榆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降香最早记载于《证类本草》,紫珠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三七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故正确答案是B。

14.艾叶以产于何地者为最佳?

A.辽宁

B.广东

C.河南

D.四川

E.湖北

答案:E

答案分析:本题主要测试考生是否了解或掌握了有关的道地药材。如辽宁的细辛、广东的陈皮,河南的牛膝,四川的黄连等均属于道地药材。艾叶则以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州所产者为最佳,又名“蕲艾”,故正确答案是E。

15.降香的功效是:

A.凉血止血

B.温中止血

C.化瘀止血

D.温经止血

E.收敛止血

答案:C

答案分析:降香辛温,长于辛散温通,化瘀行血而止血,以治疗瘀血性出血为宜,故正确答案应选C。

16.三七研末吞服,常用量是:

A.3~10g

B.10~15g

C.30~60g

D.1~1.5g

E.15~30g

答案:D

答案分析:三七化瘀止血,活血止痛,治疗各种出血证及瘀血肿痛。既可内服,也可外用;既可研末吞服,又可煎汤内服。若煎服,常用量为3~10g;研末吞服,常用量是1~1.5g。故正确答案应选D。

17.止血药中有小毒的药物是:

A.三七

B.蒲黄

C.花蕊石

D.艾叶

E.檵木

答案:D

答案分析:在《中国药典》(2002年版)及教材中都明确记载艾叶有小毒,A、B、C、E均非正确答案,故正确答案应选D。

18.在下列药物中,能清肝泻火的药物是:

A.白茅根

B.侧柏叶

C.槐花

D.炮姜

E.灶心土

答案:C

答案分析:白茅根、侧柏叶性属寒凉,偏于清肺热;炮姜、灶心土性属温热,无清热之功;槐花归肝经,长于清肝泻火,适宜于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痛头胀及眩晕等证,故正确答案应选C。

19.下列哪项不是白茅根的主治病证?

A.尿血

B.目赤

C.血淋

D.黄疸

E.水肿

答案:B

答案分析:白茅根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对于尿血、血淋、水肿、黄疸等病证较为适宜。至于目赤非白茅根所宜,故正确答案应选B。

20.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杀虫的药物是:

A.羊蹄

B.小蓟

C.大蓟

D.苎麻根

E.地榆

答案:A

答案分析:小蓟、地榆、苎麻根、大蓟均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但无杀虫之功。羊蹄的功效是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故正确答案应选A。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B.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C.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D.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E.凉血止血,清热安胎

1.苎麻根具有的功效是:

2.槐花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1.C 2.B

答案分析:苎麻根的功效是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故第1题的答案应选C。槐花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故第2题的答案应选B。

A.尿血血淋

B.便血痔血

C.崩漏下血

D.吐血咯血

E.外伤出血

3.艾叶善治:

4.白及善治:

答案:3.C 4.D

答案分析: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的性质和部位各有不同。艾叶温经止血,以治虚寒性出血为宜,尤善治崩漏下血,故第3题的答案是C。白及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出血证,尤以治肺胃出血见长,故第4题的答案是D。

A.止血,利尿

B.止血,解毒

C.止血,安胎

D.止血,调经

E.止血,补虚

5.三七、仙鹤草都具有的功效是:

6.血余炭、蒲黄都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5.E 6.A

答案分析:三七的功效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兼能补虚强壮;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二者的共同功效是止血,补虚。故第5题的答案应选E。血余炭的功效是收敛止血,化瘀利尿;蒲黄的功效是止血,化瘀,利尿;二者的共同功效是止血,利尿。故第6题的答案应选A。

A.水火烫伤

B.胎热不安

C.手足皲裂

D.须发早白

E.胃热呕吐

7.地榆善治:

8.侧柏叶善治:

答案:7.A 8.D

答案分析:地榆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用研末

麻油调敷有效,故第7题的答案应选A。侧柏叶寒凉入血祛风,有生发乌发之效,适宜于血热脱发及须发早白,故第8题的答案应选D。

A.大便秘结

B.月经不调

C.疟疾寒热

D.目赤头痛

E.跌打损伤

9.羊蹄善治:

10.仙鹤草善治:

答案:9.A 10.C

答案分析:羊蹄苦寒,归大肠经,功能泻下通便,类似大黄,作用缓和,素有“土大黄”之称,用治大便秘结,可单味煎服,或与芒硝同用,故第9题的答案应选A。仙鹤草有解毒截疟之功,可单用治疗疟疾寒热,故第10题的答案应选C。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2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 有关,则答案选择A。只与B有关,则答案选择B。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如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

A.凉血止血

B.清热利尿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白茅根具有的功效是:

2.侧柏叶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1.C 2.A

答案分析:白茅根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故答案应选C。侧柏叶的功效是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故答案应选A。

A.化瘀止血

B.理气止痛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三七具有的功效是:

4.降香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3.A 4.C

答案分析:三七的功效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故答案应选A。降香的功效是化瘀止血,理气止痛,故答案应选C。

A.凉血止血

B.收敛止血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5.紫珠具有的功效是:

6.地榆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5.C 6.C

答案分析:紫珠、地榆均为苦涩寒凉之品,入血分。二者凉血止血之中兼能收敛止血,因此答案均应选C。

A.温经止血

B.散寒调经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7.炮姜具有的功效是:

8.艾叶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7.A 8.C

答案分析:炮姜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故答案应选A。艾叶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故答案应选C。

A.收敛止血

B.截疟补虚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9.仙鹤草具有的功效是:

10.檵木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9.C 10.A

答案分析: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截疟,补虚,止痢,故答案应选C。继木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故答案应选A。

(四)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仙鹤草的功效是:

A.收敛止血

B.补虚

C.止痢

D.清热解毒

E.截疟

答案:ABCE

答案分析: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截疟。故答案应选ABCE。

2.白及常用治:

A.肺胃出血

B.痈肿疮疡

C.水火烫伤

D.手足皲裂

E.疟疾寒热

答案:ABCD

答案分析:白及功能收敛止血,善治各种出血证,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又能消肿生肌,对于痈肿疮疡,水火烫伤,手足皲裂皆宜。故答案应选ABCD。

3.能清肺胃之热的药物有:

A.黄连

B.黄芩

C.芦根

D.生姜

E.白茅根

答案:CE

答案分析:黄连苦寒,长于清胃止呕,以治胃热呕吐为宜;黄芩苦寒,偏于清泻肺热,以治肺热咳喘为优;生姜性温,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温肺止咳嗽,以治疗呕吐、咳嗽属寒者为宜;芦根、白茅根药性甘寒,归肺胃二经,能清肺胃之热而收止呕、止咳之效。故答案应选CE。

4.既能收敛止血,又兼能散瘀的药物是:

A.藕节

B.血余炭

C.蒲黄

D.茜草

E.紫珠

答案:ABC

答案分析:茜草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行血;紫珠收敛止血,又能凉血止血;藕节、血余炭、蒲黄三者既能收敛止血,又兼能活血行瘀。故答案应选ABC。

5.具有补虚作用的药物是:

A.三七

B.仙鹤草

C.白及

D.茜草

E.艾叶

答案:AB

答案分析:三七的功效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兼能补虚强壮;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截疟,二者均有补虚之功。白及、茜草、艾叶长于止血,无补之用。故答案应选AB。

6.下列具有化瘀止血作用的药物是:

A.羊蹄

B.茜草

C.花蕊石

D.蒲黄

E.降香

答案:BCDE

答案分析:以上药物除羊蹄属凉血止血药外,均属化瘀止血药。故答案应选BCDE。

7.苎麻根与紫珠的功效共同点是:

A.凉血止血

B.收敛止血

C.清热利尿

D.清热解毒

E.化瘀止血

答案:AD

答案分析:苎麻根具有的功效是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紫珠具有的功效是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二者的共同功效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故答案应选AD。

8.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药物是:

A.大蓟

B.小蓟

C.地榆

D.槐花

E.侧柏叶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以上药物均能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出血之证。故ABCDE五个备选答案均是正确的。

9.常用治水火烫伤的药物是:

A.地榆

B.灶心土

C.白及

D.紫珠

E.艾叶

答案:ACD

答案分析:地榆、紫珠能解毒敛疮,白及能消肿生肌,为治水火烫伤之常用药。艾叶、灶心土性温,非水火烫伤之所宜。故答案应选ACD。

10.茜草常用治:

A.出血证

B.血瘀经闭

C.跌打损伤

D.风湿痹痛

E.水火烫伤

答案:ABCD

答案分析:茜草药性苦寒,功能凉血化瘀止血,并能通经络行瘀滞,凡血热夹之出血病证及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血瘀经络闭阻者用之莫不相宜。故答案应选ABCD。

二、填空题

1.凡以,治疗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答案:制止体内外出血,各种出血病证。

2.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能不同,止血药常分为,,,四大类。

答案: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3.大蓟与小蓟的共同功效是,。

答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4.侧柏叶的功效是,,。其中,多炒炭用,宜生用。

答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止血,化痰止咳。

5.功能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出血证的药物有,,,。(任选四味药)

答案: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

6.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答案:地榆、侧柏叶、紫珠。

7.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行血的药物是,,,。

答案:花蕊石、蒲黄、藕节、血余炭。

8.功能化瘀止血,能治疗瘀血性出血证的药有,,,。(任选四味药)

答案:三七、茜草、降香、花蕊石、蒲黄、五灵脂。

9.功能收敛止血,治疗多种血证的药物有,,,。

(任选四味药)

答案: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10.止血药中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药物是,,,。(任选四味药)

答案:地榆、白茅根、羊蹄、茜草、蒲黄、白及、仙鹤草、血余炭。

11.止血药中,能够治疗肺热咳嗽的药物是,。

答案:侧柏叶,白茅根。

12.止血药中,能够治疗水火烫伤的药物是,,,。(任选四味药)

答案:羊蹄,地榆,白及,紫珠,檵木。

13.大剂量使用或药时,要谨防血止留瘀。

答案: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14.功能温经止血,治疗虚寒性出血的药物是,,。

答案:艾叶,灶心土,炮姜。

15.苎麻根的主治病证是,,,。

答案:血热出血证,胎热不安,胎漏下血,热毒痈肿。

16.灶心土又名,其功效是,,。

答案:伏龙肝,温中止血,止呕,止吐。

17.将艾叶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具有,作用。

答案: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18.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的药物是,。

答案:大蓟,小蓟。

19.温经止血药适用于出血证,不适用于出血证。

答案:虚寒性,血热妄行。

20.止血药中,能够治疗热毒痈肿的药物是,,,。(任选四味药)

答案:大蓟,小蓟,地榆,苎麻根,羊蹄,紫珠。

21.地榆的功效是,。其中,多炒炭用,多生用。

答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止血,解毒敛疮。

三、简答题

1.简述止血药的含义、功效及主治病证。

答案: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收敛止血等不同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各种体内外出血病证。

2.简述三七、灶心土的用法及用量。

答案:三七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灶心土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3.比较艾叶与炮姜的功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艾叶与炮姜均能温经止血。艾叶尚能散寒调经、安胎;炮姜还能温中止痛、止泻。

4.简述侧柏叶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答案:侧柏叶凉血止血,兼能收敛止血,主治各种出血病证,尤以血热者为宜;清肺化痰止咳,用治肺热咳嗽,痰稠难咯者;又能生发乌发,治疗脱发,须发早白。

5.简述降香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答案:降香化瘀止血,主治瘀血性出血病证,尤其适宜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内外出血证;能化瘀理气止痛,常用治血瘀气滞之胸胁心腹疼痛及跌损瘀肿疼痛。又能辟秽气,和中止呕,可用治秽浊内阻脾胃之呕吐。

6.简述花蕊石与茜草的止血特点。

答案:花蕊石味酸涩,性平,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行血,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内外出血证,对于出血而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茜草凉血止血之中又可行血祛瘀,药性虽寒,但无留瘀之弊,凡血热妄行或血脉瘀阻之出血证皆宜,对于血热夹瘀之出血尤宜。

7.简述槐花与槐角的药用部位和功用异同。

答案:槐花与槐角同出一物。前者用其花蕾及花,后者用其果实。二者性味、功用相似,均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治疗血热妄行之便血痔血及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槐角止血作用弱于槐花,但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通便,故对于便秘、痔疮肿痛或兼有出血者较宜。槐花清热之力不及槐角,无润肠之功,但凉血止血作用较强,对于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尤为对证。

8.简述棕榈炭与血余炭的止血特点。

答案:棕榈炭与血余炭均属炭类药物,能收敛止血,治疗多种出血病证。但棕榈炭收敛性强,以治出血而无瘀滞者为宜,临床多用于妇科崩漏;血余炭收敛止血,兼能消瘀,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于出血兼有瘀滞者最宜。

9.简述仙鹤草的功效。

答案: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此外,还能解毒杀虫。

10.简述白及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答案:白及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研末吞服,3~6g;外用适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11.在治疗血热出血的凉血止血方中,为何配入艾叶?请简述之。

答案:艾叶性温,功能温经止血,治疗虚寒性出血。若配入大队凉血止血药,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既可增强其他药物的止血作用,又可防大队寒凉药致凉遏留瘀之弊。如《妇人良方》之四生丸,治疗血热出血诸证,即以之与生侧柏叶、生地黄等同用。

12.地榆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为什么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请从现代药理的角度简述之。

答案:地榆的主要成分为鞣质。大面积烧伤病人若使用地榆制剂外涂,因其所含水解

型鞣质被过量吸收后会引起中毒性肝炎,故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

13.简述运用凉血止血药时,如何配伍用药?

答案:凉血止血药能清血分之热邪而止血,但清热作用不强,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配伍清热凉血药物同用。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行气之品;急性出血较甚者,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14.简述蒲黄的功效及主治。

答案:蒲黄收敛止血,兼能行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出血之证;化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痛经、产后腹痛、心腹疼痛等多种瘀血痛证;利尿通淋,适用于血淋尿血。

15.简述棕榈炭与血余炭功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棕榈炭与血余炭均能收敛止血。然棕榈炭还能收敛止泻止带,血余炭尚能化瘀利尿。

四、论述题

1.止血药分几类,其药性、功效、主治分别是什么?

答案: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不同,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四大类。

凉血止血药其性寒凉,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病证。

化瘀止血药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性出血病证。

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为炭类,或质粘,有收敛止血之功,适用于多种出血病证,而以虚损不足或外伤出血者为好。

温经止血药其性温热,能温经脉而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

2.试比较大蓟与小蓟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大蓟与小蓟皆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治疗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但大蓟散瘀消痈力强,止血运用广泛,尤以治疗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最为适宜;小蓟兼能利尿通淋,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3.试比较地榆与槐花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地榆与槐花均能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妄行之出血病证。因其性下行,故以治下部的出血病证最宜。但地榆凉血之中兼能收敛,凡下部之血热出血,诸如便血、痔血、崩漏、血痢等皆宜;又能解毒敛疮,用治水火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尤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槐花凉血止血,功在大肠,无收涩之用,故以治便血、痔血为好;又能清肝泻火,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

4.大剂量使用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时常配活血行瘀药同用,为什么?

答案:“止血不留瘀”是运用止血药,尤其是运用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凉血止血药其性寒凉,易于凉遏留瘀;收敛止血药其性涩,易于留瘀恋邪。大剂量使用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时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常需配伍少量的活血行瘀药同用,使之止血而无留瘀之患。

5.生姜、干姜、炮姜同出一物,其功效、主治病证有何异同?

答案:生姜、干姜、炮姜本为一物,由于鲜干质量与炮制不同而分为三药。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但生姜长于散表寒,适宜于风寒感冒之轻证;善能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可用治多种呕吐,尤宜于胃寒呕吐;并能温肺止咳,凡肺寒咳嗽,无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此外还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及鱼蟹之毒。干姜优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凡中焦寒证,无论寒实或虚寒皆宜;又能回阳救逆,主治亡阳证;并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喘咳。炮姜偏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主治中焦虚寒,脾不统血之

出血证;并能温中止痛、止泻,适宜于虚寒性腹痛腹泻。

6.结合灶心土的药性,论述其功效及主治病证。

答案:灶心土的药性是辛、温,归脾、胃经。功效是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主治脾胃虚寒之出血、呕吐、久泻。

灶心土性温,归脾胃经,能温暖中焦,收摄脾气而止血,宜用于脾气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尤其对吐血、便血的疗效更佳。

灶心土性温质重,能温中和胃而降逆止呕,宜用于脾胃虚寒,胃气不降之呕吐。也可用治反胃及妊娠呕吐。

灶心土温暖脾胃,兼能敛涩,故可用治脾虚之久泻。

7.如何选用止血药及配伍用药?

答案:出血之证,病因不同,病情各异。止血药物的运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方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如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与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配伍;若属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者,还应与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配伍;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药或温里药;另外,根据前人“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若出血过多,而有气随血脱之势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品,以挽救虚脱。

8.止血药是否都要炒炭用?为什么?

答案:关于止血药是否都要炒炭用,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止血药炮制成炭制品后,其止血效果更好,如李时珍说:“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另一种观点认为,止血药以生用或鲜用为佳。一般来说,炭性收敛,可增强其收敛和吸附止血的作用,如棕榈炭、血余炭等。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并不增强,反而降低,如治疗血热吐衄的四生丸(《妇人良方》),就强调了止血药应生用或鲜用。因此,止血药是否都要炒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可论,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则。

9.试述白茅根与芦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有何异同?

答案:白茅根与芦根均为甘寒之品,同归肺胃经。能清肺胃热,生津利尿,主治肺热咳嗽、胃热呕逆及小便淋痛,常相须为用。但芦根偏走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主,能清肺热而排脓,治疗肺痈吐脓;清胃热而止烦渴,治疗胃热烦渴;利小便而通淋涩,治疗热淋涩痛。白茅根偏走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的病证,因其又归膀胱经而能清热利尿,故以治尿血、血淋尤为适宜,还可用治水肿、黄疸等。

10.试述白茅根与小蓟的功效和主治病证有何异同?

答案:白茅根与小蓟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之证。因能利尿,故为治尿血、血淋的常用之品。白茅根又能清肺胃之热,还可治肺热咳嗽、胃热呕逆之证;小蓟又能散瘀解毒消痈,治疗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敷患处,或入复方内服。

11.试述白及与紫珠的功效和主治病证有何异同?

答案:白及与紫珠均为苦涩寒凉之品,能收敛止血,适宜于体内外多种出血。因主归肺、胃二经,故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但白及消肿生肌,外敷疮疡,未成脓者可使之消散,已溃者可使之生肌;油调外涂,治疗手足皲裂、水火烫伤,可促进裂口或创面愈合。紫珠清热解毒,还可作于烧烫伤及热毒疮疡。

12.仙鹤草、黄连、葛根、木香、车前子均可用治泻痢,如何区别使用?

答案:以上五药均可用治泻痢,其功效及具体运用有别。仙鹤草药性涩平,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涩肠止泻止痢,兼可补虚,适用于血痢及久病泻痢;黄连苦寒,长于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葛根味辛升散,能够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之效,适用于

脾虚泄泻;木香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主治泻痢后重之证;车前子味甘性微寒,长于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主治湿盛之水泻。

13.试述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均能入血分,清血分的热邪,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出血病证,常配伍使用。不同的是:清热凉血药长于清热,以清解营、血分的热邪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营、血分等实热证;凉血止血药善于止血,而清热作用不强,主要用于出血病证属血热妄行者为宜。

14.试述木香与降香功效、主治病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木香与降香均属辛温之品,能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胸腹胁痛。然木香偏走气分,以行胃肠之滞气见长,凡胃肠气滞之脘腹胀痛及泻痢后重等证用之最宜;且每与补益药同用,可减轻其腻胃和滞气之弊。降香偏走血分,长于化瘀止血,理气止痛,适用于瘀血性出血病证及血瘀气滞之胸胁心腹疼痛及跌损瘀肿疼痛;又能降气辟秽,和中止呕,治疗秽浊内阻脾胃之呕吐腹痛。

15.艾叶、苎麻根、砂仁、桑寄生均能安胎,治疗胎动不安,如何区别使用?

答案:艾叶安胎,取其温经散寒,以治疗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胎动不安为宜;苎麻根安胎,取其清热凉血,以治疗胎热不安为优;砂仁安胎,取其行气,以治疗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为好;桑寄生安胎,取其补肝肾、养血,以治疗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胎动不安为最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