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鉴赏,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
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高二数学试卷分析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重点难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3教学过程
1【导入】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前面我们说到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建筑艺术方面也同样如此: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具代表性,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2【活动】1.大家花8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

大家花8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

3【讲授】故宫简介
2.故宫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改为“故宫博物院”。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1420年落成。

美术鉴赏《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鉴赏《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
-建筑艺术的构成元素,如屋顶、斗拱、彩画等。
-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如唐代的宏伟、宋代的精致、明清的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2.教师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如对称、和谐、寓意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品质,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此阶段开展建筑艺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其艺术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艺术创作题目,如“设计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亭子”。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并绘制出设计草图。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和帮助。
4.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评价、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高一美术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课件

高一美术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课件

宝 通 禅 寺
宝通寺
位于武昌洪山南麓。南宋端年年间,由随州 大洪山迁此。
原名“崇宁万寿禅寺”,至明成化二十年易名 为“宝通禅寺”,为湖北名刹,迄今已有1400年 的历史。现存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所 重建,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寺内有放生池,圣 僧桥,弥勒殿,东西花厅,普同塔院,大雄宝殿, 祖师殿,藏经楼,禅堂,宋铸铁钟,明雕狮等。 山上有洪山宝塔,法界宫,华严洞,辉映于苍松 翠梢之间,益显其庄严雄伟,古朴典雅。
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 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 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 色。
古建筑色彩运用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 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 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中 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 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 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 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 和桐油的方法,以维护木质和加
●巧妙框架式结构--木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 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 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 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
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 不塌” 之妙。
特点: (1)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分明。 (2)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3)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4)材料供给方便。
传说伯牙知道子期逝世。边弹边唱"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 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 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歌毕,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 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 此琴?” 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 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中的第三课。

我的教学设计为本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故宫、天坛等宫殿式建筑,引导学生了解宫殿式建筑在布局、结构、建筑、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熟知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感悟传统建筑的美,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宫殿建筑的特点,认识故宫在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理解中国建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故宫的欣赏、描述、分析、讨论,体会宫殿式建筑的特点及其皇权的集中体现,提高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代宫殿建筑的恢弘气势,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北京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特点,宫殿建筑与皇权的关系。

难点:故宫与文化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高一【美术(人教版)】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1)-课后练习

高一【美术(人教版)】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1)-课后练习
老师期待,你们自己去探究与发现。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1)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பைடு நூலகம்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同学们,老师要给你们留一个思考的问题,请你查阅资料得出答案。
中国传统建筑,在房屋的主体部分,即阳光经常照射的部分,中国古代的匠师通常用什么颜色装饰?而在房檐下的阴影部分,通常又用什么颜色呢?为什么要这样运用颜色?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4604.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4604.

古代园林的特点 三、布局曲折自由(造园手法)
古代园林的特点
四、善于“借景”(造园手法)
古代园林的特点
•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根 本原则)
• 二、诗情画意(最高境界) • 三、布局曲折自由(造园手法) • 四、善于“借景”(造园手法)
拓展
收集图片和相关知识,比 较中外古代园林艺术,它们各自 的特点是什么?
中外园林的对比
西方园林: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人工图案 装饰画”;写实的、理性的、重秩序、重规律。
中外园林的对比
中国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境界;重 自然、重情感、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爱护环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小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不管是皇家 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它们都集中展 示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世界 园林史上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是 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拙政园
苏州留园
狮 子 林
沧浪亭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比较 私家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
中国园林的文化传统
背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释道儒家:
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础;人与自然的 和谐,寄情于景。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道法 自然,山水合生。
佛家宣扬“修身养性、度己度人;自然在人心中, 天人浑然一体。
三家哲学思想与“天人合一”如出一辙 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处处充满着生
活气息并渗透着人的主观情感。
古代园林的特点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根本原则)
古代园林的特点
二、诗情画意最高境界)
清夜吟 宋 邵雍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寺观园林(城郊景区和山林名胜……)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代表: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
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
代表:苏州园林、上海豫园……


间 天
苏南 园
堂 , 园
州 园 林林 甲 天
林 之
甲 江下 ,

南 。
苏州古典园林 拙政园
中苏苏 国州州 园最园 林大林 之的的 母园代
林表




几何图案 人工美
自然山水 意境美
人对自然的控制 和改造
天人合一,道法 自然
欧洲古典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秦汉
隋唐
唐宋
明清
萌芽 生成
成熟
提升
精深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规模 山水 建筑
植物 ……
规模宏大
真山真水 体型高大 富丽堂皇 高大乔木 奇花异卉
规模较小
假山池沼 小巧玲珑 淡雅素净 松竹梅莲 清新风雅
中国古代园林之美 自然美 虽由人造,宛自天开 空间美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人文美 诗情画意,寄情山水
自然美
自然美
源于自然,超越自然
空间美
步移景异、步步为景
空间美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空间美
框景

漏景
景 方
分景

借景
障景
……
空间美
框景
空间美
漏景:园墙上的各种图形的漏窗,往往通
人文美
疏朗平淡,近乎自然。
《文 拙徴 政明 园诗 图画 》拙 三政 十园 一 景

第三课_华夏意匠__建筑艺术

第三课_华夏意匠__建筑艺术
92根。
汉白玉台基 前后各有三级 台阶,中间为 御道。 刻有高浮雕的 九龙戏珠和宝 山,即五岳。 其珠为吉祥如 意珠,双龙之 中,一个代表 天帝,另一个 代表帝王,帝 王受天之命, 合天之意,务 使国中风调雨 顺,国泰民安。 双龙下面的山 海图案乃象征 江山永固。
太和殿前有宽 阔的平台,称为 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 嘉量各一,铜龟、 铜鹤各一对,龟、 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 时器,嘉量是古 代的标准量器, 二者都是皇权的 象征。殿下为高 8.13m的三层汉 白玉石雕基座, 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 用的石雕龙头, 每逢雨季,可呈 现千龙吐水的奇 观。
雪后乾清宫
太和殿以北为 内廷区,是帝 后居住的地方, 前后有乾清宫、 交泰殿和坤宁 宫,也以工字 形白石台基相 连。
交泰殿
坤宁宫
故宫北部有御花园。 从森严、宏伟的宫殿群走出来,进入御花
园,我们终于看到绿色的树木了。尽管御苑依 然不脱宫廷建筑的设计思路,但毕竟是与外朝 内廷不同的环境氛围。
御花园总面积为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其中 重要的建筑有钦安殿和万春亭、千秋亭等二十 来座亭、榭、楼、台。
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故宫
北京明清故宫昔称紫禁城。内规模最大、建筑 最宏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建成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末李自成农民 军撤出北京时,焚毁了大部分宫殿,清代初年 按明代布局重建。之后又经历无数沧桑完整地 保存了下来,作为中华文明和辉煌艺术创造的 实证而照耀于当世。
框架式木结构
“墙倒屋不塌”之 妙
优点 缺点
宫殿建筑主要部分名称
宫殿建筑主要部分名称
故宫屋顶样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明清故宫昔称紫禁城,是国内规模最大、建筑 最宏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建成于明代永 乐十八年(1420年),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撤出北京时,焚 毁了大部分宫殿,清代初年按明代布局重建。之后又经 历无数沧桑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作为中华文明和辉煌艺 术创造的实证而照耀于当世。 故宫共占地7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 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 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 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 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 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 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 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 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 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
太和殿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中和殿 保和殿 天坛
颐和园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古典园林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 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 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 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 的形制。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 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 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 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 (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 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 年)始称中和殿。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 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 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 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 祝版,也在此阅视。 中和殿在故宫太和殿后。故宫三大 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 初名华盖殿,嘉靖时(1522一1566) 改名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 始称今名。“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 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 关系得到和顺,其意在于宣扬“中庸之 道”。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 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 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城内 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 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 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 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 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 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 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 “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 空间。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 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圆丘。圆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 象征天圆地方。圆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圆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圆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 门等。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 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 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 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库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 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 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 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 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 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 接近的感觉。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它集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 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 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 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 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 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 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 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 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 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 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 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祈年殿内,天花板处是精致的“九龙藻 井”,龙井柱则是描金彩绘。殿内中央 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纹, 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一条行龙抱着 一只凤凰,这便是“龙凤石”,即“龙 凤呈祥”。 相传,这块石头上原来只有 凤纹,而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年长日 久,龙、凤有了灵感,金龙常常飞下来 找凤石上的凤凰寻欢。不料有一天正遇 见嘉靖皇帝来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礼, 金龙来不及飞回去,和石上的凤凰一起 被嘉靖皇帝压进圆石里面,再也无法出 来,从此才变成一深一浅的龙凤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到故宫参观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内廷 里不少宫门的门槛被锯掉了,使人感到出入 很方便,而那些被锯下的门槛有的被放置在 大门后面的汉白玉石座上,这是为什么呢?
辛亥革命之后,宣 统皇帝溥仪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 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 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 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 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 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 有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