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门检算参考
隧道洞门结构验算

5.1.4 隧道洞门结构设计1、计算假设及相关规定洞门的端墙和翼墙均可视为墙背承受土压力的挡土墙结构,根据挡土墙理论设计。
本端墙式洞门按计算挡土墙的方法分别核算各不同墙高截面的稳定性和强度,以此决定端墙的厚度和尺寸。
为简化洞门墙的计算方法和便于施工,只检算端墙最大受力部位的稳定性和强度,据此确定整个端墙的厚度和尺寸,这样虽增加了一些圬工量,但从施工观点看.却是合理的。
由于洞门端墙紧靠衬砌,又嵌入边坡内,故其受力条件较挡土墙为好。
此有利因素可作为安全储备.在计算中是不予考虑的。
洞门翼墙与端墙一样,也可采用分条方法取条带计算。
由于翼墙与端墙是整体作用的;故在计算端墙时,应考虑翼墙对端墙的支撑作用。
计算时先检算翼墙本身的稳定性和强度,然后再检算端墙最大受力部位的强度及其与翼墙一起的滑动稳定。
在计算翼墙时,翼墙与端墙连结面的抗剪作用是不考虑的。
按挡土墙结构计算洞门墙时,设计是按极限状态验算其强度,并验算绕墙趾倾覆及沿基底滑动的稳定性。
验算时依据下表的规定,并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洞门验算表如表5.2所示:表5.2 洞门墙的主要检算规定表墙身截面荷载效应值Sd ≤结构抗力效应值Rd(按极限状态计算)墙身截面荷载效应值Sd≤结构抗力效应值Rd(按极限状态计算)墙身截面偏心距e ≤0.3倍截面厚度滑动稳定安全系数KO≥1.3基底应力ζ≤地基容许承载倾覆稳定安全系数Ko≥1.6基底偏心距e 岩石地基≤H/5~B/4;土质地基≤B/6(B为墙底厚度)洞门设计计算参数数按现场试验资料采用。
缺乏的试验资料,参照表5.3选用。
表5.3 洞门设计计算参数数表仰坡坡率计算摩擦角φ(O) 重度γ(kN/m3) 基底摩擦系数f 基底控制压应力(MPa) 1:0.5 70 25 0.60 0.801:0.75 60 24 0.50 0.601:1 50 20 0.40 0.40~0.351:1.25 43~45 18 0.40 0.30~0.2s1:1.5 38~40 17 0.35~0.40 0.252、洞门结构计算1)、计算数据①、地质特征:Ⅴ级围岩,端墙背后采用粗颗粒土回填。
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水准仪:每层测3次
2
3
坡度
不大于设计
尺量:检查3处
1
4△
回填压实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
层厚及碾压遍数
3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2△
混凝土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或地质雷达:每2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
自拱顶每3m检查1点
3
权值
1△
网格尺寸(mm)
±10
尺量:每50㎡检查2个网眼
3
2
钢筋保护层厚度(mm)
≥10
凿孔检查:每20m检查5点
2
3
与受喷岩面的间隙(mm)
≤30
尺量:每20m检查10点
2
4
网的长、宽(mm)
±10
尺量
1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值
按锚杆数1%且不小于3根做拔力实验
2
3
孔位(mm)
±15
尺量:检查锚杆数的10%
2
4
钻孔深度(mm)
±50
尺量:检查锚杆数的10%
2
5
孔径(mm)
砂浆锚杆:大于杆体直径+15;其他锚杆:符合
设计要求
尺量:检查锚杆数的10%
2
6
锚杆垫板
与岩面紧帖
检查锚杆数的10%
1
项次
检查项目
隧道洞门设计

**隧道端洞门设计一,技术标准及执行规范1.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40km/h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净宽:1.50+0.25+2×3.5+0.25+1.50=10.50m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路基宽:8.5m2.遵循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二、工程概况根据隧道需风量分析确定,本隧道采用自然通风。
隧道内的供电照明负荷和应急照明按一级负荷考虑。
1、地形、地貌隧道区地貌属于丘陵低山地貌。
隧道地处山体的左侧山坡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山体走向近SN向,隧道走向与其基本平行。
在隧道的进出口地段发育路线走向呈小角度相交的小冲沟,呈“U”字型沟谷。
隧道轴线通过路段地面标高222~310m,相对高差约88m,隧道顶板上覆围岩最大厚度约87.0m。
地形坡度25~55°左右。
山坡植被稀少,主要为灌木丛,坡面多出露基岩。
隧道通城端洞口段地处冲沟附近的G106底下,地形较平缓,覆盖层较厚,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
黄泥界端洞口段地处SN向冲沟内的G106底下,地形较缓,基岩裸露,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
2.围岩分级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块室内岩石试验成果可知,该隧道片岩和花岗岩均为强风化,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b小于30Mpa,为软质岩,岩石抗风化能力弱。
根据计算结果,强风化片岩和花岗岩围岩分级均为Ⅴ级。
3.水文地质根据调查,隧道区的山体上未发现地表水体,亦未发现地下水出露点。
根据钻孔内抽水试验可知:其地下水量<0.20t/d,但雨季受降雨影响,地表水将沿陡裂隙下渗,富集在F断层内,严重影响洞室的稳定,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检査评定标准1普通规定1.1 本标准合用于釆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隧道的检验评定。
釆用其他方法如盾构、掘进机、沉埋法施工的隧道的检验评定可参照本标准另行制定。
1.2釆用钻爆法施工、设计为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承包商必须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的频率和量测项目进行监控量测,用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并提交系统、完整、真正的量测数据和图表。
1.3隧道通风、照明、供配电、监控设施等的检验评定,应根据本标准的相关章节进行质量评定。
1.4隧道洞口的开挖,应按照第4章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标准进行检验评定;洞门和翼墙的浇(砌)筑和洞口边坡、仰坡防护按第6章挡土墙、防护及其它砌石工程的相应项目评定。
1.5隧道路面的基层、面层,应按照路基、路面的标准进行检验评定。
1.6长隧道每座为一个单位工程,多个中、短隧道可合并为一个单位工程,每座隧道分别评定后,按中隧道权值为2,短隧道权值为1, 计算加权平均值作为该单位工程的得分.普通按围岩类別和衬砌类型每100米作为一个分项工程,紧急停车带单独作为一个分项工程。
混凝土衬砌采用模板台车,宜按台车长度的倍数划分分项工程.按以上方法划分分项工程时,分段长度可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分段长度不足规定值时,不足部份单独作为一个分项工程。
特长隧道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划分。
1. 7 隧道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隧道和设有机电工程的普通公路隧道;1)隧道拱部、墙部、设备洞、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不渗水;2)路面干燥无水;3)洞内排水系统不淤积、不阻塞,确保捧水通畅;4)寒冷地区隧道衬砌暗地里不积水,捧水沟不冻结。
其他公路隧道:1)拱部、边墙不滴水;2)路面不冒水、不积水,设备箱洞处不渗水;3)洞内捧水系统不淤积、不阻塞,确保捧水通畅;4)寒冷地区隧道村砌暗地里不积水,路面干燥无水,捧水沟不冻结。
1. 8 隧道装饰应按《建造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隧道洞门和衬砌的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隧道路面采用双面坡,路面水通过开口流入缝隙管,缝隙管设在两侧,洞内缝隙管主要排放消防及清洗水,使衬砌背后围岩水与污染水分离排放。隧道中央排水管设置了沉砂井、检查井,边墙脚纵向排水管设置了检查井,使隧道排水设施具有了可维修性。
隧道如遇涌水地段,应对于可能发生涌水的地段采用堵水处理,根据国内外堵水经验和隧道的具体情况,再采用超前探水等物理勘探手段,查明隧道前方地下水分布状况及水量后,适时采取预注浆,将大量水尽可能封堵在围岩内,使隧道开挖后不出现大量涌水,为隧道后续施工创造条件,以确保隧道施工能安全、按时完成。
3.1隧道洞内防排水
隧道防排水设计以复合式结构衬砌原则进行设计,隧道二次衬砌以自防水为主,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根据隧道围岩裂隙水的大小采取不同的防排水措施,主要防排水措施为: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PVC防水板(2mmEVA防水板+300g/㎡无纺土工布)防水,并实现无钉铺设;并采用半圆排水管、EVA排水管等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系统。
Ⅲ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新奥法施工,台阶长度5米。台阶上部钻眼深度1.7m,光面爆破,每次进尺1.5米,台阶下部钻眼1.7m光面爆破,每次进尺1.5米。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紧跟工作面,尽快完成支护体系。
爆破设计当循环进尺在2.0m以内时采用二级斜眼复合楔形掏槽,当循环进尺大于2.0m时采用直眼掏槽。隧道边墙及拱部均按“光面爆破”设计,爆破后不得有欠挖,线性超挖控制在15cm以内。
隧道洞门设计-供参考

5 隧道洞门设计因为四个洞门附近的地质条件相差不大,再加上工作量的原因,只进行右线出口洞门的设计验算。
其余三个洞门可参考右线出口洞门进行设计验算。
5.1 洞门受力计算洞门附近为Ⅴ级围岩,地质条件较差,实际地段较平缓。
根据规范上的建议,应尽量避免大刷大挖,所以采取贴壁修建洞门,且边坡坡度定为1:1.25,洞门与衬砌接触点上部采取回填修建排水沟(为了更好的防水,回填下部设黏土隔水层),并留出足够的距离,以满足规范上对洞门与仰坡坡脚的距离尺寸规定。
由于洞口开挖容易产生顺层滑坡和坍塌等,再综合考虑造价、施工难易度等方面的因素,在端墙式、翼墙式和削竹式洞门中进行比选,由于设有明洞设计采用端墙式洞门比较适宜,定为仰斜式墙身,坡度暂定为1:0.1。
地基摩擦系数f = 0.4,围岩容重r = 18KN/ m 3,围岩计算摩擦角为ϕ = 45°,tan α= 0.1,tan ε= 0.8,根据规范,最危险破裂面与垂直面之间的夹角为:(5-1)= 0.653 则 ω= 33.145°所以可以得到侧压力系数为: )tan tan 1)(tan()tan tan 1)(tan (tan εωϕωωααωλ-+--=(5-2) )8.0653.01()45145.33tan()653.01.01()1.0653.0(⨯-⨯+⨯-⨯-== 0.223根据规范上提供的计算洞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E = 0.5 ⨯ r λ [H 2+h0 (h ׳- h0)] b ε (5-3)根据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得出:洞门最高点距仰坡水平距离 a = 2.35m ,h0 = 3m则 h= 4.249m 5-4)H = 9.45+3 = 12.45m代入式(5-3)得: E = 0.5 ⨯ r λ [H 2+h0 (h ׳- h0)] b ε=156.166 KN/m根据规范提供的检算条带法,定出洞门端墙厚度为1.5m ,地基埋置深度为2m ,采用加宽基础,宽度为3m 。
隧道洞门设计

ω tan =
土压力
1 E = γλ[ H 2 + h0 (h′ − h0 )]bξ 2
λ=
(tan ω − tan α )(1 − tan α tan ε ) tan(ω + ϕ )(1 − tan ω tan ε )
α
tan ω − tan α
h′ =
抗倾覆验算 抗滑动验算 墙身偏心距验算 墙身强度验算
3 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置排水沟及 截水沟,并和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布置。 4 洞门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隧道洞口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坡面正交型 2) 坡面斜交型 3) 坡面平行型 4) 山脊突出部进人型。 5) 沟谷部进入型
图7-1 隧道洞口轴线与地形的关系 1-坡面正交型;2-坡面斜交型;3-坡面平行型; 4-山脊突出部进入型;5-沟谷部进入型
洞门设计
马桂军
洞门设计步骤
1、确定洞门位置 2、确定洞门类型 3、确定洞门构造 4、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洞门位置选择与确定
《规范》关于洞口的一般规定 规范》
1 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 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营运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 定。
2 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 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9.5.2 混凝土基础台阶的坡线和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大于 45°; 当为砌体基础 时,不应大于现场试验资料采用。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参照表 9.4.2 选用。
表 9.4.2 仰坡坡率 :0.50 :0.75 :1.00 :1.25 :1.50 计算摩擦角φ(°) 70 60 50 43~45 38~40 洞门设计计算参数 基底摩擦系数 f 0.6 0.5 0.4 0.4 0.35~0.40 基底控制压应力 (MPa) 0.8 0.6 0.40~0.35 0.30~0.25 0.25
隧20 洞门砌筑检验记录

隧道进口端/隧道出口端
批注[ljj2]: 根据实际情况填
允许值 +100﹑-20
检查频 率 3-7 点
检查结果 -20,-18,-4,-17,-9 +19,-10,-6,-2,+18 合格 350,360 合格 合格 5,6,7,9,8 -35,+25,+38,-45 +25,+45,+36,+45 +12,+14,0,+15, +12,+4,+15 5,9,6 12,14,11 1,2,3,4 +1,-2,+3,-4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5
混凝土均匀密实,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该 面面积的 1%。
外 观 实 砌石石料无水锈或风化层,砌体砂浆饱满。 际 施工单位
混凝土均匀密实, 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 该面面积的 1%。 砌石石料无水锈与风化层, 砌体砂浆饱 满。 监理单位
批注[??6]: 电子版机打,纸质 版手写。
班(组)长: 技术(质量)员: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单位工程名称: 隧 20
洞门砌筑检验记录
工程编号:
批注[??1]: 按照项目划分填 写
工程部位 顺 次 洞门 防 护 门 门 帘 2 3 轴线偏位,mm 石质基底 基础埋深,mm 土质基底 断面厚度,mm >5m 4 垂直度,mm ≥5m 表面平整度,mm 墙面坡度 外 观 要 求 检查项目 构造尺 寸,mm 构造尺 寸,mm 构造尺 寸,mm 宽度 高度 材料 尺寸 材料 尺寸
写。
+50﹑-10 XX 350,360 XX 不小于设计值 <10 +50﹑-100 +50﹑-0 +20﹑-0 不大于 10 不大于 15 不大于 5 ±5% / / / / 不少于 5 点 不少于 4 点 不少于 7 点 不少于 3 点 2m 直尺 量测 4 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洞门结构的设计及检算3.1 洞门结构的设计洞门是隧道洞口用圬工砌筑并加以建筑装饰的支档结构物。
它联系衬砌和路堑,是整个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进、出口的标志。
洞门的作用在于支挡洞口正面仰坡和路堑边坡,拦截仰坡上方的小量剥落、掉块,保持边、仰坡的稳定,并将坡面汇水引离隧道,保证洞口线路的安全。
另外,洞门是隧道唯一的外露部分,对它进行适当的建筑艺术处理,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根据洞口地形、地质及衬砌类型等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洞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环框式、端墙式、柱式、翼墙式、耳墙式、台阶式及斜交式。
3.1.1设计原则(1) 选用洞门结构形式时,应根据洞口的地形、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确定。
(2) 当线路中线与洞口地形等高线斜交,经技术经济比较不宜采用正交洞门,且围岩分类在III级以上时,可采用斜交式洞门,其端墙与线路中线的交角不应小于45°。
(3) 设置通风帘幕的洞门或通风道洞口与隧道洞门相连时,洞门的结构形式应结合通风设备和要求一并考虑。
(4) 位于城镇、风景区、车站附近的洞门,必要时应考虑与环境相协调和建筑美观的要求。
3.1.2洞门设计根据陈家沟隧道沿线地形、地质状况,并结合隧道设计专业事前指导书,在确定进、出口洞门位置的基础上,拟定陈家沟隧道进口和出口均采用耳墙式洞门,边、仰坡坡度均为1:1.25,开挖方式为乙式,进、出口洞门各部分尺寸参照洞门图确定。
隧道进、出口洞门图分别见附录一中的图LCST-03。
3.2 洞门结构的检算洞门是支挡洞口正面仰坡和路堑边坡的结构物,因此洞门的端墙和翼墙均可视为墙背承受土压力的挡土墙结构,根据挡土墙理论设计。
3.2.1计算原理及方法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规定,洞门墙计算时,应按照表3.1的要求,与挡土墙一样用容许应力法检算其强度,按极限状态验算其强度,并检算其绕墙趾倾覆及沿基底滑动的稳定性。
并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表3.1 洞门墙检算规定墙身截面压应力σ ≤容许应力 墙身截面偏心距e ≤0.3倍截面厚度 基底应力σ≤地基容许承载力 基底偏心距e石质地基≤4/B 土质地基≤6/B (B 为基底厚度)滑动稳定系数c K ≥1.3 倾覆稳定系数0K≥1.5洞门土压力及检算洞门墙稳定性(图3.1)和强度的公式如下: (1) 洞门土压力计算作用于洞门端墙及挡(翼)墙的墙背主动土压力按库伦理论计算,墙前部的被动土压力一般不予考虑。
洞门土压力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λγ221H E =式(3.1) 式中 E ——作用于洞门墙上的主动土压力;γ——土体的重度;H ——挡土墙的高度;λ——土压力系数。
土压力系数计算公式: )t a n t a n 1)(tan()tan tan 1)(tan (tan εωϕωεααωλ-+--=式(3.2))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tan 1)(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tan tan 222εαϕϕεεααϕεϕϕεαϕω--+-+-+-+=式中 α——墙背与垂直面的夹角;ϕ——墙背与土体间的摩擦角;ε——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ω——最危险破裂面与垂直面的夹角;δ——土压力与墙背法线的夹角。
图3.1 翼墙受力图(2) 倾覆稳定计算∑∑=oy MM K 0 式(3.3)式中 0K ——基底的倾覆稳定系数;∑yM ——全墙的稳定力系对墙趾的总力矩; ∑oM——全墙的倾覆力系对墙趾的总力矩。
(3) 滑动稳定计算 1) 基底为水平时∑∑⋅=xcEf N K 式(3.4) 2) 基底为倾斜时∑∑∑∑-+=o x o x c N E fE N K ααt a n)t a n ( 式(3.5)式中 c K ——基底的滑动稳定系数;∑N ——作用于基底上的总垂直力;∑xE——主动土压力的总水平分力;f ——基底摩擦系数;o α——基底倾斜角。
(4) 基底偏心矩计算 1) 基底为水平时C BN M M B e o y -=--=∑∑∑22 式(3.6)2) 基底为倾斜时''''22C B NM M B e o y -=--=∑∑∑ 式(3.7) 式中 e ——基底合力的偏心距;'B B 、——水平、倾斜基底的厚度;∑'N ——作用于倾斜基底上的总垂直分力,∑∑∑+=oxoE N N ααsin cos ';'C C 、——∑N 、∑'N 对墙趾的力臂。
(5) 基底压应力计算 1) 基底为水平时6Be ≤,⎪⎭⎫ ⎝⎛±=∑B e B N 61σ 式(3.8)6Be >,C N 32max ∑=σ 式(3.9)2) 基底为倾斜时6'B e ≤,⎪⎭⎫⎝⎛±=∑'''61B e B Nσ 式(3.10)6'B e >,''max 32CN ∑=σ 式(3.11)3.2.2洞门计算以兰州安康段端(隧道出口)右侧洞门为例,进行洞门结构的检算。
(1) 基本计算数据隧道进口端围岩级别为V 级,由隧道规范可以查出: 1) 地层特性边、仰坡坡度1:1.25; 地层容重318kN/m =γ; 计算摩擦角 45=ϕ; 基底摩擦系数4.0=f ; 基底控制压应力[]MPa 3.0=σ; 2) 建筑材料容重和容许压力 顶帽20C 混凝土容重31kN/m 32=γ;端、翼墙水泥砂浆砌片石容重32kN/m 22=γ; M 10号水泥砂浆砌片石容许压应力[]MPa 5.1=a σ; M 10号水泥砂浆砌片石容许拉应力[]MPa 2.0=l σ; 3) 检算端墙和翼墙应力、偏心和稳定性要求 墙身截面压应力[]a σσ≤;墙身截面偏心距b e 3.0≤(b 为端、翼墙厚度); 基底压力[]σσ≤; 基底偏心4j j b e ≤;滑动稳定性系数3.1≥c K ; 倾覆稳定性系数5.10≥K 。
(2) 洞门各部分尺寸的拟定隧道进、出口端采用衬砌断面加宽值为0=W ,轨道类型选用重型(20.80h =m ),开挖方式为乙式开挖,各部尺寸见图3.2(本章中各图单位均以cm 计)、图3.3。
图 3.2 洞门正面图根据洞门图中所标注的尺寸可知:H=13.5m,B m=8.0m,h=9.2m,h1=2.95m,,h2=1.35m,,h y=10.0,l y=9.65m。
图3.3 洞门侧视图(3) 翼墙墙身截面偏心、应力检算 1) 翼墙墙背主动土压力E取距翼墙基底1.0m 的截面为检算截面,计算宽度取0.5m(图3.3B 截面),翼墙计算高度b h 为:(0.10.25) 1.25 1.210.0(0.110.00.25) 1.25 1.28.4b y y h h h =-+÷-=-⨯+÷-= 已知: 45=ϕ,1.0tan =α,25.11tan =ε 查得:0.5273tan =ω,1566.0=λ2210.50.5188.40.15660.549.722b E h =⨯⨯=⨯⨯⨯⨯=kN γλ2) 倾覆力矩o M1149.728.4139.22kN 33o b M Eh ==⨯⨯=3) 稳定力矩y M ① 墙身自重P (图3.4)1[0.5 1.023(0.40.5)0.3238.4 1.022216.40.722(0.2 2.020.5)18]0.525.75 1.5592.449.28 1.89156.88.P =⨯⨯-⨯+⨯⨯+⨯⨯+⨯⨯+⨯⨯+⨯⨯⨯=-++++=kN图3.4 翼墙细部尺寸图② 稳定力矩y M5.75(0.58.150.1) 1.55(0.58.250.1)92.4(0.5 4.180.1)48.28(10.35 3.430.1)211.8(1.00.250.2)9.0(1.00.10.250.735)327.56 2.0684.881.59 2.3818.76193.03y M =⨯+⨯-⨯+⨯+⨯+⨯+⨯++⨯+⨯++⨯⨯+⨯+++-++++⋅ = =kN m4)截面偏心及应力检算193.03139.220.343156.88y oM M C P--===m1.70.3430.5070.30.51()22b e C b =-=-=<=可以 []2max 22156304.9/0.304 1.5()330.343a P C ⨯====<=⨯.88kN m MPa MPa 可以σσ(4) 翼墙基底偏心、应力及稳定性检算1) 墙背主动土压力E ()221110.51890.15660.562.2622b E h =+⨯=⨯⨯⨯⨯=.4kN γλ2) 倾覆力矩o M ()111.262.269195.08133o b M E H =+=⨯⨯=⋅.4kN m3) 稳定力矩y M ① 墙身自重P()156.880.5 1.0 1.21 1.00.52312101210523156.882642084184.14P KN=+⨯+⨯⨯⨯⨯+⨯⨯⨯=++=(2.2-0.121).....② 稳定力矩y M5.75(0.58.150.10.5) 1.55(0.58.250.10.5)92.4(0.5 4.180.10.5)48.28(10.35 3.430.10.5)211.8(1.00.50.70.2)9(0.5 1.00.7350.10.25)3233.400.880.1710.44 2.83131.0210y M =⨯+⨯+-⨯+⨯++⨯+⨯++⨯++⨯++⨯+++⨯⨯+⨯+++++--=-++ 5.88 4.0823.2633.400.880.17304.18+++--=⋅ kN m4) 翼墙基底偏心及应力检算00101cos sin 184.1464.94189.56101101P P E KN '=⨯α+⨯α=⨯+⨯= 304.18195.080.575189.56y oM M C P '--===m2.092.090.5750.470.522244j j b b e C m =-=-=<==(可以)2max 32184.142=213.8/0.213[]0.330.575pkn m Mpa Mpa c σσ⨯==<=⨯= 5) 稳定检算 ① 倾覆稳定系数0K0304.181.56 1.5()195.08y oM K M ===>可② 滑动稳定系数c K00(tan )(184.1462.260.1)0 1.74 1.3()tan 62.26184.140.1c P E f K E P +α+⨯⨯===>-α-⨯.4可(5) 端墙墙身截面偏心及应力检算 1) 端墙墙背主动土压力E端墙计算条带宽度取0.5m ,计算条带高度为7.0m ,计算条带中线距线路中线为6.1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