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风险评估表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范例

电脑、打印机辐射
健康伤害
物理性 现在
日常办公 办公器短路过热
火灾
物理性 现在
空调污染
健康伤害
物理性 现在
拿取烘箱中的样品
烫伤
制样过程
铣缺口设备操作不当或注意力不集中 机械伤害
行为性 行为性
现在 现在
检测设备短路/过热
火灾
物理性 现在
检测设备漏电
触电
物理性 现在
样条飞溅
机械伤害
行为性 现在
检测过程 搬运试件操作不当或注意力不集中 机械伤害
行为性 现在
防护用品使用不当
人员伤害
行为性 现在
电线老化
触电
物理性 现在
压力钢瓶
爆炸、开裂
物理性 现在
低温
冻伤
物理性 现在
环境试验箱 环境箱排气口高温
烫伤
物理性 现在
室内湿度过高
引起人体不适
物理性 现在
样品跌落
砸伤
行为性 现在
机械试验
光电测量 废弃的电子元件
化学污染
物理性 现在
色度长久观看
视力受损
物理性 现在
1、危险分类主要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行为性 、心理性、其他
2、时态分为:将来、现在、过去;状态分为:正常、异常、紧急。
正常 正常 异常 异常 正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正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正常 正常 异常 异常 异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部门/区域:实验室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
序号 部门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件 危险分类 时态 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实验室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一、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表

一、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表理、方法、结果、结论、安全措施等应包括在内),档案不完整扣2分。
定期检查档案管理情况,无记录扣2分。
一级实验室自然得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表评估环节风险评估项目分值得分备注备案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无备案证明10无备案扣10分。
培训考核管理制度无对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未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未定期对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812个月内无培训扣8分,有培训无考核扣4分。
未建立相关制度扣6分,制度及预案不完善扣3分。
未定期检查扣5分(每年最少一次),无记录扣2分。
警示标识实验室主入口无生物安全相关警示标识3生物危险符号、生物防护级别、操作的致病性生物因子、实验室负责人姓名、紧急联络方式均需齐全。
一个项目不齐全扣1分,扣完为警示标识。
设施设备实验室的门没有可视窗或者不可锁闭实验室内无洗手池,或者洗手池未设置在出口处墙面、地面、天花板符合要求可开启的窗户未安装防蚊虫的纱窗二级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和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不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无进入控制措施二级实验室工作区未配备洗眼装置二级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未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者其它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3无可视窗扣1分,不可锁闭扣2分。
无洗手池扣3分,未设置在出口处扣1分。
墙面、地面、天花板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未安装纱窗扣2分,无窗户自然得分。
不可自动关闭扣2分,无进入控制措施扣2分。
未配备洗眼装置扣3分,不能正常使用扣1分。
未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者其它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扣10分,不能正常使用扣5分。
一级实验室自然得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表评估环节风险评估项目分值得分备注设施设备二级实验室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未配备生物安全柜10未配备扣10分,生物安全柜不符合要求扣5分(排风在室内循环的,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使用管道排风的,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不能正常使用扣5分。
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20
21
危险因素
粉尘排放 酒精燃烧 连接不规范 超负荷 操作不规范 操作不规范 疲劳操作 设备失灵
可能导致的伤害 (事故) 人身伤害
烧伤、烫伤、灼伤 触电、火灾 火灾 烫伤、火灾 挤伤、砸伤 挤伤、砸伤 机械伤害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LECD 10 6 1 60 3 6 3 54 1 6 15 90 1 6 15 90 1 6 3 18 1 6 7 42 1 6 7 42 1 6 7 42
3 6 15 270 2
12
电源插座
连接不规范、外露
触电、火灾
1 6 15 90 1
13
电源线 连接不规范、电源线老化 触电、火灾
1 6 15 90 1
第 1 页,共 3 页
序号 过程(区域)
行为(活动) 或设备、环境
14 土工试验室 集料试验
15
含水量快速测定
16
电炉子
17
18
烘箱
19
检测仪器设备
38
施工过程检 测
检测仪器设备 (机械类)
操作不规范
39
疲劳操作
40
失灵
41
电源插座
连接不规范、外露
触电、火灾 挤伤、砸伤 挤伤、砸伤 机械伤害 触电、火灾
1 6 15 90 1
1
6
7 42
1
1、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 行操作;
3
6
7
126
2
2、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 患,均衡调配用电设备。
1
6
7 42
1
3、了解用电安全常识, 检查线路及时更换老化线
1 6 15 90 1 路。
42
电源线 连接不规范、电源线老化 触电、火灾
实验室设备风险评估表(汇编)

实验室设备风险评估
设备名称: 出厂编号:
评估类型:□ 新设备前瞻性评估;□ 设备变更后评估;□ 设备回顾性评估。
1. 目的
该文件用于对 在正式使用前做系统的风险评估,主要从设备的法规符合性,数据完整性以及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风险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或降低风险。
2.
评估内容 2.2 设备操作上的风险
如果有一项内容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操作上的风险。
2.3 错误操作引起的风险
如果2.3.1结果标记为“是”,则该设备即被列为有错误操作方面的风险。
2.4 法规符合性的风险
如果有一项内容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GMP法规方面的风险。
2.5 电子数据和电子签名的风险
除非根据2.4的评估结果该设备被列为有法规符合性方面的风险,否则该部分不需要进行评估。
如果2.5.1和2.5.2评估的结果均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电子签名方面的风险。
如果2.5.3和/或2.5.4的评估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是有电子记录方面的风险。
2.7 记录管理的风险
如果2.7.1评估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记录管理方面的风险。
2.8 安全操作的风险
如果2.8.1评估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安全方面的风险。
3. 风险类别摘要
根据2.1~2.8项的评估结果,列出该设备存在哪些方面的风险。
4. 风险控制方法
5. 评估组成员签名。
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1. 引言在实验室工作中,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对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
本文将从实验室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来系统地管理实验室的安全风险。
2. 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的重要性实验室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如化学品、辐射、高压设备等等。
对这些危险源进行系统的辨识与评价,有助于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3. 实验室危险源的分类和辨识方法实验室中的危险源可以分为生物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物理危险源和安全设备危险源。
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源,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辨识。
在填写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列出各类危险源,并对其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价。
4. 实验室风险评价表的结构和内容实验室风险评价表应包括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害程度、可能的暴露途径、暴露频率、人员暴露数量、现有管控措施等内容。
在填写风险评价表时,要全面、准确地记录信息,以确保对实验室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5. 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的使用方法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不仅是一份记录的工具,更是一份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文件。
科学家和工程师应该定期更新并维护这份表格,同时根据表格上记录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6. 本文观点和结论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和工程师应该重视这一工具的使用,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充分认识实验室的危险源,才能更好地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
7. 总结通过本文对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的探讨,相信读者已经对这一工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并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表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表一、概述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对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基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范》以及相关标准和指南,对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表1. 实验室场所1.1 实验室所在地区的疫情情况1.2 实验室所在地区的生物安全管理规范2. 实验室设施设备2.1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是否符合要求2.2 实验室的负压防护措施是否完善3. 工作人员3.1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培训情况3.2 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是否得当4. 实验材料4.1 实验材料的来源和采购渠道4.2 实验材料的保存、处理和废弃措施5. 实验操作流程5.1 实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5.2 实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情况6.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6.1 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6.2 应急演练的频度和效果三、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根据以上评估表对实验室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发现如下生物安全风险:1. 实验室所在地区疫情流行,增加实验室感染风险。
2. 实验室通风系统不完善,可能导致实验室内空气污染。
3. 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不够全面,存在感染风险。
4. 实验材料的废弃处理不规范,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5.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
四、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在结合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针对性的管理措施:1. 提高实验室内部通风设施的完善性,确保实验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2. 拓展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培训内容,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培养。
3. 加强对实验材料的保存、处理和废弃的管控,确保实验室内外环境安全无污染。
4. 完善应急预案和频繁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内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五、结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表是对实验室内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有助于制定对策和管理措施,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实验室风险评估记录表

满意
低
服务和供应商不满足要求
1
5
5
1.有程序规定,对服务和供应商进行审核,并有 合格供应商名录;2.每年进行一次复评。
满意
低
人员能力符合要求
2
3
6
1.入职前,对资质进行确定;2.定期对检测业务 能力进行监督(监督计划)。
满意
低
9
质量管理
1.实验室有温湿度计进行监控;2.有中央空调及
环境控制:实验室温湿度失控 2
1
4
4 1.进行职工休检,建立人员健康档案。2.培训员 满意
无
工工作流程,必须熟悉,经过考核过上岗。ຫໍສະໝຸດ 实验室的意外事故伤害1
4
4
满意
无
5
实验室信息系统风 险
网络中断 数据丢失 实验室信息外泄
1
3
3
1.由母公司网管进行网络定期维护;2.对于紧急 的报告,可以手工填写。
满意
无
1
5
5 每天检测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备份。
满意
低
2
5
10
1.综合管理部定期检查;2.对外数据,不得随意 传出。
满意
低
6
检测质量(检验 前)
样品接收储存
2
3
6
1.接收样品后,放在要求的环境条件下;2.放置 规定的时间。
满意
低
7
检测质量(检验 中)
8
检测质量(检验 后)
检测程序不适宜 测量不确定度 性能验证 审核报告疏忽 样品处理
1
5
5
1.检测程序开展前,进行方法适用性评价; 2. 检测方法均引用国标、行标。
1.母公司有应急备用电源,停电后尽快保存数
实验室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
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
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
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
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
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
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
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
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
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
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设备风险评估
设备名称: 出厂编号:
评估类型:□ 新设备前瞻性评估;□ 设备变更后评估;□ 设备回顾性评估。
1. 目的
该文件用于对 在正式使用前做系统的风险评估,主要从设备的法规符合性,数据完整性以及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风险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或降低风险。
2.
评估内容 2.2 设备操作上的风险
如果有一项内容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操作上的风险。
2.3 错误操作引起的风险
如果2.3.1结果标记为“是”,则该设备即被列为有错误操作方面的风险。
2.4 法规符合性的风险
如果有一项内容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GMP法规方面的风险。
2.5 电子数据和电子签名的风险
除非根据2.4的评估结果该设备被列为有法规符合性方面的风险,否则该部分不需要进行评估。
如果2.5.1和2.5.2评估的结果均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电子签名方面的风险。
如果2.5.3和/或2.5.4的评估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是有电子记录方面的风险。
2.7 记录管理的风险
如果2.7.1评估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记录管理方面的风险。
2.8 安全操作的风险
如果2.8.1评估结果标记为“是”,该设备即被列为有安全方面的风险。
3. 风险类别摘要
根据2.1~2.8项的评估结果,列出该设备存在哪些方面的风险。
4. 风险控制方法
5. 评估组成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