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微项目+探秘膨松剂-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与酸反应
Na2CO3+2HCl= 2NaCl+CO2↑+H2O
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反应快 NaHCO3+HCl=NaCl+CO2↑+H2O
热稳定性
稳定
加热不稳定
△
2NaHCO3=Na2CO3+CO2↑+H2O
从物质类别和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还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项目活动1 探究碳酸氢钠用作膨松剂的作用原理
项目活动2 设计并运用复合膨松剂
任务三
解读复合膨松剂
请依据右图说明书,分析各 成分的作用,并尝试写出做 膨松剂时,焦磷酸二氢二钠 ( Na2H2P2O7 )发生反应化 学方程式。
2NaHCO3+ Na2H2P2O7 = Na4P2O7+2CO2↑+2H2O
化学与技术
微胶囊技术在膨松剂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是利用可形成胶囊壁的物质,将核心物质包嵌起来制成直径为
选择的试剂有:碳酸氢钠、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 酚酞溶液。
其他用品: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胶头滴管、火柴
预测性质 实验方案
实验和观察
实验现象
水溶液的 酸碱性
分别向同浓度的Na2CO3 两种溶液均呈现红色,
溶液、NaHCO3溶液中 分别滴入1滴酚酞溶液。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颜
膨松剂
化学膨松剂
单一 复合
项目活动1 探究碳酸氢钠用作膨松剂的作用原理
项目活动1 探究碳酸氢钠用作膨松剂的作用原理
颜色、 色泽、 口感
不起发 白色 硬
选用材料 无添加
不起发 深黄色 有碱味
碳酸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1.膨松剂:常见的膨松剂有生物膨松剂(酵母)和化学膨松剂,化学
膨松剂可分为单一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
2.NaHCO3的物理性质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颜色、状态
水溶性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细小白色晶体
水中溶解度小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3.NaHCO3的化学性质
随堂检测
答案:C
解析:Na2CO3很稳定,用酒精灯加热情况下不会分解,故A烧杯中不
会产生白色沉淀。
探究
随堂检测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俗称
。
(2)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CO2的
量,前者
后者。
(3)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
1.通过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结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
本程序,对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的作用原理进行科学探究,体会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在真实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探究陌生物质的
性质,提升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碳酸氢钠时,可用加热的方法来除去碳酸氢钠。
探究
随堂检测
3.工业制纯碱(Na2CO3)的第一步是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
碳之间的反应,制取碳酸氢钠晶体。该反应原理可以用以下化学方
程式表示,已知此反应是放热反应。NH3+CO2+H2O+NaCl(饱和)
第1章微项目探究膨松剂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

思考质疑
推测的具体依据
推测的碳酸氢钠的作用原理
馒头蒸了以后就会膨松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气体
加入食醋后膨松效果更好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可以生成气体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 方案1 验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实验用品: (1)主要试剂: 碳酸氢钠固体、澄清石灰水 。 (2)其他用品: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带导管的橡胶塞,药匙,火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连接装置后加热碳酸氢钠固体, 澄清石灰水先
将产生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变浑浊后澄清
结论或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有二氧化碳生成
2NaHCO3===Na2CO3+H2O+CO2↑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方案2 验证碳酸氢钠与酸反应 实验用品: (1)主要试剂: 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稀硫酸) 。 (2)其他用品:试管,铁架台(带铁夹)
通过刚才的膨松原理探究,你觉得如何选择合适的物质来制成复合
膨松剂呢?
加入酸性物质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1.复合膨松剂的组成
(1)碳酸盐类(30%~50%):作用是通过与酸性物质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酸性物质(30%~40%):作用是通过与碳酸盐类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提升膨松剂的作用效果并降 低食品碱性。
实验方案
连接装置后向大试管中加入碳酸 氢钠固体,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 稀盐酸,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产 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
结论或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澄清石灰水先
有二氧化碳生成
变浑浊后澄清 NaHCO3+HCl=NaCl+H2O+CO2↑
探秘膨松剂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膨松剂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类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使面团或其他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气体,形成多孔组织,从而使食品具有柔软、蓬松的特点。
常见的膨松剂有酵母、小苏打、泡打粉等。
为了探究不同膨松剂的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膨松剂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原理。
2. 比较不同膨松剂在食品加工中的效果。
3. 探究复合膨松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面粉、酵母、小苏打、泡打粉、食醋、糖、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烤箱、蒸锅、面粉筛、量筒、搅拌棒等。
四、实验方法1. 单一膨松剂实验- 将面粉、糖、盐等原料混合均匀。
- 分别加入酵母、小苏打、泡打粉,搅拌至无干粉。
- 将面团揉搓均匀,静置发酵。
-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等份,分别制成馒头、面包等形状。
- 烘烤或蒸制,观察其蓬松度和口感。
2. 复合膨松剂实验- 将小苏打和食醋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膨松剂。
- 将面粉、糖、盐等原料混合均匀。
- 加入复合膨松剂,搅拌至无干粉。
- 将面团揉搓均匀,静置发酵。
-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等份,分别制成馒头、面包等形状。
- 烘烤或蒸制,观察其蓬松度和口感。
3. 对比实验- 将单一膨松剂实验和复合膨松剂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膨松剂的优缺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一膨松剂实验结果- 酵母:制作出的馒头和面包蓬松度较好,口感软糯,但发酵时间较长。
- 小苏打:制作出的馒头和面包蓬松度一般,口感较硬,但发酵时间较短。
- 泡打粉:制作出的馒头和面包蓬松度较好,口感松软,但发酵时间较短。
2. 复合膨松剂实验结果- 制作出的馒头和面包蓬松度较好,口感松软,发酵时间适中。
3. 对比实验结果- 从实验结果来看,复合膨松剂在蓬松度和口感方面表现较好,且发酵时间适中,优于单一膨松剂。
六、实验结论1. 酵母、小苏打、泡打粉等膨松剂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复合膨松剂在蓬松度和口感方面表现较好,且发酵时间适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膨松剂。
第1章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 课件

(4)你认为该盐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它加热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臭粉”作膨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膨松剂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用途 (1)碳酸钠:用于造纸、制造玻璃、制皂、洗涤剂等。 (2)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医药、灭火剂等。
迁移应用 1.如何鉴别Na2CO3与NaHCO3? 提示:
2.能否用Ca(OH)2或Ba(OH)2鉴别Na2CO3和NaHCO3? 提示:不能。因为二者都能产生白色沉淀。
项目活动2 设计运用复合膨松剂 【生活情境】
(2)取一瓶可乐和一个空矿泉水瓶子,把可乐一分为二,在两个半瓶可乐里分别加 Na2CO3和NaHCO3粉末,盖上盖,振荡,描述现象。 已知:可乐配料为糖、碳酸水(二氧化碳和水)、焦糖、磷酸、咖啡因等。 提 示 : 当 加 入 Na2CO3 和NaHCO3 粉末时 两 瓶 中都 有 大 量气 泡 冒 出 ; 振 荡 后 加 Na2CO3粉末的瓶子变瘪了;加NaHCO3粉末的没有瘪。 说明了:①磷酸分别与Na2CO3和NaHCO3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振荡后加Na2CO3粉末的瓶子变瘪了;加NaHCO3粉末的没有瘪,说明Na2CO3和 NaHCO3的性质有所不同,根据Na2CO3+CO2+H2O===2NaHCO3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章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课件 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预测碳酸氢钠的性质
NaHCO3 不添加膨松剂
小苏打
推测的具体依据
预测NaHCO3的性质
蓬松,但是发黄有碱味
不Na不蓬加H加松CNNOaaHH3才CCO3O蓬不3蓬不松松蓬,松加了,N加aHC了O3才
NaHCO3受热可能产生 CO2
无添加
NaHCO3蒸的馒头有碱味
NaHCO3或其反应的产物 可能呈碱性
NaHCO3 + NaOH= Na2CO3+ H2O 无明显现象
思考:Na2CO3是不是与所有的碱溶液都不反应?
②石灰水:
Na2CO3+Ca(OH)2= CaCO3↓+ 2NaOH 有白色沉淀
NaHCO3+Ca(OH)2= CaCO3↓+ NaOH+H2O 有白色沉淀
⑸与CaCl2 或 BaCl2溶液的反应 Na2CO3+CaCl2= CaCO3↓+2 NaCl 有白色沉淀 Na2CO3+BaCl2= BaCO3↓+2 NaCl 有白色沉淀
4. 除杂方法:( )内为杂质
⑴ NaHCO3溶液(Na2CO3)
通足量CO2
Na2CO3+CO2+H2O = 2NaHCO3
⑵Na2CO3溶液(NaHCO3)
加适量NaOH NaHCO3+NaOH= Na2CO3+H2O
⑶ Na2CO3固体(NaHCO3固体)
加热至恒重 2NaHCO3
Na2CO3+H2O+CO2↑
思考: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有何现象?反应化学方 程式?
有白色晶体析出:Na2CO3+H2O+CO2 = 2NaHCO3 ↓
回顾:CaCO3+CO2+H2O === Ca(HCO3)2 白色固体消失
新教材鲁科版必修1第1章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课件(30张)

【活动探究】 1.碳酸氢钠在发面中的作用原理推测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气体。 (2)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2.实验用品 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石灰水;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或试管夹,带导管的橡胶塞、药匙、胶头滴管、 火柴。
3.实验方案 (1)按图1所示装置组装仪器,加入10 g碳酸氢钠,并充分加热,观察现象。
3.胃酸过多又称作胃酸过高,是胃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适度的胃酸可以帮 助消化,但如果胃酸过多就会伤及胃、十二指肠黏膜,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 溃疡等疾病,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碳酸氢钠。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 提示: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NaHCO3+HCl====NaCl+CO2↑+H2O。
3.实验(1)中碳酸氢钠分解后产生的产物中有Na2CO3,只用碳酸钠能达到发面的 效果吗?
提示:不能。根据实验(1),充分加热后,再进行试验(2)仍有CO2生成,说明 Na2CO3无法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CO2。
4.油炸面拖黄鱼、鲜虾、鸡排或排骨时,在面粉糊里和上一点小苏打,吃起来 又松又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3)碱性:Na2CO3与NaHCO3溶液均显碱性,且相同情况下前者碱性大。 (4)与碱反应
②与石灰水(足量)
3.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
【迁移应用】
1.(2020·冀州高一检测)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
作膨松剂,其原因是 ( )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钠离子
(2)观察馒头的色泽,并趁热闻一下气味,品尝一下馒头的味道,并记录下来。
馒头 色泽
气味
①
略显淡 黄色
微项目探秘膨松剂-2024-2025学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配鲁科版)PPT课件

与CaCl2 Ca2++CO23-===CaCO3↓ Ca2++2HCO-3 ==△===CaCO3↓
溶液反应
+CO2↑+H2O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主 与Al2(SO4)3 要 溶液反应
性 与水作用 质 与CO2反应
2Al3++3CO32-+3H2O=== ___2_A_l_(_O_H__)_3↓___+__3_C_O__2_↑_______
△ BaCl2===BaCO3↓+2NaCl、2NaHCO3+BaCl2=====BaCO3↓+2NaCl+CO2↑+H2O
知,1 mol Na2CO3 和 1 mol NaHCO3 与 BaCl2 溶液反应,Na2CO3 产生的沉淀多,故 B 错误;C.1 mol Na2CO3 中含 2 mol Na+,1 mol Na2CO3 和 NaHCO3 的混合物中含 Na+ 在 1 mol~2 mol 之间,所以配成等体积的溶液时①的 c(Na+)大,故 C 错误;D.都与盐 酸 反 应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 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 NaHCO3 + HCl===NaCl+H2O+CO2↑,1 mol 纯净的 Na2CO3 和 1 mol Na2CO3 和 NaHCO3 的混 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根据碳元素守恒,放出 CO2 体积相等,故 D 正确。
HCO- 3 +OH-===CO23-+H2O
主
Ca(OH)2 少量:Ca2++2OH-+2HCO- 3
要 性
与Ca(OH)2 溶液反应
Ca2++CO23-===CaCO3↓
===CaCO3↓+2H2O+CO23-; Ca(OH)2 过量:Ca2++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和基本程序,对碳酸氢钠的蓬松原理进行实验探究,促使“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发展。
2.了解复合膨松剂的组成,学会在真实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探究碳酸氢钠的蓬松作用原理
1.膨松剂及其类别
(1)概念
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面胚发起形成多孔组织,从而使食品具有柔软或蓬松特点的一类物质。
(2)分类
膨松剂⎩⎨⎧ 生物膨松剂(酵母)
化学膨松剂⎩
⎪⎨⎪⎧ 单一膨松剂复合膨松剂 (3)化学膨松剂中基本上都含有一种化学物质——碳酸氢钠。
2.观察不同方法蒸出的馒头
(1)图①所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少。
(2)图②所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多。
3.实验探究陌生物质(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装置操作如下图所示:
(1)图①所示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导管口持续出现气泡,溶液出现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2)图②所示的实验过程观察到试管内有大量气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 +H2O+CO2↑。
(1)依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一步解释做馒头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提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者都能使面团蓬松。
由于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比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所以直接在面团中加入碳酸氢钠和醋酸蒸出的馒头更蓬松。
(2)如果面团没有发酵,能否用加入纯碱的方法使其蓬松?
提示不能,若面团没有发酵,不能生成乳酸等,且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不能产生CO2气体,不能使面团蓬松。
碳酸氢钠的性质
(1)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4)能与碱溶液反应
NaOH+NaHCO3===Na2CO3+H2O,
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或Ca(OH)2+NaHCO3===CaCO3↓+NaOH +H2O。
二、设计并运用复合膨松剂
1.选择合适的物质制取复合膨松剂
(1)酸性物质选择
由上表分析,膨松剂中酸性物质选择柠檬酸。
(2)碳酸盐选择
适合做膨松剂的碳酸盐有:NaHCO3、NH4HCO3等。
2.复合膨松剂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