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01
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02
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
基础知识梳理
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弹簧测力计不能在超出它的测量范围的情况下使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条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果在误差范围内,F′和F相同,那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就正确.
基础知识梳理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基础知识梳理
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注意事项
核心要பைடு நூலகம்突破
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
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核心要点突破
题型二 对实验原理、实验误差的分析
例2
高频考点例析
【思路点拨】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由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判断.
高中物理实验0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1.实验原理等效思想: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
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及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多个)、铅笔。
3.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如图所示,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2)测量与记录①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
②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3)换白纸,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4.数据分析(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绳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合力F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5.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为宜。
(3)尽量减少误差①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
②细绳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实验0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要求】一、实验目的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二、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方法规律】一、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二、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三、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3.两分力F1、F2间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也越大.【考点剖析】考点一实验操作及实验原理例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至O点的拉力一定沿AO方向;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由于误差的存在,不一定沿AO方向,故一定沿AO方向的是F′.(2)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替代,故B正确.(3)①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E.②在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答案】(1)F′(2)B(3)①C E②C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考点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例2、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甲(1)实验记录纸如图甲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丙所示. 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解析】(2)以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重物受到重力、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橡皮筋的拉力,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的合力为零,因橡皮筋的拉力方向相同,故橡皮筋的拉力相等.(3)橡皮筋的形变量和所受到的力有关,选项A错误;从图上看,第二次运动轨迹远离O点,橡皮筋第2次的形变量大,B正确;两次拉伸到相同长度,第二次对应的力小,选项C错误;拉力越大,由题图丙可得橡皮筋两次的长度差越大,故选项D正确.(4)注意选取橡皮筋的技巧:一要新;二要弹性好;三不要超过弹性限度.故拉力不应该太大;橡皮筋不能太长;选用弹性较好的橡皮筋.【答案】(1)如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例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2 N,所以A的读数为3.6 N.(2)根据三力平衡的特点可知,弹簧测力计A、B的拉力的合力与重物M的重力等值反向,故A 项是必要的.弹簧测力计的零点误差影响各拉力的测量值,所以使用前需校零,B项是必要的.只有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才能保证所研究的各力在同一平面内,C项也是必要的.实验中只需测出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重物的重力即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而测力计A的拉力不同时O点的位置就不同,故没必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答案为D.(3)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说明拉弹簧测力计A的力大了,可行的解决方法有:①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或方向;②减小重物M的质量(或将A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答案】(1)3.6(2)D(3)见解析【点评】本实验利用了三力平衡的特点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没有必要每次都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只要整个装置处于稳定状态即可,使操作更方便.【模拟演练】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解析】选A.为保证等效,必须把橡皮条的某一端拉到同一点,故A正确;实验中还要记录拉力的方向,故B错误;两拉力的夹角可以是其他的合适角度,C错误;实验中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因此开始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要小于最大量程,D错误.【答案】A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甲中GE是橡皮条,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图乙中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力F1、F2将小圆环拉至O点;图丙中用一个拉力F 将小圆环仍拉至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图乙中的操作时,拉力F1、F2的方向一定相互垂直B.在图乙、丙中,橡皮条必须沿竖直方向拉伸C.在图乙、丙中,必须将小圆环拉至相同的位置D.图乙操作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完成图丙所示的实验步骤【解析】选C.进行图乙中的操作时,只需两拉力F1、F2的大小、方向明确,不一定相互垂直,选项A错误;图乙、丙中的实验产生的效果相同,就是将小圆环拉至相同的位置,图乙操作完成后,若更换橡皮条,则不能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选项C正确,B、D错误.【答案】C3.下面是关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1)如图为利用实验记录的结果作出的图,则图中的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和F2的等效合力的实际测量值.(2)如果某同学实验中测出F1>F2的同时,运用量角器测量出F1和F2的夹角为75°,然后做出如下的几个推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将F1转动一定的角度,可以使合力F的方向不变B.将F2转动一定的角度,可以使合力F的方向不变C.保持F1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将F2逆时针转动30°,可以使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D.只有保持F1和F2的大小不变,同时转动一定的角度,才可能使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解析】(1)等效合力在方向上没有误差,一定在AO方向上.(2)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易知A、B正确,C、D错误.【答案】(1)F F′(2)AB4.根据要求,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1)如图甲所示,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后,再把木板竖立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B连接两条轻绳,跨过定滑轮后各拴一细绳套,分别挂上3个钩码和4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 N),调整滑轮的位置,稳定后结点B位于O处,记下________和两条细绳的方向,取下滑轮及钩码.(2)如图乙所示,取某单位长度表示1 N,用力的图示作出两条细绳的拉力F1和F2;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结点B也拉至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__N,取下弹簧测力计.(3)在图丙中作出F1和F2的合力F及拉力F′的图示.(4)对比F和F′的大小和方向,发现它们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原因).【解析】(1)本实验中应记录结点O的位置.(2)读数为5.0 N.(3)力的图示如图所示.(4)产生误差的原因有测量存在误差;作图没有画准;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的影响;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力等.【答案】(1)O的位置(2)5.0(3)、(4)见解析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 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 1.0010.580… 1.002…F2-0.868-0.291…0.865…θ30°60°…150°…(1)根据表格,A12_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解析】(1)A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正值,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平衡时,mg=F1sin θ,当θ=30°时,F1=1.001 N,可求得m=0.05 kg.(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目的是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正确.【答案】(1)F10.05(2)C。
物理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物理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物理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静力学的实验方法。
该实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理,通过施加力和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
实验中通常使用一个称重器、两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些挂重物的细绳。
首先在称重器的支架上悬挂一个矩形板,然后将细绳从板的两个对角线的中心穿过,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张力的大小。
通过移动细绳的位置,可以改变张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可以观察矩形板的平衡状态。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测量和记录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也需要注意实验器材的精度和使用方法,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物理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是一种重要的静力学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验结果。
高中物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第一部分:概述1. 引出物理学中的力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它是导致物体加速度产生的原因。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所产生的结果。
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力的性质和作用。
2. 介绍本文要探讨的内容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课程中一个常见的实验,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我们将通过实验的具体步骤、原理和实验结果,全面展示该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部分:实验准备3. 实验仪器和材料准备- 弹簧测力计- 直线导轨- 滑块- 杂物组- 桌子、椅子等实验台面4. 实验原理-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牛顿第二定律第三部分:实验步骤5. 实验操作步骤1)在实验台面上安装直线导轨,确保导轨平整稳固。
2)将滑块装在导轨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块所受重力,记录下测量值。
3)在滑块上方放置一重物,使其悬挂在滑块上,测量悬挂重物的重力大小,并记录下测量值。
4)移除悬挂重物,将其放置在滑块上方,使其与滑块构成一个夹角,并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量平行于滑块的力和垂直于滑块的力的大小。
5)通过不同组合测量滑块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记录下各测量值。
第四部分:实验结果分析6.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施加的力不平行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而当施加的力平行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仍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求解。
第五部分:实验结论7.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所产生的合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这一定律的验证进一步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的叠加定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六部分:总结8. 实验的意义和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学中的重要原理,它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各种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力的性质和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事项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事项
分在实验中使用一根弹簧秤拉细线与两根弹簧秤拉细线的作用效果要相同(即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而细线的作用是画出力的方向,弹簧秤能测出力的大小.因此细线的长度没有限制,弹簧秤的示数也没有要求,两细线的夹角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但拉弹簧秤时必须保证与木板平面平行.
1.在同一组数据中,只有当橡皮条节点O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时,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才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两个弹簧秤拉力的方向没有限制,并非一定要夹角为90°
3.实验时为减小实验误差,读数时应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
4.在同一个实验中,为了能够正确的比较,各个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本实验采用是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实验中要保证一个合力与两个分力效果相同,结点O的位置必须相同.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关键是作准力图,然而要想作好力图必须读准力的大小与画准力的方向.。
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2章_4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
图2-4-3
(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 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
(5)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 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 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 否相同. (6)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 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答案:(4)(3)(1)(2)(5)(6)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方法的拓 展和迁移
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 是 .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 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 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细绳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用图钉固 定,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 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 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 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第二章
相互作用
4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正确操作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 的三个实验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用图钉固定,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 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 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 —— 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等效替代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 相同 的效果,看它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
三、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 橡皮条 、细绳、弹簧秤(2只)、三角板、 刻度尺 ,等.
四、实验步骤: ① 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 方木板 上,如图所示;
②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
结点到达某一点O ;
③用铅笔描下 结点O 的 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 方向 ,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21F F ,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边形,画出对角线所代表的力F ;
④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实验中的相同 位置O ,记下弹簧的读数F ′ 和细绳的方向;
⑤比较F 和F ′,观察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 相等 .
⑥改变21F F ,的大小和方向,再做两次实验。
五、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主要来源于 读数 误差和 作图 误差两个方面.
① 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 大 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 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 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21F F 与夹角适宜,且比例要恰当。
六、注意事项:
①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 结点 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②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 小 ,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
③ 尽量减少误差: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④ 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考点1〗对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的考查
【例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⑴ 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 .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 .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⑵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
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
① 图乙中的F 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
②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⑶ 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 1和F 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F 1、F 2与F 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 1、F 2与F 、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________
A .F 1 = 4N
B .F = 12 N
C .θ1 = 45°
D .θ1 < θ2
【例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⑴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
⑵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⑶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答案:⑴CE⑵①F′②B⑶BC
解析:⑴两细绳套不要太短,但是不一定要等长,选项A错误;橡皮条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由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选项B错误;用弹簧秤
拉细绳套时,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必须平行,选项C正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实验中,测量分力大小的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不一定要相等,选项D错误;在同
一次实验中,需要保持F1和F2的作用效果与合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即拉到同一
位置,所以选项E正确,答案为C、E.
⑵F′是利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条拉到结点O位置的力,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作出的与F′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分力F 1和F2的合力,所以沿AO方向的力
一定是F′.本实验中,需要保证单个拉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拉力的作用效
果相同,即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⑶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其对角线表示合力F,由
图可知,F 1 = 4 2 N,F = 12 N,θ1 = 45°,θ1 > θ2,所以选项B、C正确.
例2 答案:⑴3.6⑵D⑶①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②减小重物M的质量(或将A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
等)
解析:⑴由题图知,弹簧测力计A的最小刻度值为0.2 N,读数为3.6 N.
⑵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定要记好合力与两分力的大小与方向,与结点
位置无关,D错;M的重力即合力,A对;测量前弹簧测力计调零才能测量准
确,B对;拉线与木板平行才能保证力在木板平面内,C对.
⑶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见若减小F OA可调节F OB的大小或方向,调节OA
方向或减小物重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