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图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练习17:5 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作业

第15课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个白化病女儿B.穗大粒多的植株在干旱时变得穗小粒少C.植株在水肥条件很好的环境中长势旺盛D.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皮肤变得特别黑[解析]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不可遗传,B、C、D项均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不可遗传。
[答案] A2.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A.性状改变B.遗传信息的改变C.遗传规律的改变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解析]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一定会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改变遗传信息。
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不改变该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
因此基因突变性状不一定改变。
[答案] B3.经检测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其性状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A.遗传信息没有改变B.基因没有改变C.遗传密码没有改变D.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解析]生物的性状没有改变是合成的相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基因发生了突变则其含有的碱基的排列顺序一定改变,所以遗传信息和基因是一定改变的,而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性状不一定改变。
[答案] D4.某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替换了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解析]根据题中“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可判断是乳糖酶基因中有一个碱基替换了;若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则会发生一系列氨基酸的改变。
[答案] C5.如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因的碱基比例图。
基因1来源于具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2来源于另一只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
据此可知,翅异常最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A.增添B.替换C.缺失D.正常复制[解析]通过对比可知,翅异常个体基因缺失了一个A—T碱基对,导致性状发生了改变,C项正确。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4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第14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生命观念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析,能够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通过个体基因型的探究与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考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①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②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③F2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为4种,比例为9∶3∶3∶1。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1)方法:测交实验(2)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或基因组成。
(3)遗传图解:(4)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假说成立。
4.自由组合定律5.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重组类型的内涵及常见错误(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重组类型是指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16。
①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6/16。
②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细胞学基础的模型构建3.(思维提升)观察甲、乙两图,分析自由组合定律(1)甲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组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该定律。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乙图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为什么?提示④⑤。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适用 范围
只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 所有生物都可以发生
的细胞核遗传
①自然突变 种类
②人工诱变
①基因自由组合 ②染色体交叉互换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 结果 产生新基因,出现新性状
突变的什么特点?除此之外,基因突变还有哪些特点? 提示: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基因突变还有普遍性、不
定向性和低频性等。 (3)a 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是怎样的?在 a 突变
点附近再丢失几个碱基对对性状的影响最小? 提示: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2 个。 (4)b 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是怎样的?由此推
癌因子有关,C 正确;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
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
殖,D 错误。
答案:D
新知探究二 基因重组 [在探究中学通]
1.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图像,均发生了基因 重组,请分析:
(1)写出相应细胞所处的时期:图 a 为 四分体 时期,图 b 为 减数分裂Ⅰ后期 。
(5)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 变异,但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如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 后代。
[在应用中落实]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可以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 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 D.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②病因
(2)细胞癌变 ①癌变的原因:原癌基因或 抑癌基因 突变。 ②癌细胞的特征:能够 无限增殖; 形态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 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 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容易 在体内 分散和转移。
高中生物人教(2019)新教材必修2课件:第5章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2-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活学活练 1.野生型豌豆子叶黄色(Y)对突变型豌豆子叶绿色(y)为显性。Y基 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两种蛋白质 都能进入叶绿体,它们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图所示。SGRY蛋白 能促使叶绿素降解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SGRy蛋白能减弱叶绿 素降解,使子叶维持“常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4-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答案:B 解析:图中存在3处突变,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 K,可以确定是基因中的碱基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H,可 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的增添;SGRY蛋白的第12位和第38位氨基酸 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蛋白 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该蛋白 质降解叶绿素的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是由③ 处变异引起的。黑暗条件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此条件下突变型豌 豆子叶的叶绿素含量可能会改变。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作用机理:影响宿主细胞的 DNA 等。 (2)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 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18-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2.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
-4-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5.基因突变的原因 (1)外因[连一连]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北斗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 (1)

绝密★考试结束前北斗联盟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
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用盆栽优质铁皮石斛品种的茎进行快速繁殖时,给茎组织消毒无需使用的是()A.75%乙醇B.无菌水C.0.5-0.6mol/L的甘露醇D.10%次氯酸钠2.土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特异性结合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达到抑菌效果。
畜、禽在服用土霉素后,其生长不会受到抑制的有()A.肺炎链球菌B.大肠杆菌C.绿脓杆菌D.流感病毒3.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a2+B.血红蛋白C.血浆蛋白D.Cl-4.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其发生的变异类型是()A. 易位B. 倒位C. 基因突变D. 交叉互换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癌变、凋亡和细胞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遗传物质发生差异B.癌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致C.细胞凋亡是维持组织机能和形态所必需的D.哺乳动物只有受精卵具有发育全能性6.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B.易化扩散时物质与载体结合,载体不发生形变C.人体细胞内的CO2浓度始终大于胞外浓度D.线粒体外膜上存在葡萄糖的载体7.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决定了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如图所示情况,其培养基中两种植物激素的配比是()A.细胞分裂素少,生长素多B.细胞分裂素多,生长素少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合适D.细胞分裂素中等,生长素少8.下列有关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减少将会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B.臭氧可以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免受长波辐射的影响C.臭氧能吸收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D.引起臭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排放到大气的氟利昂、哈龙等气体9.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应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10.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M期B.染色体和纺锤体同一时期出现,同一时期消失C.制作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时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解离D. 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此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组型11.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肝癌细胞的厌氧呼吸也非常活跃。
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长沙市一中2022届模拟试卷(一)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配制婴儿奶粉应重点关注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B. 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C. 在T2噬菌体中由A、G、C、T四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最多7种D. C、H、O、N等元素是ATP、NADPH、受体、载体的组成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成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种,婴儿体内必需氨基酸有9种,A错误;B、蛋白质分子多样性与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NA分子的多样性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相关,B错误;C、在T2噬菌体内的核酸只有DNA,A、G、C、T四种碱基均只能参与构成脱氧核苷酸,即最多只有四种核苷酸,C错误;D、ATP和NADPH所含元素为C、H、O、N、P,受体和载体的化学本质都为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一定含C、H、O、N,所以C、H、O、N等元素是ATP、NADPH、受体、载体的组成元素,D正确。
故选D。
2. 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场所,在粗面内质网中能将多肽链折叠、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缺氧时可能会导致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被称为内质网应激。
肿瘤细胞有保护机制可在内质网中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并转运,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粗面内质网是由核糖体和内质网共同组成的复合体B. 内质网可以通过出芽方式,将蛋白质转运到高尔基体C. 蛋白质错误折叠和未折叠蛋白聚集有利于肿瘤细胞转移D. 肿瘤细胞这种保护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等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
【详解】A、粗面内质网由核糖体和内质网构成,A正确;B、内质网能以出芽方式通过囊泡将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高尔基体,B正确;C、蛋白质错误折叠和未折叠蛋白聚集,会激发肿瘤细胞的保护机制,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但并不是利于肿瘤细胞转移,C错误;D、缺氧时会导致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肿瘤细胞的保护机制可在内质网中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并转运,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所以肿瘤细胞这种保护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等环境,D正确。
2022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25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Word版含解析

第25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缘由(Ⅱ) 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加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转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直接缘由: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2)根本缘由:把握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转变。
3.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因素[连一连]5.结果⎩⎪⎨⎪⎧①可产生新基因②在配子中,可传递给后代③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6.突变特点(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7.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必修2 P84拓展题T2改编)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由于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特别血红蛋白,对疟疾有较强的抵制力。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
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是有利的B .基因突变是有害的C .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D .不具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对疟疾的抵制力更强 答案:C2.(深化追问)(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的哪种类型?该症状能遗传给子代吗? 提示:属于碱基对的替换;不能。
(2)基因突变的内因是什么?提示: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错误,从而造成碱基对排列挨次的转变。
突破1 基因突变的机理、类型及特点突破2 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加、缺失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大小类型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 小 可转变1个氨基酸或不转变,也可使翻译提前终止 增加 大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大 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增加或缺小增加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一个氨基酸对应的序列失3个碱基突破3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转变的缘由(1)从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分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合格考达标练1.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正确;物理因素如X射线的照射等可提高基因突变率,B项错误;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突变,C、D两项正确。
2.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答案B解析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不一定都是由辐射引起的,A项错误;环境所引发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B项正确;辐射导致的人体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D项错误。
3.人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解析镰状细胞贫血是由血红蛋白基因中A—T碱基对被替换成T—A碱基对造成的,突变前后该基因中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项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项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项正确;镰状细胞贫血只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氧核苷酸(碱基)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改变引起 遗传信息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镜下不能观察到。
3、 2.分析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替换对生物的影响
碱基对 替换 增加 缺失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的影响 只改变 1个氨基酸 或不改变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 ,而 影响 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 ,而 影响 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典例分析】
【典例1】 (2015· 嘉兴基础测试)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 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模板链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CGT 抗性品系 GGT 脯氨酸 AGT 丝氨酸 228 AAG 苯丙氨酸 AAG 苯丙氨酸 229 TTA 天冬酰胺 TTA 天冬酰胺 230
高考总复习
生物变异的来源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目标
▐
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运用基因突变原理,解决相关育种问题 理解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运用基因重组原理,解决相关育种问题 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数目 运用染色
▐
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遗传的变异: 仅仅由环境不同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 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典例2】 关于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 C.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区分三种疾病 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
B
三、染色体畸变
1.染色体结构变异
(1)概念: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 (2)类型(连一连)
( B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属 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 非姐妹 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 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染色体变异
2、基因突变的机理
(1)机理:某些因素 ――→ 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
导致 mRNA ――→ 的碱基顺序发生改变――→ 蛋白质 出现异 导致
导致
常――→
表现为
遗传性状
的改变。 引起
(2)实例: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由于碱基对的 替换 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引起血红蛋白异常所致。
深度思考 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改变在光镜下能 观察到吗?
有性生殖 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不同于亲本类型
,
重新组合
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 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后期 .
减数第一次分裂
非等位基因 也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 交换而发生交换
四分体时期 .
3. 意义:基因重组的结果导致
等位基因 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
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育种 进化
,为动植物 和生物 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基因突变 特征
A可变为a1 a2 a3……
稀有性 可逆性 有害性 突变频率一般很低的 A突变为a,a也可突变为A 大多数的突变会给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一般是外在因素诱发;对表现型的影响分形态突变、生化突变、致死突变, 按突变情况分自发和诱发突变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突变的原因及类型 意义
1、基因重组的类型
重组
类型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 重组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 重组
人为导致基因重组(基因 工程)
现象
结果
2.根据A、B图中的细胞分裂图来确定变异的类型
A图
B图
分裂类型 变异类型
有丝分裂 基因突变
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典例分析】
【典例1】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
GCA
丙氨酸 CGA
敏感品系 丙氨酸 GCU 氨基酸位置 227
A.抗性品系有可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 B.编码丙氨酸的遗传密码是CGU、CGA C.抗性的产生是由于DNA上的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D.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之间有两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典例分析】
【典例2】 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E、 e表示等位基因,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 )
变异的类 型 根据遗传物 质有没有改 变进行分类
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染色体畸变
一、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1、基因突变相关基础内容的理解
概念内涵
普遍性 多方向性
基因数目变 该基因的序列改变, 化了吗 但基因还在
基因内部核酸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 所有生物不同细胞不同时期都有可能发生突变 可向不同方向进行突变
区分基 因突变 中缺失
区分交 叉互换
2.染色体数目变异 (1)含义:生物细胞中 (2)类型 ①整倍体变异: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以
B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 复制 B .图 1 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图 2 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两图所处的分裂时 期 D .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 2 是卵细胞,则图 1 是
二、基因重组
1.含义: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 导致后代 的现象或过程。 2.发生时期和原因
小 大 大
4、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1)从基因突变在DNA分子上发生的部位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 基因内部不编码氨基酸的序列中。 (2)从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分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有 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3)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分析:由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成 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
深度思考
如图a、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思考:
交叉互换
自由组合
(1)两图是否都发生了基因重组?其重组原因是什么? (2)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了吗?
提示 (1)两图都发生了基因重组。①a图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换;②b图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没有。基因重组只是将原有的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基因控制性状,由于基因重组没有产生 新基因,因此不会产生新性状,只是产生了新的性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