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分析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临床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医 疗体系的服务水平。
挑战: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
总结词
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是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
详细描述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得到专业、周到的护理服务,并且希望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得到关注和 满足。同时,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也面临诸多难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情绪波动等。这些因素都可 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 2 3
定期开展评判性思维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培训师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评 判性思维培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
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临床案例,让护理人员在 实际操作中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实际 操作能力。
建立评判性思维考核机制
将评判性思维纳入护理人员考核标准,通过定期 评估和反馈,激励护理人员持续提高评判性思维 能力。
判断能力。
解决方案: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总结词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解决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的关 键措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
详细描述
为了满足患者的期望和提高沟通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具 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他们需要学会倾听患者的 需求和意见,关注患者的情感体验,并且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向患者解释护理方案、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同 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 心理状态等因素,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 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 度,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信任和认可。
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神经外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效果评价

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神经外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效果评价【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专业技能。
方法: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讨论等在实践中注重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结果:护士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变被动执行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了护理质量。
结论:培养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能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专科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素质神经外科是危急重症科室,病人病情变化快、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失调,病情复杂。
神经外科护士承担着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这对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急救技能等基本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有目的的内心活动,人们在进行这一内心活动时,将会产生想法并对产生的想法加以判断和评价。
其特点是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查和有说服力的评判[1] 。
目前,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而非独立学科。
观念上的滞后表现为护士的从属性、依赖性的存在,正是这种从属性和依赖性导致护士缺乏评判性思维的主动性。
在临床护理中有护士存在机械执行医嘱的现象,对于错误而不切实际的理论观点缺乏鉴别能力、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专科和专业技能,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1评判性思维的培养1.1明确评判性思维的概念,认清其与开展护理工作的相关性组织全病区护士学习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组成、应用意义及与护理程序的关系,让护士认识并达成共识。
评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深化的认识过程,护士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均需应用评判性思维方式来进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目前,在美国等护理教育和实践较先进的国家,评判性思维不仅已纳入护理教育中,而且在护理实践的应用中也展现它的应用价值[2]。
评判性思维在年轻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评判性思维在年轻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裴静刘燕芳黄霜霞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年轻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的62名年轻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名。
观察组的年轻护士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教学,对照组的护士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两组的年轻护士接受的教学时间相同。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轻护士的综合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结果观察组的综合成绩和评判性思维的评分分别为(94.32±1.34)、(315.66±31.74)均优于对照组的(83.21±1.67)、(267.37±3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护士;带教[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15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young nurses teaching. Methods In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my hospital 62 young nur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nurses, ye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two groups of young nurses accepted the same teaching tim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were compar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vailabl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 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4.32±1.34),(315.66±31.74), which were better than (83.21±1.67),(267.37±30.95)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Nurses; Teaching评判性思维在医学上也被称为批判性思维,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每个护士都需要具备这种思维,它要求护士具备识别、推断、假设及决断的能力[1]。
通过案例讨论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评价

通过案例讨论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案例讨论对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2013年~2014年在我科实习的48名护生,应用案例讨论法进行培训,分别在培训前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对其评判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案例讨论实施后,护生的評判性思维特质有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案例讨论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标签:学生;护理;案例讨论;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在对护生培养过程中不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传授,而要让护生亲自参与实验,在日常工作中反复练习和使用;临床实习阶段为护生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是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
护理教育中的案例学习法[1]是指运用临床病例,训练学生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
我科通过案例讨论法对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48名护生进行案例讨论法培训。
其中女生43名,男生5名,年龄在20~24岁;学历:大专26名,本科22名。
1.2方法1.2.1案例准备由科室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根据本科室专业特点,收集近几年来有专业护理特色或警示作用的真实案例,侧重选择有护理创新、体现护理价值、有可借鉴的经验教训等特点分析整理,最终确定12个案例作为培训的护理案例分析资料,分别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1.2.2讨论方式护士长及带教老师承担主讲老师。
把学习苏格拉底询问法[2]作为主讲老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此法始于15世纪,由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其流程是:讲授者先不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不断向学习者发问,引导学习者寻找正确答案[3]。
要求主讲老师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对护生进行培训,明确主讲老师是指导者、学习促进者和主持人的角色,主要起到鼓励、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引导护生围绕案例思考,鼓励和启发他们对案例进行评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并提出相关问题,不断修正假设和干预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护士是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专业人士,护士们需要依据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开展工作。
特别是在护理中,护士们需要具备较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因此需要培养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
下面我们介绍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一、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指在面对新的问题和信息时,能够废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接受并尝试理解不同的观点。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经常处理各种问题,接收来自医生、病人、家属、同事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要有开放性的思维,不能受到主观的偏见或感情的影响。
这样才能从中寻求正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一种能够从多个角度判断和评估同一个问题或现象的思维方式。
护士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准确地判断问题和情况,不能出现判断偏差乃至导致病人和医护人员出现意外后果。
因此,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该学会分析不同的信息来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刻意的、分析性的思考过程,能够从各种因素中构建、分析和解决问题。
护士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对医学文献、医疗协议和临床指南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够预测和指导患者的行动。
四、判断力判断力是一种能够准确判断医疗实践是否证据强有力或准确的思维方法。
护士需要建立敏锐的判断力,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指导医疗实践。
护士应该考虑不同的因素,包括病人病情、患者的愿望、医疗工作的费用等等。
五、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护士需要在护理中遇到各种问题时能够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护士需要开展远程教育计划,学习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接受护士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适应性培训是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继续教育也有助于护士们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技能和挑战。
护士评判性思维需要长期不断地训练和提高。
当护士们增强了自己的评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他们会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减少病人的风险。
护士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护士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做支撑要想对一个事物有个初步的判断,首先就要对这个事物有个清晰的了解,而这个了解的过程,就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做支撑。
二、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慎独修养培养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慎独修养,有愿意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真心实意为患者着想的那颗心,有为了病人能够最大程度康复,自己愿意竭尽所能的意愿。
护理工作是琐碎的,很多操作也都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自完成,具有主观意识的病情观察更是如此。
所以,高度的慎独修养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一个有疑问的医嘱出现,当患者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异常,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你只有自己愿意去思考,去判断,愿意用心解决,才能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如果不管出现任何情况都机械地执行,不问对错,不管是非,不总结经验教训,事后也从不进行反思,那么评判性思维能力永远也不会提高。
三、有探究精神,不只看问题表面探究精神,需要遇到问题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护理工作琐碎,但特别疑难的操作并不是很多,如果每天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只注重问题表面,看到问题解决问题,不去深究问题发生的原因,不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那么近些年来医院招聘护士要求越来越高的学历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而积累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打破惯性思维,不盲从所谓惯性思维,指人习惯性地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
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
惯性思维有时候是导致人误入歧途、阻碍人思维发展的一种绊脚石。
但凡事都有例外,护理工作也一样。
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在常规无法解除及解释的情况下,一定要打破惯性思维,开拓思维模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教训去分析判断。
护理培训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护理技能操作 是 护理工 作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其水 平 高低 直接影响护理质 量 的好 坏 , 是护 士整 体 素质 的体 现 。良好 的 评判 性思维能力 , 有助 于护 士在 临床 实践 中 因人 而异 的 解决 患者 的健康问题和需求 … 。护理技 能培训过 程 中评判性 思维 能力 的培养就是通过设疑 、 答疑、 点 拨等 方法启 发护生 、 护士,
止评 判性 思维的“ 萎缩 ” 。如静 脉输 液前的评 估和穿刺 成功后
进行互动 时所用 的方式 、 方法每 次都要有新 内容 , 并且 说 出理 由。这样不仅 引发 了学 生 的好 奇 心 , 还促 使他 们全 面 回忆所
学知识 , 积 累知识 , 反复 强化 分析 问题 、 调查 问题 、 思 考 问题 、
齐鲁护理杂志 2 0 t 3 年第 1 9卷第 1 5 期
护 理 培训 中评 判 性 思 维 能 力 培 养 策 略分 析
王 英
( 潍坊市益都 中心医院 山东青州 2 6 2 5 0 0 )
中图分类号 : R 1 9 7 . 3 文献标识码 : B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5 . 0 8 4 文章编号 : 1 0 0 6—7 2 5 6( 2 0 1 3 ) 1 5—0 1 4 3— 0 2
利 于 评 判 性 思 维 的拓 展 深 化 。所 以此 期 宜 重 点 采 用 “ 发现式 ”
教学 。如在铺床法 、 保护 用具 的应 用 、 移 动、 搬 运患 者 中只讲 原则 , 不讲具体做法 , 鼓励学生根 据护理操 作规则 , 本着 省时 、
节力 、 患者舒 适和安全 原则 , 自己设计 操作 内容 , 充 分发 挥 自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认识 到评 判性 思维 的作用 , 在护理 教育 的实 践过程 中予 并
以实施 , 取得 了一定 的效 果[ 。 1 1
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 , B P L已成 为国际上流行 的一 种教学方 法, 也逐渐成为 国内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的趋势 。 为制订提高护 士评判 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笔者 回顾 了评
统 一体 。B ee ekn采用 《 加利福尼 亚评判性 思维 技 能 测 验 》 ( eclo i cicl h kn k l t t C S ) 对 临床 t afr a ri i igsis e ,C T T 在 h in ta tn l s 护 士 的测试 中发现 本 科毕 业 护 士 的评判 性思 维 能力 较专 科毕 业护 士强 _] l。随着 护理教 育 的发展 , 0 国内医学 院校 已
目前 , 来越 多 的护理 管理者 已经 重视 培养 护士 的评 越 判 性 思 维 能 力 。 以 问题 为 导 向 的 教 学 法 ( r l b sd po e ae b m— l rig P L 是 美 国的神 经病 学 教授 H..ar s于 16 e nn , B ) a SB r w o 99 年在加拿大 的麦 克玛斯特大学首先创 立[, 认为是 目前一 1被 ] 种较好地促进学生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 力的教学方法 . 经
Co cu ins P y ao s us nee t n lann n lso BL ma r ue n re S itrss i er ig,e ha c h i blt i n e e d n n lss,t ikn n ovn rbe .I i n n e tera ii n id p n e ta ayi y hn ig a d slig p o lms t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31T16:47:21.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杨丽[导读] 通过让新护士围绕案例来思考,鼓励和启发她们对案例评判性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杨丽(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7-0234-03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方法利用循证护理系统性提问对新护士开展精神护理案例学习,培养识别临床推理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回顾性对比,时间为12个月。
结果新护士入医院12个月培训结束,新护士和带教老师双向教学评价、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各值均P<0.05。
结论通过让新护士围绕案例来思考,鼓励和启发她们对案例评判性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起到激发思维、培养质疑和探究精神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教学中“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教学培养新护士评判性思维,不能按常规的带教方法进行传授,而要让护士亲自参与实验,在日常工作中反复练习和使用[1],而临床精神护理案例学习是训练新护士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思维,引导她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反复讨论,达到探究病人病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对策目的。
本文采用系统性提问对新护士开展精神护理案例学习,培养临床推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回顾性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 带教老师的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精神专科临床经验,思维活跃,擅长启发诱导教学,经过培训。
1.1.2 2007年-2009年每年入医院新护士 1.2 方法
1.2.1 2008年以前来我院工作的新护士带教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即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者只重教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或护士做老师看。
1.2.2 2009年医院改革临床带教的方法,将原来“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利用循证护理,系统性提问培养临床推理评判性思维能力,时间为12个月,具体方法:临床精神科个案分析法、疑难护理病例讨论会、护理查房,对如下问题采用系统性提问,识别临床推理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①识别精神病患者相关和无关信息。
②识别健康问题和其他可能的问题。
③明确做出决定尚需补充的资料,决策建立在哪些支持性证据之上,为什么这些证据与决策相关?证据是否充分?还需哪些资料?④选择最好方法并给出根据。
⑤做出解决方案及其备选方案,分析每个方案的利弊,需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排列问题优先顺序的标准是什么?⑥识别问题解决的阻碍因素,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果发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1.2.3 提供典型病例
例1. 应用系统性提问举例带教老师:告诉我你护理病人情况。
新护士:张某,男,40岁,因出现幻觉、行为紊乱、易激惹、冲动伤人入院三天,现用电休克治疗第2次。
带教老师:张某现在可能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是什么?
新护士:有外伤的危险。
带教老师:你做出假设推理的支持性证据是什么?
新护士:他行电休克术后3分钟未完全清醒,在完全清醒前可能有兴奋躁动。
带教老师:电休克治疗与病人意识不清有什么关系?
新护士查阅相关书籍后回答: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抽搐,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术后30分钟可清醒。
带教老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他跌到呢?
新护士:专人守护,病人清醒前不得离开。
带教老师:护士长此时安排你去接待新入院病人,专人守护此时无法做到,你接下来怎么办?
新护士:给予保护性约束至病人完全清醒。
例2. 个案教学法
黄某,男,30岁,因兴奋躁动、伤人、不眠3天入院2天,予保护性约束于床,昨晚乘人不备,解开约束带自缢,经及时发现解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生命体征:BP70/40mmHg,P120次/分,R32次/分。
1.2.4 教学质量评价:(1)带教老师评价表,由新护士填写,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2)新护士学习评价表,由带教老师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
1.2.5 研究工具:由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等人[2]翻译和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有70个条目,分7个维度: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CTDI-CV总分为70-420分,各维度总分为10-60分,得分>280分示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350分示评判性思维能力强,CTDI-CV内容效度系数0.90。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53人,男7人,女56人,2007-2008年23人,大学本科1人,大专8人,中专14人,平均年龄20.33±1.32岁;2009年30人,大专17人,中专13人,平均年龄20.80±1.63,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2 双向教学评价比较
新护士入医院12个月培训结束,实施评判性思维教学后,教学质量双向评价为:新护士、带教老师教学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2.3 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前后比较
新护士入医院12个月培训结束,实施评判性思维教学后,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评分与实施前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各值均P<0.01。
3 讨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护理学者关注与通过评判性思维情感特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新护士评判性思维水平提高,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趋势[3],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护士,有近一半的人并不具有正性的评判性思维倾向,也就意味着他们对寻找知识并不抱有真诚和客观态度,不能发现问题所在并以理由和证据去理解症结和预计后果,不能审慎地做出判断或修改已有判断并且有警觉性地去接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4]
教学质量双向评教比较显示,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即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者只重教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或护士做老师看,不注重发挥护士的主体性和潜能,忽视护士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通过系统性提问,精神科护理案例教学,促动带教老师不断充电学习,以更能有效地进行思考,有技巧地进行质疑,恰当地应用教学策略,有创意地进行教学内容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控制。
另一方面,新护士经历了批判性质询的思维经过,起到了激发思维、培养质疑和探究精神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教学中“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
新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前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
见表3。
提示:通过让新护士围绕案例来思考,鼓励和启发她们对案例评判性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一旦发现她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学习问题),就分头查找资料再进行分享与讨论,不断修正假设和干预措施,完成合作性护理计划。
由此可见,新护士可以将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从多种层次和角度探讨,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贯穿起来,学校课堂是点,临床是线,点线连接,交织成网,知识技能联合,似知识海洋,深不见底,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对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较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柳丰萍,王红红,邹叶青等.护理案例论坛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22.
[2]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3]罗清旭,杨鑫辉.《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1)47-51.
[4]蒋小平,郑显兰,冉孟芳等.临床儿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