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翻译学的基本概念
翻译学本质

[1] 包括《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四川 外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上海翻译》、中 国科技翻译》等。
13
湖南师范大学 翻译学体系建构研 外国语学院 究 翻译中人际意义的 西藏民族学院 跨文化建构 北京外国语大 基于大型英汉对应 学中国外语教 语料库的翻译研究 育研究中心 与翻译教学平台
1
14
1
16
18
清华大学人文 中国大学翻译教学: 学院外语系 理念与实践
1
从统计可以看出,立项向学科体系和翻 译语料库倾斜,各占33%;文学翻译与文化 研究各占17%;与当前翻译研究的焦点吻合。
相比之下,中国翻译研究和学科建设比较滞后。 1987年夏,第一次全国翻译理论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标志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创始。时隔14年之后,全国 译学学科建设专题讨论会在青岛召开,将学科建设正 式提上议事日程。在翻译学科建设过程中,一直伴随 [1] 着“有无之辩”和“中西之争”。 通过这些论争, 中国译学得到长足的发展,研究范式逐渐脱离最初对 翻译技巧讨论的热衷而向理论研究深入。研究领域逐 渐扩大,向跨学科迈进,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从规约 性的研究向描述性、甚至解释性的研究转化,研究模 式更加多元,体现出比较、互动等特征。
4、在整个应用研究中,口译教学比例最突出,近 1/3,反映出口译(包括同传、交传和口译)日益 受到各高校,特别是高级翻译学院的重视,有较 大的发展潜力。 5、翻译辅助工具的研究领域比较狭窄,主要为翻译 学词典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和计算机翻译 教学研究成果很少;翻译政策的研究几乎没有专 论,只在其他文章中略有提及。翻译研究方法论 的成果也较少,且限于方法论的介绍。 根据上述统计,结合国内主要的外语与翻译 期刊 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儿童文学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儿童文学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关键概念、技巧和挑战,以便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一、儿童文学翻译的概念和特点儿童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儿童文学翻译要针对孩子们的阅读特点和兴趣爱好,选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艺术性:儿童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更是一种艺术再创作。
译者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需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以呈现出原作的艺术美感。
3、教育性:儿童文学翻译还承担着一定的教育责任。
它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帮助孩子们了解不同文化、拓展视野。
二、儿童文学翻译的关键技巧1、保留原作的美感: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原作中的语言美感和艺术风格,尽可能在译文中保留这些美感。
2、简化语言:由于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对原文进行适当简化,使用符合儿童阅读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
3、形象化表达: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采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注重情感传递: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传递这些情感,让孩子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三、儿童文学翻译的挑战1、保留原作的韵味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尽量保留这些韵味和风格,让孩子们能够领略到原作的魅力。
2、跨文化差异的处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注意跨文化差异,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作中的文化信息。
3、儿童理解能力的考量:儿童文学翻译面向的是孩子们这一特殊群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以确保译文能够被孩子们理解和接受。
翻译学 第三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第三章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纷呈,翻译学研究空前繁荣,翻译思想异常活跃,翻译研究呈现出学科相互渗透、不同翻译思想既对立有互为补充的多元特征。
重点人物:奈达将当代翻译理论的流变表述为从语文学,语言学,交际学到社会符号学的发展轨迹根茨勒将当今翻译理论分为北美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起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和结构主义派五大流派曼迪将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大致分为翻译的功能理论,话语与语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文化研究和翻译的哲学研究贝克尔概括为交际与功能研究,语言学研究,心理语言与认知研究和符号学研究本章概括为:语文学翻译研究翻译的语言学研究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的哲学研究翻译的文化研究第一节翻译学传统与语文学翻译研究纽马克20世纪50年代以前统称“前语言学”翻译研究,认为这段时间缺少对翻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属于“前科学”的研究,纽马克以重大翻译活动为标志划分翻译理论发展阶段。
斯坦纳1,古典翻译理论至18世纪末泰特勒和坎贝尔翻译三原则的发表2,从施莱尔马赫至20世纪中叶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70年代,以翻译语言学派的兴起为标志,以维纳,奈达,穆楠和卡特福德为代表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其标志是新兴学派林立,跨学科研究蓬勃发展谭载喜将漫长的西方翻译史划分为六个时期:1)发轫于公元前四世纪的肇始阶段;2)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3)中世纪时期;4)文艺复兴时期;5)近代翻译时期,即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
本章节将西方翻译理论粗略的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阶段,基本上属于奈达的语文学的翻译研究1,古代翻译理论公元前3世纪到欧洲中世纪结束为止(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公元前285年,72学者对《圣经》的翻译,众多学者,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西塞罗、贺拉斯、哲罗姆和奥古斯丁。
人物:西塞罗,贺拉斯,哲罗姆,奥古斯丁西塞罗认为:翻译必须符合听众和读者的语言习惯,并能打动读者听众,翻译要传达的事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并非原文的语言形式,文学翻译是再创作,译者必须具备文学天赋或素质。
重释直译_意译与归化_异化之间的_省略_异_兼论翻译理论中的_永恒问题_方仪力 (1)

ti on ,, 和 / free translati on,, 两个词条 "道格 拉斯 简单梳理 了西方 翻
译理论 中的 / 直译 0 概 念 , 并将直译定义为 : /直译 , 即西塞 罗 ! 贺
拉斯及此后翻译理 论家 所谓 的 字对 字翻译 ., 也 即德莱 顿所 谓 的
027
冬译 苑 新 谭 第 四 辑
涵还是讨论所涉及 内容都是异 常复杂 的 "直译 ! 意译 讨论不仅 关 涉
语 言 ! 文化层 面 , 更 旁涉政 治和意识 形态领域 " 通过 直译 ! 意 译和 归化 ! 异化 所反 映出来的翻 译基本 问题 大致相 当 " 后 者的提 出只是 直译 ! 意译 问题在新语境 中的延 续 " 在理 解直译 ! 意译和 归化 ! 异 化 等概 念时 , 重点不是刻 意 区分这 两组相似的概 念 , 而是通过这 些 概 念更好地理解翻译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关健词 : 直译 , 意译 , 归化 , 异化 , 永恒 问题
非常广 , 不 仅关 涉语言 ! 文 化层 面 , 还 旁涉 政 治和 意识形 态 领域 ,
因而似乎不能认 为直译 ! 意译 问题 只是 聚焦于语 言层面 , 而与 翻译
中的文化问题无关 "与此 同时 , 产 生于后现代 语境 中的归化与异 化 也并非 完全不 讨论 语言 问题 , 继 而围绕这 两组 概念所 展 开的讨 论 , 无论在讨论 范畴 和理论 旨趣上都存在 一定 的交 互 , 直译 ! 意译 与异
冬译 苑 "第 四 辑
重释直译 ! 意译与归化 ! 异化之间
的联 系与差异
) 兼论翻译理论中的 / 永恒 问题 0
方仪力 (西 南民族大学外国语 学院
论西方的翻译对等概念

论西方的翻译对等概念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对等”概念,解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理论价值。
我们将追溯对等概念的历史演变,探讨其在不同翻译理论流派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在现代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翻译对等概念的理解,提升翻译实践的质量,并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在翻译理论中,对等概念是一个核心议题,它关系到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的方法。
不同的翻译理论流派对于对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差异,但它们都致力于寻求源语与译语之间的最佳对应关系,以实现翻译的目的。
本文将全面梳理这些理论观点,展示对等概念的丰富内涵和多元解读。
本文还将关注对等概念在现代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译者在处理不同文本类型、不同语言特点时如何运用对等概念,以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我们还将探讨对等概念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挑战,展望其在未来翻译技术的发展中的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对等概念,揭示其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探讨对等概念的历史演变、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我们希望能够为翻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翻译对等概念的起源与发展翻译对等概念,作为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时期。
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便提出了“语言的转换应追求意义对等”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对等翻译概念的雏形。
然而,这一概念在早期的翻译实践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翻译工作更注重直译或音译。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翻译对等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学者们开始强调翻译时应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使得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文的精神风貌。
到了19世纪末,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开始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对等,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种观点。
进入20世纪,翻译对等概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即“功能对等”,强调翻译应追求原文与译文在读者反应上的对等,而非简单的文字对应。
翻译的单位

翻译基础理论(4)——翻译单位一、历史背景及代表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成了翻译界众说纷纭的问题。
通常从三个方面探讨翻译单位,即:以话语(篇章)为翻译单位、以超句单位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以小句为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
1985年,蔡毅等编译出版了巴尔胡达罗夫的“语言与翻译”(第四章)专门谈翻译单位。
这一章论述了下列问题:1. 翻译单位的定义:所谓翻译单位,是指原作中存在而在译作中能找到对应物的单位,但它的组成部分单独地在译作中并没有对应物。
换言之,翻译单位就是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单位(最低限度)的语言单位。
2. 可能的翻译单位:音位层(书面语是字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话语层的翻译单位。
3. 翻译单位的选择:不存在在某个语言层次上选择翻译单位才恰当的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语言等级体系的相应层次中准确地选择一个翻译单位;在翻译具体的某个语言片段时选取翻译单位有三种情况:一是必要和足够层次,二是层次偏低,三是层次偏高。
翻译单位是“源文本在目标语中被重新编码的语言层次”( Shuttle-worth &Cowie,1997: 192) 。
词和小句是翻译的单位。
“把词作为翻译单位是比较多见的”(王德春,1984)王秉钦认为,“以话语为翻译单位”,就是“话语层翻译”。
而话语层,就是篇段层。
但其文章后面谈的不见“篇”,只见“段”。
所以,他的“以话语为翻译单位”就是“段落层翻译”。
翻译单位包括分析单位和转换单位,前者指“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材料,它能帮助我们对话语内部、话语外部以及属于理解语言心理机制等方面的非语言因素做出恰当分析的单位”( 罗选民,1992: 32) 。
后者则与巴氏定义相似,指的是在译文中能够找到对应物的源语单位。
罗选民在韩礼德理论基础上提出以小句作为“基本转换单位”。
他从译者的思维活动来进行论证。
他说:“小句的转换必然包含了其中的词和短语等的转换,这一转换使大脑机制和心理因素能一次同步完成。
新疆英语自考本科科目

新疆英语自考本科科目新疆英语自考本科科目共有多个科目,涉及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其中几个科目。
1.《英语语法与用法》(English Grammar and Usage)英语语法与用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本科科目中的这门课程主要涉及英语的句法结构、词类、词组、语态、时态、虚拟语气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句子的构成和表达方式,提高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英美文学选读》(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这门课程主要介绍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和作家,包括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卡王尔德等。
学生需要阅读并分析这些作品,了解它们的背景、主题、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对英美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3.《翻译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概论是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这门课程主要涉及翻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学生需要学习翻译的过程和策略,并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翻译的原理和要求,提高跨文化交流和跨语言表达能力。
4.《英语写作与修辞》(English Writing and Rhetoric)英语写作与修辞是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一门课程。
学生需要学习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包括段落结构、语言运用、逻辑推理、修辞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英语写作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能力。
以上只是新疆英语自考本科科目中的几个代表性科目,还有其他科目如英语教育学、词汇学、语音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考生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us students immediately began to slam down the movable arms of their lecture chairs and to prepare to leave. The professor, annoyed at the interruption of his flow of eloquence, held up his hand: “Wait just one minute, gentlemen, I have a few more pearls to cast.”
• 异化 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 归化 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 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 词汇空缺lexical gap • 文化沟(空缺/非对应)cultural gap •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 • 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
• 翻译translate, render, rephrase, reword, transmit, re-express, transmute, transmogrify, interpret, convert, transform, transpose, express, transfer, turn • 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 • 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 • 死译/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 • 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wordto-word substitution/verbatim translation • 乱译/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
• • • • • • • • • •
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 引申法extension 替代法substitution/replacement 借用borrowing 推演法deduction 缀合法combination 分译法division 逆序法/倒置法reversing 合译法combination 综合法mixture of methods
• • • • • • • • •
东方语言Oriental languages 西方语言Occidental languages 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 梵语Sanskrit 鸠摩罗什Kumarajiva 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奈达(Eugene A.) Nida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 • • • • • • • • •
选词diction 补偿compensation 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套译/仿译/仿拟imitation 信/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 达/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 通顺smoothness 流畅fluency 自然naturalness /idiomaticity 雅/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
参考译文: • 一天,一位大学教授在他的历史课接近 尾声的时候,正津津乐道于修辞学上的 一种层进法。这时,下课铃响了。因此, 学生们开始劈哩叭啦地收拾座椅的活动 把手,并准备离开。 • 这位教授,对学生们打断他口若悬河的 演讲感到非常恼火,便举起手来,说道: • “诸位,请稍等片刻,我还有几颗珠子 要投呀[1]!”
• 宁信而不顺(鲁迅语) 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I’d rather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 神似(傅雷语) spiritual resemblance • 化境(钱钟书语)sublimation • 信、达、切(刘重德语)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 (to the original style) • 三美: 音美, 形美, 意美(许渊冲语)the three beauties: beauty in sound, beauty in form and beauty in meaning
• 注释: • [1]此处包含有一个《圣经》成语” 把珍珠抛在猪面前”(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即”对牛弹琴”。这 里,教授把学生比作蠢猪,不会欣 赏他精彩的演讲。
翻译讲评
1、rhetorical climax
可译为“修辞学上的层进法”。
2、第一句较长,可采用分译法。原文切分 可根据意群(sense group),如分句之 间,短语之间,或句子与短语之间。
• • • • • •
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 惯用法usage 搭配collocation 约定俗成convention 形合hypotaxis 意合parataxis
翻译实践
原文: A college professor was one day nearing the close of a history lecture and was indulging in one of those rhetorical climaxes in which he delighted when the hour struck.
• • • • • • • •
包孕embedding 切断/分切cutting 拆离splitting-off 插入inserting 重组recasting 回译back translation 还原法 finding the original 原汁原味essence of the original, original flavor • 词序调整inversion
•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 • 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 • 语境context • 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 • 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oral translation/interpreting •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 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 • • • • • • • • •
具体化specification 概括化generalization 抽象化abstracting 明析化explicitation 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 加注法annotation 夹注intratextual note 脚注footnote 尾注/文后注endnote 注释性翻译annotated/commented translation
• 翻译原则translation principle • 翻译标准translation criterion (复数形式 为criteria) • 翻译过程translation process • 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 • 反应/读者反应response/reader’s response • 对应(部分对应/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 • 等值/对等equivalence •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
• • • • • • •
简洁brevity 明析clarity 简明conciseness 内涵connotation 含义implication 言外之意allocution 本文意义(文本固有之意)inherent meaning (of the text) • 译者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 透明(度)transparency
• • • • • •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等效equivalent effect 充分性adequacy 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acceptable, unacceptable, unacceptability) • 可读性readability(readable) •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 • 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
Lecture Two
Basic concepts in Translation Stuides
• 源语/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 • 译语/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 • 原作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 • 译者(笔译者)translator • 译者(口译者)interpreter • 读者/接受者reader, receptor, audience • 文本text
• 原文/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 • 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 • 译本/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 • 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 • 源语文化 source-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