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8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8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业篇一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自由畅读,步入童年篇二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⑴看骆驼咀嚼。

⑴看骆驼脱皮毛。

⑴关于铃铛的遐想。

⑴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教学难点:篇三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篇四教材简析: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是那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学习本字生字词,注意嚼字的不同读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毡、卸、咀3个生字,会写寞、漠、袄等9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描写了童年的哪几个片段。

3、重点品味学骆驼咀嚼这个片段。

一、导入课题,想象画面1、课件出示《城南旧事》的书名与封面,然后在书旁慢慢出现林海音的照片与简介:林海音,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小名英子。

五岁随父母亲从中国台湾来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学生默读。

师:25年后林海音全家离开北京又去了中国台湾,但她是多么怀念童年在北京城南度过的时光啊!她把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就叫《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冬阳·童年·骆驼教案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队精品

冬阳·童年·骆驼教案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队精品

统编版冬阳•童年•骆驼队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一课时。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背景介绍。

1、(出示课件)播放歌曲《送别》。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师随着音乐唱响。

2、这是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系列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曲《送别》。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冬阳•重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4、教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5、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走进林海音的童年。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思考:①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2、全班汇报、交流。

①学咀嚼。

(4自然段)②谈驼铃。

(5—9自然段)③剪驼毛。

(10自然段)④问去向。

(11—14自然段)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咀嚼”的片段。

(1)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学设计_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童年生活的第一个片段以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留恋。

3.通过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对童年的热爱。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个准确的把握,对于学生情况也要做到了如指掌。

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他们已经能够读懂基本的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自主反复阅读中,让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浮现于脑海中,从而让学生享受到作者给我们带来的别具风味的童年乐趣。

而教师则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乐趣的同时,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情景朗读小视频。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营造氛围(《送别》音乐响起)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送别》)。

对,《送别》,唉!同学们肯定都纳闷了,这首歌好像和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没什么关系吧!真是这样吗?这,就要从作者林海音说起了。

2.了解作者,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林海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更是作家中的幸运儿,因为有导演把她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成了电影,用胶片记录了那段北京城南的往事。

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送别》,正是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

这首歌不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更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①全班齐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忆词语.③读生字,写生字2、研读课题,理清思路①研读课题,想象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再想象一下,这三个词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图片)结合图片想象一下,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②生畅所欲言。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7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7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7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篇一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拓展延伸,珍惜童年篇二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自由畅读,步入童年篇三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⑴看骆驼咀嚼。

⑴看骆驼脱皮毛。

⑴关于铃铛的遐想。

⑴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篇四(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篇五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1.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丰富课堂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
3.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看到他们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我很欣慰。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新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时,仍然显得有些拘谨,不够自信。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表达。
此外,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认为今天在讲解情感表达这个难点时,举例还不够丰富,导致部分学生可能仍然觉得难以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选取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片段。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体会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还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文字充满情感和生命力。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上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孩子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的怀念,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1【设计考虑】童年,是充溢纯洁和情趣的时光,也是最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从小朋友们的童年动身,让小朋友们通过读书,掌握另一种读书方法,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领悟作者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真实、生动描写的表达方法。

走进作者,在思想和情感上和作者发生共鸣,深切地感受自身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在交流和描绘中感受那份童真、童趣。

【公开课教案】一、歌曲激情,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次歌咏竞赛的得奖曲目吗?生:记得,是《童年》。

师:对,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童年》吧,池塘边的小树上……(同学非常熟悉童年这首歌曲,让他们放声唱出来,触和了同学同样的生活经历,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强烈欲望,同学们唱出的是自身的童年,唱出的是自身的童真,唱出自身的心声,这样的开课虽算不上新颖,却在同学,作者,文本,老师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师板书课题:童年·冬阳·骆驼队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质疑,师生交流,解答。

(以课题为契入点,引导同学从整体上掌握课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既理解了这个特别课题的含义,又让同学感觉到文章总的谋篇布局。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考虑两个问题:1、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生自由阅读,交流,小结。

四、重点学习第一个片段,深入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文章表达方法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读第一个片段,勾画出自身感受最深的地方,留下点滴体会,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生自由读,勾画,写感受。

生写完感受后,各自练习朗读起来。

生:课文中写骆驼咀嚼时从容不迫的,我觉得我们读书也应该像骆驼咀嚼一样,慢慢来,直到你真正的理解才行。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为阅读文本,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篇童年记忆的散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骆驼队的独特情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童年生活的思考。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骆驼队的相关知识。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热爱,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骆驼队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3 教学步骤2.3.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和开头结尾部分,把握课文主题。

2.3.2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分段阅读课文,针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骆驼队的喜爱之情。

2.3.3 讨论交流,分享感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对骆驼队的独特情感。

第三章:骆驼队知识拓展3.1 教学内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骆驼队的相关知识,如骆驼的生活习性、驼峰的作用等。

3.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

3.3 教学步骤3.3.1 布置任务,明确要求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骆驼队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3.2 课堂展示,互相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关注骆驼队的特点和习性,增强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

3.3.3 总结提升,拓展思维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骆驼队的特点和习性,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最新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描写童年时光和骆驼队的文章,通过讲述童年时与骆驼队的相处,表达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骆驼队的特殊情感。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骆驼队的特殊情感,激发学生对童年和动物的热爱。

1.3 教学内容1.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1.3.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1.3.3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描写、叙述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背景。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2.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尊重和欣赏之情。

2.3 教学步骤2.3.1 作者简介教师介绍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2.3.2 作品背景教师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与时代的关系。

2.3.3 思考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和作品背景对自己的启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三章:文本解读3.1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对《冬阳童年骆驼队》进行文本解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3.2.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骆驼队的特殊情感。

3.3 教学步骤3.3.1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关于童年的古诗《牧童》和《舟过安仁》
2、回顾上节课概括课文的四件有趣事情
二、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1、大家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最深刻的事情用笔划一划,然后再旁边用简单的一两
句话写下你为什么觉得有趣?
2、品读“学骆驼咀嚼”
①老师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学生想象骆驼的样子,想象骆驼在咀嚼的时候,牙齿是怎样在动的。

②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

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虽然骆驼长得丑但是,作者对于骆驼是讨厌还是喜欢?
③那想想在您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那些经历又让你看呆了,也跟着做起来的呢?
④林海音女士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
⑤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过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3、“讨论铃铛的问题”
①童年的往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还有哪些事你还会觉得有意思?
②当林海音问起的时候,爸爸的理解和她的理解一样吗?
③分角色朗读爸爸(第七自然段)和作者的想法(第八自然段)
④那爸爸和作者的想法,你们赞成谁的想法?
⑤对于作者这种天真幼稚的想法,爸爸是怎么作答的
齐读第九自然段
⑥同学们,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
⑦请想一想,当四十二岁的林海音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你觉得她还同意当年的想
法吗?
⑧齐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4、品读“替骆驼剪毛”这件事
①还有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很深?
②你从中这件事可以看出了林海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什么?
看见骆驼那肚皮底下长长的毛,她就觉得──
③大家想,已是中年的林海音女士,她还会想给骆驼剪剪不整齐的毛吗?
④这种想法她已经不再有了,就像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不会再做了。

再读一读这段话。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5、品读“追问骆驼去处”这件事
①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做了,给骆驼剪毛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②分角色朗读作者和妈妈的对话。

③从“总是问,总是问”可以感觉到林海音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林海音要问骆驼的去处呢?
④大家小时候有没有也问过爸爸妈妈一些奇怪的问题呢?
⑤那么长大后的林海音会不会再问夏天骆驼的去处呢?
四、回味童年
所有从前做的傻事都不会再做了,所有童年时非常幼稚的想法都不会再有了,那满脑子的问题现在也不会再问了。

这种感伤是那么淡,那么轻,就像一缕烟,流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在这淡淡的感伤背后,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什么?(怀念童年)齐读: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五、拓展阅读,
1、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幅画面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的象征。

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像是在静静地品尝一杯淡淡的清茶,又像是在欣赏一朵淡淡的小花。

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如果我们有第二个童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生感触。

可是,每个人都要长大。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许这种感受对作者来说太值得珍惜了,所以被写进了小说里,后来又被拍进了电影里。

2、本节课的结尾,和大家共同来分享这首诗《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