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市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太原行政区划的发展史

太原行政区划的发展史

太原行政区划的发展史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其行政区划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在战国时期,太原就被划分为代国的地盘。

自汉代以来,它成为了太原郡的治所,这个行政区划一直持续到唐朝。

在宋代,太原被划分为太原府,这个省级行政区划在明清时期得以维持。

20世纪初,太原成为了山西的省会城市,全市受到了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

1928年,太原被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为东、南、西、北、中、外。

1945年,太原市被划分为8个街区和10个镇。

此后,太原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多次,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1993年,太原市的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调整,将原来的8个街区改为11个行政区,分别为迎泽、小店、杏花岭、万柏林、晋源、尖草坪、娄烦、古交、阳曲、清徐和大同路。

这个行政区划至今仍在使用。

总之,太原的行政区划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不断适应着城市发展的需要,为太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1 -。

关于山西太原的介绍

关于山西太原的介绍

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也是该省最大的城市之一。

以下是关于太原的一些基本介绍:
1. **地理位置:** 太原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26',东经112°34'。

它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2. **历史:** 太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在历史上,它曾是晋国的都城,后来成为北魏、北齐、北周等朝代的都城。

太原也是中国古代长城的北起点之一。

3. **文化古迹:** 太原有许多古老的文化古迹,如晋祠、双塔寺、天龙山石窟等。

晋祠是为纪念晋文公而建,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座祠庙之一。

双塔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公元7世纪。

4. **现代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太原也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高楼大厦、现代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

太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5. **经济:** 太原是山西省的经济中心,以煤炭工业为主。

山西省是中国主要的煤炭产区之一,而太原作为省会,煤炭产业对其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除了煤炭,太原还有一些其他行业,如钢铁、化工等。

6. **交通:** 太原是山西省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

太原武宿机场为城市提供空中交通服务。

总体而言,太原是一个融合了古老文化和现代发展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特色。

正太铁路与太原城市的变迁(1907-1937 )

正太铁路与太原城市的变迁(1907-1937 )

正太铁路与太原城市的变迁(1907~1937)张国华内容提要: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为加强资本输出、攫取更多在华利益,在中国掀起了修筑铁路的热潮。

铁路的修筑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运转和人员的迁徙流动,冲击了传统思想和封闭社会,加速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近代华北地区的铁路客观上也对本区域的经济转型、工业发展、城镇格局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1907年正太铁路的通车,带动了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影响了华北地区的人口布局,同时保障了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促进了民国时期太原城市人口发展和生活区域的扩展,扩大了城市的空间范围,推动了城市的外延型发展。

关键词:正太铁路华北城镇格局太原正太铁路东起河北正定(石家庄),西至山西太原,1907年建成通车后进一步稳固了太原在山西的政治中心地位,提升了太原的经济地位,同时对太原市的空间拓展、人口布局、工业建设和商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目前关于民国时期山西铁路的研究成果,其一是山西省史志院编纂的《山西通志•铁路志》,该书完整叙述了近代以来山西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铁路建设、人才培养、机构设置的详细内容;其二是江沛教授等对华北主要城市在铁路通车后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如河北石家庄、山西阳泉都是铁路宜接促进了工业、商业、交通业发展,进而实现了城市的形成;①其三是江沛教授等曾就铁路①参见江沛、熊亚平《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崛起:1905-1937年》,《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3期;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1907-1937),《民国档案》2007年第2期。

正太铁路与太原城市的变迁(1907~1937)对近代山西城镇影响做过专题研究,涉及榆次、太原的繁荣和太谷、平遥、忻县的衰落等内容,①但目前完整论述近代铁路与山西单一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仍显薄弱。

②本文试图探讨正太铁路对近代太原城市发展变迁的作用,进而解读近代铁路与山西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

改革开放30年太原大事记

改革开放30年太原大事记

改革开放30年太原大事记1978年12月27日,太原市正式恢复城区农贸市场。

共开设了尖草坪、大东关、都司街、并州东路、义井、下元、南寨、万柏林、北肖墙、旱西关、王村等11个市场本年,太原市出租汽车公司在公共汽车公司包车队的基础上成立。

这是太原市第一家出租汽车企业。

1979年人民公社更名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

省委省政府选择在太原钢铁公司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8月27日,太原市400个个体工商业户领到营业证。

这是改革开放后太原市第一批个体工商户。

1980年1月4日,山西省第一座大型工业污水处理站在山西纺织印染厂投入运行。

6月,市委市革委会决定为高级知识分子在新建路兴建的两座住宅楼破土动工。

9月,中国人民银行太原市支行开办个体工商户贷款业务。

本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太原市税务部门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

省城高校成立或恢复函授部和夜大学。

1981年1月30日,太原市司法局恢复成立。

6月,太原市法律顾问处、太原市公证处恢复重建。

5月,太原煤气化公司成立。

9月20日,《山西青年》杂志社在太原创办的刊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11月8日,太原锅炉工业公司成立,这是太原市第一个工业企业经济联合体。

年底,太原首次劳务输出。

本年,太原市中小学从秋季开始恢复传统学制,小学由五年制恢复实行六年制,中学学制由初中、高中“三二制”恢复实行“三三制”。

1982年大力推广普及蜂窝煤。

3月,太原洗涤剂厂液化石油气生产车间和太原市煤气公司罐瓶站建成,太原市居民开始使用液化气。

太原机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通用航空基地。

本年,金刚里住宅小区建成,这是太原市第一个新型住宅小区。

1983年1月22日,太原市第一个与外商合作经营的商业企业—奥马眼镜服务中心建立。

李双良承包治理太钢渣山。

3月1日,太原市先锋百货商店10名职工和商店达成租赁解放路服装门市部的协议。

这是太原市出现的第一个租赁商店。

8月6日,太原市第三座跨汾河大桥—南内环汾河桥开工建设。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山西省的第一大城市。

太原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太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夏代晚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太原古城曾是晋国的都城,因此也被称为“晋都”。

在中国历史上,太原曾是许多朝代的政治中心,如北魏、北齐、北周、北宋等。

在太原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例如,在北魏时期,太原是北方鲜卑族统一的中心,魏文帝曹丕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魏朝廷。

北魏时期,太原成为了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许多重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也在这个时期留下。

在太原的历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时期是唐朝。

唐朝时期,太原是北方的重要军事要塞和经济中心。

太原的城墙得到了加固和扩建,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屏障。

在唐朝时期,太原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发展得很繁荣,成为了北方的商贸重镇。

太原的历史还与中国的抗日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抗日战争期间,太原成为了中国抗日军队的重要基地之一。

太原的抗日战斗持续了长达8年之久,太原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象征。

如今的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

太原市区的建筑风格多样,有着古老的传统建筑和现代的高楼大厦。

太原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山西省的经济中心。

太原的文化活动也丰富多样,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

太原还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太原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如晋祠、榆次古城、龙山石窟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太原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有着许多独特的山西菜和小吃,吸引了许多美食爱好者。

总结起来,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太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曾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太原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是许多朝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如今的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山西文化。

太原的历史和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回忆和骄傲,也成为了太原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西太原内容简介

山西太原内容简介

山西太原内容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太原,简称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技中心。

太原市地处中国华北地区中心,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

太原市是唯一一个全省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华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太原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晋国都城的遗址,有“龙城”之称。

太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四大焦炭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自古以来,太原就是煤炭和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工业起步较早,工业体系发达,煤炭、能源、机械、化工、冶金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太原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太原被誉为“义居二十世”,市内有多处历史古迹,如晋祠、北山、乔家大院、太原双塔、清真大寺等。

太原的人文气息浓厚,城市景观多样,老城新貌,古今交融,展现出特有的魅力。

太原市的发展史上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太原的近现代历史事件频频发生,对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意义,如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晋冀鲁豫边区的发展等,太原市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初执政地之一,也是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发源地。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不断完善。

太原市城市规划严谨,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太原的建筑风格独特,有传统的明清古建筑,也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城市景观多样化,呈现出现代化都市风貌。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太原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如太原钱庄、太原古代银号、太原古代商业街等,展示出浓厚的商业气息。

太原也是山西省的文化艺术之乡,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如太原新戏、太原胡琴、太原书法等,展开着市民的文化生活。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太原古称晋阳。

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廊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许多地下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太原这块土地上生育繁衍,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497年前古晋阳城问世,历经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十数个朝代,太原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

从公元979年赵宋毁太原,新兴的太原又先后在宋、金、元、明、清等数朝中崛起,不仅是军事重镇,而且发展成为著名的文化古城和商业都会。

在太原历史上有许多值得记载的传说和大事:从“台骀降龙”变龙山,夏禹治水改龙头山为系舟山的神话传说;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到公元前497年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予创建晋阳城;从公元前453年赵、韩、魏瓜分了晋国领地,“三分其晋”,定晋阳成为赵国都城,到公元前180年刘恒在晋阳“龙潜”16年后即位汉文帝;从公元304年东晋并州刺史刘琨为抵御匈奴入侵9年喋血保卫晋阳,到550年北魏高欢、高洋父子定晋阳为“霸府”、“别都”;从公元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兴晋阳夺取天下,称晋阳为“龙兴”之地,把晋阳定为“北都”、“北京”,到公元923年——960年李存勖、石敬搪、刘知远和刘崇兄弟凭借晋阳争夺天下,走马称帝建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称晋阳为“龙城”;从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到赵氏兄弟经“三下河东”,于公元979年攻下晋阳,为“钉”、破“龙脉”,火烧水灌,彻底摧毁晋阳;从公元982年赵宋派潘美在唐明镇重建太原城,到金元狼烟,从明清扩建太原,商业兴起,到又遭天灾人祸,日渐萧条。

太原,可谓几度兴衰,历经沧桑。

本文将就太原历史上几次大的兴衰,作简要的阐述。

但究竟应从哪些方面作为衡量兴衰的标准呢?笔者未作专门研究,加上太原历史史料记载存留不全,区划建制变异较大,不好详细的比较,只能分段作一些一般说明。

一、第一个兴衰期大体为公元497年至公元396年;创晋阳赵国建都,经秦汉发达兴旺;遭五胡战祸摧残。

山西省各地市简介

山西省各地市简介

山西省各地市简介太原市太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考古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有先民生活在境内汾河流域。

春秋末期,晋国北扩,太原地区归入晋国版图。

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修筑了太原第一座古城——晋阳,成为赵国初期的都城,从此奠定了太原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

此后,从战国至北宋之前,先后有十二个朝代或历史时期十六次以晋阳城为诸侯国都、陪都。

尤其在唐朝,晋阳城达到鼎盛,与长安、洛阳并称“三京”,为黄河以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统治者将晋阳城付之一炬,存世近十五个世纪的古城毁于一旦。

公元979年至982年,潘美在汾河东岸唐明镇基础上修建了新太原城。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晋王朱帝扩建太原城。

明朝把太原定为“九边”重镇之一。

清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手工业城市。

太原历史悠久,依山傍水位置险要,自古为军政要地,历史上有晋阳、冀州、并州、太原郡、太原府之称、1927年改为市。

晋阳之名始于春秋,遗址在今晋源镇北的古城营。

现在的太原旧城建于宋太宗年间。

1892年清政府在太原创建了近代工业雏型。

太原是山西的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城市之一。

全市辖清徐、阳曲、娄烦三个郊区县和古交市,城区和近郊划设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 1 —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六个区,计22镇61乡和50个街道办事处。

市政府驻新建路。

太原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有雪不严寒,夏季多雨无酷暑,春季多风干燥,秋季温和晴朗。

年均气温9.5℃,一月零下6.4℃,七月23.5℃。

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40至190天,年降雨量500毫米。

太原市矿藏丰富,以煤最多,其储藏量在250亿吨以上,其次有大量的石膏、石灰石、耐火粘土、铁矿及少量的锰、铜、白云石、石英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变迁史之太原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濒临汾河。

整个城市坐北朝南,背山面水。

海拔约800米,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总面积6956平方公里。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庆典(公元前497年—公元2003年)。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

太原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

下面将以时间顺序讲述太原在历史上的变迁轨迹。

一、远古——北唐古国的诞生:
早在十万年之前,太原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的遗迹。

之后约4500年前,唐尧(尧,姓伊祁,也作伊耆,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徙于唐,故号陶唐氏,唐尧是其帝名)西迁太原,创建唐城(今太原西南古城营村)。

“初都”于此,太原由此产生了“唐”、“北唐”的古名。

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

二、春秋战国——晋阳古城的问世:
公元前497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令家丞董安于在依山临水地势险要的汾河谷地、晋水北侧(今太原古城营一带)修建城池,取名晋阳。

春秋末期(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自此,晋阳古城于汾河晋水畔问世,显赫于世。

战国初期,赵国以晋阳为国都,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发展,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图1 战国时晋阳为赵国国都
三、秦汉——始称“太原”:
公元前248年,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占领晋阳一带共三十七城,秦王朝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晋阳首置太原郡。

晋阳城始称“太原”。

此时北方匈奴族渐强,晋阳成为北部边防重镇,战略位置尤显重要。

公元前106年,大汉王朝统治时期,汉武帝刘彻在晋阳置并州刺史部治所,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

太原始称并州。

这也是太原别称——“并州”的由来。

当时晋阳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

图2 秦三十六郡
四、两晋南北朝——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307年,西晋并州刺史刘琨首次扩筑晋阳城,扩建后的晋阳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

在南北朝时期漫长的战乱年代,晋阳成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战略要地。

公元318-396年,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交替占据晋阳。

公元545年,东魏大丞相高欢在并州城西北,兴建晋阳宫。

太原被称为“别都”。

公元567年,北齐后主高纬历时27年,在晋阳城中建成大明宫,因此晋阳城又称大明城。

图3 北齐晋阳大明宫
五、隋——成为全国第三大城市:
隋朝统一全国后,废并州总管府,在晋阳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

晋王杨广为尚书令。

公元589年,杨广扩建东魏所修晋阳宫。

初名宫城,后更名新城。

不久,隋朝又在晋阳新城之西筑“仓城”,东城墙与新城相连。

晋阳成为隋朝时全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长安、洛阳。

图4 仓城与新城的位置关系图西城为两晋时期晋阳城址。

新城为隋朝在东魏晋阳城基础上扩建,仓城为隋代新建。

东城为唐代晋阳城址。

六、唐——李氏唐王朝发迹于此:
公元617年,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讨伐隋王朝,创大唐基业。

因晋阳古称唐国,故定国号“唐”。

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还师晋阳,亲笔御书《晋祠之铭并序》,歌颂唐王朝的统一大业。

公元637年,并州长史、英国公李责力曾在晋阳汾河之东扩筑原北齐太原县城,与汾西并州城隔河相望。

唐朝中原地区城市发展繁荣。

于公元692年,武则天曾下诏置晋阳为北都,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合称“三都”。

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晋阳城由“北都”改称“北京”。

七、五代十国——虎踞龙盘之城:
五代十国时期,河东晋王李克用、石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刘崇等人轮流盘踞晋阳城,与中原形成旷日持久的争霸战。

后唐、后
晋、后汉、北汉均以晋阳为国都,依托晋阳而称雄天下,加之唐朝也发祥于太原,所以古晋阳被称为“龙城”。

八、宋——毁后新建,“锦绣太原城”:
公元979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火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将晋阳夷为废墟。

一座历经1476年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

之后,宋移并州治于榆次,废晋阳、太原二县,于晋阳故城东10公里处筑平晋县城。

公元982年,宋太宗命三交(今太原市北古城村)部部署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20公里的唐明镇(今太原市羊市街大关帝庙一带)重建新城,是为今日太原城之雏形。

为避“晋阳”“太原”旧名,宋在这里设置阳曲县,从此太原又称“阳曲”。

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置太原府。

宋中期,太原发展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九、元——改名冀宁路:
公元1304年,元朝在太原初置太原路总管府,后改太原路为冀宁路。

十、明清——九边重镇之首、晋商故里:
公元1383年,朱元璋三子晋王朱纲扩筑太原城,明太原城周12公里、高12米,城上建4座角楼、8座门楼、92座敌楼,是长江以北仅次于北京 图5 宋代平晋城 图6 宋代于唐明镇新建的太原城
的大城,是当时“九边重镇”之首。

图7 明代太原城平面简图(由晋王朱木冈在宋太原城基础上扩建,晋王府为其宅邸。


图8 清朝太原城
图9 道光年间太原街巷
公元1644年,清军攻陷太原。

清代仍置太原府,府治设在阳曲县,下辖阳曲、太原(今晋源区)、太谷、祁县、交城、文水、兴县、榆次、徐沟、岚县、岢岚州等10县1州。

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均对全国影响很大。

晋商更是开辟了多条商道,成为当时中国与俄罗斯、国内南部与大西北、内蒙等地区的贸易使者。

此时太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城市。

名扬中外的日升昌票号也诞生于此。

结语:
千年沧桑巨变,晋阳京华、太原锦绣已成昨日历史,现代人也只能从几处遗址和因城而得的地名遥想当年盛况。

晋阳古城遗址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图10 晋商豪宅——乔家大院 图11 晋阳古城遗址 图12 晋阳古城遗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