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范

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范

太原市都市规划治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物退让第六章建筑高度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第八章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第九章附则2002年9月10日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2002年9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太原市规划治理,保障都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方法》、《太原市都市总体规划》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太原市规划区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治理。

其它四县(市)政府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应参照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操纵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定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门性用地项目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其要紧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差不多原则,按照《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定的,应当按照都市分区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不或建设项目,能够由市规划部门依照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阻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操纵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筑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太原市西山综合整治规划、晋阳新区概念规划

太原市西山综合整治规划、晋阳新区概念规划

太原市西山综合整治规划、晋阳新区概念规划西山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范围:北起崛围山、南至晋祠、东起滨河西路、西至西环调整和西山~约24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背起排洪渠、南至现环城高速、东起和平路、西至西环高速和西山~约73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绿色西山、活力西山、和谐西山、人文西山。

发展定位:
三大中心:国家煤炭——能源科技创新与生产服务中心、山西省的文化中心之一、太原的行政与文化中心,
四大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山旅游休闲基地、都市型农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
双区:生态涵养区、宜居城区。

功能结构规划图
用地规划图
晋阳新区概念规划
规划范围:
太原市晋阳新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南侧~用地分属于两个行政区万柏林、晋源区~总规划用地1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容量为60万。

功能定位:
山西省及华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中心~以行政办公、生活居住、休闲度假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性城市生态新区。

发展思路:
依据功能定位和开发方式将规划区划分为三个区域:晋阳湖核心区、文化旅游产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从而形成晋阳湖商业休闲区、长风文化商务区、晋阳湖创意产业园、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晋阳古城遗址公园、晋源新城开发区、晋祠旅游产业区、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系统规划图
城市旅游景点及线路规划图
自然人文旅游景点及线路规划图
用地规划图
太原市中心城区工业园区。

太原市小店片区规划方案

太原市小店片区规划方案

太原市小店片区规划方案(一)居住用地规划区居住用地主要为小店镇原有住宅用地以及结合城中村改造规划形成的住宅用地。

规划依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要求,共设置7所中学、16所小学、26所托幼,另有私立学校一所位于康宁街以北,大运路以西。

(二)公共设施用地依据区域分析,沿南真武路、人民路、康宁街、昌盛街规划市级公建,形成“两横两纵”的公共服务设施结构。

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5811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124%。

(三)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保留并扩建小店区域锅炉房,为整个片区进行供热。

新规划市政设施有:位于通达街和太长高速东南角的变电站,和位于大运路和太茅路东北角的公交停保场,位于康宁街以北,真武路以西的一处变电站和一处消防站。

规划从长远角度考虑,将现状高压线进行埋地处理。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1139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189%。

(四)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区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构成。

1公共绿地本规划公共绿地主要结合居住用地进行布置,规划指标必须满足国规的要求。

公共绿地用地面积为33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261%。

主要规划六处公共绿地,分别是:(1)位于康宁街和昌盛街之间围绕真武庙,结合小店村改造形成的城市公园。

(2)位于太茅路和通达街西南角的城市公园。

(3)围绕圆照寺规划形成的城市公园。

(4)位于大运路以西,北张退水渠两侧的城市公园。

(5)昌盛街与康宁街之间真武路以东的城市公园(和谐公园)。

(6)位于康宁街以北,太茅路以东的城市公园。

2防护绿地规划区防护绿地主要为道路防护绿带和市政设施防护绿地和河渠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面积为21407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1677%。

(五)道路系统高速路有:太长高速、南环高速。

(远期太长高速作为滨河东路南延的一部分,形成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有:滨河东路(规划红线50米)、南北向大运路(南北向红线宽度56米);城市主干道由“三纵四横”道路系统构成。

“三纵”道路由西至东依次为:太茅路(规划红线50米)、人民路(规划红线50米)、真武路(规划红线50米);“四横”道路由北向南依次为康宁街(规划红线50米)、昌盛街(规划红线50米)、通达街(规划红线50米)、东西向大运路(规划红线50米)。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9.2
9.6 18.7
95.2 100 197
优化了市域城镇格局 解决了城市交通拥挤
9.0
9.5 1.72 11.8 1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4.7 100 14.86 101.8 100
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运用与发展 生态环境水平下降和水资源紧缺等问题
面积 km2
人均 面积
m2/
所占 比例
%

R 居住用地 52.7 23.7 24.9
公共设施用
C

29.89 13.4 14.1
M 工业用地 55.54 25.0 26.2
W 仓储用地 8.05 3.6
3.8
市政公用设
U
施用地
5.5
2.5
2.6
对外交通用
T

12.95 5.8
6.1
D 特殊用地
4.6
2.1
2.2
道路广场用
S

22.21 10 10.5
面积 km2
48.7
市中心区 人均 面积 m2/ 人
23.4
所占 比例
%
24.7
27.0 13.0 13.7
52.6 25.3 26.7
7.5
3.6
3.8
5.2
2.5
2.6
12.5 6.0
6.4
4.6
2.2
2.3
20.2 9.7 10.3
面积 km2
年为 197 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
市中心区用地布局坚持 组团式 布局原则 以自然河沟 城市干道和城市不同功能
划分组团 共分 12 个分区 各分区围绕城市核心区布置 形成市中心区以第三产业及生活

太原南部最新规划方案

太原南部最新规划方案

太原南部最新规划方案
太原市南部是太原市的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部地
区的规划建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动南部地区的发展,太原市政府制定了最新的南部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南部地区的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南部地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
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南部地区与市中心的交通联系,提升交通便利性,为南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南部地区将大力发展产业经济,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
发展。

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另外,南部地区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

加大生态环境
治理力度,加强水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提升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南部地区还将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南部地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生活服务。

最后,南部地区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
进南部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利共赢。

总的来说,太原市南部最新规划方案明确了南部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将为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太原市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太原市南部地区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太原龙城新区规划

太原龙城新区规划
一带---沿滨河东路的汾河景观带。
一区---公共核心区。位于龙城大街南侧、长治路两侧的城市公园与体育公 园,是规划区内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区域,是区域的重要景观节点与开敞空间。
一廊道---规划区南部的生态隔离带,形成连接汾河与东部区域的一条绿化 生态走廊。
区域位置及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属于太原市发展的核心区域。距市中心约 11.3 公里。
规划用地北起龙城大街,南至南环高速公路,西起滨河东路,东至太榆路, 总用地约 11.44 平方公里。
周围关系
规划区周边的主要衔接片区包括:JY-02 片区、XD-03 片区、XD-04 片区、X D-06 片区、XD-09 片区、XD-10 片区、XD-13 片区。
公共设施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包括花卉市场、太原明仕达汽车销售服务店、武宿货运 中心等。
教育科研用地:主要包括山西太原农业科技园区、山西英杰学校和山西省工 商职业学院。
文物古迹用地:主要包括龙城大街南侧的关圣寺。
工业用地:主要包括太原龙吉铝型材料有限公司、太原三元灯现代农业发展 有限公司、太原天成橡胶厂等。
城市空间形态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结合城市整体形态控制要求,整体形成西部高,东部低,由东 向西逐渐拔高的形态。长治路两侧的体育公园周边是本片区的公共核心区,临滨 河东路东侧是本片区的建筑群制高点,应形成高层标志性建筑群。
城市风貌控制
该片区城市风貌结构为:五轴、一带、一区、一廊道。
五轴---龙城大街、长治路、大运路、唐槐路、太榆路五条现代城市景观轴。
XD-07-02 街区主导属性为综合居住区,该街区居住建设用地 144.76 公顷, 街区人口容量 5.8 万人,居住建筑面积 334 万 m2,居住平均容积率为 2.3。

太原西站规划方案-最新版

太原西站规划方案-最新版

太原西站规划方案前言太原市作为山西省会城市,其城市发展是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代表之一。

太原西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是连接京津冀地区和南方的重要枢纽站。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太原西站客流量也日益增加。

因此,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太原西站的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现状分析目前,太原西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静水路以南,太原至大同高速公路的东侧2500米处,占地面积约为200亩。

作为太原市的客运中心,太原西站服务区域广泛,既有国内高速铁路,也有普通城际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等。

太原西站始建于1996年,现已发展成为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由于太原西站在多种交通方式的日益地发展下,现有的规划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客流的需求,出行体验较为不便。

目前,太原西站最主要的问题是公共交通不便,站内公共配套设施亟需升级,功能性不足等。

因此,对太原西站进行重大改造的规划即刻诞生。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太原西站规划方案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舒适性、防震性和抗风性等多项因素。

在此基础上,太原西站建筑设计应该予以以下方面的重点考虑:•站房综合设计:新站房大小空间应设计得更为宽敞、明亮、便捷,能够容纳更多的旅客,站房外立面的设计应符合太原的文化特色;•公共设施规划:设立充电站、儿童游戏设施、便民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轨道交通连接:太原西站能够连接至市区的轨道交通线路等,以缓解市内交通拥堵;•环境绿化:在太原西站规划中,应注意环境的绿化,采取节能环保措施。

交通规划太原西站规划方案应着眼未来,考虑车流和人流量的增加,对于公共交通做出如下规划:•公交线路规划:制定更优秀的公交线路规划,实现太原市各个地区与太原西站的畅通无阻。

同时,应做好公交票价优惠政策的制定,以提升出行者的乘车舒适度;•出租车服务推广:推广出租车在线预订服务,通过智慧化交通管理,提升出行体验;•自行车租借:实现太原西站内部自行车租借服务,以方便旅客在站内出行。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分区级体育中心布局在滨河体育中心、迎新、河西千峰南路、北中环路、长风地区、教育园区、小店镇区、新城中心、北营和五龙口。
规划不仅是举办重大赛事,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未来太原将结合汾河两岸景观绿地,建设一批体育设施,包括沙滩排球场、门球场、网球场、健身路径、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实现体育园林化。
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向城市南部迁建,原址转给市中心医院使用。新增小店、柴村等急救分站。
市疾控中心迁址新建,在小店新建疾控中心一座。
另外,构建以大中型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设立,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现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按照相关规划予以新建。
第三版总规确定太原市的城市性质为:山西省省会,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004年调整时,城市性质没变。
规划专家表示,现行的《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在指导太原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行政区划的调整、太中银铁路、石太客运专线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太原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太原市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修。
晋阳文化产业园位于晋阳古城保护范围以东,汾河西岸,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展示晋阳古城文化。
另外,分区级文化中心布局在省博物院、迎新、北营、龙城大街、晋阳湖、新城中心、小店和教育园区。
同时,加强居住区级、社区级文化设施建设,增强社区文化氛围,合理安排服务半径,就近满足市民的日常文化娱乐需求。
中北大学适度扩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地理位置: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

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

全市面积6988 平方公里(中国地级行政区第207名)。

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0名),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有300万人。

(附图1)
政区建制:
太原是6区3县1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民营经济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的格局。

面积1460平方公里。

其中省会功能区:迎泽,杏花岭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尖草坪、万柏林、晋源,小店区。

3县为:清徐县,娄烦县,阳曲县,其中城市发展新区:清徐县,阳曲县,生态涵养发展区:娄烦县。

1市为古交市。

(附图2)
区位优势:
交通:
公路:太原环城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环城高速公路铁路:太中银铁路,北同蒲铁路,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石太铁路,太兴铁路,上兰村铁路,环城铁路,石太高铁
火车站:汽车站有太原长途汽车站、太原客运西站、太原迎宾汽车站、太原建南汽车站、太原客运北站,太原客运南站(在建)、太原客运东南站(在建)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太原外围的城市道路规划是环形加网状的格局。

中环由北中环街,东中环路(太行路),南中环街,西中环路(吕梁路)连接而成。

最外围有太原环城高速公路,连接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附图3)
资源:太原处在“煤海”中部,地质上称太原的煤藏为“太原系煤”,储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自然条件: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

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
中城区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创新能力,创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把太原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

编制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城市重大发展战略问题
城市性质:山西省省会,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全国重要新材料
和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夏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城市总人口:2006年356万人,2010年385万人,2020年460万人;
市区总人口:2006年277万人,2010年305万人,2020年375万人;
中心城区人口:2006年258万人,2010年275万人,2020年340万人。

②用地规模:2010年284—295平方公里,2020年398—405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把太原建成以能源重化工为基础的高科技、大流通、多功能和开放型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市域城镇:一核三片两带五联
“一核三片两带五联”城镇空间结构,是太原市对市域城镇空间发展的定位。

不仅能发挥都市区对区域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还可进一步带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核”指太原都市区的核心区,在太原市域范围内主要为太原中心城区,主要发展区域性服务功能、先进制造业和新型材料。

该区域连同榆次地区是太原市融入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战略性节点,是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区域。

“三片”指太原都市区外围分别以阳曲县城、清徐县城和古交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三个城镇—产业发展片区。

是太原经济圈中的重要工业组团,并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建设以煤炭—能源、焦炭—化工、煤炭—铝镁金属为主的循环产业基地。

“两带”分别为北部生态保护地带和西部生态涵养地带。

两带是太原市的生态屏障地区和水源涵养区。

应逐步引导人口向外转移,并引导娄烦县城等城镇的集中建设
“五联”为五个主要的交通联系通道,分别为东向(经过榆次地区的石太通道)、东北向(经过阳曲的北同蒲通道)、西向(经过古交、娄烦)、西南向(经过清徐的太中银通道)、南向(经过小店区的大运通道)。

(附图4)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城市总体布局采用“一河、四片、五带”的结构形
一河:突出汾河的景观功能和服务功能,沿汾河组织各城市功能,成为太原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轴线和景观主轴线,形成“一河两岸”的城市总体格局;
四片:结合目前发展态势,扩大城区规模,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河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等作为主要生态廊道,将城区有机分为4个相对独立、集约发展的城市功能组团(北部组团、中心组团、西南组团、东南组团);
五带:重新梳理现有城市功能布局,在现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空间带形拓展趋势、交通导向、主导风向,从西向东逐渐形成西部产业带、西部居住带、汾河综合服务带、东部居住带、东部产业带5大城市功能带。

(附图5)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构筑中西部国家级交通枢纽。

充分发挥太原都市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对外交通门户作用,把太原构筑成中西部国家级交通枢纽,加强与毗邻城市的高效联系,促进城际功能对接,实现融合发展。

规划建设3条放射状都市圈城际铁路线,与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及综合交通枢纽相衔接,其中北线为太原—忻州—原平,南线为太原—晋中—介休—汾阳,西线为太原—柳林。

规划建设二环高速公路,启动实施二环中的东环、南环与108国道太原过境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娄烦连接线,提升城际通道的畅达性,构筑“两环九射”的高速公路网体系。

现有环城高速公路调整为城市快速路。

(附图3)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线网规划
太原市规划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其中5条市区线、2条市域线,总长约233.6公里,建成“四纵六横”的城市道路格局。

共设车站150座,其中换乘车站21座,中心城区线网密度0.44公里/平方公里。

形成“力”字型轨道交通基本骨架,线路总长约49.2公里。

预计2020年,太原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占全方式出行量的25~30%,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量的40%。

(附图6)
居住用地规划:太原市中心城区居民居住用地达到126.55平方公里,人居住
面积由2010年的23.7 增加到35.2平方米,人均居住住宅建筑面积为32平方米。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太原市中心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达到28.89平方公里,人均面积13.4平方米。

工业用地规划:太原市中心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达到55.54平方公里,人均面积25平方米。

仓储用地规划:太原市中心中心城区仓储用地达到8.0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3.6平方米。

(附图7)
太原市绿地规划:
规划形成'一圈、一环、二心、三轴、四区、十一河、多园渗透'的绿地系统。

"。

"一圈" 由市区外围以东、西山绿化和北山绿化及农田林网、风景林地等组成的大生态圈。

该生态圈应随城市的发展不断向外扩展。

"一环" 外高速环两侧50-500米宽的绿化带。

"二心"绿心和文心,绿心指以森林公园、动物园、学府公园、南寨公园、漪汾公园、迎泽公园等,为市区主要公园绿地通过城西水系的沟通、串联,形成城市的绿化核心;文心指以围绕旧城范围内文物规划绿地,作为城市的文化核心。

"三轴" 以汾河为景观纵轴,以迎泽大街、长风大街两条景观道作为两条横轴。

"四区"崛山景区、晋祠-天龙山景区、双塔景区、黄寨-牛驼寨景区。

"十一河" 太原市十一条边山支河,两边规划不小于30米的绿带。

"多园渗透"太原市绿地系统中的大小公园及游园。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40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994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3027公顷。

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8.01%,绿地率33.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9平方米。

(附图8)
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两条生态走廊。

一条是太钢生态走廊。

另一条是龙城大街的南外环生态走廊。

建设晋阳古城北汾河支流、风峪沙河滨河生态绿带。

统一迎泽大街、长风大街等主干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建设,确保东西山成为城市景观的自然背景。

地标性建筑:山西煤炭交易中心(附图9),太原蒙山大佛(附图10)
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建设三条特色中心。

一是靴巷为中心的“民族工商业
一条街”,二是以鼓楼街为中心的“金融文化一条街”,以鼓楼街山西银行旧址为主,形成晋商票号、钱庄文化气息。

三是以教场巷为中心的“官宅民居一条街”,改建开化寺南街李家大院、杨爱源公馆等,展示民居文化。

(附图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