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典型案例分析及改进

合集下载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摘要】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对钻井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揭示了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与危害。

在事故原因分析部分,从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事故的根源。

现有安全对策分析指出了目前钻井工程中已经采取的安全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安全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以及技术设备改进提升。

应急预案制定是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也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结论中,强调了加强安全管理意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以及技术设备不断改进的重要性,为钻井工程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钻井工程、事故分析、安全对策、事故案例、事故原因、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技术设备改进、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安全意识、责任落实、技术设备改进、安全管理。

1. 引言1.1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钻井工程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在钻井作业中常常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生产安全。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成为了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案例分析非常重要,通过对过往事故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事故的共性和规律,在今后的作业中避免重复发生同类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对策。

现有安全对策分析需要全面评估目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发现不足和不完善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安全对策建议应当针对性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钻井工程的安全生产。

在应急预案制定方面,需要考虑钻井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详细完善的预案并进行演练,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对于提升钻井工程安全生产水平至关重要。

加强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技术设备改进提升是今后钻井工程安全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钻井事故案例

钻井事故案例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 预案,明确应急处置 流程和责任人,确保 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 速、有效地应对。
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
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 分析事故原因,找出根本原因,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类和总结,以便更好地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科技创新引领:鼓励科技创新,研 发更安全、高效的钻井技术和设备, 降低事故风险。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钻井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
定期对钻井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的设备部件,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钻井事故。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规范设备维护保养流程,确保设备得到及时、正确的维护保养。
加强设备的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提高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安全意识
进行救援。
钻井事故的应对措施
及时报告和报警
钻井事故发生后,应立 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 情况,包括事故地点、 事故原因、事故程度等。
报警时,应保持冷静, 准确描述事故情况, 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到 达现场进行救援。
及时报告和报警可 以减少事故损失, 保障人员安全,提 高救援效率。
现场紧急处置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保持冷静,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寻求专业救援。 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如切断电源、关闭相关阀门等。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工人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工人遵守安全规定 开展安全文化活动,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工作状态良好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第三次压井
3月31日凌晨3:33分,罗家2井封堵压井施工按照“特殊凝胶堵漏压井技术施工方案”开 始正式实施。注入密度1.6~1.7 g/cm3压井泥浆45m3,接着注入凝胶液235m3,注入 水泥84吨,平均密度1.84 g/cm3,到6:18分替入1.6~1.7 g/cm3泥浆37m3,施工顺 利结束。关井观察,罗家2井油、套压均为零,罗注1井油压5.188MPa,套压0.727 MPa。6个泄漏点的火焰有减小趋势。施工过程顺利,效果比较明显。专家认为,基本 完成了堵漏任务。
○ 此次事故造成万余名群众转移,一万多名学生停课,无人员伤亡。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第二次压井
首先将原有的70多根钻杆全部起出,之后将100多根钻杆下入。 钻杆下端带有两个膨胀球,底端带有一个锥型堵头,堵头中间 有一个注水口,堵头到达套管裂隙下处后,迅速向井底注入速 凝水泥,膨胀球会堵住气体。但由于井下情况复杂,工作难度 大,压井不成功。
事故原因:
一.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二.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三.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四.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五.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六.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七.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卡通风学期汇报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背景及原因油田钻井工程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石油开采的企业,企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钻井团队。

然而,在一次钻井作业中,发生了一起物体打击事故,导致多人受伤。

经过调查,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在事故中,发现使用的起重机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其支撑系统出现松动问题,使得起重机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

此外,还存在操作人员疏忽职守、缺乏必要的维护技术培训等问题。

2.不合理的工作布局:钻井现场设备布局不合理,多个设备靠近作业区域,造成了交叉危险。

例如,起重机操作台距离井口较近,而另一边则摆放着大量钻杆、托架等设备。

这种不合理的布局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3.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虽然该企业有一套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有效执行。

缺乏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事故预防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现场操作的监管不力等问题。

二、事故对企业的影响1.人员伤亡:此次事故造成了多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这不仅给事故受伤的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使得企业面临法律责任和人力资源调配压力。

2.扩大事故的可能性:事故的发生也使得其他员工对工作安全性产生怀疑和恐惧,降低了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这可能导致更多的事故发生,其不良影响甚至会扩散到整个团队和企业。

3.影响公司声誉:事故的发生首先暴露了企业安全管理有缺陷的问题,会对公司声誉和客户信任造成重大打击。

随着事故的传播,公司可能面临各种监管部门的调查和罚款,进一步损害了企业形象。

1.不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问题:在事故中起重机的松动是导致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与公司未能及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有关。

在这种风险较高的作业环境中,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至关重要。

此外,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使用,以及掌握设备的维护方法和技巧。

2.不合理的工作布局问题:不合理的作业布局也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16.HZ32-3钻井事故案例

16.HZ32-3钻井事故案例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 “Why Tree”分析讨论.有两件事直接导致这 起事故: 1. 尼龙吊带失效; 2. 钻杆接头砸到钻工。钻工站在正常的位置 干活,他并没有看见钻杆坠落,没有机会避开。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四.
几点思考:
1. 安全管理不仅要抓安全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工作 程序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抓执行和落实; 2. 油公司和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不能割裂开来,要互相 渗透、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举一反三,吸取经验 教训; 3. 出现问题以后,要客观分析事故原因,同时更要分 析主观原因,分析管理原因,绝对不应该推诿责任 , 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和改进管理; 4. 安全管理要在加强薄弱环节和日常生产中容易被忽 略的地方不厌其烦的做细致的工作; 5. 激励与负激励机制必不可少。
5. 气动绞车的设计 - 没有气压限制装置,用于防止气动 绞车超过其安全工作负荷,或者超过提升系统部件的安全工 作荷载。 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由于撞击造成的削弱/切断吊索的风险; 以及吊索受到阻碍,气动绞车对吊索造成过强的拉力的风险。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三. 整改措施:
1. 上扣,甩钻杆作业和在工作人员不能置身于“安全地带”的情 况下,停止使用尼龙吊带; • 使用提升帽或者使用带有锁销的钻杆吊卡把钻杆送入小鼠洞; • 考虑把所有尼龙吊带(生产和钻井使用的)有选择的更换成 诸如蛇皮钢丝绳等更容易检查而且更耐磨损的吊带。 2. 建立一套严格的吊索管理程序 • 建立清晰的职责岗位— 指定责任人,并对其进行培训; • 不用吊索的时候,要保证立即将吊索妥善存放,保护好; • 在每次使用之前,或者在经受任何异常拉力,敲打或者撞击 的情况下,都要进行认真检查。在使用完以后,也应进行检 查。如果尼龙吊带是唯一安全的提升工具,那么必须考虑进 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比如使用备用安全系绳。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钻井工程是石油钻井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获取石油资源的关键工序。

在进行钻井作业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钻井工程中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背景中还包括了研究领域的相关情况和发展现状。

当前,随着石油资源勘探的不断加深和扩大范围,钻井工程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钻井作业复杂多变,涉及到岩层地质情况、井深、井口环境等诸多因素,容易出现意外状况。

而钻井作业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对整个公司乃至整个行业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对钻井工程中的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0字】1.2 问题意义钻井工程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工程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对钻井工程事故进行分析及安全对策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事故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安全对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问题意义。

钻井工程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效益。

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加剧,钻井工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也在不断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应对钻井工程事故,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深入的事故分析和安全对策研究,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钻井工程的安全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钻井工程中的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研究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由于油田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或不严格,导致了一系列的生产事故。

本文将通过分析典型的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加强措施来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水平。

案例一:胜利油田油井火灾事故事故概述:2024年,胜利油田的一口油井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原因分析:1.安全管理不到位:油井的日常巡检和维护不及时,安全隐患未发现及时消除。

2.操作人员不合规范操作:在作业过程中,在剩余气体未充分排除的情况下进行钻井操作,导致了油井发生火灾。

改进措施: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操作指导和安全流程。

2.加强安全培训: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3.定期巡检和维护:油井的巡检和维护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案例二:海上油田漏油事故事故概述:2024年,海上油田发生漏油事故,给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原因分析:1.配套设施不完备:油田的漏油监测和报警系统存在故障,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漏油现象。

2.人为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采油过程中疏忽大意,未及时发现并处理油井漏油情况。

改进措施:1.完善漏油监测和报警系统:建立可靠的漏油监测和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漏油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3.加强油井巡检:定期对油井进行巡检,发现漏油等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总结:油田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和操作人员疏忽大意所致。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是预防和减少油田安全生产事故的关键。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以及定期的巡检和维护将有助于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只有保证油田安全生产,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石油钻井过程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石油钻井过程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82钻井过程中风险因素较多,容易发生事故,造成工作人员安全伤亡、造成项目财力损失,更严重甚至使得全井报废,终止开采进程。

所以,必须加强钻井工程的有效管理,降低钻井工作的事故风险概率。

随着工程管理层逐渐关注钻井工程事故,人们开始分析钻井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思考制定对应的解决管理对策,提高钻井工作的安全指数[1-2]。

1 石油钻井过程发生事故案例分析H 5-1井是一口石油探评井,设计井深2827m,目的层三叠系长8层,该井区域上属伊陕斜坡西南段,构造形态为一个西倾单斜,整个区域范围未见完整的构造圈闭。

长8层构造对油气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构造坡度平缓,地层倾角约0.5~0.7°,局部有微弱鼻状构造,鼻轴长50~60km,宽3~5km,这些鼻状构造对油气富集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该井由某民营钻井队承钻,于2015年8月10日一开,表层套管下深289m(表套脚地层破裂压力为7.5MPa),井口防喷器组合为FH28-35+2FZ28-35+四通+套管头,现场配备简易节流和压井管汇。

2015年8月28日,该井钻至井深2748m,发生溢流后演变为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事故发生后,根据现场情况研判,决定在邻近井场实施救援井,由于原井眼轨迹数据缺失,导致救援井实施失败[3-4]。

1.1 事故原因分析该起事故暴露出甲方和承包商在井控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事故发生及处置过程来看,直接原因是长8地层存在压力异常,钻达目的层时钻井液密度偏低,液柱压力不能平衡地层压力,是引起井喷的直接原因。

关井后处置措施不当,现场人员未及时关井,不能正确有效的进行节流循环压井、放喷、点火作业,在套压1.5MPa 的情况下仍然打开防喷器,导致钻井液喷出转盘面;在套压8MPa的情况下,关井长达4h,也未进行放喷点火,最终导致憋漏地层、油气水混合物窜出地面后着火[5-6]。

1.2 间接原因表层套管下深较浅,仅有289m,地层破裂压力较低,当关井套压超过表套脚地层破裂压力时,地层被憋漏,油气水混合物窜出地面着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扣型5″倒扣器 8 5/8"套铣管柱 411(正)×4A0(反) 倒扣器+ 马蹄型引鞋 8 5/8"套铣管柱 411扣型5″倒扣器 4 1/2 ″反扣公锥 +弯钻杆
5425.39m
5495.36m
174.61m
104.64m
0.44m 双公接头
7 ″钻铤7根69.97
套铣两次套铣至井深5549.00 5523.57 m 5542.44 m 76.43m 57.56m 7 ″钻铤3根28.21 7″钻铤2根18.87m
(9)第二次侧钻
4月10日下钻至井深5818.00m 二次打塞侧钻,至5月15日侧钻至原井深
6679m, 事故解除。损失时间:36天
(10)经验及教训
1)高压盐水一定要压稳,避免大量出水对钻井液造成污染,而造成井下 严重阻卡和发生卡钻事故 2)高密度条件下,解卡剂配伍非常关键,特别是在易漏井段,配伍性能 不好,可能导致井漏 3)在易喷易漏井作业,要求精心操作,严格控制井底回压,避免井漏, 而造成井下更为复杂 4)对于侧钻水泥塞,一定要保证质量,同时严禁在侧钻点30m范围内进行 划眼作业,防止划回至老井眼 5)处理钻井液时,应起钻至套管鞋,如果在裸眼段循环钻井液,应上下 和旋转活动钻具,上下活动幅度不小于5m,并按正常钻进转速旋转钻具
高压盐水含钙,泥浆盐水侵入后,性能差,容易导致复杂和事故
序号
1 2 3 4
井号
大北3 大北201 大北203 大北204
盐水深度m
6018.16 4464.72 6012.7 5737 5906.51
压力系数
2.26 2.05 2.35 2.25 2.40 2.45
处理办法
压井 压井后处理卡钻 压井 压井 压井 压井
2、充分利用循环压耗(ECD)处理易喷易漏复杂问题 3、利用加重材料与盐水沉淀的办法解决地下井喷问题
-21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具最大上提240t,最大下压至150t无效,钻 具卡死。
卡钻时井深6402m, 钻头位置6387m。。
-4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3)第一次卡钻事故处理
倒扣、套铣,捞出5″非标钻杆110根
×1054.01m,由于井下落鱼已被铁矿粉沉淀, 找不到鱼头,无法处理。 侧钻至原井深6402.00m,事故解除。
损失时间h
19 3024 38 21 20.5 116.5
5
大北301
5938
6402
6 大北5 6751.14 6759 7 克深1 6773.9 8 克深7 克拉4 7764.16 4397.09
2.45
2.40 2.35 2.55 2.46 2.5
压井后处理卡钻
压井后处理卡钻 压井 压井 压井 压井
-13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3、大北5井卡钻事故 (1)基本情况
设计井深:6990m 设计周期:390天 当时井深:6786m 钻井用时:512天 事故损失:147天
-14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2)第一次卡钻发生经过
12月11日钻至6630m,泥浆密度2.42g/cm3 ,发生盐水入侵,循环活动钻 具倒划眼时蹩停顶驱遇卡
-17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8)第一次侧钻
1)2月11日在打水泥塞后从5754.6m侧钻,到3月29日侧钻至6359m,循环 处理泥浆过程中井漏失返,起钻换钻头堵漏,堵漏后,4月6日下钻,在57435820m划眼过程中筛面返出少量铁屑和水泥, 判断进入老井眼 2)侧钻失败原因:由于倒扣期间一直漏失,在打塞前需要堵漏,2月14日,
掌握。但是,高压盐水一定要压稳,避免盐水进入井筒
4、异常超高压盐水层主要在盐间发育,有些井甚至高于上覆岩层压力梯 度(克拉4井2.47g/cm3) 5、高压盐水溢流往往伴随井漏的发生
-20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四)改进措施及方法 1、目前预防高压盐水事故复杂的一些方法
1)盐上地层,钻至钻时明显加快,进入纯盐层下套管,封完盐上低压层 2)高压盐水层以上地层做承压至当量密度2.50g/cm3 3)盐层中钻进,钻井液密度应取上限,以降低高压盐水溢流时的关井压力 4)严格执行《山前超深井钻井推荐做法》
(3)第一次卡钻原因
1)由于盐水污染泥浆,导致性能变差,卡钻前后泥浆性能变化见下表。
卡 钻 前 卡 钻 后 2.42 84 83 15 3 10 1.8 0.5 176000 340 2.42 泥浆密度 67 粘度 83 塑性粘度 13.5 屈服度 2 初切 8.5 终切 1.6 失水 0.5 泥饼 170000 氯根含量 300 钙离子含量 泥浆密度 粘度 塑性粘度 屈服度 初切 终切 失水 泥饼 氯根含量 钙离子含量
间接原因:
受超深井井身条件限制,在钻遇异常高压盐水层后,难以封隔不同压 力系统地层及盐水层。
-12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4)经验及教训
1)在可能存在盐水层的井段,钻进至合适井深,做承压实验;若井漏, 针对地层薄弱井段堵漏,提高井筒承压能力。 2)遭遇性钻遇异常高压盐水层后,在关井压力较低及井控设备满足的 条件下,尽量将钻具起至安全井段。 3)若钻遇高压盐水层且同裸眼井段发生井漏的情况下,考虑采用泥浆 加重材料沉淀的方法分隔盐水层,然后对漏失井段堵漏施工。 4)加强泥浆液面检测,特殊情况下加密测量,及时发现溢流情况及早 关井,控制盐水入侵井量。 5)预先制定盐水溢流应急预案,储备足量泥浆及加重材料。
2435
3683 67.5 367 22 637
-2 -
9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二)高压盐水复杂事故处理典型井 1、大北301井卡钻事故 (1)基本情况
开钻时间:2008年1月21日 设计井深:7430m 设计周期:481天 实际周期:631天
漏层:5578.00m
2008 年 11 月 8 日第一次卡钻 6402.00m,埋井下落鱼长:850.90m 钻头位置:5600.00m 侧钻井深5542.32m
立压5.5-12.5MPa,替入密度2.50泥浆336m3 ),短起至
7071m关井观察,套压8.5MPa,
③沉淀法堵漏
替入水基泥浆,与盐水作用形成重晶石塞分隔盐水层,
反复堵漏。 -11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3)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遭遇性钻遇盐间异常高压盐水层 2)盐水层分布规律性差,地质预测难度大 3)盐水层同井段地层破裂压力不统一,压井后薄弱地层井漏
卡钻时井深6402m, 钻头位置6387m。。
-5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4)第二次卡钻事故发生经过
钻至井深6901m时发生井漏,3次桥堵成
功后划眼至5608.63m,出口失返上提至5600m 卸扣接单根后,开泵泵14MPa(排量14L/s)出 口未返,上提钻具180t(原悬重165t)未开, 上下活动钻具165t-30t 无效,加大活动吨位 165t↑300t↓50t活动数次无效钻具卡死。
(6)第二次卡钻原因
1)由于盐水入侵、盐水钙离子含量达到22500ppm,导致部分井段泥浆整 体性能恶化 2)在深部井段,地应力高,形成椭圆形井眼,井径不规则
-16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7)第二次卡钻处理
1)首先采用浸泡淡水泥浆,三次累计注 入184m3,活动无效 2)由于没有高温高压爆炸松扣及切割工 具,只能采用倒扣处理,共进行7次倒扣, 成功捞获5次,共计捞获5〞非标钻杆189 根,鱼顶5820.21m 3)处理至5820.2m后,继续倒扣困难 (扭矩大,工具强度不足),受井漏等 因素制约,决定回填侧钻 4)损失时间:146天
套铣至井深5600.76m 5599.14m 0.86m 7″钻铤6根56.70m
捞获全部落鱼事故解除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6)事故原因分析
间接原因: 在5578—6901m井段同时存在三个漏层和一个高压盐水层出现了两个 压力系数导致钻井液密度窗口较窄 直接原因: 1)裸眼段存在漏层时,无法大排量划眼 2)高压盐水浸入井筒,铁矿粉沉淀 3)同一裸眼段压力系统差异大
卡钻钻头位置 5600.00m。
卡钻时井深: 6901.00m -6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5)第二次卡钻事故处理
序号 1 2 入井工具 正扣倒扣 4 1/2"反扣公锥 鱼顶井深 5424.95m 落鱼长度 175.05m 未捞获 7 -
6 5/8″母锥
2)下部井段地应力高,形成椭圆形井眼。
-15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4)第一次卡钻处理
由于井浆密度高达2.42g/cm3,无法配制如此高密度的解卡剂,因此采用 淡水泥浆浸泡,在循环、活动中解卡。损失时间:19小时20分
(5)第二次卡钻发生经过
钻至6679m,换钻头下钻至6296.49m、6450.40m、6453.67m、6505.74m、 6560.03m处遇阻,活动通过,下钻到底,之后上下活动循环泥浆过程中发生 卡钻,钻头位置6668.2m
内容提要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二、超深井小井眼目的层钻井的复杂与事故 三、其它事故复杂的典型案例
-1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一)盐间高压盐水的特点及钻井难题
库车山前高压盐水层普遍发育,纵横向上分布无规律,预测难度大
高压盐水层压力梯度变化大,压力系数高(2.55g/cm3、克深1井)
-19 -
一、盐间高压盐水引起的复杂与事故
(三)对高压盐水层的认识 1、盐水层普遍发育,在纵、横向上的分布无规律,压力梯度变化大,钻 开盐水层前无任何标志层 2、高压盐水侵入井筒后污染泥浆,性能急剧变差,泥饼增厚,井壁失稳 频繁地进行堵漏压井作业,极易造成恶性卡钻 3、钻井过程中盐水层极难压稳,伴随盐水侵、井漏,液柱压力平衡很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