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吨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

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

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嘿,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唠唠流化床锅炉这玩意儿呀,可有意思着呢。

我记得刚接触这流化床锅炉的时候呀,那是在咱厂里新上这个设备的时候啦。

当时看着它那庞大的身躯,就立在厂房的一角,像个威风凛凛的大怪兽似的,心里就琢磨着,这东西到底咋摆弄呀。

先来说说它的外观呗,那外壳是那种厚实的钢板做的,摸着就硬邦邦的,漆成了那种暗暗的灰色,看着还挺耐造的样子。

锅炉前面有好些个大大小小的阀门呀,管道啥的,就跟它身上长出来的各种“触手” 一样,密密麻麻的,可把我给绕晕乎了好一阵呢。

咱再讲讲它里头的构造哈,这流化床锅炉啊,关键就在那个流化床的部分呀,那里面装着好多的炉料呢,就好比是给它铺了一层特殊的“床垫” 似的。

启动的时候呀,燃料就被送进去啦,那燃料进去就跟一群小娃娃冲进了游乐场一样,在那炉料的“床垫” 上可劲儿地翻腾、跳跃呢。

我当时凑近了去听那动静,好家伙,“呼呼”“沙沙” 的声音可不小,就跟开了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似的,心里想着,嘿,这还挺带劲呢。

然后就是送风的环节啦,风那可是流化床锅炉的“动力小助手” 呀。

那风呼呼地往里面吹,就像是有人在底下使劲儿吹气,要把那些燃料和炉料都给吹得欢腾起来一样。

我有一回呀,跟着师傅去检查送风系统,师傅拿着工具这儿敲敲,那儿看看的,我就在旁边瞅着那些个风道呀,感觉就像一条条神秘的小隧道,风就在里面撒欢儿跑呢。

师傅还一边检查一边给我念叨着,说这风要是送不好呀,那里面的燃料燃烧就不顺畅了,就好比人喘气儿不匀乎了一样,可不得劲儿了呢。

燃烧起来的时候呀,那炉膛里可壮观了,红彤彤的火光从观察口透出来,照得人脸都红扑扑的。

我可好奇了,老爱凑在那观察口那儿看,感觉就像在看一场奇妙的魔法表演似的。

有一次看得太入神了,那热气扑到脸上,好家伙,差点把我眉毛都给燎了,吓得我往后一蹦,师傅在旁边笑得不行,直说我是个小迷糊,看个火都能这么冒失呢,我自己也跟着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呀。

还有那些个仪表呀,可重要了呢,就像锅炉的“眼睛” 和“耳朵” 一样,时刻告诉咱们它的状态咋样了。

循环流化床锅炉操作与维护手册

循环流化床锅炉操作与维护手册

循环流化床锅炉操作与维护手册作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者,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关注着幼儿园设施的安全与环保。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操作与维护手册。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以流化床原理为基础的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排放污染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它将燃料、床料和空气混合在一起,使燃料在床层中形成流化状态,实现高效燃烧。

二、操作流程1.启动前的准备(1)检查锅炉本体及附件是否完好,无损坏。

(2)检查燃料、床料供应系统是否正常。

(3)检查送风、引风、给煤、给水、排污等系统是否正常。

(4)检查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包括水位、温度、压力等参数。

2.启动过程(1)启动送风系统,增加风量,使床层中的床料达到流化状态。

(2)逐渐给煤,调整煤量,保持锅炉燃烧稳定。

(3)启动引风系统,调整风量,使锅炉排放烟气正常。

(4)启动给水系统,调整水位,保持锅炉正常水位。

3.运行中的监控(1)监控锅炉燃烧情况,确保燃烧稳定。

(2)监控锅炉水位、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3)监控锅炉排放烟气,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4)定期检查锅炉本体及附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停炉过程(1)逐渐减少给煤量,降低锅炉负荷。

(2)逐渐降低送风、引风系统风量,使锅炉燃烧稳定。

(3)停止给水系统,降低锅炉水位。

(4)待锅炉完全停炉后,进行冷却、排污等操作。

三、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锅炉本体及附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定期清理锅炉尾部烟道,防止积灰、堵塞。

3.定期更换锅炉水处理药剂,保证水质合格。

4.定期检查送风、引风、给煤、给水等系统,确保正常运行。

5.定期对锅炉进行内外部检验,确保安全运行。

四、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

2.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

大型流化床锅炉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大型流化床锅炉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大型流化床锅炉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型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的燃煤或燃气锅炉,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领域。

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指将流化床锅炉的各个部件进行整合,实现整个系统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从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探讨大型流化床锅炉的一体化技术。

一、一体化设计技术1. 全新设计理念一体化设计技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将各个部件进行融合,以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和可靠性。

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整体布局设计。

2. 模块化设计一体化设计技术中关键的一步是将各个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方便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模块化设计还可以提高制造过程中的标准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3. 多学科综合优化一体化设计技术需要解决众多工程问题,如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传质、材料力学等多学科的问题。

通过综合考虑各个学科的优化方案,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佳性能。

二、一体化制造技术1. 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流化床锅炉的一体化设计要求各个部件的精度和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造商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

数控加工技术可以保证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的精确度,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2. 装配线流水作业一体化制造技术要求各个部件在流水线上进行装配作业。

通过优化装配流程,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减少生产工时。

同时,采用流水线作业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和适应性,实现快速的交付。

3. 自动化控制技术流化床锅炉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控制。

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合理配置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整个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结论大型流化床锅炉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提高锅炉整体效率和可靠性的关键。

一体化设计要求设计师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模块化设计,通过多学科的综合优化来实现最佳性能。

流化床锅炉操作规程

流化床锅炉操作规程

流化床锅炉操作规程《流化床锅炉操作规程》一、操作前的准备1. 确保锅炉房内的环境整洁,通风良好。

2. 检查锅炉各部件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没有损坏或故障。

3. 清理炉膛和燃烧器,确保无积灰和杂物。

4. 检查供水系统和循环系统,确保水质达标。

二、启动操作1. 打开锅炉前、后燃烧风机,让风机预热。

2. 打开给水阀,补充水位到正常范围。

3. 打开引风机和鼓风机,确保燃烧风道通畅。

4. 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点火启动燃烧器,保持一定时间以达到燃烧温度。

5. 开启流化床锅炉,调整燃烧风量和燃烧温度,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三、运行操作1. 监控锅炉燃烧状态和水位,适时补充水量。

2. 定期检查锅炉的燃烧器、阀门、泄压阀等部件,确保运行正常。

3. 注意观察排放气态污染物和废气温度,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4. 定期清理炉膛和废渣,确保燃烧效率。

5. 定期对锅炉进行维护保养,更换磨损部件,保障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停炉操作1. 依次关闭燃烧风机、引风机和鼓风机。

2. 等待锅炉降温至安全范围,关闭流化床锅炉。

3. 关闭给水阀,停止补充水量,等待锅炉停止运行。

4. 关闭锅炉前、后燃烧风机,关闭燃烧器。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锅炉操作手册和标准规定。

2. 定期进行锅炉设备的维护检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3. 关注燃气、热量、压力和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处理异常情况。

4. 保证锅炉房内的通风良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灾。

通过严格遵守《流化床锅炉操作规程》,可以确保锅炉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对于环保和节能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毕业设计说明书-----锅炉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锅炉设计

摘要在SHL10-1.25/250-AⅢ型锅炉设计中,我们通过设计任务书给定的设计参数以及参考相关设计资料,进行初步设计与热力计算。

该设计的内容包括燃料与燃烧计算、锅炉热平衡计算、锅炉炉膛、防渣管、过热器、锅炉管束等设备的热力计算。

在热力计算中,利用先假设后校核,逐次逼近法,进行计算,同时确定炉体及相关部件的尺寸和各个受热面面积及布置形式。

在设计当中,查阅了许多有关链条锅炉方面的资料,这种锅炉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被普遍运用,而且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为本课题的链条锅炉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进而完成了本次双锅筒横置式链条炉排锅炉的初步热力计算和基本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还包括任务说明书,计算说明书、锅炉本体图,空气预热器零件图,省煤器零件图。

关键词:链条炉;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AbstractAccording to design parameters that has given design and the relevant design information,we make heat calculations and preliminary design calculation on SHL10-1.25/250-A Ⅲboiler.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introduction, fuel and combustion calculations, boiler heat calculation balance, boiler furnace,anti-thermal residue management and other computing devices.In the thermal calculation, firstly,we use the methods of assumptions, and then check them and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to calculateing .Simultaneously,we determine the size of furnace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layout of various heating surface.In the design, through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ain boiler, this boileri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odern industry, and the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ripe, so it provides a helpful program for the subject-based chain boiler design.this design also includes mission statement ,calculation specifications,the CAD chart of the boiler body , air preheater and economizer.Keywords: chain boiler ; furnace ;thermal calculation.目录1绪论 (1)1.1 设计题目的提出 (1)1.1.1 工业锅炉的概述 (1)1.1.2 燃煤工业锅炉燃烧现状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设计内容与研究方法 (2)1.3.1 设计主要内容 (3)1.3.2 研究方法 (3)1.3.3 校核热力计算主要内容 (3)1.3.4 热力计算步骤 (4)1.3.5 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4)2设计任务书 (6)2.1 设计题目 (6)2.2 原始资料 (6)2.3 燃料特性 (6)3炉膛热力计算 (7)3.1 烟道空气系数及受热面漏风系数 (7)3.2 辅助计算 (8)3.2.1 理论空气与烟气的特性计算 (8)3.2.2 燃烧产物容积和焓的计算 (10)3.2.3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12)3.2.4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21)3.3 炉膛几何特性及热力计算 (21)3.3.1 燃烧室尺寸假定与校核 (23)3.3.2 炉膛传热计算参数 (28)4对流受热面的热力计算 (36)4.1 锅炉的对流受热面的概述 (36)4.1.1 对流过热面 (36)4.1.2 对流传热过程 (36)4.2 对流受热面传热的计算公式 (36)4.3 防渣管结构特性及热力计算 (44)4.4 过热器结构特性及热力计算 (47)4.5 锅炉管束结构特性及热力计算 (47)4.6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结构特性及热力计算 (48)5热力计算汇总与校核 (49)6结论 (50)致谢 (51)参考文献 (52)1绪论1.1 设计题目的提出1.1.1 工业锅炉的概述我国为了与发电用的大型锅炉相区别,把容量65吨/时以下为工业生产供热、为建筑物供暖的锅炉称为工业锅炉。

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书

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书

锅炉设计说明书FDZ-35/3.82-M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编制:____________校对: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一、锅炉概述本锅炉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其煤种的适应性好,可以燃用多类烟煤、贫煤、无烟煤、也可以燃用褐煤等低热值燃料,燃烧效率达95%-99%。

尤其可燃用含硫较高的燃料,由于锅炉的低温燃烧,燃烧温度只有860~950℃左右,可通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显著降低SO X的排放,同时采用分级燃烧可有效地控制NO X的排放。

因此整炉可降低硫、氮化物对设备的腐蚀和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它的炉灰由于活性好,含碳量低,可以综合利用,如做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掺合料等。

本锅炉是一种自然循环的水管锅炉,床下油或燃气点火,采用了旋风分离器灰分离循环燃烧系统。

炉膛为全膜式水冷壁结构,为顶板梁吊挂承重结构,过热器分高、低二级过热器,中间设面式减温器,尾部设省煤器和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

锅炉按半露天布置设计,双层布置运转层标高可取6米,锅炉钢架全部为金属结构,当使用于地震烈度七级以上的地区或用于室外布置时,应对锅炉钢结构重新进行计算加固。

二、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压力 3.82MPa额定蒸汽温度450℃给水温度150℃一、二次风预热温度/风量比150℃/1:1排烟温度150℃设计热效率86%脱硫率85%钙硫比Ca/S ≈2燃料的颗粒度要求≤10mm其中:50%<2mm石灰石颗粒度要求≤2mm锅炉外形尺寸:宽度(包括平台)8500mm深度(包括平台)125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25000mm本体最高点标高26750mm三、锅炉结构简述1、锅筒锅炉内径为1500mm,壁厚为46mm,筒体全长6030mm,筒身由20g钢板卷焊而成,封头是用同种钢板冲压而成。

锅筒顶部布置有波形板分离箱做为细分离,并在波形板分离器装有4根疏水管把分离箱中带进的水份再送回锅筒的水容积之中,以保证蒸汽品质。

流化床锅炉原理与设计(摘选)

流化床锅炉原理与设计(摘选)

F 流化床燃烧过程流化床燃烧又称沸腾燃烧,它是一种独特的燃烧方式,具有强化燃烧、强化传热和降低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

其特点为:(1)流化床本身是一个蓄热容量很大的热源,有利于燃料的快速着火和燃烧。

流化床中积存了大量的灼热炉料,温度约为850~1050℃,其中95%以上是热灰渣〔惰性物质〕,5%左右是可燃物质,即使燃用低位发热量仅4186 千焦/千克左右的石煤,每秒钟参加床内的冷燃料只占床料的1%左右。

这大量的热床料并不与参加的燃料争夺氧气,但却供给了一个丰富的热源,将煤粒快速加热,析出挥发物质并着火燃烧。

煤粒中的挥发物和固定碳燃烧后所释放的热量,其中一局部又用来加热床料,使床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所以流化床燃烧对燃料的适应性强,不仅能烧优质燃料,而且能烧各种劣质燃料,包括含灰分高达80%的石煤和含水量高达60%的褐煤、洗煤矸石和煤泥等。

(2)床内燃料与空气相对运动猛烈,混合良好,燃烧速率极快。

由稳定状态下作出的热平衡近似计算和实测说明:流化床中燃烧着的煤粒其温度比床层平均温度高200~400℃,假设平均床温为900~950℃,则煤粒温度可达1100~1350℃。

流化床中物料上下翻腾,床料与煤粒混合搅拌极为猛烈,热质交换条件好,故燃烧极为快速。

(3)煤粒在床内有较长的停留时间。

煤粒在流化床的统计平均停留时间用下式表示:60 ⨯H (1-ε)⨯rτ= b jz g d 分钟i B从上式可以看出:对肯定尺寸的流化床,静止料层高度Hjz 和布风板Fb肯定时,给煤量B 越大,平均停留时间越短,灰渣中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越大。

在一样热负荷时,优质燃料发热值高,给煤量小,煤粒在床内的平均停留时间较长,灰渣中含碳量就越低。

(4)参加添加剂可以在床内脱硫。

流化床燃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削减大气污染,满足环保要求。

在流化床中燃烧高硫煤时,在床内参加石灰石或白云石等添加剂,可以实现在床内脱硫,削减烟气中的硫化物排放浓度,比起煤粉燃烧从烟气中脱硫,投资费用大为降低。

循环流化床锅炉毕业设计说明书

循环流化床锅炉毕业设计说明书

循环流化床锅炉毕业设计说明书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xxxx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bed boiler 1340t / h性质: □毕业设计□毕业论⽂教学院:系别:学⽣学号:学⽣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起⽌⽇期: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摘要本次的毕业设计的题⽬是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

设计本着锅炉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要设计特性的准则,综合考虑燃烧,传热,脱硫,烟⽓、空⽓、⼯质的动⼒特性以及受热⾯的磨损和腐蚀。

保证锅炉的着⽕稳定性,炉膛内有⾜够的辐射热量,煤的燃尽程度,合理的烟⽓速度和排烟温度以及脱硫效率。

同时,还要确保有⼀定的⽓密性以保证炉膛内进⾏微负压燃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作为技术⽀持进⾏了热⼒计算、强度计算。

其中热⼒计算包括炉膛、⾼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以及空⽓预热器。

炉膛及尾部顶棚全部采⽤膜式壁结构,解决炉膛漏风问题;将全部过热器布置在尾部烟道内,使其运⾏更加可靠。

为了提⾼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锅炉的结构紧凑,采⽤两个⼩直径⾼温旋风分离器。

鉴于该锅炉为中压锅炉,所以采⽤钢管式省煤器,为降低低温腐蚀,便于维修,将空⽓预热器低温段与⾼温段隔开。

此外,利⽤CAD绘制锅炉总图、炉墙砖砌图、锅筒展开图、锅炉本体图。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计算;强度计算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AbstractThe topic of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1340 t/h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Design in line with the boiler runni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s the primary design guidelin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sideration of combustion, heat transfer and desulfurization, flue gas, air,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working medium and the wear and corrosion of heat exchangers. Inside the boiler furnace fire stability enough heat radiation, the burning of coal, a reasonable speed and exhaust temperature and smok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also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certain air tightness to slightly negative pressure to ensure that the chamber of a stove or furnace combustion.In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design as a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strength calculation.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including furnace, high temperature superheater, low temperature superheater, economizer and air preheater. Furnace and the rear roof are all made of the diaphragm wall structure,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 leakage of the chamber of a stove or furnace; All the superheater arrangement in the tail flue, make its operation more reliable. In order toimprov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separator and boiler structure is compact, high temperature cyclone separator with two small diameter. Given the boiler as the medium pressure boiler, so the economizer tube type, in order to reduce low temperature corrosion, easy maintenance, to separate air preheater of low-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In addition, the use of CAD drawing general layout, boiler furnace wall brick figure, figure figure, boiler drum. Keywords: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Strength calculation;能源与环境学院⽬录摘要 (1)Abstract (2)⽬录 (3)1 ⽂献综述 (6)1.1概述 (6)1.1.1⽕⼒发电是电⼒⼯业重要组成部分 (4)1.1.2⽕⼒发电⼚三⼤主机之⼀——锅炉介绍 (4)1.1.2.3锅炉的燃料和燃烧⽅式 (6)1.2我国电⼚锅炉的发展 (6)第2章锅炉结构与设计简介........................................................................................................... - 16 -2.1循环流化床锅炉⼯作原理 .................................................................................................. - 16 -2.2 锅炉基本特性....................................................................................................................... - 16 -2.2.1锅炉规范 .................................................................................................................... - 17 -2.2.2燃料特性 .................................................................................................................... - 17 -2.2.3⽯灰⽯特性 ................................................................................................................ - 17 -2.2.4管⼦特性 .................................................................................................................... - 18 -2.2.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18 -2.2.6锅炉基本尺⼨............................................................................................................ - 18 -2.3 ⽅案论证............................................................................................................................... - 19 -2.4 锅炉结构简介 ...................................................................................................................... - 20 -2.4.1锅筒及炉内设备........................................................................................................ - 21 -2.4.2⽔冷壁 ........................................................................................................................ - 21 -2.4.3燃烧设备 .................................................................................................................... - 21 -2.4.4过热器 ........................................................................................................................ - 23 -2.4.5省煤器 ........................................................................................................................ - 24 -2.4.6空⽓预热器 ................................................................................................................ - 25 -2.4.7钢架及平台楼梯........................................................................................................ - 25 -2.4.8炉墙及保温结构........................................................................................................ - 25 -2.4.9锅炉阀门仪表及管道 ............................................................................................... - 26 -2.5 本章⼩结............................................................................................................................... - 26 - 第3章热⼒计算................................................................................................................................ - 26 -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3.1设计任务................................................................................................................................ - 27 -3.2燃料特性................................................................................................................................ - 27 -3.3辅助计算................................................................................................................................ - 27 -3.3.1燃烧脱硫计算............................................................................................................ - 27 -3.3.2脱硫⼯况时燃烧产物平均特性计算 ...................................................................... - 31 -3.3.3锅炉热平衡及燃烧和⽯灰⽯消耗量计算............................................................... - 33 -3.4 炉膛设计及传热计算 .......................................................................................................... - 35 -3.4.1炉膛结构特性计算.................................................................................................... - 35 -3.4.2炉膛传热计算............................................................................................................ - 36 -3.5⾼温过热器设计及传热计算 .............................................................................................. - 39 -3.5.1⾼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 - 39 -3.5.2⾼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 - 39 -3.6低温过热器设计及传热计算 .............................................................................................. - 41 -3.6.1低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 - 41 -3.6.2低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 - 42 -3.7省煤器设计及传热计........................................................................................................... - 43 -3.7.1省煤器结构计算........................................................................................................ - 43 -3.7.2省煤器传热计算........................................................................................................ - 44 -3.8空⽓预热器设计计算........................................................................................................... - 45 -3.8.1空⽓预热器结构计算 ............................................................................................... - 45 -3.8.2空⽓预热器传热计算 ............................................................................................... - 46 -3.9热⼒计算结果汇总表........................................................................................................... - 47 -3.10本章⼩结.............................................................................................................................. - 48 - 第4章强度计算................................................................................................................................ - 48 -4.1锅筒强度校核计算............................................................................................................... - 48 -4.1.1筒体最⼤未加强孔直径计算................................................................................... - 49 -4.1.2孔加强的计算............................................................................................................ - 50 -4.1.3相邻两孔互不影响最⼩节距计算........................................................................... - 51 -4.1.4孔桥减弱系数计算.................................................................................................... - 52 -4.1.5锅筒筒体允许最⼩减弱系数计算........................................................................... - 52 -4.1.6锅筒凸形封头强度校核计算................................................................................... - 52 -4.2安全阀排放能⼒校核计算 .................................................................................................. - 53 -4.3本章⼩结................................................................................................................................ - 54 - 结论................................................................................................................................................... - 54 - 参考⽂献.............................................................................................................................................. - 57 -能源与环境学院致谢................................................................................................................................................... - 55 -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第1章⽂献综述1.1 概述随着能源设备的发展和利⽤,特别是锅炉这种将⼯质加热到⼀定的温度和压⼒的能源设备⼴泛应⽤,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锅炉集团与清华大学通过多年的密切合作,深入分析了常规循环流化床锅炉面临的问题和挑 战,提出了低能耗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套设计导则, 在此基础上同时完成了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产品结构设计。使第二代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具 有供电煤耗低、厂用电率低、锅炉可用率高的技术优势,其技术关键在于分离器效率提高后,循环物料 中的细灰份额增加,适当减少床存量低床压运行依然可以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床存量降低后,二次风区 域物料浓度降低,二次风穿透扰动效果增强,炉膛上部气固混合效果得以改进,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 降低了锅炉机组的供电煤耗;床存量降低后,物料流化需要的动力减小,锅炉一、二次风机的压头降低, 风机电耗下降,从而降低锅炉机组的厂用电率;床存量降低后,炉膛下部物料浓度大幅度减小,从而可 以减轻炉膛下部浓相区特别是防磨层与膜式壁交界处的磨损,提高锅炉机组的可用率。
1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锅炉设计说明书
一次风机送出的空气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水冷风室,通过水冷布风板上的风
帽进入燃烧室;二次风机送出的风经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通过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喷口喷入炉
膛,补充空气,加强扰动与混合。燃料和空气在炉膛内流化状态下掺混燃烧,并与受热面进行热交换。
锅炉的给水经过水平布置的三组光管式省煤器加热后经导水管进入锅筒。锅筒内的锅水由集中下
降管、分配管进入水冷壁下集箱、水冷壁管、上集箱,然后由引出管进入锅筒。锅筒内设有汽水分离装
置。
饱和蒸汽从锅筒顶部的蒸汽连接管引至尾部包墙过热器、经低过进口集箱,低温过热器、一级喷
水减温器、屏式过热器、二级减温器、高温过热器、集汽集箱,最后将合格的过热蒸汽引出。
室外布置,运转层设置在 8m 标高。
锅炉主要由炉膛、绝热旋风分离器、自平衡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 炉中部是绝热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光管省煤器及 一、二次风各三组空气预热器。
在燃烧系统中,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
100
筛上质量份额 %
10
1 0.010
0.100
1.000
筛子孔径 mm
2.3. 锅炉基本尺寸 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锅筒中心线标高
6690mm 3730mm 37500mm
10.000
3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锅炉设计说明书
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标高 锅炉顶板标高 运转层标高 操作层标高 锅炉宽度(两侧柱间中心距离) 锅炉深度(前后柱间中心距离)
本循环流化床锅炉运用了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套设计导则进行设计。 在燃用设计煤种时,锅炉能够在定压时 50~100%额定负荷范围内过热器出口蒸汽保持额定参数;在燃 用设计煤种或校核煤种时,在 30~100%额定负荷范围内锅炉能够稳定燃烧。 1.锅炉概述
本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锅炉采用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准
审定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前言
锅炉设计说明书
循环流化床燃烧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污染的清洁燃煤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锅炉炉膛内含有大量的 物料,在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物料被烟气携带到炉膛上部,经过布置在炉膛出口的分离器,将物料与烟气 分开,并经过非机械式回送阀将物料回送至床内,多次循环燃烧。由于物料浓度高,具有很大的热容量 和良好的物料混合,一般每公斤烟气可携带若干公斤的物料,这些循环物料带来了高传热系数,使锅炉 热负荷调节范围广,对燃料的适应性强。
2.2. 设计燃料
2.2.1 设计煤质资料为:燃料的入炉粒度范围为:0~10mm。
2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燃煤主要特性分析表
锅炉设计说明书
名称 碳
符号 Car
单位 %
设计煤种 52.66

Har
%
3.48

Oar
%
10.57

Nar
%
0.93

Sar
%
0.33
灰份
Aar
%
20.20
水份
War
温差与热应力。
锅筒内采用单段蒸发系统,布置有旋风分离器和顶部百叶窗等内部设备。
锅筒内装有 24 只直径为Ф315mm 的旋风分离器,分前后两排沿锅筒筒身全长布置,汽水混合物 采用分集箱式系统引入旋风分离器。
%
11.83
挥发份
Vdaf
%
35.85
低位发热量
Qnet,ar KJ/Kg
20000
2.2.2 点火系统
锅炉采用床下油点火,流化床下设置两个燃烧器,所需助燃空气为一次风。
2.2.3 根据用户煤种,入炉煤的粒度要求范围 0-10mm,切割粒径 d50=1mm,小于 200m 的份额不大于
20%,粒度大于 6mm 的不大于 10%,见下图的推荐范围。
锅筒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以下 180mm,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离正常水位各 50mm。真实水位的 测定与控制对锅炉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汽包水位控制保护限定值见下表:
热控联 锁测点
正常水位
允许水位 事故放水
解列
解列
水位 汽包中心线以下 180mm
±50mm
+150 mm +175 mm
-200 mm
锅筒给水管座采用套管结构,避免进入锅筒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锅筒壁直接接触,降低锅筒壁温
炉膛内的烟气(携带大量未燃尽碳粒子)在炉膛上部进一步燃烧放热。夹带大量物料的烟气经炉膛出口进
入绝热旋风分离器之后,绝大部分物料被分离出来,经返料器返回炉膛,实现循环燃烧。分离后的烟气
经转向室、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由尾部烟道排出。由于采用了循
环流化床燃烧方式,灰渣活性好,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能适合日益严格的国家环保要求。
2.锅炉基本特性
2.1. 主要工作参数
额定蒸发量
110t/h额定蒸汽温度54来自℃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MPa
给水温度
220℃
锅炉排烟温度
130℃
排污率
1%
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20 ℃
锅炉设计热效率
92%
燃料消耗量
12.96t/h
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工况范围 80%~100%
锅炉型号:TG-110/9.8-M
身前后水平处设有汽水混合物引入管接头;筒身底部设有大直径集中下降管接头、紧急放水管接头、再
循环管接头、排污和加药管接头;筒身前部设有两组水位表管接头、两组电接点水位计、三组平衡容器;
同时锅筒上设有上下壁温测量点,在锅炉启动点火升压过程中,锅筒的上下壁温差允许最大不得超过
50℃。同样,启动前锅炉上水时为避免锅筒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进水温度不得超过 90℃(一般为 30~70℃),并且上水速度不能太快,尤其在进水初期更应缓慢。球形封头上设有人孔。
36440mm 42000mm 8000mm 5200mm 9000mm 18400mm (主 8000+6600+3800)
3.锅炉主要部件结构简述
3.1 锅筒
锅筒规格Ф1600mm×100mm,两端采用球形封头,材料为 P355GH/DINEN10028-2。 锅筒筒身顶部设有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安全阀管接头、压力表管接头;给水引入套管接头;筒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环保性能优异、负荷调节范围广、灰渣易于综合利用等优点,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普遍认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目前最实用 和可行的高效低污染燃煤设备之一。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磨损、耐火材料、辅机系统三大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后,使 CFB 锅炉的可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书
目录
锅炉设计说明
前 言 ............................................................................... 1 1.锅炉概述 ........................................................................... 1 2.锅炉基本特性 ....................................................................... 2 2.1. 主要工作参数 ..................................................................... 2 2.2. 设计燃料 ......................................................................... 2 2.3. 锅炉基本尺寸 ..................................................................... 3 3.锅炉主要部件结构简述 ............................................................... 4 3.1 锅筒............................................................................... 4 3.2 水冷系统 .......................................................................... 5 3.3 过热器系统及汽温调节 .............................................................. 6 3.4 省煤器 ............................................................................ 6 3.5 空气预热器 ........................................................................ 7 3.6 燃烧设备........................................................................... 7 3.7 分离回料系统 ...................................................................... 8 3.8 锅炉范围内管道 .................................................................... 9 3.9 构架 ............................................................................. 10 3.10 炉墙 ............................................................................ 10 3.11 膨胀设计 ........................................................................ 10 3.12 防磨设计 ........................................................................ 11 3.13 密封设计 ........................................................................ 11 3.14 水容积表......................................................................... 12 4.锅炉设计、制造、检验、安装执行规范 ................................................ 12 5.特别说明 ..........................................................................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