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阴色素痣恶变为黑色素瘤

合集下载

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1例及临床分析

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1例及临床分析

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1例及临床分析1 病例报告患者,女,76岁,以:”发现外阴赘生物4年余”之主诉入院,半年前清洗外阴是发现外阴前联合处一大小约绿豆大小赘生物,瘙痒,无疼痛等不适。

近1w发现赘生物表面呈黑色,略高出粘膜,紫黑色,表面光滑,中央有小破溃,周围组织无肿胀。

就诊外院行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会阴)小块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较广泛侵犯上皮、瘤性糜烂形成,深部间质内多灶性浸润,就诊我院。

体格检查:全身皮肤粘膜未发现黑痣糜烂、溃破,腹股沟淋巴结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呈条索状增厚,可及一大小约2×1cm淋巴结,压痛阳性,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妇科检查:外阴:前联合偏右可见一直径大小约1.5cm结节状突起,呈蓝黑色,表面可见溃疡面,阴蒂上方可触及一大小约1cm质硬包块,活动度可。

入院后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下叶小结节影,头颅CT及骨扫描检查未发现病灶。

心电图、腹部彩超、实验室检查及血CA125未见明显异常。

遂在全麻下行外阴广泛性切除术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程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回报:阴蒂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侵及皮下脂肪浅层,皮肤上下切缘见瘤细胞,脉管内瘤栓形成,左侧腹股沟淋巴结14枚,其中6枚转移,左侧腹股沟淋巴结11枚,其中2枚转移;术后诊断为:外阴恶性黑色素瘤V期(Clark 分期),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正在接受放疗。

2 讨论恶性黑色素瘤(MM)起是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的胺前体摄取脱梭细胞(APUD 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躯干及四肢,其发生与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和局部长期刺激、紫外线照射、原有色素病灶及黑痣者、白种人、对日光敏感者、过度阳光暴晒、家族性黑色素瘤史、染色体失常(尤其是1号染色体p12-q4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有关[1]。

其发病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恶性黑色素瘤是源于神经外胚层组织的一种侵袭力强、早期易转移,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的高度恶性肿瘤。

色素痣和恶性黑色素瘤

色素痣和恶性黑色素瘤

可编辑ppt
22
结节性恶黑
发病年龄在50-60岁, 男性发病率较高。可 发生于全身各处,可 是为隆起斑块或结节, 黑色或蓝黑色,迅速 增大,表面易破溃、 出血,伴有疼痛和压 痛。发生转移较早, 预后较差。
可编辑ppt
23
恶黑治疗
手术治疗:扩大切除,同时行区域淋巴结 清扫。 化学疗法:适于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联 合两种药物使用。 免疫疗法:干扰素、卡介苗。 物理疗法:适用于晚期损害无法手术切除 时的姑息疗法,可延长生存时间。
可编辑ppt
20
浅表扩散性恶黑
中年患者多见,女性 多于男性,多见于非 暴露部位。国外最常 见的一种,原有不规 则斑片上出现丘疹或 结节,或出现浸润、 变硬,晚期可出现溃 疡、出血。
可编辑ppt
21Βιβλιοθήκη 肢端黑色素瘤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恶 黑,好发于足跖,部 分患者有局部外伤史。 皮损为颜色深浅不均 匀的褐黑色斑片,形 态不规则,出现浸润、 破溃,周围炎症反应、 肿胀及疼痛。往往发 现较迟,已发生转移, 预后多较差。
可编辑ppt
24
鉴别诊断
可编辑ppt
25
脂溢性角化病
即老年疣,一部分发生于躯干的单发性损害,明 显隆起,常有蒂,颜色深黑,易误诊为恶黑。 色泽均匀,界限清楚,病程长,发展缓慢,切除 后做活检即可鉴别。
可编辑ppt
11
建议积极医学处理的色素痣
色素痣近期明显增大,特别是不对称、颜 色改变(红、白、蓝、黑)、表面改变 (鳞屑、糜烂、渗出、痂皮、溃疡或出 血)、疼痛或触痛、周围发生卫星状损害 及所属淋巴结增大时;
易受损伤或摩擦部位的色素痣;
掌跖(包括指趾掌面)部位的色素痣;
唇、龟头、大小阴唇等部位的色素痣;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痣癌是一种源自于皮肤上的痣的恶性肿瘤,也被称为黑色素瘤。

虽然大多数痣是良性的,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可能变成恶性。

痣癌变通常会伴随着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早期出现,也可能会在痣已经进展到较晚阶段时显现。

这篇文章将介绍痣癌变引起的症状,旨在帮助读者更加了解这一疾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痣癌变的症状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类,接下来将对这两类症状进行详细的介绍。

早期痣癌变的症状包括:1. 痣的变化:正常情况下,痣的颜色和形状应该是稳定的。

如果你的痣开始出现颜色不均匀,边缘模糊,或者大小形状发生变化,那就有可能是痣癌的征兆。

2. 痣的瘙痒或疼痛:痣癌变可能会引起痣周围的皮肤出现瘙痒或疼痛的症状,这可能是因为恶性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蚀所致。

3. 痣的出血:正常情况下,痣是不会自主出血的。

如果你的痣出现了异常的出血现象,这可能是痣癌变的症状之一。

1. 痣癌扩散至其他组织器官:当痣癌变进展到晚期阶段时,恶性细胞可能会侵入淋巴系统,导致淋巴结肿大。

痣癌变还可能会扩散至其他器官,如肝脏、肺部等,导致相应器官的功能受损。

2. 体重减轻、乏力和食欲减退:痣癌变晚期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乏力和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这是由于肿瘤对身体的消耗,以及肿瘤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身体机能的影响所致。

3. 骨折和骨痛:痣癌变晚期可能会引起骨转移,导致骨质变得脆弱易折,并伴随着剧烈的骨痛。

4. 呼吸困难和咳血:当痣癌变扩散至肺部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和咳血等呼吸系统的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痣癌变的症状,都需要通过专业医生进行诊断,不能单凭自己的判断做出结论。

如果您发现自己身上的痣出现了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痣癌变同样重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预防痣癌变的有效途径。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痣癌变引起的症状,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1

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1

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300052)朱壮彦编译糜若然审校摘要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确诊取决于细胞病理学检查,也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协助诊断,其中最具特异性的是S-100蛋白。

手术切除是治疗MM最有效的、首选的治疗方法。

外阴MM的手术范围有缩小的趋势,更强调肿瘤厚度与切缘的关系。

DTIC仍是最有效的化疗药物,干扰素(IFN)是现今MM的首选的免疫治疗制剂,MM冷冻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MM的免疫和基因治疗也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关键词黑色素瘤早期诊断治疗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由起自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亦可由原先存在的黑痣基础上恶变而来。

女性生殖道MM约占女性全身MM的3%,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外阴MM占外阴恶性肿瘤的2~3%,最常发生的部位依次为小阴唇、阴蒂和会阴;阴道原发性MM极少见,占阴道恶性病变的3%,多发生在阴道前壁的下1/3,平均发病年龄62岁。

其他部位如宫颈、宫体及卵巢罕见,但也偶有报道。

MM青春期前特别少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女性生殖道MM发病高峰年龄为54-66岁。

日光(紫外光辐射)是MM病因中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外阴MM多由色素痣恶变而来,慢性刺激、外伤(电灼、腐蚀、不完整切除)等均为恶变的诱因。

目前认为,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减退可能与MM的发病有关,临床上亦发现本病有自然消退的可能。

老年人MM的发病率较青壮年高,显然这与老年人免疫功能比青壮年低有关。

MM的临床病理特征原发性MM主要发生在皮肤和黏膜,发生恶变的色素痣绝大多数为痣细胞群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联合痣。

外阴MM其外观似外阴癌,呈蓝黑、深蓝、棕黑或淡棕色或无色素性。

镜下表现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梭形或多形态的混合型。

细胞核大、浓染、常有核分裂,有时可见核内空泡。

外阴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年版)

外阴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年版)

533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指南与共识·《中国癌症杂志》2021年第31卷第6期CHINA ONCOLOGY 2021 Vol.31 No.6外阴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年版)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关键词] 外阴肿瘤;诊断;治疗;指南DOI: 10.19401/ki.1007-3639.2021.06.11中图分类号:R73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21)06-0533-13外阴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of the vulva)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5%,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

肿瘤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组织,主要病理学类型有鳞癌、恶性黑色素瘤、腺癌、基底细胞癌、肉瘤及转移性癌[1]。

外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75岁及以上的老龄妇女中,可能与外阴的硬化苔藓病变等非肿瘤性上皮病变和高龄导致上皮细胞出现非典型性增生有关。

50岁及以上的妇女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2]。

在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主要是HPV16和HPV18型)相关的外阴癌中,VIN是其癌前病变。

外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若未治疗,约80%可进展为外阴浸润癌[3-4]。

1 诊断1.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外阴癌相关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及其他的伴随症状。

常见症状为外阴瘙痒、局部肿块或溃疡,合并感染。

晚期可出现疼痛、渗液和 出血。

1.2 全身体格检查进行详细的全身体格检查,特别注意检查浅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肿大。

若肿瘤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可扪及增大、质硬、固定的淋巴结。

1.3 妇科检查外阴病灶位于大阴唇最为多见,其次是小阴唇、阴蒂、会阴、尿道口、肛门周围等。

妇科检查应明确外阴肿物或病变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色素改变、形态(丘疹或斑块、结节、菜花、溃疡等)、皮下浸润的深度、距外阴中线的距离等,肿瘤是否累及尿道(口)、阴道、肛门和直肠,检查外阴皮肤有无增厚、色素改变及溃疡情况。

外阴色素痣的偏方

外阴色素痣的偏方

外阴色素痣的偏方
外阴色素痣分为黑痣和蓝痣。

外阴黑痣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发展成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其病死率较高,有40%的恶性黑色素瘤起源于黑痣。

色素痣还有浅棕、深褐色至黑色,直径1mm~2cm。

有的在皮内,有的隆起于皮肤,亦有呈乳头状或疣状凸出于皮肤者,其上可有毛发或无毛发。

蓝痣多发生于脸、前臂,长在手背部最多见,外阴极少见。

针对外阴色素痣,我们总结了一下偏方或者饮食方式,患者可以依据自身条件来尝试,从而减少病情的发生。

★偏方1
术枣饼白术30g,大枣250g,鸡内金、干姜、面粉、油、盐等调料适量。

诸药研末或切极细,与面粉、调料合匀,煎饼,分次食用。

★偏方2
参枣米饭:人参3g(或党参15g),大枣20g,好米250g,白糖50g。

参、枣切碎与共蒸,米熟饭成,加白糖分次服用。

★偏方3
归芪蒸鸡当归20g,黄芪100g,母鸡1只,共蒸熟后分次服用。

★偏方4
黄芪粥黄芪50g,煎水取汁以作煮粥水,好米100g,红糖适量,陂皮末3g,共煮粥。

★偏方5
人参粥以人参末3g(或党参15g),冰糖适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人参粥以人参末3g(或党参15g),冰糖适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虽然外阴部的皮肤仅占全身表皮的1%,但女性7%~1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在外阴部,其病死率较高。

由于外阴黑痣有可能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故预防其发生及癌变则至关重要。

应注意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做好随访工作。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痣癌,也称为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皮肤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当良性的痣细胞发生突变并失控生长时,就会导致痣癌的发生。

以下是痣癌变引起的一些常见症状:
1. 痣的形态改变:痣在外观上可能发生明显变化,如大小、颜色、形状的改变。

一个原本对称、均匀、边界清晰的痣,可能变得不规则、不对称或边界模糊。

颜色也可能从深棕色变得更加黑暗或出现其他颜色的斑块。

2. 痣表面的变化:痣的表面可能出现剥落、糜烂或溃烂等情况。

有的痣可能呈现出凹陷的表面,而另一些可能变得异常凸起,形成一个突起的肿块。

3. 痣周围皮肤的症状:痣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红肿、溃烂或出血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痣癌向周围组织扩散或破坏引起的。

4. 疼痛或不适感:痣癌变可能导致痣区域出现疼痛、瘙痒、灼热或刺痛等感觉。

这通常是由于恶性细胞的过度生长和侵蚀引起的组织破坏。

5. 隆起或溃疡:一些痣癌可能呈现出隆起的肿块或形成溃疡,表明肿瘤已经侵犯到皮肤的深层组织。

6. 肿块的出现:痣癌往往会引起淋巴结的肿大,形成颈部、腹股沟或腋窝等部位的可触及的肿块。

7. 传播至其他部位:随着痣癌的进展,恶性细胞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引起骨骼疼痛、呼吸困难、肝脏和肺部功能异常等全身症状。

如果你的痣出现了以上的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检查。

早期发现和诊断痣癌,对于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判断,才能确定痣的性质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女人外阴瘙痒竟是外阴癌先兆

女人外阴瘙痒竟是外阴癌先兆

女人外阴瘙痒竟是外阴癌先兆作者:张宝华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09期年逾六旬的陈阿姨,外阴瘙痒多年了,一直不好意思到医院就诊,平时自己在家里用药冲洗一下也无济于事。

近期不仅外阴瘙痒异常严重,而且还出现了溃烂的状况,她这才感到情况严重。

于是,她急忙来到市立医院就医。

医生经过询问病情,让她做了相关的检查,结果确诊为外阴癌,建议她尽快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什么是外阴癌外阴癌是继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之后,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癌症。

外阴癌以原发性肿瘤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3%~5%,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是危及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

一旦发现,要及早的治疗,才能提高其治愈率。

外阴癌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组织,常见的病理类型有以下几种:1.主要是原发性鳞状上皮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5%,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40岁以前也可能发病。

2.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位于外阴癌的第二位,由外阴的黑色素痣恶变而来。

外观呈棕褐色或蓝黑色的隆起样扁平样结节,可表现为息肉样或者乳突样结节,晚期的肿瘤可表现为溃疡。

有10%的患者病灶不含黑色素细胞,为无色素的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3.基底细胞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外阴癌,占外阴恶性肿瘤的2%~3%,其表现虽与鳞癌相似,但恶变率较低,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局部浸润为主,腹部淋巴结转移较少见。

4.外阴前庭大腺癌,发病年龄较小,中位年龄为45~55岁,表现为肿物光滑,少数可继发感染或有溃疡。

5.外阴前庭大腺囊样腺癌,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约有10%的患者有腹股沟转移。

6.外阴佩吉特病是一种缓慢发展的外阴癌,多见于年老女性,主要表现为外阴的溃疡和结节。

外阴癌主要的发病因素外阴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多学者认为外阴癌的发病可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以及外阴营养不良、淋巴肉芽肿、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有关。

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1.外阴感染。

如性传播性疾病、病毒、细菌、滴虫、真菌等,月经引起的外阴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外阴色素痣恶变为黑色素瘤
*导读:刘女士在一次单位体检时,被查出外阴处长了一个
黑痣。

起初,刘女士并不当回事,觉得一个痣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然而,在医生的再三建议下,还是做了病理切片,结果竟被诊断为黑色素瘤!……
刘女士在一次单位体检时,被查出外阴处长了一个黑痣。

起初,刘女士并不当回事,觉得一个痣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然而,在医生的再三建议下,还是做了病理切片,结果竟被诊断为黑色素瘤!
专家表示,痣可生长在全身各个部位,而女性外阴处长的
痣需格外注意,随时有恶变的可能。

外阴色素痣,是外阴皮肤色素细胞生长过度而形成的色素痣,一般是发生于外阴皮肤上的黑色斑点,有的很光滑,有的则较粗糙,有的甚至还伴有毛发生长。

研究表明,外阴色素痣极易发生恶变。

因外阴部位长期受到刺激或者摩擦,局部可出现疼痛、发痒、出血或者炎性反应。

同时,色素痣对性激素极敏感,常在青春期或妊娠期增大和变黑。

专家警告,近8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色素痣,如果发现色素痣颜色突然加深,部位变浅或呈放射状改变,面积增大,周围发红,瘙痒,出现溃疡出血等症状时,应警惕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对于生长在外阴易受刺激部位的色素痣,专家建议通常需完整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有时需快速病理检查,如为恶性则需扩大手术范围。

女性朋友一定要小心谨慎,莫让一颗小小的黑痣毁了您的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