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人口承载力

合集下载

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1、定义: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对该定义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基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矛盾是益尖锐的背景条件下提出的。

该定义的几层意思:⑴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

⑵整个环境中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发程度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⑶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技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国外或外地区的。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补充补充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如何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⑴要考虑环境的地域范围的大小。

环境地域范围越大,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⑵要考虑地域内自然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自然条件越优越,自然资源越丰富且可再更新能力强,环境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⑶要考虑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口生活水平。

人们生活水平高,消费水平也就越高,则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少。

所在资源消费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就要把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

⑷要考虑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

若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即使资源数量一定,仍然可以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又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⑴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确定的。

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人口容量(人口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容量(人口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咖喱
牛排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
生活消费水平越高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案例1
因素2——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高可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主要的因素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正相关
资 源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科 技
经 济
文化水平
开放程度
消费水平
环境承载力
资源
人口合理容量
03
01-地球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
尽管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问题相当严峻,但“地球村”的人口仍然在不断地增长那么,地球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究竟有多大?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
(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
面积小,资源不足,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是为了减轻人口过多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的数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3、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自然资源的限制条件不一样。
土地资源—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不可替代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人口增长科技发展
水资源—人类必需,总量很大,但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

(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4.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

(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4.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5.特性:具有相对性。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2)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 )(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4)日本、尼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 )(5)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提示:(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是“短板”,因此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全球人口危机!科学家揭示地球承载极限

全球人口危机!科学家揭示地球承载极限

全球人口危机!科学家揭示地球承载极限1.绪论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地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机。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模型预测,揭示了地球承载人口的极限。

本文将探讨这个重要的问题,并讨论对策。

2.人口增长趋势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全球人口从20世纪初期的约16亿人增长到现在的70多亿人。

然而,人口增长的速度并没有减缓,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人以上。

这一数字引发了对地球资源是否能够承载如此庞大人口的担忧。

3.地球承载极限科学家通过对地球资源的评估和计算,得出了地球承载人口的极限。

根据他们的研究,地球的食物、水资源和能源供应将无法满足90亿人的需求。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存在着饥饿和贫困问题,人口进一步增加只会加剧这些问题。

4.饥饿与贫困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供应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农业生产无法跟上人口的增长速度,导致了全球饥饿问题的加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8.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如果人口继续增长,将会有更多人面临饥饿和贫困的困境。

5.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然而,全球水资源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短缺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20个国家的人口面临着水危机。

如果人口继续增长,水资源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加剧现有的水危机。

6.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加。

然而,地球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主要依赖化石燃料,这导致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7.对策与建议面对全球人口危机,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开发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和清洁能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各国政府应该制定和执行人口控制政策,以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口规模
意义
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 意义上的“生存”,是
一个警戒值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 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学以致用】 1.(2017·南京市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1)~(3)题。
(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 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2)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 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 称为( )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 (3)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A.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
自然资源的承载 力
生存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 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发展

共同点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在不同的 人类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人类 生产水平高低不均,人口消费水平有巨大差 异,从而造就了人口容量的巨大变化。在一定 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 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容量又是相
【答案】 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 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
【解析】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自然环境恶 劣,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山麓地带,因水资源短缺,本区 域环境承载力较低。
|课堂知识小结|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2022/4/132022/4/132022/4/13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132022/4/132022/4/134/1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32022/4/13April 1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60亿人口的地球

60亿人口的地球

60亿人口的地球联合国宣布,世界第60亿个婴儿已于1999年10月12日诞生。

60亿人口的地球,既有60亿个可用于思考、创造知识财富的脑,又有60亿双可用于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手,还有60亿张需要吃饭、消耗资源的口,是喜?是忧?是福?是祸?真是一言难尽。

面对60亿人口的世界,不管是喜、是忧、是福、是祸,全世界必需按照地球已有60亿人口的事实及将来的可能发展去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安排生活、规划未来。

为了说明人口问题重要性及其复杂性,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

●世界人口统计及其预测◆世界人口统计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公元前400年的世界总人口1.53亿;200年,世界人口2.57亿;700年,世界人口降至2.06亿;1000年2.53亿(2000-1000年,800年内人口未增反降);1200年突破4亿;1800年第10亿个人诞生;1900年16.5亿;1930年第20亿个人诞生;1950年25.2亿;1960年第30亿个人诞生;1970年37亿;1975年第40亿个人诞生;1980年44亿;1987年第50亿个人诞生;1990年52.7亿;1999年第60亿个人诞生;◆中国人口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已超过5亿;1960年人口达到6.5亿;1970年人口达8.3亿;1980年人口总数近10亿;1989年人口达11亿;1995年人口达12亿;◆世界人口预测联合国曾在40年前估计,2000年的世界人口会略超过60亿,事实证明当时的估计相当准确。

当时,由于二战刚结束,世界人口只有20亿多一点,所以当时很少有人相信世界人口会在40年后增加两倍。

联合国人口小组说,世界人口到2050年增加的30亿,将达到近90亿。

这30亿人口多出生在较不发达地区;该地区人口将从目前的48亿增加到78亿。

较发达地区的人口预计基本保持不变,即停留在12亿左右。

地球能承受多少人口

地球能承受多少人口

地球能承受多少人口
以生活标准计算,如果每个地球人都能享受发达国家普通人的饮食的话,地球的最大承受力只有20亿人;而如果按照每天维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标准计算,地球可以承载120亿人。

许多科学家,如哈佛大学的社会科学家爱xx威xx认为,地球的最大承受力大约为90亿到100亿人口。

不过科技在发展,人类社会也在进步,人们生活的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地球上的粮食和能源等资源的产出也将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而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发达国家在人口增长方面的努力,世界上的人口还会进一步增加。

预估到不了本世纪中叶,大约20年之后,世界人口规模将会突破100亿人。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相对性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某一区域内技术水平、资源 基础、消费水平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合理 容量是可以相对确定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的。
为什么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
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 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
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 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 地沙化、环境污染)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920.11.1903: 0003:00:5703: 00:57Nov-20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020年11月19日星期 四3时0分57秒 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人口、生态、 经济和社会协 调发展
a. ?
自然环境 的优劣
b. ?
c. ?
d. ?
自然资源的数 地域的开 社会经济发
量和质量
放程度 展水平
e. ?
科学技术发 展水平
探究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别与联系
数量上: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考虑的角度不同: 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自然资源或自然环境承载力的角度 考虑; 合理人口容量考虑的是人口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适应性
区 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 别 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 求“人口合理容量”
4.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
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
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人口承载力
2011年10月31日,随着“第70亿宝宝”在菲律宾马尼拉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

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人口学专家坦言,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但无论具体数字是什么,都在传达着一个信号: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要保持警醒。

养活70亿人要多少资源?
喝:每人喝一瓶矿泉水,这70亿个矿泉水瓶排在一起,全长达到42万公里,能够从地面一直排到月球。

食:每人吃4两米饭,相当于消耗大米140万吨,需要2.3万多个标准火车皮才能装下。

这些车皮连接在一起,能从北京站排到山东德州。

衣:每人一件全棉的T恤,即便不算加工的损耗,按照85%的含棉量计算,至少也要消耗165万吨棉花。

住:如果按每人居住面积30平方米计算,占地面积达到21万平方公里。

今年,该报告在现有生态足迹(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和生命地球指数(衡量自然状况)两个衡量标准的基础上,首次新增了衡量全球、各国和个
人的水足迹。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3/4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生态负债国家,
这些国家的国民消费量已经超出了其国家的生物承载能力。

其中,美国和中
国的国家生态足迹最大,各自消耗约21%的全球生物承载力。

美国公民人均
生态足迹量是9.4全球公顷,如果全球以美国的消费模式生活,所消耗的生
态足迹可以覆盖4.5个地球,而中国公民人均量是2.1全球公顷,相当于覆
盖1个地球。

此外,在生命地球指数中透露出,自1970年以来测量的1686类物种的5000个种群,已经减少了近30%。

据称,水足迹是该报告中新启用的一项度量指标。

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其
居民消费的物品和服务所需水资源的总量,包括用于农业、工业和家庭生活
的河水、湖水、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供作物生长的雨水。

例如,
生产1件棉质T恤的水足迹是2900升水,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耗120升水,占
全球农作物水足迹的3.7%。

生产1公斤焦糖耗费1500升水足迹,其占全球农作物水足迹的3.4%。

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耗100升水。

目前,约50个国家正承受着中度或重度的缺水压力。

多少人才是太多?乐观者:134亿悲观者:90亿
郑梓桢指出,人口确实是可以预测的。

利用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算出人口未来的约数。

有观点认为,当平均每名女性有2.1个后代时,全球人口总数将不再增加。

地球人口在本世纪末可以保持在90亿~100亿。

然而,地球能够长期承载70亿人甚至上百亿人生活吗?究竟人口的数值达到多少才是太多?这个问题最早在1679年,荷兰博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安东·凡·列文虎克就做了估算。

他根据荷兰的人口密度,把它与地球上其他国家的人口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个数据:地球最大的承载力是134亿人。

实际上,一直以来,这样的估算从未停止过,估算数值从10亿到1兆都有,难以判断哪种说法更科学。

最近,媒体报道了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观点。

他认为,地球的最大承载力大约为90亿~100亿人口。

他的估算是这样的:如果把所有的谷物都用来喂养人类而不是牲口,并且所有人都愿意成为素食主义者的话,现在的14亿公顷耕地可养活100亿人口。

但实际上,这14亿公顷的耕地现在只能养活25亿人口,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只吃素菜。

因此,威尔逊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养活的人数不可能达到100亿。

那地球理想的人口数是多少呢?即如果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的话,人口的数值应该是多少?有媒体报道称,以生活标准计算,如果每个地球人都能享受发达国家普通人的饮食的话,地球的最大承受力只有20亿人,但如果按照每天维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标准计算,地球可以承载120亿人。

在郑梓桢看来,做这类估算,首先要看“好日子”的假设标准究竟是怎样,是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呢,还是按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是要“富养”还是要“穷养”。

“就跟养孩子一样,你是计划他以后要学钢琴、出国留学,还是仅仅
吃饱穿暖就好,不同的标准,成本就不同,能承受的数量也就不同。

”他说,“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要保持警醒。

我们需要为后代的生存多留下一些空间。


地球不是为人类而诞生,也不会为一个物种的存亡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中,人类的诞生也就是几百万年的历史,人类从来就不是地球的主人,而是居民,在历史长河中也是过客,主宰地球命运的是宇宙生灭的大规律。

如果说人口增长将“压垮”地球,这是痴人说梦。

地球不会因人类不明智的活动而崩溃,但人类的不敬的确会遭致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实际的人口承载力是“环境对人类的制约力”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力”两种力量的相互博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结果。

一旦人类人口的增长逼近环境承载力的极限,死亡率和迁移率就会成为人口数量的调节机制。

除了人口学机制外,调适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还有社会学机制———降低生活水平机制、资源集约性使用机制和资源竞争性开发机制以及经济学机制———资源循环利用机制、资源价格上涨机制、替代性资源生产机制等。

全球人口数量从增加到减少的拐点会出现在遥远的某个时点,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末世界人口还将增长到100亿甚至更多。

拐点是假设的结果,真实的拐点则要看人类人口的未来增长。

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已下降到19%,正在发生结构性巨变。

在全球人口攀升的同时,扑面而来的少子老龄化、独子老龄化甚至无后老龄化以及老年高龄化、高龄空巢化、空巢无助化等问题交织出现和接踵而至,使中国不得不面对“人口生态失衡”、“人口结构断裂”的严峻挑战。

巨大的人口亏损问题使中国陷入“人口内爆”的困境,超低生育率趋势预示着弱持续甚至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面对巨大的人口亏损,我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全面反思和自我重建,朝人权保障、家庭友好、城乡统筹、男女平等、国防安全、人口优化、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

还权于民和造福于民相辅相成。

我们需要坦率承认生育权是必须尊重的基本人权,公民、夫妇和家庭是权利
主体和决策主体,国家、社会和政府是义务主体,后者要为前者福佑、关怀、服务和保障。

人口城市化是新世纪的人口发展方向,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和离散的双重变化,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再分布运动,同时也带来了文化、资金、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流动,但也挑战了人口变动与资源环境的互动关系。

“过度城市化”可能同时带来城市人口的超载和农村人口的萎缩,这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理想构成了悖论。

城市人口的超载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幸福指数。

所以说,人口城市化虽然是现代化的必然方向,但也要循序渐进、有序适度,地球需要健康、绿色、和谐的新城市化战略。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人类是地球的栖居者,也应该成为地球生态的保护者。

人类是地球的儿女,享受了无穷的“地球之爱”;地球是极其复杂的生命体系,人类的“生态位”最高,所以“生态责任”也最大,人类既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促进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让地球享受崇高的“人类之爱”的回馈。

毫无疑问,负责任的人口增长是亲生态和亲道德的,也是人类友好和家庭友好的,应该有助于地球居民的和平相处和人地关系的和谐共生。

控制人口数量,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地球,她是人类的母亲,她是人类生活的起源,她无私地抚育着我们,使我们能在这个得天无厚的星球里生活,地球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

绿色的地球是我们人类不息载体,,只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共同拥有美好的明天。

古言说得好:“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但是几百年后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星球日渐披黄蒙黑,黯然失色。

来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吧!因为,只有人类的心灵才能够知足这份美丽,善待地球??人类唯一的星球,我们别无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