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在中图版的教材里,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体现的是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合理人口容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而在人教版里面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和中图版的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一样.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与高中地理其他模块学习内容的联系。
人口合理容量第一部分: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必修Ⅱ2.年级:高中一年级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5.学时数:45分钟第二部分: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计算、对比等,采用多种手段如地图、表格、文字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计算、交流与表达等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个大标题,分别是"一、’人口爆炸’""二、环境的限制性""三、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介绍了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现状,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介绍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含义,人口容量的特点。
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情分析】本教材内容对高中年龄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不大,担心的是学习兴趣不浓。
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以乡土地理资料为主制作案例,设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方案。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是有限的。
科学的定义环境承载力指的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
之所以说“能承受”其实就是在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有限的地球环境,有限的资源,它的承载力必然也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因此也势必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内。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是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简单的说也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地球环境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能容纳的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
而在新课标教材中采取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在定义中让我们也了解了概念的不确定性,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时期都会随着不同因素,受各种条件限制发生变化,只是目前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本身就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教材中这样定义: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既要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我们可以理解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个数值并不是定值,也是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多少而定位的,因此并不是准确的数值,可谓是个未知数。
综上所述,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随时间变化的。
1.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
(3)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 →开发资源量↑ 、资源利用率↑ →人口合理容量↑
正相关
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 密度都高于每平方千米300人,且国民的生活水平很高。为什么?
(4)地域的开放程度
正相关
生产力愈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愈强。
生生态危机,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
3、环境承载力的估算
科技、社会文化等
某一地区不同时期的资源和环境是变化的
可预见时期内资源和环境的可估量 土地、淡水、粮食等
4、提高区域内换承载力的途径
(1)、向外移民 (2)、利用区域外的资源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对一个封闭的区域而言,向外移民或者利用区域外的资源可 以暂时缓解环境压力,但就全球而言,这些措施是无效的。 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和相对固定的。
地域的开放程度
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 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
小结: 影响合理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 正 相 关 负 相 关
1 自然环境(资源)越优越,合理人口容量越大 2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合理人口容量越大 3 科技水平越高,合理人口容量越大 4 地域开放程度越高,合理人口容量越大
③其他资源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也会影响到环境承载力。
但不同地区由于地域经济、产业和需求量的不同, 其具体影响因素应视该地区具体情况而相应地做出 分析和评价,已确定其制约程度。
环境承载力– 小结
生物生理 性的人口 容量
环境承载力
自然环境要素
人均消费水 平压缩到最 低情况下的 人口容量
阳光
空气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一、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定义可表述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
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环境人口容量(狭义):从生态、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广义):①在可预见的时期内,②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③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够维持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按照①合理的生活方式,②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③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二、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
如土地人口承载力,就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随时间变化的。
因此,我认为:由于考虑的范围、时期、条件和目标不同,人口容量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涵义,因而就有土地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等一系列人口容量的概念。
所以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规定性不同,也就有了它们的内涵不完全相同。
我认为环境承载力大于等于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包含了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地区的环境和不同的资源,所能承受的人类的活动,包括人口数量、人们经济活动的规模以及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备课人:邓威时间:2014年3月20日学习目标了解: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掌握:1.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应用:认识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观念。
【基础梳理】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_____ 内,某一_________ 和____ 能够维持抚养的数量。
2.影响因素: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和________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_______的生产力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3.估算方法:可从单个要素考察估算,也可多要素综合考察。
一般根据_________提供的______或其他_________的生产能力来进行。
思考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按照________ 的生活方式,有____ 的生活环境,并满足_____ 和_____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_____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估算方法:根据现有的_____ 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________ 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可以对未来某一时期一国或地区人口的合理数量进行估算3.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人口合理容量就会_____。
(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_________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_____ 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______。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知识精讲 中国地图版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1.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使学生能够区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数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三. 具体内容:(一)环境承载力1.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产生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有限的,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空间、资源环境条件对于所能容纳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种群的数量、规模都有一定的客观限制性。
2.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环境承载力既可以从单一的因素考察,如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也可以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察。
它们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同资源对决定环境承载力的意义不同。
自然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意义淡水资源过去只对个别干旱地区的人口数量起限制作用,现在已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看成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3.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采用估计方法各异,得出的结论自然存在差异。
对于有限的地球资源来说,人类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
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面临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不能不说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的过多有直接关系。
(二)合理人口容量1. 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合理人口容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
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和人口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自主探究】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人口数。
其大小受到自然资源、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土地资源是决定因素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
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的优劣、发展水平、水平、地域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消费水平等.【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探究活动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牧区,汉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者8万多游牧者,草场质量非常好,牧人的生活很富足。
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就是生活现实的写照。
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生活富足。
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拥入,人口急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迹象。
但人们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保证生存。
到20世纪60年代,该地区人口已超过80万,但由于国家对草地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大,人们依然能保证最低生活水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
“风吹草低见老鼠”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
(1)从资料可知,该地最多能供养多少人?(2)该地供养人口的数量取决于哪些因素?(3)要让现在的人活得好,同时又不影响后代的生活质量,20世纪60年代的人口应该比80万大还是比80万小?2.阅读分析木桶效应示意图及其原理,探究问题。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木桶效应”。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使先生能够区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数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讲授过程]:[情境创设]有一片草原,放养着必然数量的牛羊,有一户人家在此幸福地生活。
迁来了一户人家,也带来了一批牛羊,当然也能够一同幸福的生活,但迁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不能够供养更多的牛羊,所以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降落,但仍然可以保持生活,但不能够保证人民的生活程度,由此人越来越多,这片草原所能够保持最低生活质量程度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为其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承载力:1、定义:考虑保存,最大的人口数量[定义]P20:环境承载力:必然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保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其影响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3、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水资源的多与少——必然工夫和必然地域所能够保持的最大人口数量。
4、环境承载力即可以从单一要素考虑,也可从自然环境零碎综合考虑。
二、合理人口容量:1、定义:考虑发展,最大的人口容量。
还是那一片草原,能够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程度不降落,即使他们能幸福生活的最大的人口容量。
即自然、社会、经济谐和发展时的最大人口容量,即为合理人口容量。
定义:P20,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明准绳的物资生活程度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2、影响要素:理想人口:理想人口多的地区普通其合理人口容易也大。
由于理想人口数量是必然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域开放程度:北上天,一千万人以上,该当说这样的空间范围不可能供养这么多人。
而为甚么又能供养呢?地域开放,输出资源。
例: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资源短缺,其发展是利用了其它国家的资源。
3、合理人口容量的绝对性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原封不动的,变化缘由:(1)环境的改变,如环境渐变,自然灾祸等会降低原有合理人口容量(2)人类科技程度的进步,一方面可以进步合理人口容量,但当消费程度的进步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时又会降低合理人口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影响因素;能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2、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应用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及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4、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5、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6、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7、通过阅读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二、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三、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 复活岛的悲剧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17平方千米的小岛——智利复活节岛。
丰富的资源使得岛上的居民不劳作便可衣食无忧,人口开始膨胀,全盛时期高达7 000人。
后来岛屿居民开始制作巨大的石像,人口的膨胀使得资源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制作石像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使得森林开始消失。
为争夺资源,战争开始发生,文明开始衰落,到了1700年左右,岛屿上居民只有2 000人左右。
再加上后来的奴隶贩卖、天花流行,到了1877年,岛屿居民只有111人。
尝试探究: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提示:随着人口的增加,复活节岛的树木被砍伐殆尽,生态系统完全摧毁,食物逐渐短缺,人口急剧下降。
复活节岛的悲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地理环境的承截力,就会造成生态破坏,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展水平和 。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 资源、淡水资源、 等。
一般方法:(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 、科技、 等要素的综合。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条件⎩⎪⎪⎨⎪⎪⎧ 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 和 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及自然资源的和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 人口的合理容量当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 人口合理容量就会(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 ,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3.特性:具有 。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 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 。
1.教材P17“图1-3-1 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提示:曲线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曲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
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采用“读轴—看线—抓点”的三步判读法。
(1)读轴:即明确横轴和纵轴各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
(2)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
(3)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要先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2.教材P18“图1-3-2 城市的出现扩充了人口容量”提示:(1)本图展示了人类的文化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灌溉农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可以获得的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人口少;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人类获得的资源增多,环境承载力增大;随着劳动分工的出现,集市演变为城市,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增大。
(2)人类创造的文化可以改变环境,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从而增加环境承载力。
3.教材P20“图1-3-3 地广人稀、环境脆弱、地域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提示: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对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面对全球人口达到70亿联合国很低调,没有“50亿宝宝”降生时的隆重,没有“60亿宝宝”被安南抱起的殊荣——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说,地球的人口承载力深不可测,没有人知道,也永远没有答案,“一旦人类人口的增长逼近环境承载的极限,死亡率和迁移率就会成为人口数量的调节机制。
”能否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资源是否得到了集约化、减量化和循环化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不需要担心地球潜在的人口承载力,而是要担心人类这个高等生物是否贪婪无度。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例证】读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题解答流程如下:答案(1)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呈下降的趋势。
(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练习】读漫画,回答(1)~(3)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D)。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2)如果用a表示2012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C)。
A.a<b<c B.c<b<a C.b<a<c D.a<c<b(3)下列有关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应正确的是(D)。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新疆—水资源解析第(1)题,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由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要素决定的。
第(2)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显然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环境承载力为16亿,我国的现有人口为13亿多,介于二者之间。
第(3)题,四川水力资源丰富,山东气候资源优越,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均为有利因素,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的分析解读1.从概念及实质上理解二者的区别【方法技巧】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①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②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方法技巧】人口容量的特性教材P17探索提示:图中反映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减少,污染加剧,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人类生活质量下降。
说明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的极限》的基本观点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也随之相应增加。
但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剧,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当这种增长或减少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即资源供应和环境自净能力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导致人口增长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
教材P18思考提示:因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紧张,因此,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是保证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措施。
教材P19思考提示: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显然,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教材P21思考提示:本案例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
由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值为16亿。
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还须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思想。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需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以证明哪种观点是合理的。
教材P21复习题提示: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如下表所示: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它的环境承载力,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即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加剧甚至危及人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