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基础

合集下载

(完整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引言概述: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原理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醇类的命名:通过识别羟基的位置和数量,采用“字根+ol”的命名法。

2.醛和酮的命名:以醛基和酮基分别作为命名的基础,通常采用“字根+al”的命名法和“字根+one”的命名法。

3.酸类和酯的命名:以羧基和酯基分别作为命名的基础,通常采用“希酸”和“酸酯”的命名法。

4.芳香化合物的命名:根据苯环上的取代基的位置和数量,采用数字和字母的组合进行命名。

5.范德华力、静电干涉和氢键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可以解释分子之间的特殊性质和反应。

二、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1.加成反应:通过两个或多个分子中部分反应性的化学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2.消除反应:通过两个或多个分子中部分反应性的化学物质相互分离形成两个或更多的产物。

3.变位反应:通过化合物中某一部分的结构重新组合形成产物。

4.羰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通过添加一种强还原剂,将羰基物质转化为相应的醇。

5.羟醇的氧化反应:通过添加一种强氧化剂,将醇转化为相应的醛或酮。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共价键与键长:共价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常见的键,其长度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子云分布。

2.极性共价键:由于成键原子之间电子云密度的不均匀,导致共价键中电子密度分布的不均匀。

3.分子的分散力和溶解性:分子之间的分散力是由于电子云的不均匀分布而引起的吸引力。

4.电子云的亲核性/亲电性:电子云可以表现出亲核性或亲电性,取决于原子内的电子分布和外部原子的电子密度。

5.光学活性:光学活性是指一个有机化合物可以使平面偏振光彻底旋转一定角度。

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羰基化合物可以通过醛或酮的氧化获得,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醇的氧化后进行脱水反应得到。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是化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下面我们来介绍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以及其发展的历程。

一、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碳原子的电子结构、共价键与化合价、轨道杂化理论、立体化学、有机反应机理以及有机合成方法等。

1. 碳原子的电子结构碳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碳与其他元素的化学特性。

碳原子有6个电子,分布在2个能级上,第一能级有2个电子,第二能级有4个电子。

碳原子的电子排布是1s²2s²2px¹2py¹。

2. 共价键与化合价碳原子常以共价键形式连接其他元素。

共价键是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碳原子的化合价为4,即与其他原子可以形成4条共价键。

3. 轨道杂化理论轨道杂化理论是解释碳原子共价键的理论基础。

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包括sp³杂化和sp²杂化两种形式。

sp³杂化形成四面体结构,用于描述甲烷等化合物;sp²杂化形成平面三角形结构,用于描述乙烯等化合物。

4. 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着空间异构体,立体化学研究了它们的空间结构和性质。

立体化学的基础概念包括手性、对映异构体等。

5. 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机理研究了有机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原理和过程。

有机反应的机理通常包括势能图、中间体和过渡态等概念。

6. 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有机合成的各个方面,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源阶段、成熟阶段和现代阶段。

1. 发源阶段有机化学的发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发现了一些有机化合物,如醋酸、酒精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有机化合物,发现了化学反应的一些规律,如燃烧、酯化等。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篇1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

本篇文章旨在归纳总结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有机化学定义:研究碳基化合物的化学称为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具有同分异构现象,可发生化学反应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烃类:仅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2. 醇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3. 酮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4. 羧酸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

5. 其他类别:包括醚、酯、醛、胺等。

四、共价键与分子结构1.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 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3. 立体异构:包括构型异构和构象异构,如异构体的命名和判断。

五、有机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替代有机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

2. 加成反应:简单物质与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进行加合。

3. 消除反应:从有机化合物中消除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生成不饱和键。

4. 氧化与还原反应:涉及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转移的反应。

六、有机化学反应机制1. 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2. 反应机理:描述反应如何进行的途径和步骤。

3. 速率定律与活化能:阐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要求。

七、光谱分析与结构鉴定1.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等特性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2. 结构鉴定:通过光谱数据、化学性质等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八、有机合成与设计1. 有机合成:通过有机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

2. 合成设计:根据目标产物设计合适的合成路线和方法。

九、应用与实例1. 医药: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2. 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等需要有机化学的知识。

3. 农业:农药、化肥等的设计与合成离不开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篇1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主要研究其结构、性质、合成与应用。

本篇文章将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等)。

2. 共价键:有机化合物中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重要官能团及性质1. 烃基(-CnxHy):烃类化合物的核心部分,常见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2. 羟基(-OH):涉及醇类、酚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常见反应包括酯化反应和脱水反应。

3. 羧基(-COOH):涉及羧酸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典型的酸性,可发生酯化反应。

4. 氨基(-NH2):涉及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可发生酸碱反应及偶联反应。

5. 醚键(-O-):连接两个有机基团,常见反应包括裂解反应。

6. 酮羰基(-CO-):连接两个碳原子,具有亲电和亲核反应的特性。

四、基本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替换有机化合物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2. 加成反应:不饱和键的加成,如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3. 消除反应: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连接相同基团时,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过程。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醇的氧化、醛的还原等。

五、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是具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非常普遍,对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主要包括位置异构、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

六、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光谱分析是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等。

这些光谱技术有助于确定化合物的官能团、结构信息及立体构型。

七、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通过合成目标分子实现特定功能。

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原理,了解反应机理有助于预测和调控有机合成过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结构、合成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下面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1.键合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其分子内的键有着密切关系。

有机化学中常见的键有共价键、极性键和离子键。

2.碳骨架: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骨架。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碳骨架可分为直链、分支链、环状和杂环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3.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是指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结构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功能团有羟基、醇基、酮基、酯基、羧基等。

4.反应类型: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5.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应机理来描述。

常见的反应机理包括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亲电取代反应机理、酸碱催化反应机理等。

6.按键性质分类:根据碳原子上的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饱和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

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键都是单键,而不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键可以是双键或者三键。

7.合成方法:有机化学中的合成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常见的合成方法有酸催化、碱催化、取代反应、缩合反应等。

8.离子性和共价性:有机化合物既有离子性也有共价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键为共价键,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常常具有离子性质。

9.异构体:同一种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异构体。

异构体可以分为构造异构体、空间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等几种类型。

10.应用领域:有机化学在药物、农药、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应研究的进展为新药的发现和农药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以上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有机化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和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与纳米科学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与纳米科学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与纳米科学的关系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构造、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的一门学科。

纳米科学是研究纳米尺度(10^-9m)范围内的材料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

尽管有机化学和纳米科学在学科方向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整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并探讨有机化学与纳米科学之间的关系。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主要包括IUPAC 命名法和功能团命名法。

IUPAC命名法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通过规定的前缀和后缀来表示化合物结构和官能团。

功能团命名法则是根据化合物中存在的主要功能团来进行命名,例如醇、醛、酮等。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由碳骨架、官能团和取代基等部分组成。

不同的结构和取代基会导致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的差异。

例如,醇具有亲水性,醛和酮具有弱酸性等。

3.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化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反应机理,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了解这些反应机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和产物生成。

4.分子构象与立体化学:有机化学中分子的构象和立体化学是重要的知识点。

分子的构象描述了分子在空间中的不同排列方式,而立体化学研究的是分子中手性物质的合成、分离和构效关系。

二、有机化学与纳米科学的关系1.纳米材料的合成:有机化学在纳米科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都与有机化学技术密切相关。

例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常用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中经常使用有机物作为模板剂或表面活性剂来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和表面性质。

2.有机功能材料:有机化学为纳米科学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功能材料。

例如,有机光电材料、有机荧光材料、有机抗菌材料等在纳米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材料的设计和合成离不开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纳米级有机化合物:纳米级有机化合物是指具有纳米尺度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11、熟记下列烃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乙炔、丁二烯、苯、C7H8、C10H8、金刚烷C10H162、熟记下列烃的衍生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溴乙烷、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乙醚、乙醛、丙酮、乙酸、乙酸乙酯、甲醇、甲醛、甲酸、甲酸甲酯、苯酚、苯甲酸3、油脂、糖类、蛋白质:葡萄糖、麦牙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甘氨酸(两性)、油脂的水解和氢化、蛋白质(水解、盐析、变性)4、多官能团化合物:乳酸、水杨酸、肉桂醛5、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去、加聚、缩聚、氧化、还原、成肽反应、水解反应6、检验有机物的试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FeCl3、KMnO4溶液、溴水、水、NaOH、碘水、灼烧7、同系物、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手性分子(会举例)8、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蒸馏、重结晶、萃取9、有机物的测定:元素分析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10、有机物的制法:乙烯、乙炔、乙醛、乙酸、乙酸乙酯、合成草酸二乙酯、1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聚已二酸乙二醇酯、酚醛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顺丁橡胶12、有机物中的氢键、有机物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2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完整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完整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⒉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⑴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如: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⑵氧化: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 ⑶高温分解、裂化裂解。

⒊根、基:①根: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O42-,NH+4,Cl-。

②基:电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都有未成对电子。

如氨基—NH2、硝基—NO2、羟基—OH。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判断方法:所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但碳原子数不等。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即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⒌乙烯分子为 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规律:碳碳双键周围的六个原子都共平面。

⒍乙烯的实验室制法:①反应中浓H2SO4与酒精体积之比为3:1。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170C,因为在140℃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乙醚)。

③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爆沸”。

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⒎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

Ⅰ.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CH2BrⅡ.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H2O、H2、HCl、HCN等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I.燃烧II.使KmnO4/H+褪色Ⅲ.催化氧化:2CH2=CH2+O2 2CH3CHO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在有机分子上加上氧原子或减掉氢原子,还原反应可看作是在分子内加上氢原子或减掉氧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篇(一):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科学发展道路上的艰辛;2、知道有机化合物的三类分类方法,能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3、知道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环烷烃、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的概念;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节,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他们走进有机化学,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对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做了一般性介绍。

三、学情分析虽然本节课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节,但是,学生在初中及必修2模块中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要求能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在必修2模块学习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了甲烷、乙烯、苯等典型的有机物的主要性质。

三、教材的充实与整合印发"生命力"学说的观点及其被冲破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五、教学程序1、引入同学们,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学习了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请写出你最熟悉的三种有机化合物,(学生所写化学式,可以作为后面学习官能团的教学资源)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高二(3)班的学生表现不佳,许多同学面前的纸是空白的;高二(4)班的学生较好,能写出多种有机物的化学式。

)有机化学就是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

有机化学研究范围广泛,有机化合物数量巨大,是化学元素中最大的二级学科,诺贝尔化学奖中有机化学(不包括生物大分子)方面的获奖总数22项,占24%。

2、有机化学的发展给学生印发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材料或者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不宜占用太多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学生课外完成)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1828年,维勒,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830年,李比希,创立定量分析方法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定量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是由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氧化铜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分别采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剂(简称碱石棉,即附在石棉上粉碎的氢氧化钠)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吸收前后的质量变化获得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氢和碳的质量分数。

1848--1874年,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理论,凯库勒测定方法、合成方法3、交流与研讨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通常有三类分类方法(用好交流研讨栏目)1、根据组成中是否有碳、氢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3、根据分子含有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为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等。

吴乾丽:"特殊的原子或原子团"如何理解?邢开益:同样是羟基,为什么又分为"醇"和"酚"符卓朝:卤代烃中"某"怎么理解?国居然:烯烃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与苯环中的键一样吗?(这个问题,后来由金恒同学帮助解答了)金恒:"醇"和"酚"中均含有羟基,它们的性质一样吗?师:大家说说李贤一、廖桃:性质不同,因为结构不一样师:很好,虽然同学们对苯酚并不了解,但是,大家能从结构去推测物质的性质,这是十分可喜的,说明我们能从方法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教材第14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环烷烃、烃的衍生物等概念。

组织学生阅读,提出疑问。

结合学生在引入中所写的化学式讲解,学生比较熟悉,更易理解。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反映着某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教材8-9页列出了主要的官能团,共计有10种,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吗?要考虑化学必修2中学生的基础。

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中反复使用,加以巩固,没有必要在此花过多时间强化训练。

(预计至此为第1课时)教学后记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大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就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助手、思想上的朋友,倾注我们的热情、鼓励和希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角色,就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与疑难。

"交流研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过去一年多的培养取得了成效,学生的问题意识浓了。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强。

3、必修2模块中所学"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基础不扎实。

4、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5、从晚自修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对官能团的认识比较模糊,如把羧酸划分到醇类等。

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二)教学目的学生熟悉UV、IR、HNMR、Ms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法。

能利用图谱及数据正确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

教学重点UV、IR、HNMR、M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教学难点1.UV:电子跃迁类型及其吸收特征2.IR:原理及应用3.HNMR:基本原理、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和裂分4.Ms:基本原理、分子结构与碎片离子的形成关系课堂组织一. 首先介绍电磁波和吸收光谱主要讲解:波谱类型、波长范围及相应的能级跃迁方式。

强调: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因为各种分子的结构互不相同,所以每种分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

提示:质谱是分子及其碎片的质量谱。

在本质上不属于波谱范畴。

但在质谱仪原理中有所谓“离子光谱学”的现象和概念,所以把质谱也当作一种波谱方法。

二. 分别讲解波谱法基本原理及应用1. 紫外光谱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紫外光谱及其表示法,电子跃迁类型及其吸收特征)②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判断分子中是否有共轭体系或某些官能团的存在;确定未知物的基本骨架,确定某些官能团的位置;判定一些化合物的异构体、构型、构象;可用来判定互变异构的存在。

)以上都举例说明。

2. 红外光谱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分子振动类型,红外光谱图)②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③IR在结构测定上的应用(确定官能团,利用标准谱图鉴定有机化合物)。

3. 核磁共振谱(1HNMR)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②化学位移③自旋偶合和裂分④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法⑤核磁共振谱的应用(图谱举例)。

4. 质谱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②质谱图的表示法③质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利用质谱提供的结构信息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篇(二):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的《高等有机化学》是化学各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学领域内的结构理论与反应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与继续深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该领域内某些重大成果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分析,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和反应理论。

掌握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路。

掌握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具备分析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讲授方法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建议学时:12学时第一节共价键1-1 价键理论1-2 共振论1-3 分子轨道理论1-4 杂化轨道1-5 氢键第二节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2-1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2-2 有机化学中的空间效应第三节酸碱理论3-1 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3-2 酸碱质子理论3-3 酸碱的Lewis理论3-4 软硬酸碱的概念3-5 超强酸和超强碱3-6 酸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授课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辅以讨论与提问第四节芳香性理论芳香性、非芳香性、反芳香性、同芳香性及反同芳香性的判断 Y芳香性方克酸类(选讲)二茂铁类物质芳香性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授课方法: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学生讲授讨论为主辅以教师讲授、总结有机化学基础篇(三):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一)一教学简析一、研究物质层面: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

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

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

例如烃的教学,一定要能够举出多种烃的代表物的名称,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产中是否真实的存在,掌握其应用,再例如酸,必修仅仅学习乙醇性质,还应了解其他常见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质、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简单命名。

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

也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就奔着化学反应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不仅能分析给定的事实,还应该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

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

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

这样就要求建立化学键的认识,极性、饱和性等。

因此,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认识应上升到用官能团的结构及化学键变化来解释、预测反应水平。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

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