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语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 高中语文语法之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 白菜、拖拉机、计算机"。表示专用名称 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 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 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 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 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 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 南面""中间"等。
高中语文语法之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 七、十、百、千、万、亿、半"等。 高中语文语法之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 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 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 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 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 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 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 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 如"次、下、回、趟、场"。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语文语法归纳总结(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 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 就可以了。 语文语法归纳总结(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 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高中语文课件-初高中衔接之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成训练
边练边悟1 (1)下面各组短语分别以哪类短语为主,其中不同的短
语是哪个,请画线标出,并在题后注明属于什么类型的短语。 ①祖国万岁 品质优良 天气晴朗 思想品质 答案 主谓短语 并列短语 ②十分伟大 我的书包 追歼敌人 十分热闹 由于某种原因 答案 介宾短语 偏正短语
④报纸杂志 调查研究 身体健康 读和写 答案 并列短语 主谓短语 ⑤讲解语法 讲述清楚 种植玉米 听故事 答案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⑥看了一下 打扫教室 洗得干净 扔出去 答案 动补短语 动宾短语
考考你
(2)指出下列各句中画线的部分是什么短语,在句中 充当什么成分。 ①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几个寒战。 答案 名词性短语,主语 ②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 答案 形容词性短语,谓语 ③他高呼着口号倒下去。 答案 动词性短语,谓语 ④检查督促秋收工作是老杨同志下乡的任务。 答案 动词性短语,主语 ⑤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 答案 动词性短语,定语
√A.谓语 补语 主语 定语
B.谓语 宾语 主语 定语 C.补语 谓语 主语 定语 D.谓语 谓语 状语 主语
(2)下列句子中,对主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过河的船很快又快速地驶回来了。
主干:船驶 B.村里的男子们都有一种恶习。
现代汉语 语法基础知识
句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句子的六种基本成分; 2、准确划分句子成分; 3、运用:利用句子成分分析病句。
按 单句 一、句子分类
结
构 复句
陈述句:述说一件事的句子——他是学生
按 祈使句:表示要求或禁止的句子——别说话!
用 途
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他是谁?
感叹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好球!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动词 (2)树叶黄了。形容词 (3)小王今年十六岁。主谓短语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判断动词 (5)同学们心潮如海。主谓短语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
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 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介词口诀在名词代词前, 修饰动形要记牢。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 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 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 ]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 北京]见。 (3)歌声 [ 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 了神权。
三.短语和短语的类型
动词的语法功能 A、能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
B、可以受否定副词“不”“没有”的修饰。 (心理活动动词以外的其他动词不受程度副词 “很”的修饰)
C、加“着、了、过”表示动态。如:说着、看 着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我‖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我 ‖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 语等各种成分。
我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我家的猫‖ 最怕陌生人。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 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 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大全高中语文有很多的文学常识需要学生掌握,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一、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5)表判断的,如:是(6)表相似的,如:象、似(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点击查看: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学法指导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二.词类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作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作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高中语文高考基础语法知识全国通用

最佳答案一.语素和语素分类: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
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
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
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语素按组词能力划分,可以分成:①自由语素——前后都可以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还可以单独成词。
如金——黄金、金条、白金、金黄,布——帆布、布匹、布衣、粗布等。
②不自由语素——只能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
如第——第一、第二、第三,老——老大、老二、老三,初——初一、初二、初三,子——桌子、椅子、盆子、李子、中子等。
③半自由语素——可以在前后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但不能单独成词。
如民——人民、民众、草民、民意,食——食物、饮食、粮食、食品等。
(完整版)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众所周知,中学生的语法学习,对推进学生学习更多更深的语言,大有裨益,同时也是必要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修改病句(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
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
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
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
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谓语前置(1)宾语前置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
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
其类有三: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④圣王有百,吾孰法焉?⑤“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⑥吾谁欺,欺天乎?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
例(3)的“敢”是能愿动词,它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
最有启发性的是例(6),“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
但由于“天”这个宾语是名词。
不是疑问代词。
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
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
例如: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②臣未之闻也 (未闻之)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无诈尔…)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莫欺之)△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
据统计,《左传》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占98.4%。
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
例如: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
我们可以认为前置是沿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
(三)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①宋何罪之有 ?②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③将虢是灭,何爱于虞?④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
⑤王贪而无信,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⑥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你)其各例意思分别是:宋有何罪、说的是虞虢、将灭虢、依晋郑、感蔡、过尔。
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便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
以上例就是这种格式。
这种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
其他语句如:1惟余马首是瞻。
(只要看我的马头就行了)2惟陈言之务去。
(只要是陈旧的语言就务必去除)以上各句翻译要体现出“只要…就”的意思来,如只要是命令就听从,只要有利就图,只要是人才就举荐。
古汉语中,还有些没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但并不多见。
(2)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中心语。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没,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
今译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语前面,其格式有三类〈1〉数量性定语后置①命子封帅车-- 三百乘以伐京。
②不豫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③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2〉修饰性的定语后置①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分别译为:“长长的剑”(陆离,形容剑之长),“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
高高的庙堂,远远的江湖。
〈3〉“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①太子宾客 -- 知其事音,皆白衣冠道之。
②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③村中少年 -- 好事者驯养一虫。
译为“知其事的太子宾客:“突怒偃蹇,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的石头:“好事的少年”。
都因为有“者”字标志而将定语后置。
(3) 介词宾语前置介词结构的宾语通常是在介词后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放在介词之前,主要以下两种:〈1〉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前置①许子奚为不自织? (为什么?)②何以战? (凭什么?)③客胡为若此 (为什么?)④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为何?)⑤学恶乎始 ? 恶乎终 ? (从哪里?)〈2〉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的前置。
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虽无形式标志,但也可以将宾语提到介词之前。
例如: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③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待。
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夜以继日”这类成语是古汉语的遗够(4) 介宾语短语的位置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
但是,古汉语中表示方式、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断语务作补语。
“以、宾”式短语作状语。
补语参串,而这些补语的短语,今译时一般要作状语翻译。
若仍作补语直译,便感到生际别扭,如:①何不试之以足 ?(用脚试试)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④兵数破于齐秦。
⑤名垂乎后世。
例①、②是介对象,③介处所,主动者,⑤介时间,今译时,都应译作状语。
(5) 谓语前置主倒置,是为了突出谓语的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或是为了合乎讲对仗,押音韵,如①子耶,言伐莒者?②甚矣,汝之不惠!③美哉室!④大哉,其之为君也!⑤灼灼其华⑥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以上之例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
A.疑问句B.感叹句C.旧诗词押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
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
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
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单句)(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
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
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
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
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
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
)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