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5盐和糖的溶解
2024年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7.把它们分离(课件)

实验
3.蒸发: 使水分蒸发,把盐析出来
实验
实验总结: 如何将含有沙子、铁屑等杂物的食盐分离出来
实验一:用磁铁吸引铁屑,分离出铁屑。 实验二:通过溶解和过滤,分离出沙子。 实验三:蒸发水分,得到食盐
பைடு நூலகம்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我们用( A )方法把铁屑从食盐中析出来的。
A.磁铁
B.过滤 C.蒸发
2.我们用( C )方法把沙子从盐水中析出来。
A.加热
B.蒸发
C.过滤
3.食盐如何分离出来( A
)。
A.蒸发
B.过渡
C.磁铁
让科学流行起来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溶解与分离》
把它们分离
想一想
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如何将它们分离开呢?
沙子
食盐
铁屑
想一想
怎样把食盐和铁屑分离出来?
实验
怎样把食盐中的沙子分离出来
1.把沙子和食盐混入水中
沙子
食盐
实验 2.过滤:
把沙子从中过滤出来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 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 的烧杯内壁。
人教鄂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 盐和糖的溶解 教案

人教鄂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 盐和糖的溶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物质溶解能力的不同。
2.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
3.了解影响白糖溶解速度的因素。
4.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5.观察、回忆日常生活中快速溶解的应用。
6.学会细致观察生活并互相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食盐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食盐20g、白糖20g,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杯2个,量筒,小勺,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活动设计:糖溶解时间记录.jpg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聚焦问题: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白糖放入水中,它们会溶解在水中。
如果我们一直加入同样多的物质,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过渡: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食盐的溶解提问: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点拨:食用碱、味精、墨水、醋、味精等。
过渡:物质溶解在水中有没有限度?能一直溶解下去吗?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1)工具与材料:食盐、烧杯、量筒、玻璃杯、胶头滴管、小勺、水。
2)实验操作:①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接近50毫升时改用滴管滴加接近刻度线。
②加入一勺食盐,待这勺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勺食盐。
如此一勺一勺滴加入食盐,会有什么发现?知识点二:白糖的溶解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记下了50毫升水中溶解食盐的份数;现在我们来探究50毫升水中溶解XXX的份数。
展示实验用品。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实验。
展示表格,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物质。
食盐。
白糖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溶解能力比较实验结论提问:谁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计算溶解份数的?实验】探究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盐和糖的溶解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盐和糖的溶解》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曾经在烹饪或者制作饮料时,遇到过需要溶解盐或糖的情况呢?盐和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盐和糖的溶解现象。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将探究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了解溶解的基本规律。
三、实验材料1. 盐、糖2. 水3. 量筒4. 烧杯5. 搅拌棒6.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用量筒分别量取50ml水到两个烧杯中。
2. 在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盐,另一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糖。
3. 分别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盐和糖是否完全溶解。
4. 记录下盐和糖分别溶解所需的时间。
5.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数据1. 盐和糖分别溶解所需时间:- 盐:______秒- 糖:______秒2. 水的温度:______摄氏度六、实验分析1. 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有何异同?2. 水的温度对盐和糖的溶解有何影响?3. 为什么盐和糖会在水中溶解?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且掌握了溶解的基本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来合理利用盐和糖,更好地烹饪和制作饮料。
八、延伸拓展1. 除了盐和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它们的溶解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 实验中水的温度对溶解有影响,那么其他因素还会对溶解产生影响吗?通过本实验,相信同学们对盐和糖的溶解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更多有趣的化学现象。
第二课时一、导入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在热水中加入盐会使水变得更加咸呢?又为什么在冷水中加入糖会使水变得更甜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盐和糖的溶解性质,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二、目标1. 了解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性质;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3. 能够解释盐和糖在水中溶解的原理。
三、探究1. 实验一: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材料:盐、糖、两个透明玻璃杯、勺子、水步骤:a. 在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相同量的水;b. 向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盐,另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糖;c. 用勺子搅拌均匀,观察盐和糖是否完全溶解。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把它们分离教案

把它们分离一、教材分析《把它们分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二单元,也是溶剂和分离最后一课,通过第5课是《盐和糖的溶解》和第6课《把盐析出米》,学生知道了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学会利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使食盐从盐水中析出。
本课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遇到的问题:如果食盐中混有沙子、铁屑等杂质,我们如何将它们分离开呢?本节课在教材中有以下4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如果食盐中混有沙子、铁屑等杂质,我们如何将它们分离开呢?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三个小问题,一是先分离哪一个,确定分离顺序,二是怎样把食盐中混有的铁屑分离出来?三是怎样把食盐中混有的沙子分离出来。
第二个环节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把食盐中混有的铁屑分离出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磁铁能够吸铁的性质,引导学生用磁铁一点一点将混在食盐中的铁屑吸出来,这样就把铁屑分离出来了。
第三个环节是解决第三个问题:怎样把食盐中混有的沙子分离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溶解:将混有沙子的食盐放入水中。
结果食盐溶解于水,沙子难溶解于水。
第二步,过滤:过滤之后,沙子留在上面细棉布上,盐水滴落到下面的瓶子里,便实现了沙子与食盐的分离。
第三步,蒸发:将食盐水倒在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水分,就可以得到食盐了。
第四个环节是本课的拓展与应用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学到如何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能用溶解、蒸发、过滤等方法将食盐从含有铁屑、沙子等杂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2、借助实验器材来如实的记录数据,进行探究实验。
(二)科学探究:1、能利用铁被磁铁吸引的特性,将铁屑从食盐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会运用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
2、能在教师引导下,能就溶解、过滤和蒸发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科学态度:1、培养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愿意倾听和分享信息,养成用实验事实说话的意识。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5.①像食盐、砂糖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作溶解现象。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点要与所要量取的刻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与刻度线相平。
③往水中加入食盐或砂糖时,待这勺食盐或砂糖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勺。
④同样多的水能溶解不同物质的量不一样。
50毫升水中能溶解18克食盐或100克砂糖。
⑤哪些因素会影响方糖的溶解?(1压碎方糖2加热3搅拌)⑥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首先将方糖压碎;然后给水加热,并且在加热水的过程中不断搅拌。
这样方糖才能尽快在水中溶解)⑦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
6.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且蒸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②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1面积,面积越大蒸发越快;2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3空气的流通速度,空气流通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③怎样制作浓盐水?(在水中加入食盐,当水中不能再溶解食盐时,浓盐水就制作好了。
)④蒸发皿在加热浓盐水时要注意什么?(加热时,要带护目镜,以防伤害眼睛。
等看到有白色的晶体析出时,要用玻璃棒慢慢地搅拌。
搅拌时,身体不要凑得太近,以防止蒸发皿中的固体溅出来烫伤皮肤。
)⑤怎样把食盐析出来?(将盐水加热,加快蒸发,就能将盐析出来。
)⑥食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食盐的来源多种多样,可分为海盐、池盐、岩盐三大类。
⑦海盐是海滨地区以海水灌注盐田,然后蒸发而成。
我国海盐主要产区集中在河北、天津、山东、辽宁等地。
⑧池盐是由内陆的咸水湖湖水蒸发而成的。
我国的池盐主要产地有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和山西等地。
⑨岩盐是由海水沉积物被地壳变动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我国的岩盐多产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7.①怎样将食盐中的铁屑分离出来?(利用磁铁能吸铁的性质,用磁铁把铁屑吸出来。
)②怎样把食盐中的沙子分离出来?(1把有沙子的食盐放入水中,使食盐溶解;2过滤,得到盐水,分离出沙子,为了得到干净的盐水,可更换滤纸多过滤几次3把盐水加热,加快蒸发,得到干净的食盐)③怎样过滤?(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人教鄂教版(2024秋)三年级上册科学2.2把盐析出来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盐的溶解与析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盐的溶解与析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创新能力激发: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培养: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6.学科交叉融合观念树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科学与数学、社会、环境等学科相结合,树立学科交叉融合的观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生活中如何通过蒸发和冷却两种方法把盐从溶液中析出来的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盐的溶解与析出的原理,以及蒸发和冷却两种方法的异同。对于这部分难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盐的溶解与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
这个视频详细演示了盐的溶解与析出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要领,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行复习实验操作。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盐的溶解与析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有疑问,可随时向我提问,我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个小实验,尝试在家中使用蒸发和冷却的方法,把食物中的盐分去除。学生可以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在下节课分享给其他同学。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盐和糖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

一杯水能溶解 204克白糖.
谢谢!
5、 盐和糖的溶解
(溶解多少食盐呢?
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白糖呢?
实验一: 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勺食盐?
正确使用量筒:
用量筒量取水时, 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 点要与所要量取的刻 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 与刻度线相平。
正确使用小勺:
用小勺取食盐时要取平勺。 加入一勺食盐,待这勺食 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 二勺食盐。如此这样一勺 一勺地加入食盐,会有什么 发现?
50毫升水能溶解 18克食盐。
50ml水能溶解51勺白糖,如果每勺白糖2克
50毫升水能溶解 多少克白糖?
50毫升水能溶解 102克白糖。
50ml水能溶解18g食盐,一杯水有100毫升
一杯水能溶解 多少克食盐?
一杯水能溶 解36克食盐.
50毫升水能溶解102克白糖,一杯水有100毫升
一杯水能溶解 多少克白糖?
50毫升水能溶解的 白糖和食盐一样多
吗?
实验二: 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勺白糖?
50毫升水能溶解的食盐和白 糖的一样多吗?
不一样,能溶解的白糖多。
大量实验表明:常温下, 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9勺食盐。 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51勺白糖。
50毫升水能溶解9勺食盐,如果每勺食盐2克
50毫升水能溶解 多少克食盐?
2024年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盐和糖的溶解(课件)

盐和糖的溶解
想一想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
食盐
白糖
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 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2.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 和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 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所以在 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4.量筒是厚壁容器,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液体, 也不能在其中溶解物质、稀释和混合液体,更不能 用作反应容器。
实验 把加快溶解的方法写或画出来。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食盐在水中溶解后是( D )分散的。 A.上多 B.下多 C.中间多 D.均匀 5.加快溶解的方法( ACD )。 A.温度 B.湿度 C.搅拌 D.压碎 二、判断题 1.食盐和糖一样,放入水中就不见了。(√)
2.食盐和糖一样,都是颗粒状的。( )√
3.食盐在水中看不见了,就是消失了。( × )
4.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不可用手举起量筒。 √( )
5.食盐和色素都能溶解在水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让科学流行起来
盐和糖的溶解
水/毫升
食盐/勺
白糖/勺
50
想一想
哪些因素会影响方糖的溶解?
方糖 压碎
加热
搅拌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酒精灯在使用前要检查灯芯。灯芯不要太短,一般浸入酒精 后还要留出4-5厘米。灯壶内的酒精要在体积的三分之二为宜,最 少不能少于体积的四分之一。添加酒精时一定要借助漏斗,以免将 酒精洒出。绝对禁止向燃烧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会造成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盐和糖的溶解》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饮用水为主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贴近儿童实际,适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整个单元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
在这条主线内,有着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内容。
这课的主要内容有:做水的溶解性实验,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品,并探究如何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
同学们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
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在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资的前提下意识到水对人类及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溶解现象”。
通过观察高锰酸钾的溶化过程,认识溶解现象。
第二部分: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想方法使一块方糖能在水中尽快溶解。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似乎都知道:糖“化”到水中去了;像糖之类的物质是可以“化”在水中的,而沙之类的物质则不行,这也是学生知道的。
但学生已有的这些理解和认知,只是对“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朴素、直观的理解,处于“前概念”水平。
至于,糖是怎样“化”到水中去的?在水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才是“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本质(而这些是学生很少思考的),也正是本节课要通过对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后要达到的概念水平。
像面粉之类的物质在水中究竟有没有溶解,根据学生原有的概念水平,很难判断,随着“溶解”这一概念的逐步发展,当学生有了清晰的、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以后,再来判断,已经不再是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
3.能够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并积极主动的与同组同学相互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并能分辨出什么物体在水中可以溶解,什么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教学难点: 知道加快物体溶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8只,玻璃棒8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
大小一样的方糖5块,研磨器和开水。
教师准备2个烧杯,砂糖,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引入新课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听《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引入思考:糖到哪里去了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糖到哪里去了”这种现象,再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呈现
(二)新课呈现:探究溶解现象。
1.教师演示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1)先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颗粒状)
(2)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时将烧杯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加入适量糖,一手扶杯,另外一手搅拌。
(手拿住搅拌棒的上端, 搅拌时要注意搅拌棒朝着一个方向搅拌,注意动作一定要轻。
)注意搅拌时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3)糖到哪里去了? 糖不见了,化了……
2.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1)请同学们观察高锰酸钾的形状,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和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因为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药品,所以在取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防止伤了皮肤。
注意一定要用药匙或镊子。
而且高锰酸钾的量一定要少。
实验过程:先将一小颗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水中,不要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和现象。
(2)小组合作实验。
(3)交流汇报:请小老师上台演示实验,并口述过程。
用镊子取一小颗的高锰酸钾颗粒轻轻地放入水中,不要搅拌,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水中的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搅动一下,就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四面八方扩散,最后,这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3.总结:像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
活动3
【讲授】深入探究
(三)深入探究:其他物质是不是都能溶解。
1.动手实验,证实猜测,发现不溶解。
展示实验材料砂、食盐、味精、面粉、五香粉和粉笔灰。
(1)请同学猜测结果。
(2)PPT展示实验注意事项,开始实验。
2.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观察研究结果,完成表格。
物品砂食盐味精面粉五香粉粉笔灰
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水
备注:用√表示。
3.总结:学生汇报填表结果。
在判断面粉是否溶于水时估计会有意见分歧,请说出各自的理由。
活动4
【活动】延伸拓展
如何加速方糖的溶解?
(1)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法。
(2)比一比,看哪个组能更快使方糖溶解?
【练习】应用
在生活中,溶解可以帮助我们做事,你知道吗?
活动6
【活动】板书设计
糖到哪里去了
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加热搅拌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