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安登高》诗词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诗词赏析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即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即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尊重自己的尺度《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这首七律的首联是说,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与美好景物的愉悦感受。
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颔联是说,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的摘下满把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使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
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颈联是说,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尾联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这里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九日齐山登高》解析

《九日齐山登高》解析人生作为一场旅行,在这个旅途中有太多我们所预料不到的事情。
也许此刻你正漫步在阴雨连绵的泥泞小路上,但是下一秒可能就看到了一条整洁宽敞的大道。
也许此刻你正享受着鲜花的芬芳,但是下一秒就会看到鲜花下隐藏的尖刺。
每个国家或者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节日,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现实生活及古诗中存在的很多节日都有祭奠祖先的传统。
有相聚就有分离,有家乡就有远行。
这些节日在表达对先人的思念的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于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在外远游的游子们,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牧的这首《九日齐山登高》描写的就是发生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的感怀。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唐诗以它豪迈开放的风格独树一帜。
而在这些诗作当中,最著名的代表性诗人当然要数“诗仙”李白。
而杜牧的这首登高诗同样传承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念。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面上倒映着秋天的景色,大雁刚刚开始向南飞去。
与朋友相约一同提着酒壶登山。
诗人在开篇就写出了诗歌的时间是在秋天,而首句诗歌中的一个“秋”字,意在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是这里只是代表性的描写了南归的大雁。
但是,秋景当然不只是大雁南归。
所以,诗人用一个字涵盖了秋天的景色,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和喝酒都是这个节日的传统。
所以,诗人相约自己的友人,一同登高,还不忘带上酒壶。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平时有尘世的烦恼忧愁缠身,难得一次开怀大笑。
如今正逢着菊花盛开的时节,一定要在头上插满了菊花才归去。
节日即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放松的机会。
在这短暂的狂欢里,你可以暂时的放下平日里的忧愁,和自己的友人开怀畅饮,开怀大笑。
当然了,在自己的头上插满菊花并不是诗人的本意,诗人是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彻底的洒脱一次的心情。
古诗九日齐山登高翻译赏析

古诗九日齐山登高翻译赏析《九日齐山登高》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前言】《九日齐山登高》选自《樊川诗集注》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起二句兴寄高远,以高秋写高情,颇显名士风范。
三四句即引古名士庄周、陶潜以为解释。
后四句直言纵饮销忧、旷达处世,不必忧生伤逝。
此诗风格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令人读来颇觉顿挫跌宕,风神摇曳。
【注释】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②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③“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④“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⑤酩酊(dǐng):大醉。
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翻译】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ORg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赏析】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九日齐山登高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
九日齐山登高_古诗大全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赏析
翠微。
己:
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
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
篇中“须插”、
“客”。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2138204693daef5ff73d5a.png)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很多同学都觉得高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很难学,考试基本靠蒙,其实只要多做几篇练习就能找到其中规律。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⑵翠微: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扣合重阳节习俗。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九日齐山登高》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⑵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鉴赏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九日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九日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首超棒的。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你瞧,这开头多有意境啊!
就好像咱自己站在江边,看着秋天的影子映在江水里,大雁刚开始南飞。
哎呀,这画面感,绝了!这不就跟咱秋天出去玩,看到的美景一
样嘛!例子:咱出去爬山的时候,不也能看到那山那水那天空嘛!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哇塞,这说的不就是咱平常
的生活嘛!在这乱糟糟的尘世里,哪那么容易就开怀大笑啊!但到了
这时候,可得把菊花插满头才过瘾呢!就好比咱有时候遇到烦心事,
不也得找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儿做嘛!例子:比如吃顿好吃的,或者去
唱唱歌啥的。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哈哈,干脆就痛痛快快喝个
大醉来庆祝这个佳节吧,别去因为那落日余晖而伤感啦!这多洒脱啊!就像咱有时候,别管那么多,先让自己开心了再说!例子:谁还没个
放纵的时候呀!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从古至今不都这样嘛,何必
像齐景公在牛山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这话说得多在理呀!咱不能老
纠结过去那些不开心的事儿,得向前看呀!例子:就像咱不能老想着
以前犯的错,得想着以后怎么更好呀!
我觉得这首诗啊,真的是把那种豁达、洒脱的心境写得淋漓尽致。
它告诉咱,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但咱不能老沉浸在里面,得学会享
受当下,该开心就开心,该放纵就放纵。
别老为那些已经过去的或者
还没发生的事儿烦恼,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说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
《九日齐山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
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
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
、
“客”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