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操作规范-(1)

合集下载

医院口腔外科牙拔除术操作规范

医院口腔外科牙拔除术操作规范

医院口腔外科牙拔除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牙体病:牙体严重广泛龋坏,无法或无条件修复者。

2. 根尖病:根尖周围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及根尖切除等方法保留者。

3. 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围骨组织大部分破坏。

4. 创伤:因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

5. 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与美观的牙。

6. 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的阻生牙。

7. 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妨碍功能。

8. 治疗需要:治疗需要减数正畸牙、放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

9. 滞留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牙。

10. 病灶牙:引起颌面部软组织或骨组织炎症或疑为某些疾病的病灶牙。

【禁忌证】1.血液病:(1)血友病(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白血病;(4)贫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中度以上贫血应视为绝对禁忌。

2. 心脏病:心功能Ⅲ级者,应视为拔牙禁忌证,心肌梗死和拔牙手术间隔时间应大于6个月,术前应使用抗生素。

3. 高血压:应根据有无自觉症状,血压是否稳定及精神是否紧张来决定;血压如高于24/13.3Kpa时应接受内科治疗。

4. 肝脏病:急性肝炎、乙肝活动期以及肝功能严重损害者应暂缓拔牙。

5. 肾脏病:肾功能衰竭期或严重肾病者均不应拔牙。

6. 糖尿病:未控制的糖尿病是拔牙的禁忌证,如血糖控制在160mg以内,应在术前后予以抗生素。

7. 口腔恶性肿瘤:对恶性肿瘤范围内的病牙不应单独拔除。

8. 妊娠:有习惯性流产或早产史者,最好不在妊娠期拔牙,一般妊娠3-6个月时拔牙较为安全。

9. 月经期: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一般应缓期手术。

10. 急性炎症期:11.甲状腺功能亢进:基础代谢率低于+20%,脉搏每分钟少于100次,方可进行拔牙术。

【操作步骤】1.术前检查:(1)询问病史;(2)询问病员的全身情况;(3)详细的局部检查,肯定所要拔除牙符合拔牙适应证。

2. 调整病员位置:3. 手术区处理,进行消毒、隔离;4. 器械准备;5. 局部麻醉;6. 分离牙龈;7. 挺松病牙;8. 安放拔牙钳;9. 拔除病牙;10. 拔除牙的检查及拔牙创面的处理;11.拔牙术后医嘱:(1)口头医嘱,预防出血,避免用患侧咀嚼;(2)消炎止痛药物的正确应用。

牙拔除术(含局麻)标准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图评分标准

牙拔除术(含局麻)标准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图评分标准

牙拔除术(含局麻)(标准操作规范)牙拔除术是指采用常规拔牙器械(牙钳、牙挺、分离器、刮匙)对简单牙及牙根进行拔除的手术。

【适应证】1.无法保留的患牙,因严重的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牙外伤、牙髓内吸收而无法治疗。

2.没有保留价值的牙,已发生病变或已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病变的无功能或功能很小的患牙。

3.因正畸、义齿修复、种植、正颌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需要;因良性肿瘤、颌骨骨折累及、恶性肿瘤放疗前需要拔除的牙;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疾患的病灶牙。

4.因美观、经济等原因。

【禁忌证】1.系统因素○1 严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甲亢。

○2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血管瓣膜受损类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

○3 严重出血倾向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

○4 妊娠期的前及后3 个月、处于急性期的各种传染病应尽量避免。

2.局部因素○1 恶性肿瘤累及。

○2中心性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性骨囊肿。

○3放疗后3~5 年内尽量避免。

○4局部急性炎症期应根据具体情况。

【用品】口腔检查器、口腔黏膜消毒剂、棉签,带有口腔黏膜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局部麻醉药物,消毒用品,操作人员无菌口罩、无菌手术帽、无菌手套,牙龈分离器、口腔外科专用刮匙,正确的拔牙钳子,棉球、棉卷等敷料。

【操作方法】1. 完善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及理解后签知情同意书。

2. 认真检查患者或根据病例核对患牙,判断该牙拔除的必要性或适应证。

仔细询问患者的全身病史,除外拔牙禁忌证。

3.准备好物品,清洁双手,戴口罩帽子。

4.拔除上牙时,上颌咬合平面与地面成45°角,其高度应在医生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之间。

但在行腭前神经传导阻滞时,上颌咬合平面应与地面呈60 度角。

拔除下牙时,下颌咬合平面与地面平行,其高度应在医生肘关节以下;6.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

7.左手用口镜或者手指提拉口角,干棉球擦干,消毒注射区黏膜。

8.注射器按正确的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进行操作,在进针过程中,注射针不能触碰其他组织,如颊、舌、牙。

拔牙操作规范-(1)

拔牙操作规范-(1)

普通牙拔除术【适应症】1.龋病牙体严重广泛的龋坏而不能有效治疗利用者2.根尖病根尖周围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者3.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已大部分破坏,牙极为松动者4.隐裂牙、牙根纵裂及创伤性磨牙根折者5.牙外伤如牙根折断且折断线与口腔相通,难以治疗利用者6.牙内吸收牙髓腔壁吸收过多或穿通者7.埋伏牙引起邻牙疼痛或压迫吸收时,在邻牙可以保留的情况下可拔除8.阻生牙常发生冠周炎或引起邻牙牙根吸收、龋坏者9.额外牙使邻牙迟萌或错位萌出、牙根吸收或导致牙列拥挤者10.融合牙及双生牙发生于乳牙列的融合牙及双生牙,如阻碍及继承恒牙的萌出,应予拔除。

恒牙列中的融合牙及双生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去除或保留。

11.滞留乳牙影响恒牙萌出者应拔除。

成人牙列中的乳牙,如下方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未萌出时,可保留。

12.错位牙致软组织挫伤而又不能用正畸方法矫正者。

13.治疗需要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减数的牙;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需要拔除的牙;囊肿或良性肿瘤累及的牙等。

14.骨折累及的牙颌骨骨折或牙槽骨骨折累及的牙,应根据创伤治疗是否需要,以及牙本身的情况决定去除或保留。

【禁忌症】1.心脏病(1)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者;(3)心功能III—IV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者;(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24/14.7kPa(180/110mmHg)者;(5)有III度或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征病史者。

2.高血压血压高于160/100mmHg的患者需要拔牙的,应视情况,建议在监护或与内科医生合作下进行。

3.血液系统疾病(1)贫血;(2)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3)恶心淋巴瘤;(4)白血病;(5)出血性疾病。

4.糖尿病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者可拔牙。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静息脉搏在100次/分以上,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上视为拔牙禁忌。

口腔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技术操作常规一、基本要求(一)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空腔诊疗器械,包括口径、探针、牙科镊子等空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

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五)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医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一)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1、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2、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口腔四手操作规范制度-模板

口腔四手操作规范制度-模板

口腔四手操作规范制度一、口腔四手操作技术是在口腔治疗的全过程中,医生、护士采取舒适的座位,患者采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二、其核心观点是“以人为中心,以零(凡是自然的健康的状态都看作是零)为概念,以感觉为基础”。

三、基本原则:1.医生必须坐着操作2.患者取平卧位3.护士与医生密切地配合,必须以轻松自然,不扭曲的体位进行操作4.护士应在尽可能靠近患者口腔的范围内传递所有的器械和材料四、基本要求:医生和护士有各自互不干扰的工作区域,保证通畅的工作线路和密切的配合。

五、四手操作医护患的位置:医生护士在治疗过程中自始至终采用坐式操作,以平衡的姿势坐下,保持良好的体位,即能持续工作又不损伤健康。

医生和护士有他们各自的,互不干扰的工作区域,以保证通畅的工作路线和密切的互相配合。

1.医生的正确体位:医生工作中应有平衡舒适的体位,双足平放地面,大腿应几乎与地面平行,两肩连线也应平行于地面,不能让单侧向前或向后探出。

双手保持在心脏水平,前臂在工作时应能与地面平行。

头部微向前倾,眼睛向下看着工作区,背部挺直且靠住椅背。

2.护士的正确体位:为了更好地看到整个口腔,护士的位置要求应比医生高出一头(10cm)。

护士椅应该接近患者椅位,椅面向着患者并与患者的口腔在同一水平面上,胯部与患者肩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护士应坐在椅位上背部挺直,脚放在脚踏上,大腿与地面平行,扶手放在肋下区以便作为身体在倾斜体位时的支撑。

3.患者的正确体位:病人采取仰卧位,综合治疗椅的靠背呈水平位或抬高7度到12度,脊柱完全放松,头部位置舒适。

当医生的头部和眼睛向前倾斜时,病人的口腔应在医生眼睛的正下方,病人的上颌牙合平面平行于医生的身体,下颌牙合平面与医生的面部相对,头部与心脏平位,下肢完全放松,头部必须靠于头托端部。

六、四手操作器械传递的位置:为了更好地说明医生,护士及设备与病人之间的位置关系,我们将医生护士病人的位置关系假想成一个钟面,以病人的脸为中心,分成四个时钟区。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23456789101112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目录2829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30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31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32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33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343536373839404142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7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6869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701.1收集71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

在收取72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73别。

74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75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76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77收取、发放登记表。

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781.2 分检、毁形79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80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81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 82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

如遇传染病(肝83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 84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851.2.3 传送86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污87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88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17最新版)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17最新版)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1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6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7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17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 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20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第一步:手机/ 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1.1 收集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 器械。

在收取过1.1.2 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别。

1.1.3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1.1.4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放登记表。

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1.2 分检、毁形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 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

如遇传染病(肝1.2.3 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 的84 消毒液隔离浸泡30 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1.2.4 传送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

)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第二步:清洗消毒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 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

口腔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2023年3月目录第一章龋病 (2)第二章牙髓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根尖周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牙周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概述龋病俗称蛙牙、虫牙,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上慢性、进行性破坏在细菌性疾病。

2.0病因目前较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理论,即龋病是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3.0诊断要点3.1龋病的诊断仅限于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的活髓牙,表现为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的改变。

3.2好发牙位: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患龋率最低的是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3.3分类按情况和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按损坏的部位,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形釉质龋、隐匿性龋;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上述分类中,按照病变深度分类最常用,不同的类型诊断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患者的感觉也不一样,治疗手段也存在差异,患者的预后也不一样。

4.0主要症状4.1牙齿颜色改变:是龋病最常见的症状,根据发病部位和龋坏程度不同,可出现白恶色、黄褐色、棕褐色、黑色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牙拔除术【适应症】1.龋病牙体严重广泛的龋坏而不能有效治疗利用者2.根尖病根尖周围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者3.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已大部分破坏,牙极为松动者4.隐裂牙、牙根纵裂及创伤性磨牙根折者5.牙外伤如牙根折断且折断线与口腔相通,难以治疗利用者6.牙内吸收牙髓腔壁吸收过多或穿通者7.埋伏牙引起邻牙疼痛或压迫吸收时,在邻牙可以保留的情况下可拔除8.阻生牙常发生冠周炎或引起邻牙牙根吸收、龋坏者9.额外牙使邻牙迟萌或错位萌出、牙根吸收或导致牙列拥挤者10.融合牙及双生牙发生于乳牙列的融合牙及双生牙,如阻碍及继承恒牙的萌出,应予拔除。

恒牙列中的融合牙及双生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去除或保留。

11.滞留乳牙影响恒牙萌出者应拔除。

成人牙列中的乳牙,如下方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未萌出时,可保留。

12.错位牙致软组织挫伤而又不能用正畸方法矫正者。

13.治疗需要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减数的牙;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需要拔除的牙;囊肿或良性肿瘤累及的牙等。

14.骨折累及的牙颌骨骨折或牙槽骨骨折累及的牙,应根据创伤治疗是否需要,以及牙本身的情况决定去除或保留。

【禁忌症】1.心脏病(1)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者;(3)心功能III—IV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者;(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24/14.7kPa(180/110mmHg)者;(5)有III度或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征病史者。

2.高血压血压高于160/100mmHg的患者需要拔牙的,应视情况,建议在监护或与内科医生合作下进行。

3.血液系统疾病(1)贫血;(2)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3)恶心淋巴瘤;(4)白血病;(5)出血性疾病。

4.糖尿病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者可拔牙。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静息脉搏在100次/分以上,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上视为拔牙禁忌。

6.肾脏疾病各类急性肾病均应暂缓拔牙。

7.肝炎急性肝炎期间应暂缓拔牙。

8.妊娠在怀孕的第4、5、6个月期间,进行拔牙较为安全。

9.月经期月经期应暂缓拔牙。

10.口腔颌面部感染急性期急性炎症期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决定是否合适拔牙。

11.恶性肿瘤对位于已经过放疗照射区的患牙3~5年内不能拔牙,5年以上拔除应持慎重态度。

12.长期抗凝药物治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根据专科医生诊疗后视情况于术前暂停抗凝药物。

13.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此患者的拔牙应与专科医师合作进行。

14.神经精神疾患不能合作的神经精神疾患患者拔牙应慎重,必须拔牙者应在全麻下进行。

15.其他其他原因不宜拔牙者。

【操作程序及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核对“姓名、年龄”,必要时核对“就诊号”,例如:“您叫什么名字?您多大年龄了?”等方式确认。

然后要求患者正确叙述病情。

2.术前检查(1)询问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全身健康及出血情况等。

女性患者注意妊娠期及月经期。

对存在拔牙禁忌证得患者,必要时应做有关检查。

(2)口腔检查:口腔全面检查,预拔除牙的检查及预拔牙前后牙的健康情况并记录。

必要时拍摄X线片以进一步了解患牙及其牙周情况,以及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

(3)术前沟通:向患者说明拔牙术中可能发生的的情况及交代术后注意事项等。

对复杂而手术难度较大以及因其他治疗所需的牙拔除,应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4)患者体位:拔牙时患者多采用坐位。

拔上颌牙时,患者上颌牙合平面约与地平面成45°角。

拔除下颌牙时,患者下颌牙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5)手术区准备:使用消毒灭菌的器械和敷料,拔牙术区常规消毒;拔除阻生牙、埋伏牙或需翻瓣去骨的手术,口周和面部的皮肤应予消毒、铺巾。

口内术区及麻醉穿刺区以1%碘酊消毒。

术者洗手并消毒,戴手套操作。

(6)根据手术准备相应的器械。

3.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1)麻醉前及拔牙操作前核对患者身份及拔牙位确认。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必要时核对“就诊号”,例如:“您叫什么名字?您多大年龄了?”拔牙位的确认可将全口牙列分为四个象限:左上、右上、右下、左下,每象限牙位编号为1—8号,1—4号牙位拔除以正序数数,5—8牙位拔除以倒序数数告知患者确认。

(2)仔细分离牙龈。

(3)挺松牙齿。

对坚固不松动的牙、死髓牙、冠部有大的充填物或牙冠破坏较大时,应用牙挺将牙齿挺松后换用牙钳。

(4)正确选用及安放拔牙钳,夹紧牙齿,夹紧程度以钳喙不易滑动为宜。

注意核对牙位,勿伤及邻牙。

(5)拔除患牙。

牙钳夹紧后,分别应用摇动、扭转(上前牙)和牵引(拔除)的方式拔牙。

摇动拔牙,适用于扁根的下前牙、前磨牙及多根的磨牙。

扭转拔牙,适用于根为圆锥形的牙拔除,如上前牙。

牵引拔牙,应与摇动或扭转动作结合,向阻力最小的方向进行。

如牙根有弯曲,应沿弯曲的弧线进行。

【注意事项】1.拔牙后检查拔除的牙是否完整,牙根数目是否符合,牙龈有无撕裂,如有应予缝合。

以刮匙探查牙槽窝,如有异物(牙石、残片等)或肉芽肿等应及时刮除。

2.拔牙窝应用手指垫以纱布或棉球做颊舌侧向压迫使之复位。

如有牙槽骨壁折断应压迫复位。

骨折片已游离并与骨膜脱离者应去除。

3.过高的牙槽中隔、骨嵴或牙槽骨壁应予修整。

4.拔多个牙出现牙龈缘游离外翻时,应予缝合。

5.拔牙创口表面置消毒纱布棉卷并嘱患者咬紧20~30min后弃去。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观察30min以上不再出血方可离院。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适应症】不能正常萌出且本身患有牙体或牙周疾患、影响健康邻牙者均应拔除。

【禁忌症】1.急性炎症期应暂缓拔除。

2.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1.心脏病(1)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者;(3)心功能III—IV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者;(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24/14.7kPa(180/110mmHg)者;(5)有III度或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征病史者。

2.高血压血压高于160/100mmHg的患者需要拔牙的,应视情况,建议在监护或与内科医生合作下进行。

3.血液系统疾病(1)贫血;(2)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3)恶心淋巴瘤;(4)白血病;(5)出血性疾病。

4.糖尿病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者可拔牙。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静息脉搏在100次/分以上,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上视为拔牙禁忌。

6.肾脏疾病各类急性肾病均应暂缓拔牙。

7.肝炎急性肝炎期间应暂缓拔牙。

8.妊娠在怀孕的第4、5、6个月期间,进行拔牙较为安全。

9.月经期月经期应暂缓拔牙。

10.口腔颌面部感染急性期急性炎症期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决定是否合适拔牙。

11.恶性肿瘤对位于已经过放疗照射区的患牙3~5年内不能拔牙,5年以上拔除应持慎重态度。

12.长期抗凝药物治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根据专科医生诊疗后视情况于术前暂停抗凝药物13.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此患者的拔牙应与专科医师合作进行。

14.神经精神疾患不能合作的神经精神疾患患者拔牙应慎重,必须拔牙者应在全麻下进行。

15.其他其他原因不宜拔牙者。

【操作程序及方法】1.口外检查注意颊部有无红肿,如有应触诊其软硬程度。

检查下颌下及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检查下唇有无麻木或感觉异常。

2.口内检查检查患者有无张口困难。

检查第三磨牙区及磨牙后区,注意第三磨牙阻生情况及有无炎症。

必要时对全口牙及口腔黏膜等做检查。

3.X线片检查常规拍摄第三磨牙X线片。

注意阻生位置、牙囊间隙、下颌管情况及其与第三磨牙牙根的关系等。

4.拔除方法及步骤(1)麻醉前及拔牙操作前核对患者身份及拔牙位确认。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必要时核对“就诊号”,例如:“您叫什么名字?您多大年龄了?”拔牙位的确认可将全口牙列分为四个象限:左上、右上、右下、左下,以左下最后一颗牙、右下最后一颗牙等方式与患者确认。

(2)麻醉:除常规的下颌阻滞麻醉外,应在第三磨牙颊侧近中角及远中三点做黏膜下注射。

(3)切开及翻瓣:高位阻生牙拔除一般不需要翻瓣,低位阻生者应切开覆盖的软组织并翻瓣。

远中切口应在下颌支外斜线的舌侧,颊侧切口从远中切口的末端向下,切至前庭沟上缘处。

远中切口勿过分偏向舌侧。

切开时应直达骨面,做粘骨膜全层切开。

翻瓣时,由远中切口的前端开始,向下掀起颊侧黏膜骨膜瓣。

(4)去骨:翻瓣后决定应去除的骨量及所在部位。

如牙合面、颊侧及远中皆有骨质覆盖,需去骨直至牙颈部以下,去骨量决定于牙在骨内的深度、倾斜情况及根的形态等。

将冠部骨阻力解除后,可根据牙根情况或将牙劈开,或再去除部分骨质,以解除根部骨阻力。

去骨可用骨钻或骨凿。

去骨的多少应以牙挺能否插入牙冠的近中面下方为宜。

如水平阻生牙的牙冠位于第二磨牙远中面下方时,还需将牙冠及牙根分开方能拔除。

(5)劈开:常用的劈开方向为正中劈开,置骨凿于正中发育沟处,骨凿的长轴与牙长轴一致。

劈开后应用薄挺挺出远中冠及牙根,后挺出近中冠及牙根。

劈开时如将牙的远中冠劈去,可试用窄而薄的双面凿从髓室底部将牙根分开,再分别去除。

【注意事项】1.拔牙时如用劈开法或去骨法,皆有可能产生牙碎片或骨碎片,应注意检查并清除。

2.拔牙后应探查有无肉芽肿,如有应予刮除。

拔除阻生第三磨牙后,特别是低位者,常有牙囊遗留,多与牙龈相连,应将其去除。

3.邻牙远中牙颈部,特别是在有龋洞时,有食物残渣及牙坏死组织等残留,拔牙后应将其清除。

4.拔牙后应将扩大的牙槽窝压缩复位。

5.去骨后如有锐利骨缘存在,应以咬骨钳及骨锉修整。

6.必要时应缝合创口。

加压止血与普通拔牙相同。

7.术中去骨劈开切勿使用暴力,以避免舌侧骨板和下颌体的意外骨折。

8.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常有肿胀、疼痛、开口困难、吞咽疼痛等现象,拔除后可立即给予冰袋冰敷,并给以消炎、止痛药物。

9.对低位的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前应说明可能伤及下牙槽神经及发生下颌骨折断,并征求患者同意,签署手术同意书。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适应症】1.牙本身龋坏2.与邻牙近中面间经常有食物嵌塞。

3.无对牙合牙而伸长者。

4.部分萌出,反复产生冠周炎。

5.咬颊或摩擦颊黏膜。

6.有囊肿形成。

7.妨碍下颌喙突运动8.压迫第二磨牙,产生龋坏或疼痛9.妨碍义齿的制作及戴入【禁忌症】1.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

1.心脏病(1)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者;(3)心功能III—IV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者;(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24/14.7kPa(180/110mmHg)者;(5)有III度或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征病史者。

2.高血压血压高于160/100mmHg的患者需要拔牙的,应视情况,建议在监护或与内科医生合作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