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水的多少有变化吗》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多变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多变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多变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教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中第四章“奇妙水世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性质、水三态变化以及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等方面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水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三态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 教学重点:水性质、用途以及如何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热水、干冰、杯子、试管、漏斗、注射器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块、水、热水、干冰等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通过实验,展示水在不同温度下三态变化,让幼儿观察并记录。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记录下水三态变化过程。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观察到水性质和变化。

(2)拓展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何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水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 水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3. 节约用水:洗手时关闭水龙头、用盆洗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水龙头、水池等,记录下自己是如何节约用水。

答案:例如,洗手时关闭水龙头,用盆洗脸等。

2. 拓展作业:与家长一起讨论,解水在家庭生活中其他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通过本节课学习,发现幼儿对水性质和三态变化有一定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引导和指导。

2. 在课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水源地、解水处理过程等,增强他们对水资源保护意识。

3. 拓展延伸:开展关于水主题活动,如节水绘画、水资源知识竞赛等,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水不同状态。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知道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冰块、热水、玻璃杯、酒精灯、火柴、铁盘、棉花、温度计。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拿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块的状态,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2.老师把冰块放在玻璃杯中,加入热水,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提问: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变成了什么?(二)实验探究(1)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3)将冰块放在铁盘上,观察冰块的变化。

2.实验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

(1)冰块在热水中熔化,变成水。

(2)冰块在铁盘上熔化,变成水。

(3)冰块在常温下慢慢熔化,变成水。

(三)理论学习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熔化、凝固、蒸发、凝结。

2.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记录,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优点:(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实验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易于学生掌握。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2.不足:(1)部分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讲解。

(2)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部分内容未能充分展开。

(3)对学生的个别问题关注不够,需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的变化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的变化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水的变化教案一、实验目的1.1 帮助幼儿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1.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1.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材料2.1 水2.2 冰块2.3 烧杯2.4 火柴2.5 锅三、实验步骤3.1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并让幼儿用手触摸,感受冰块的温度和状态。

3.2 另外准备一些室温的水,让幼儿用手触摸和观察水的状态。

3.3 用火柴点燃一些火,将火放在水的底部,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3.4 将水倒入锅中,烧开后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四、实验结果4.1 冰块的状态是固体,触感冰冷。

4.2 室温下的水是液体,触感凉爽。

4.3 在火的作用下,水开始慢慢蒸发成水蒸气。

4.4 将水加热至沸点后,水开始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

五、实验讨论5.1 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5.2 通过触摸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幼儿可以了解到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5.3 通过火的作用,幼儿可以了解到液体可以被加热变成气体。

5.4 通过烧杯中的冰块,幼儿可以了解到固体的冷,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遇到。

六、实验总结6.1 通过本次实验,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6.2 本次实验围绕水的状态变化展开,帮助幼儿对水的三种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3 本次实验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7.1 本次实验的内容符合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易于理解和操作。

7.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水的不同状态,增强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渴望。

7.3 实验中需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幼儿在实验中的安全。

以上就是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的变化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愿您的实验活动取得成功!抱歉,我的能力似乎达到了极限。

不过,我可以继续帮您撰写高质量的文章。

我们可以讨论在幼儿园科学实验中如何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 能够简单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2. 认识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

3.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加深对三态变化规律的理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2. 让学生进行实验方法,观察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三态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三态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相变实验器材:蜡烛、铝盆、玻璃杯、冰块、火柴。

教学过程:一、热身在开学时,问学生如果给定一个装满了水的透明杯,并告诉他们将这个杯子放在烤箱中加热,学生会发生什么?如果给出严谨的答案,则可以给予表扬。

二、引入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

冰是固态的;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请学生以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水的三态。

三、实验1. 将一个杯子中的冰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注意观察。

2. 告诉学生用蜡烛,将铝盆里的蜡烛火放在冰块上加热。

观察变化。

3. 将加热后的冰块放到水中。

观察变化。

4. 将水加热到沸腾。

观察变化。

5. 将加热后的水倒入冰水中。

6. 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解析1. 解释此实验结果。

2.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水的三态变化。

如:洗澡时,水从液态变为液滴,变为水蒸气;冬天,湖面结冰,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五、总结学生老师一起总结本次实验,学习到的内容,印象深刻的地方等。

六、作业批改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并给予反馈。

七、拓展了解一下对三态变化的应用。

如生产、科技等方面。

教学方法:教师主讲法、互动探究法、实验探究法等。

评估方法:可采用观察记录法和测试等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方式,使学生更具体、更直观地了解了水的三态规律,加深了学生对三态变化的理解。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要讲得更加详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操作实验。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变化》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变化》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通过实践观察,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变化过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给每位幼儿发放一小杯冷开水,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水的状态。

2. 介绍实验目的:告诉幼儿我们要一起观察和探索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实验1:变化的水- 将一杯冷开水放在幼儿面前,让他们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 将杯子放在一个温暖的地方,如阳光下或暖气旁边。

-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几小时后水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 点拨幼儿,让他们明白水可以从液态变为气态。

4. 实验2:液态的水- 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冰块,让他们观察并记录冰块的状态。

- 在幼儿面前放置一个加热器或一个盛有热水的盆子。

-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热水对冰块的影响。

- 点拨幼儿,让他们明白水可以从固态变为液态。

5. 实验3:固态的水- 给每位幼儿发放一小杯冷开水,让他们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 将杯子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

-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冰冻后水的状态。

- 点拨幼儿,让他们明白水可以从液态变为固态。

6. 总结:与幼儿一起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总结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过程。

7. 结束活动: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对水的变化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材料1. 冷开水2. 冰块3. 加热器或盛有热水的盆子4. 小杯子5. 记录表格> 注意: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大班的科学课程,提供了一个简单且易于理解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认识和探索水的不同状态。

教师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幼儿的认知能力做适当调整和辅助解释。

同时,教师需要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并在实验前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提示和指导。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水的变化精选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水的变化精选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水的变化精选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水的变化精选》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了解水的变化过程不仅能增长幼儿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科学教案《水的变化精选》,帮助幼儿园大班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和探索水的变化。

1. 概述本节以“水的变化”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互动活动,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全面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目标2.1 认识水的三种状态;2.2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2.3 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实施步骤3.1 导入环节教师将一杯冰水放在幼儿面前,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询问他们:这是什么?我们用手触摸一下是什么感觉?3.2 实验一:水的固态教师小组将一小块冰放在幼儿面前,引导幼儿触摸和感受。

然后,教师解释冰是水的固态,可以变成液态。

幼儿围观时,教师对准备好的水进行加热,幼儿可以观察到冰变成了水。

3.3 实验二:水的液态教师倒一杯冷开水,让幼儿触摸,引导他们感受水的液态。

随后,教师使用风扇吹向水,幼儿可见到水慢慢变成气体消失在空气中。

3.4 实验三:水的气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一壶热水的蒸汽,告诉他们这是水的气态。

然后,教师将准备好的冷碗放在蒸汽的上方,幼儿可以观察到蒸汽会凝结成小水滴。

4. 知识拓展通过实验观察,幼儿对水的三种状态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天气变冷时,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天气变热时,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5. 温故知新教师提问一些与水的变化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水的三种状态是什么?我们进行了哪些实验观察了水的变化?为什么水会变成冰和蒸汽?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表扬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表现。

同时,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水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可以用来饮用和洗涤,还可以用于农业、工业、能源生产等多个领域。

通过科学教案的方式,我们可以教导孩子们关于水的特性和用途,让他们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水的多变性质的实践教案。

实践教案一:水的三态变换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换。

1.学生们首先观察并记录自来水龙头的出水现象。

•水流是否连续•水的颜色和透明度2.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可能变化。

•水在冷冻室中会变成什么样?•水在沸腾时会发生什么变化?3.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三态变换。

•准备冷冻室和锅炉水。

•将一杯水放入冷冻室观察变化。

•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观察变化。

4.结束活动后,进行讨论。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理解。

实践教案二:水的溶解性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

1.预先准备几个容器和一些溶质(如食盐、糖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例如:–食盐和糖是否能溶解在水中?–不同温度的水对溶解度是否有影响?3.小组合作,让学生们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溶质和一个容器,并记录实验过程。

–不同小组尝试不同温度的水。

4.学生们观察溶解过程,记录溶解速度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5.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并进行讨论。

实践教案三:水的密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的密度。

1.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密度是否固定。

2.准备一些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例如橡皮泥球、塑料球等。

3.学生们测量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4.学生们分析浮力与物体质量和形状的关系,回答问题:–哪个物体在水中浮力最大?–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大浮力会发生什么变化?5.结束活动后,学生们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以上是几个关于水的多变性质的实践教案。

通过这些教案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自观察和体验水的特性变化,从而加深对水的理解。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技巧。

大班科学教案评价《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评价《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评价《水的三态变化》1. 引言本篇文档将对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进行评价和分析。

该教案是为大班幼儿设计的一堂科学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在评价中,将对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2. 教案设计评价教案设计是科学课开展的基础,一个好的教案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教案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了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这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

3. 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方向,以便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明确而具体,主要包括:•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这些教学目标既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4. 教学内容评价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其中,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指水在不同温度下从固态变为液态,或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教案中的实验环节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水的认知。

5. 教学方法评价本教案采用了观察和实验的教学方法。

观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幼儿能够主动发现和探索事物的规律。

实验是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自参与实践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因此,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6. 教学效果评价经过对本教案的实施观察和评价,教学效果良好。

幼儿们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了观察和实验的环节。

他们通过实践和观察,深入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对水的性质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和家长进行实验:将相同多的液体倒入不同大小的容器,看看会有哪些变化,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好记录,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共同交流。
四.小结及反思:这节课基本以实验为主,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又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了测量液体的不同容器,感知同样多的液体不会因容器的形状及液体的颜色变化而改变,初步建立守恒概念。孩子们对这节课很感兴趣,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判断出容器里液体的多少,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还不是太理解,我会利用课后对不理解的小朋友进行巩固复习。
钢城现代幼儿园备课表执教人:王晓丹
活动时间
(2016)年(5)月(23)日,第(4)周,星期(1),(上)午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重点难点
大班科学活动
《水的多少有变化吗》
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测量液体的多少,感知容积不会因其形状以及颜色的变化而改变,初步建立守恒概念。2、多角度比较,判断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积的大小。
准备:透明塑料杯(6个),量杯(2个),颜色深浅不同的水两种,幼儿用书。
重、难点:多角度比较,判断物体容积的大小。




一.活动导入:教师出示两种颜色不同的水倒入量杯中(一样多),让孩子们首先用目测的方式比较两种液体,哪种液体多?二.活动过程:1、将两种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比量杯小的杯子再进行观察。孩子得出结论:“水会变多。”同样将水倒入大量杯孩子们的结论是:“水变少了。”2、教师操作,引导孩子们自己探索:用大杯子和小杯子盛了一样的水,用同样大的杯子盛颜色深浅不同的水,发现在不同的容器中的水位不同。孩子们相互进行交流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水变多或者是变少的。3、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用量杯验证前面的结论:容积不会因容器的变化而变化,不会因液体的颜色变化而变化。4、和孩子们重复进行实验加强孩子们对这节课的理解。然后请个别孩子单独进行实验自己将结论进行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