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

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
《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范围内数百万人群健康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已成为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
研究发现,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应包括疾病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方案、血糖监测、用药管理等内容。
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病情发展趋势和并发症的危害,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在健康教育方法方面,个性化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为改变意愿。
此外,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生活质量和并发症风险都有所改善。
因此,加强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通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对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
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最佳实践,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健康教育论文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饮食是糖尿病控制达标的基础,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患者对饮食控制在理解和执行方面存在严重的误区。
对饮食误区进行纠正,引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控制方法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点。
通过对在我院治疗的10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对症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具体如下。
1 调查情况1.1 患者情况 2010年1—9月,我院共诊治糖尿病人106人,均为ⅰ型和ⅱ型患者。
其中ⅰ型40例,ⅱ型66例;男49例,女57例。
1.2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问卷106份,回收率100%。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文化程度的差异、社会环境以及其接触的糖尿病病友病情的不同造成了糖尿患者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不同,不懂饮食治疗的科学原则,自行食谱,从而影响了对饮食控制的态度。
1.3 饮食误区的原因有过度紧张和轻视大意两种情况。
1.3.1 过度紧张多见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和从事或曾经从事医务工作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读书看报或亲眼所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特别恐惧紧张,因此,对控制饮食持偏激态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3.1.1 过度节食由于不敢饮食,患者身体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身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提供,脂肪和蛋白质分解的物质为酮体和非蛋白氮,酮体在体内大量聚集会引起酮症酸中毒,非蛋白氮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肾病。
1.3.1.2 限制饮水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多饮水可以加重病情,或害怕多尿而限制饮水,从而引起严重脱水,甚至高度昏迷。
1.3.1.3 肉蛋豆腐饱腹很多患者和家属为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过分控制主食,而过多食用鱼、肉、蛋和豆腐等蛋白质饱腹,使肾小球过滤率增加,加重肾脏负担,从而诱发和(或)加重肾病。
1.3.1.4 拒食水果。
糖尿病应当合理平衡的饮食。
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能帮助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
糖尿病健康教育(2)论文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2)【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81-01【摘要】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促进糖的代谢,控制病情,且具有卫生经济学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可影响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控制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
糖尿病教育对保证糖尿病治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10年12月~2012年6月底共收治糖尿病患者98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45例,女53例,年龄28~8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4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5例,文盲18例。
2 健康教育方式由于个体间存在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差异。
因此,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应因人而异。
(1)口头宣教: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层次的患者。
文化层次低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文化程度高者则可应用医学术语。
(2)书面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如发放健康资料、开办健康教育专栏等。
(3)形象化教育:用于技术性操作,如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注射技术等。
(4)讲座形式:请糖尿病专科医师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请营养师为患者做饮食指导。
(5)座谈会形式:请糖尿病病史较长,具备较好的糖尿病相关知识,且已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介绍经验,谈切身体会,使患者在活动中获得信息,互相交流和鼓励,以增强战胜疾病的能力和信心。
3健康教育内容3.1疾病基本知识指导告诉患者什么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和诱发因素,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2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异常心理是对自己患糖尿病持否定、怀疑心态,因而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及必要的饮食控制。
护士要经常与患者谈心、交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论文3篇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论文3篇第一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探讨1.1对象选择农村老年糖尿病126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9例。
观察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67.8±10.6)岁。
合并脑梗死27例、冠心病19例、高血压病52例,并发酮症酸中毒8例、末梢神经病变13例。
对照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68.7±10.7)岁。
合并脑梗死21例、冠心病15例、高血压病47例,并发酮症酸中毒6例、末梢神经病变11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及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
对照组给予一般糖尿病知识宣教;观察组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住院和家庭健康管理措施,并监督患者和家属落实。
(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即时实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定健康宣教内容,采用通俗易懂方式详细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病因、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并发症、综合治疗方法及健康的行为方式,指导糖尿病患者学会血糖监测方法。
(2)心理干预分析患者心理障碍因素,对已确诊但仍不相信或否认患病的患者,讲解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和方法,协助其正视糖尿病,使其了解糖尿病是一种能够控制的疾病,只要积极治疗,血糖会得到控制。
对精神过于紧张,四处寻医,寻找根治糖尿病特效药的患者,向其系统介绍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切忌盲目投医;对自暴自弃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疏导和鼓励,并介绍成功的病例;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应根据其性格、文化素养及心理状态,给予有针对性的情感支持,树立信心。
(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体重、劳动强度、饮食习惯等,与患者一起制定饮食计划,计算出一日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
责任护士使用食品交换模型,教会患者食品交换方法。
强调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和控制体重的重要性,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蔬菜及粗谷杂粮和低糖水果。
糖尿病病人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

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摘要】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疾病,其内分泌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紊乱。
【关键词】糖尿病;代谢性;临床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05-021病因与发病机理据统计,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已成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
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
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多次检测超过正常值(血糖正常值:3.61-6.10mmol/l,餐后2小时不超过10.0mmol/l);同时尿中出现葡萄糖,这造成高血糖危象或糖尿病。
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糖尿病,在早期的高血糖阶段,由于症状不明显,糖尿病往往不能引起患者重视而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引起多个器官的功能缺陷及衰竭,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出现严重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岛素是由内分泌腺胰岛β-细胞分泌,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原和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来降低血糖浓度,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影响血糖变成糖原和血糖分解,血糖浓度将增高,当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
胰岛素作用或者同时存在的缺陷,可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严重时引起急性并发症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和病死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主要是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血糖以及尿糖增高,严重时引起蛋白质、脂肪、水电质的代谢紊乱,尤其脂肪代谢紊乱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失水、昏迷等。
临床上,本病多见于中年人,青年以及儿童亦有发生,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论文

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32-01糖尿病教育对象,主要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慢性全身性疾病。
他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必须是病人的主动参与和配合,通过接受教育,病人可以更好地、积极地配合治疗。
糖尿病病情的检测,患者护理需要家属的参与,另外,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是高危人群,因此糖尿病教育对象还应包括其家属。
1 糖尿病教育内容糖尿病教育内容应包括糖尿病的一般常识,通过教育使病人对糖尿病的发病率、一般临床表现、分型、治疗、药物用法及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听课者是糖尿病人及其家属而不是医学生,因而应尽量以科普的形式将手,防止专业化。
糖尿病教育内容;“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分型及对健康影响”、“糖尿病病情检测”、“糖尿病药物的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足部护理”、“心理卫生”等.授课老师均为有经验的内分泌医师、护士、营养师及心理专家。
每期一个月,每周安排2个学时,具体时间由科室决定。
通过讲课宣传糖尿病的危害性、严重性,同时强调糖尿病的可防可治性,使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糖尿病防治的有关工作,如控制体重防止肥胖,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调整不合理饮食结构等。
2 糖尿病教育方式糖尿病教育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途径进行宣传,也可利用世界糖尿病日等节日进行大型咨询。
在医院里,糖尿病教育是以糖尿病中心为基地进行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形式进行;2.1 讲课这是糖尿病教育的主要形式,为了发动患者参加,课前通过海报等作宣传,接受报名,然后安排病人、家属听课。
授课者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并接受统一培训,以保证质量。
2.2 示教涉及到一些操作过程时,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示教,如胰岛素注射、尿糖测定、微量血糖检测仪的实用技术均进行示教,直到病人熟练掌握。
糖尿病人健康教育论文

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
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饮食、卫生、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功能,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
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避免患者发生疾病的并发症,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改善,也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延长寿命。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糖尿病为我国比较高发的疾病,此疾病主要以患者代谢系统出现障碍而致使疾病发生。
现今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饮食习惯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导致此疾病的患者高发。
现今,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1%-2%,正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
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1 方式1.1 医院应定期对所有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全面了解各项知识,从而在工作中开展此项工作更加具体,更系统化。
1.2 对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应多种形式开展,可通过沟通、文字等形式进行干预,并根据病人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情况进行宣教,再根据病人生理、心理知识的不同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内容要求易懂、易记,少而精。
1.3 让患者正确掌握疾病知识和增强保健意识。
2 宣传教育2.1 做好心理护理,因糖尿病不能根治,常造成患者恐惧、焦虑、悲观、不愿意接受治疗等心理,通过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知识,解除其的不良心理,告知其疾病的各项相关知识,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接受治疗和主动协助治疗。
2.2 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宣传糖尿病的保健常识,还要教会患者及家属化验尿糖的方法,正确使用血糖仪,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5.6mmol指标下,患者还应定期对眼底、血脂、肝、肾功进行检查,了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体重也应保持正常。
2.3 患者的饮食应予以严格的控制,这也是治疗的最主要方法。
2.3.1 患者的食物应注重营养,避免热量过多。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论文

探讨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指导摘要: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疾病,受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表达能力下降等影响,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更好发挥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是我们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本文着重从老年患者心理、饮食、运动、药物干预等几方面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以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并发症预防【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620-021 健康教育对治疗糖尿病意义目前糖尿病的诊治面临“二高三低”的问题,即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发症发病率高,及发现率低,确诊率低,治愈率低。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对自身健康状况还缺乏了解,加强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减少急慢性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是开展健康教育最重要、最权威的力量,据调查61%的患者自护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因此应发挥好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
2 心理健康教育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由于病程长,加上病情反复,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多用肯定、赞扬的语言,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愿接受、不能正视自己的病情,表现为不重视饮食,不严格用药等从而延误了治疗时间。
还有些患者谈“病”色变,患者思想上比较消极、悲观,因此对患者心理上的健康指导极其重要。
在医护人员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安抚及解释,引导患者从极端走出来,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
护理人员也可以建立一个病人心理健康档案,根据病人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健康指导。
3 糖尿病饮食治疗指导饮食治疗是其他治疗方法的前题,饮食的控制对远期达标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
医务人员可帮助患者及家属制定-份既可以提供足够营养,又能减轻胰腺负担的饮食计划,使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 糖尿病治疗心脑血管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 r781.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64-01
随着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模式随之发生了改变。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是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而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环境和遗传因素联合作用而导致的高血糖状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病症[1],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2],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因此让患者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必将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使病人或其他人获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知识的护理活动[3],其意义:①适宜医学模式转变;②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③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
对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对病人和家属耐心宣教,从主观上重视糖尿病的治疗,需持之以恒。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心理指导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本病发展、危害及对健康的影响,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克服
焦虑、紧张心理,做好与家属的配合。
2.2 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
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适当运动可增强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
根据患者调整个体化运动量,每周监测体重一次。
2.3 饮食指导饮食疗法贯穿于糖尿病患者一生,也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饮食控制不好则影响治疗效果。
应严格制订食谱,避免随意增减,严格限制含糖食物摄入量,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坚持定时进餐并评估饮食效果。
2.4 服药指导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因需终身服药,多数患者很难接受和坚持,必须端正患者的用药意识,遵循服药原则,按时、按量、按规定,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定时测量血糖、尿糖,定时随访。
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杜绝治疗中的随意性、消极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5 预防并发症①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每日三餐定时,可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食品。
当胰岛素不足时运动使血糖升高,胰岛素过多时运动则血糖降低,因此在餐后进行锻炼,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
服药要根据血糖进行调整。
②防止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穿衣宽松,避免摩檫受损。
加强足部护理,观察有无损伤、水泡、皮肤干燥破裂、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从主观上重视糖尿病的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引起糖尿病的各种危害因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步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合理膳食,遵医服药,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的重要性,杜绝治疗中的随意性、消极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晓君,张素华,李革,等.老年糖尿病和igt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614-1616.
[2] 吕纪风,张舟.老年糖尿病的自我保健[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71-72.
[3] 黄敬言.健康教育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