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合集下载

革命与改革: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

革命与改革: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

革命与改革: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革命与改革: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革命与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们代表了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

革命与改革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制度的改变,都需要革命与改革的推动。

历史的革命与改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塑造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革命与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历史上的政治革命,如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等,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政权的民主化与权力的公正分配。

这些政治革命激发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愿望,奠定了现代国家政治体制的基础。

同样,现代社会中的改革也在持续推动政治体制的进步。

例如,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与市场化进程,增强了政治制度的活力。

其次,革命与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历史上,农业革命的出现实现了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农耕社会的过渡,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与资源。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而当代社会中的改革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开放,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货币财富的积累。

改革的目的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与就业机会。

再次,革命与改革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传统。

历史上,宗教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发生,改变了人类的信仰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

革命推动了新的思想观念的诞生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当代社会中的改革同样深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传统中。

例如,教育改革的进行,塑造了新一代的知识结构与人文素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革命与改革的深入推动,不仅促进了人类经济的发展,更为人类整体思想观念的进步提供了动力。

最后,革命与改革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历史的革命与改革通过推翻旧的制度与体制,使人类社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革命与改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革命与改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革命与改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是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格局,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革命与改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首先,革命与改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们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上。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推动了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例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推动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些政治制度的革命与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体制的保障和基础,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革命与改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

革命与改革对于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革命与改革,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打破了旧的社会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则引入了市场机制和外资,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从毛泽东时代的集体化经济到邓小平时代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再者,革命与改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还可以体现在社会变革方面。

革命与改革对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起到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个体努力和民主平等的理念开始在社会上蔓延;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破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为农民赋予了较大的权益;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些社会变革使得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和开放化,为个人的自由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最后,革命与改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国际地位的提升方面。

革命与改革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形象。

辛亥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震动,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进入了国际格局;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无可忽视的国际大国。

马克思原理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pt

马克思原理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pt

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O 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 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 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 准备。在一定社会制度的后期,向新 社会制度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 时还出现了新社会制度的萌芽。这时 的社会改革,虽然以维护旧社会制度 为主旨,但又往往包含着承认甚至促 进新社会制度萌芽成分的内容。
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 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新的思想观 念和价值取向,既是对改革及其发展要求的反映, 又为改革开拓道路,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总之,社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不合理的社会体 制的改善和革新,不断巩固、完善一定的 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 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O 阶级是社会中的客观存在,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尤其是两个相互对立 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经常性的,时而激烈,时而缓和。
O 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对于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必须从不同时代生产发展的状况,社会基本矛 盾的状况来说明。不能脱离客观事实,片面否认或夸大阶级斗争的作 用。
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一.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改变? 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 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 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程度的调整,不改变该社会制 度的根本性质。
罗斯福新政
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二.改革与革命的发动阶级和目的不同
第一,实现阶级社会的各个社会形 态的变革。在阶级社会中,反动的 统治阶级总要凭借自己的政治权力 和思想影响,极力维护已成为生产 力发展桎梏的旧的生产关系;而代 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则总 力图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政权, 建立新政权和新的生产关系,解放 生产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巨 大杠杆。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改革和革命作为政治发展的两个基本途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从根本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对社会发展的起的作用来看,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改革和革命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差之千里。

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进行变革,希望通过主动的调整政策、缓和矛盾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因此,由于改革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然而在革命时社会环境则比较动荡,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的暴力革命,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由于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因素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总而言之,这两种手段都各有利弊,来自于上层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会或多或少的保留既得利益团体的特殊利益来实现他们对于改革的支持或者不阻挠、而改革者也必须通过他们的支持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而自下而上的革命虽然具有完全性和彻底性的特点,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还具有另外两个方面的特性,即他巨大的破坏性和不可控性,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这些往往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呢?是因为对于改革者来讲,他们所承担的压力与责任往往是人们所不能想象的,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自我毁灭地步,苏联的赫鲁晓夫以及戈尔巴乔夫就是实例,两位改革者无一不落入失败的命运,赫鲁晓夫因为改革触怒了既得利益团体,最终被解除职务,而戈尔巴乔夫被自己改革所引发的民主浪潮和民族浪潮所吞噬。

革命在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作用

革命在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作用
法国大革命 (French Revolution) ) 是1789年7月14日在 年 月 日在 巴士底监狱爆发的一场 革命, 革命,法国的君主专制 政体被推翻。 政体被推翻。
1、社会革命的实质 、 社会革命有哪些类型? 社会革命有哪些类型
典型的社会革命有三种类型: 典型的社会革命有三种类型: 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 级的革命, 级的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 封建主阶级的革命, 封建主阶级的革命,无产阶级推翻 反动资产阶级的革命。 反动资产阶级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也不 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 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 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为争取劳动 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 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
改良指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之义,暗含 改良指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之义, 指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 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改,不包括推翻重来。 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改,不包括推翻重来。 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 一般来说, 是一种政治思想, 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 对立面而出现的。 对立面而出现的。 革命, 所谓革命 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谓革命,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以改良主义排斥一切暴力革命, 所以改良主义排斥一切暴力革命,以温和的手段在 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补充修定。 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补充修定。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革命的作用是什么呢? 革命的作用是什么呢 马克思说: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 节。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 性和积极性。 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 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 社会的基础。 社会的基础。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14级陈涛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改革不同于革命,革命是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改革是实现在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

相对于革命,改革是利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手段或途径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来缓和或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统治阶级都采取过一定的改革措施。

在我国古代的战国初期,秦国地处偏僻的关外区域,被地处中原的华夏之民称之为“蛮夷之国”,而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国的国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秦孝公重用商鞅,率先实行变法,商鞅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一扫颓废,秦国得以强盛,同时商鞅变法也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18实际初,俄国彼得一世面对国内种种不利局面,毅然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还有我国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政、、、、、、,而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经也经历过三次大的生产关系的改革或调整。

可以说改革是一种社会发展形态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措施。

当今中国也正处于改革的大潮流之中,而我,和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人。

3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早已成立,但是经历十年“文华大革命”的浩劫,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在我大姨夫的书桌上至今还摆放着当年的粮票,布票、、、、、、这些东西无不诉说着当年物质生活的艰辛,以及有钱买不到东西的窘迫。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为新社会作准备
1.
3.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1.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 2.
普遍性——古今中外的改革 特殊性——社会主义改革
1.
2.
3.
主动、自觉 从人民利益出发 制度内解决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1. 2. 任务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非对抗性矛盾 共产党领导 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社会运动的两种形式

社会革命:质变 社会改革:量变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本质 社会革命的动力 社会革命的形式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本质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革命的形式

阶级性质:

地主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奴隶革命 农民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斗争形式——暴力革命和和平革命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人民群众发挥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革命阶级受到锻炼
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2. 3.
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文化的社会功能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1. 2.
含义:广义和狭义——以实践为基础 特征:
1.
2.
3.
创造性——奇石 自由行——《红楼梦》人生自由的向往 兼容性
1. 2.
3.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组成员:陈文峰、韦晓燕、 郑栋天、曹嘉玲、陈冠龙、 李坤廷、 吴佳清,司徒 淑渝、曾珊萍、洪韶伟、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 替的重要动力。
一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作用
• • • • 含义: 实质: 根源: 作用:
含义
• 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 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腐朽的社会制 度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 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 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 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 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对应范畴,它们都是为 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 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 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特殊程度的调整,不改变该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其次,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 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 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 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而社会 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
爆发的根本原因
名家之言
“社会物质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便同 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 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 产关系发生矛盾。于 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 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 产力的桎梏。那时社 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 了。随着经济基础的 变更,全部庞大的上 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 发生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要领
2.立论的前卫性 立论的前卫性就是超前意识。立论要新,就是要写没 有人写过或很少有人写过的题材。这就要求学生对近几年 的学术动态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车,还有人云亦云 之嫌。 3.立论的指导性 立论的指导性又称立论的实用性。论文出来是给别人 看的,作品要能给读者以启迪,对读者有所帮助、有所鼓 舞、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这就是论文的价值。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 歌颂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或者为反面人物歌功颂 德,这类文章即使写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教育家叶圣陶说:“依据、推论、判断是议论 文的三个核心”。在写论文时,论点一定要明确, 即明确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以事实依据作文论点的 支撑;由依据得出判断的过程即推论,这是不可缺 少的,而且推论要层次分明,一、立论立论就是确定初中历史小论文的中心论点。 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或对 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考虑 中心论点时应注意: 1.立论的科学性 所谓立论的科学性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搜集的资料信息 要有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即作者的观点要符合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有利 于社会主义事业,讲述的史实要有依据或明确的出处,不 可以想当然,更不应该凭空臆造。只有这样的立论才有价 值。
德国十一月革命中的柏林起义者
1919年4月13日,巴 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工人 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举 行起义夺取政权,宣布成 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遭到资产阶级反动武装的 残酷镇压。5月2日,军队 占领慕尼黑。德国十一月 革命结束。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 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 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 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 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 崩溃。
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 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 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 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 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 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承诺在两个月内从安纳托利 亚东南部撤出全部占领军。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 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 “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 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 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 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
第16课
“革命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论文赛
活动目标 1.加深对已经学过的有关革命和改革历史 内容的了解,进一步认识革命和改革发生的背 景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提高根据确定的主题去查找资料、收集 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的能力;
活动目标 3.学习撰写历史论文的基本方法,提高文 字和语言能力的表达,能清楚鲜明地表达自己 的观点;
初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要领
二、命题论文的中心论点决定以后,给论文定一个 新颖、明确、有吸引力的题目,用来表达文章主题是十 分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的命题比论文写作更 难。 1.题目要新 在重视科学性的前提下,论文命题要新,要有创意, 切忌平淡无奇,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2.题目要奇 命题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戏或故弄玄虚,而是要 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自己的论文命题,以 达到文章能引人入胜的效果。 3.题目要小
凯末尔
位于安卡拉的凯末尔纪念馆
凯末尔
凯末尔在战斗前检阅他的部队
二、 20世纪重大改革
1.美国罗斯福新政
2.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3.中国的改革开放
历史论文写作方法介绍
初中历史小论文与一般的议论文有着共同的特 点,同时它更强调史料的真实和充分,强调论从史 出。写论文首先要选题,确定议论的主题,然后围 绕所选主题收集资料。材料应与主题有关,能提供 有用、准确、真是的信息,供写作时加工处理。
为抗议这场屠杀,在许多城市发生了一 系列罢工,沙俄被震撼了。同时,工人和学 校政治社团提出了实行某种形式的议会制的 要求。农民开始夺取地主的土地。沙皇需要 不断派军队到农村去镇压农民的反抗。军队 中的某些士兵也显示了革命的热情。战列舰 “波将金”号的全体水兵发生哗变,把战舰 驶向黑海,绕海游弋。
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剧照
同年9月4日至11日举行的锡瓦斯大会,确认了埃 尔祖鲁姆大会所通过的民族斗争纲领,大会成立全国 性的安纳托利亚和罗梅利亚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 为首的16人代表委员会,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 得多数席位。1920年1月28日,奥斯曼帝国议会代表委 员会根据锡瓦斯大会决议精神拟定的、维护土耳其民 族独立和主权的《国民公约》,宣布停战协定规定的 边界内土耳其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构成一个真正的、 在法权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体”;反对阻碍土 耳其政治、司法、财政发展的种种限制等。3月16日, 协约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登陆。1920年4月23日,首届 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 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议定书一律无效,要求苏俄 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
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 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 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 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 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 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 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活动资源
一、20世纪的重大革命
1.1905年俄国革命 2.1911年辛亥革命 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 5.1919年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列宁在1905年革命中
1905年革命
戈邦神父率领一批群众准备向沙皇递交请愿书
1905年1月22日, 革命的帷幕在圣彼得 堡10万名工人平静的游行中拉开。工人们和 他们的家属向沙皇请愿以改善生活条件。但 这一天却是极度恐怖的,沙皇不愿听从游行 者的要求,反而命令他的军队向手无寸铁的 抗议者们开枪,打死打伤4600多人,约1000 人惨遭杀害。
初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要领
历史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特别是刚刚学习写作 的中学生更是不要选大题目,选大题目的结果不是大而 空,就是大而乱。想把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却往往因为 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会一面都不到。 三、布局 1.开头与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开头十分重要, 第一段应该力求开门见山,直接接触主题,明确地提出 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最好还要有点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追求。结尾要提纲挈领,发人深思, 余味无穷。所以有些有经验的作者在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上是很下功夫的。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 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 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 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 瓜分的危险。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在英法支 持下占领伊兹密尔及其邻近地区。土耳其各地纷纷 成立护权协会等民族主义组织。1919年7月23日至8 月7日,东部各省护权协会召开埃尔祖鲁姆大会, 凯末尔被选为大会主席和代表委员会主席;大会决 议宣布,停战协定确认的民族边界内的领土是不可 分割的整体;反对各种形式的外国占领和干涉;一 旦伊斯坦布尔政府无力捍卫国家独立,就应成立临 时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托管和委任统治。
4.在深刻理解革命和改革作用的过程中, 认识到与时俱进的必要性,树立革新意识,培 养创新精神;
5.对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正确的认 识,体会革命者和改革家不畏挫折的坚韧意志 和必胜信心。
活动建议
1.论文篇幅不必太长,字数在500到800字即可。要注 意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做到观点明确,有论点、有论据, 论点和论据形成有机结合; 2.论文题目可以在现代史范围自由选择,但应注意选 择的主题应是自己了解或感兴趣的内容; 3.组内评选出的论文数量根据组员数量而定,例如四 人一组推选一篇,参加班级竞赛的人数大约占到班级总人 数的1/4或2/5; 4.通过论文竞赛活动,掌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体 会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竞赛后的交流和体会是论文竞赛 的一个重要步骤,应认真加以对待。
土耳其人在士麦拿城外围着一面巨幅国旗庆祝胜利
(1881年—1938年)被称为 “最有革命精神”的将军,又译“基马尔”。 土耳其共和国奠基人,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元帅。 出生在马其顿港口城市萨 洛尼卡(今属希腊)的一个木材商家庭。从小酷爱军事。1893~1905年,先后毕业于萨洛尼 卡幼年军校、马拉蒂尔预备军官学校、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1905年被任命 为上尉参谋。在此期间,他创建了秘密组织“祖国自由协会”。12年的军校生活,为他 立足军界和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11—1913年,历任伊斯坦布尔总参谋部参 谋、驻外国武官,参加过意土战争和巴尔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土军第 19 师上校师长。1915年率部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成功地粉碎了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的 进攻,年底升任军长,并成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1916年晋升为准将。1917年 起任军团司令、集团军司令和军团督察使等职。 从 1919年起,他统一各地以商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护权协会,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 委员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1920年 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 曼苏丹充当傀儡,屠杀本国人民。凯末尔于 4月间到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反对奥 斯曼苏丹的临时政府,被选为大国民议会议长和政府主席,并组建国民军,自任总司令。 1921年 8月,指挥萨卡里亚河战役,大败希腊国王亲自率领的近10万入侵军队,成为土耳 其民族革命战争的转折点。9月,被授予“加齐”(胜利者)称号和元帅军衔。1922年,实 行义务兵役制和改革军队体制,组建了有 10余万人的西方面军。8月亲赴西部前线,指挥 土军向由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发起总攻,一举将希军全部赶出了国境,取得了独立战 争的完全胜利。11月 1日,主持大国民会议通过法案,宣布结束奥斯曼王朝 600多年的封 建统治。 1923年 10月 29日,士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未尔被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任 武装部队总司令。1927年 7月,他为适应新选举法而主动辞去军职, 11月再次当选总统。 执政期间,实行了行政、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1934年颁布姓氏法后, 授予他“阿塔图尔克”(意即 “土耳其国父”)称号作为姓氏。1938年 11月 10日,因病逝 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