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在线阅读

合集下载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中国成语故事15篇中国成语故事1【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

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

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

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中国成语故事2 神武挂冠【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

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

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解释】指辞官隐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示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中国成语故事3 鹬蚌相争赵国在战国末期出兵打燕国,苏代是燕国的谋士,他知道以后马上去见赵惠文王,并且跟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夏天,有一只河蚌在河滩上张开蚌壳晒太阳,这时有一只鹬鸟看见了就用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壳给合上,结果鹬鸟的嘴被河蚌夹住了,鹬鸟支吾的说道:“快张开你的'嘴,要不几天不下雨的话你就会被太阳晒死的。

”河蚌说道:“我把你嘴夹住,若是几天不放你,你也要被活活的饿死的。

”于是它们始终不肯相让,这时侯一位渔翁从这里路过随手就把它们抓了回去。

说到这里苏代接着说道:“燕赵两国的势力相当,两国开战肯定互不相让,这样秦国就像那位渔翁那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利,即然如此,大王何必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呢?”赵惠文王听了以后觉得苏代说的非常有道理,便马上放弃了进攻燕国的行动。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中国成语故事(15篇)中国成语故事(15篇)中国成语故事1东汉明帝时,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

班超先到了鄯善国。

鄯善国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对他十分敬重。

但过了一些时候,国王却对他怠慢起来了。

班超感到形势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对策。

他分析当时的情况,说:“最近,鄯善国王之所以对我们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来联络,使国王犹豫起来,不知道应该和谁修好。

我们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了。

匈奴人才来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不定再过些日子,他就会把我们绑起来统统送给匈奴。

那样,我们的骨头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

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同行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听你的!”班超十分激动地说:“对!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杀掉匈奴派来的使者。

只有这样,才能使鄯善国王归顺汉朝。

”于是,班超和属下在晚上发动突袭,一举消灭了匈奴派来的使团。

第二天,班超便提着匈奴使者的脑袋去见鄯善国王。

国王大吃一惊,马上表示愿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后来,人们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历艰苦的奋斗,就不能获得胜利。

中国成语故事2薪:柴草。

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

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中国成语故事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公元550年,北朝的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退位,建立了北齐王朝。

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

有一年出现了日食,高洋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问一个亲信:“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去·”那亲信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没有把刘氏家族斩尽杀绝。

成语故事(精选40篇)

成语故事(精选40篇)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精选24篇)【篇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接连好几个月没下雨,各处都闹旱灾,井、河干涸,地开裂,庄稼颗粒无收。

珠崖郡的崖县(今三亚市)也不例外,饥饿干渴的崖县人天天跪在地上,祈求天神赐降甘霖。

在崖县的鹿回头村庄,有一位勤劳勇敢地小伙子,他的名字叫阿富,他每天到海里去捕鱼给乡亲们。

奇怪的是,那年到哪个海域都捕不到鱼,只有到大东海才能打到鱼和虾。

一天,阿富在大东海打到一条好大的鱼,他回到村,把鱼切成一块块,分给乡亲们,而自己只留下一点点鱼头。

他正要烧水煮鱼头时,来了一位要饭的老太婆,只见她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破衣烂衫,又脏又臭。

阿富一点也不嫌弃她,请她坐下,说煮熟了鱼头就给她吃。

老太婆说,她饿了三天三夜,最好现在就给她生鱼头吃。

阿富二话没说,立即把鱼头给了老太婆。

老太婆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顿时有了精神。

她跪下叩头感谢阿富的帮助,阿富慌忙上前扶她起来。

当老太婆被阿富扶起来时,阿富闻到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他抬头一看,天哪,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又脏又臭的老太婆,而是一个胜似天仙的美女。

只见她乌黑的秀发披在肩上,眼睛又大又黑,脉脉含情,樱桃似的小嘴漾着动人的微笑,整个鹅蛋形的脸上闪烁着美丽动人的光辉。

她整个的人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槟榔花,又美又香又动人。

阿富望着她,眼睛都发直了。

好半天他才问:“你就是刚才那位老太婆变的?”姑娘点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阿美,是大东海龙王的第三个女儿。

现在人间闹旱灾,我是来告诉你们,善良的人们只要到大东海喝三口海水,回来后,挖地出水,种地丰收,做买卖发财。

总之,就能心想事成。

”说完,她问阿富是否愿意试试。

没等阿富回答,她即拉起阿富的手,阿富感到身体飘了起来,一会儿,就到了大东海边。

阿美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阿富模仿阿美的动作,也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

这里阿美又拉起阿富的手,飘到了田间。

她对阿富说,你心里想着一件事,然后你开始行动,保你心想事成。

阿富蹲下来,用双手掘地,不一会儿,地里冒出一汪清澈的淡水。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篇1)【乘人之危】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

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u)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

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

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

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

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

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

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

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篇2)随遇而安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

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

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应该如何应对呢?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处的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么去面对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

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

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

中国成语故事短篇

中国成语故事短篇

中国成语故事短篇一、刻舟求剑从前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

这人一点也不着急,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

有人就问他:“你这是干啥呀?剑掉水里了,你刻这个记号有啥用呢?”这人就很自信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我就从这个记号这儿下水去找剑。

”大家听了都觉得特别好笑。

这楚国人呀,他不知道船一直在往前走,剑可不会跟着船走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然就会像这个楚国人一样傻啦。

二、掩耳盗铃有个小偷想偷别人家门口挂着的大钟。

可是这钟又大又重,他根本搬不动。

这小偷可“聪明”啦,他想,要是把自己的耳朵捂住,那钟声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就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钟。

刚一敲钟,钟声就传得老远老远的,大家都听到了,跑来把这个小偷抓住了。

这个小偷呀,他以为自己听不见钟声别人就也听不见,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啊。

这就告诉我们,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管你怎么掩盖事实,真相迟早都会被发现的。

三、守株待兔在一个农田旁边,有个农夫正在田里干活呢。

突然,一只野兔飞奔过来,不小心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农夫可高兴了,他捡起野兔就回家了。

从那以后呀,这个农夫就不再种地了,天天守在那个树桩旁边,等着再有兔子撞上来。

可是等啊等啊,再也没有兔子来了,他的农田也因为没人耕种长满了杂草。

这个农夫以为不劳而获的好事会一直发生,真是太天真了。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想要收获就得付出努力,不能总是心存侥幸。

四、亡羊补牢有个人养了一群羊。

一天早上,他发现羊圈破了个洞,有几只羊跑出去丢了。

他的邻居就劝他说:“你赶紧把羊圈修好吧,不然剩下的羊也会丢的。

”这人却说:“羊都已经丢了,修羊圈还有什么用呢?”就没有去管。

结果第二天,又有几只羊从那个破洞跑出去丢了。

这时候他才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好了。

从那以后,他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当我们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改正还来得及,不要等到损失更大了才后悔。

中国成语故事(160篇)

中国成语故事(160篇)

中国成语故事安步当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ù)。

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

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

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

”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

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后来,人们就以“安步当车”表示不乘车而安然步行,又比喻安于现状,不求显贵。

安,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

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

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

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

”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

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

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hù),何仙姑投下竹罩。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1.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 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 雇了上好的车, 驾上骏马, 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 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 他大声回答说: “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 “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 你这是在往北走, 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 “没关系, 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 拉住他的马, 阻止他说: “方向错了, 你的马再快, 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 “不要紧, 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 “虽说你路费多, 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 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 “这有什么难的, 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 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 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 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 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 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 他条件越好, 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 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首先看准方向,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 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杯水车薪从前, 有一个樵夫, 每日靠砍柴卖钱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

一天, 天气非常炎热, 樵夫像往常一样推着一车满满的柴到街市上卖。

他把那些砍来的柴捆成一把一把的, 一部分放到了地上, 一部分仍然放在柴车上, 因为累了一整天, 又饥又渴, 就找了个地方坐下喝口茶吃些干粮, 谁知才歇息了片刻, 就突然闻到一股浓烟的味道, 回头一瞧, 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柴着火了。

柴夫急忙放下水杯, 连滚带爬地跑过去。

可是柴车上的火苗已经蹿得很高了。

这可怎么办啊, 这附近根本没有水, 怎么救火呢?他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他看到了地上的水杯, 正是他刚才休息时准备喝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语故事在线阅读
语言:中文绘本
适合年龄:3岁-8岁
评分: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8月
在线阅读立刻购买
宝宝地带儿童绘本频道只提供在线试读,请支持正版.
内容简介
我要点评
暂无内容列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
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暂无媒体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