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
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
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
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
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
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
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管理经济学考试资料整理

(一)市场购买有哪些成本?(1)由市场分散生产会产生一种成本即交易成本;(2)交易成本通俗地讲,即完成一项市场交易所需要的费用,包括信息搜寻的费用、缔结协议的费用、保证协议履行的费用等。
(二)企业体系是与价格体系相对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用“看得见的手”(通过自觉的权威)代替了“看不见的手”(通过自发的价格)去指导资源配置。
由企业集中生产而不是由市场分散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三)当内部化一项外部交易的成本(边际组织成本)等于在市场或另一企业中组织该项交易的成本时(边际交易成本)时,企业的规模就会被确定。
就组织成本和企业家的管理能力来说,现实世界既存在规模扩大、也存在规模缩小的因素。
就交易成本来说,信息技术、网上交易等使交易成本大为降低,但交易范围的全球化又使交易成本提高。
(四)企业价值=存续期间创造的历年收益及最后残差的现值。
(五)企业应该追求价值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企业在追求营利的同时,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发展要合乎社会道德规范(比如,不能赚取工人血汗钱);要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劳动者的权益和环境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三个层面:首先是义务,就是守法纳税、保护职工权益、保护环境等,其次是责任,先富的要帮后富的,要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再次就是道德,要乐善好施,扶危济困 。
(六)需求是一种有购买能力的需要。
需求=需要+购买力(七)需求区分为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
这里所谓现实需求实际上就是前面所讲的需求,这里所谓的潜在需求实质上不是需求而是很可能发展为需求的需要,潜在需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变成需求:需求法则: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则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化:价格越高,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越大。
(八)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指价格每变化1%,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中点公式:(九)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呈反比例变动)Q 对P 的一阶导数(系数)(十)一般商品:(1)富有弹性(有弹性、弹性大);(2)缺乏弹性(无弹性、弹性小);特殊商品:(1)单位弹性 (2)完全有弹性(3)完全无弹性(十一)相关商品的价格与需求,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把商品划分为三类n n r j r r pv )1()1(1221+++++++=πππ ),,,(T I P P f Q =2201010101P P P P Q Q Q Q e p +-÷+-=00Q P dP dQ e p ∙=1-<p e 01<<-p e 1-=p e(1)替代品(弹性大于0)(2)互补品(弹性小于0)(3)无关品(弹性等于0)交叉弹性(弧弹性):一般地说,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大;有时,收入越高,对某商品的需求反而越小 (十二)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变动1%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奢侈品(大于1);必需品(小于1且大于0);低档品(小于0),(十三)需求公式(1)一般式(2)线性式:(3)短期式:(十四)生产函数: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投入一定量的劳动与资本,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国开大学-经济学基础模拟题一(试题及答案)

经济基础模拟题(一)一、填空题1.影响供给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2.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3.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4.在正常情况下,会计利润正常利润经济利润。
5.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之比来表示。
6.当边际效用为增加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7.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8.对个别企业来说,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与价格才相等。
9.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的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之点一定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这时就是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
10.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
二、单项选择题11.凯恩斯所说的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总需求仍然在增加)12.需求定理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将减少)13.在以下四种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C.货币政策)14.当咖啡的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将:C.增加15.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做不到的是;(D.实现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16.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1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D.MR=MC,AR=AC)18.经济学家认为,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企业的垄断)19.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主要研究“是什么”的问题)20.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A.需求管理)21.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22.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成本理论

(3)如何推导出成本函数:
• 例:已知某公司的生产函数为:Q 4 K L
其中,Q为产量,K为使用的资本数量,L为使用的劳动数量。该 公司为每单位资本支付2元,为每单位劳动支付8元。求该公司的 成本函数。
方法一: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方法二: C 8L 2K Q2 2K
2K
dC Q2 2 0(成本最小化)
❖ (2)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假定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 给定,即w,r和生产函数Q=f(L,K)给定,那么,从生产既定 产量的成本最小化问题中可以推导出成本函数。
❖ 思路: ❖ 步骤1.求一阶条件 ❖ 步骤2.从一阶条件中求出最优的要素投入组合 ❖ 步骤3.将最优的要素投入组合代入成本方程,整理,便
因此,John不应自办公司经。 0
例2:考研的代价
如果说高考是求学路上的一道坎儿,那么考研就是一道梁了。前
者迫于种种压力,而后者却往往是自讨苦吃。对于一名普通的考生 (既不能通过保送读研又不能和导00元;
2. 各种辅导班学费约1000元;
试问: (a)John开办自己的事务所每年的显成本为多少?
(b)其会计成本、内含成本、机会成本为多少?
(c)John应选哪种决策?
解: (a) EC(显成本)=1+2+1.5+0.5=5(万$)
(b) AC(会计成本)=EC=5万$
IC(内含成本)=6万$
OC(机会成本)=EC+IC=11万$
(c) 因为OC>TR=10万$,
第一节 成本、收益与利润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 出(帐面价值)。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则是指因选择某一方 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失去或牺牲的潜在利益。机会成本是 与厂商决策有关的成本。 2.外显成本与内含成本: (外)显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支 出。显成本=会计成本。内含成本(Implicit Cost,又称隐成本) 则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实际支出。(或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中所使用的自己拥有的投入物的价值。) 其中,内含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内含成本又称正常利润 (Normal Profit)。 3.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1)会计利润=总收益一会计成本= 总收益一外显成本。(2)经济利润=总收益一经济成本(机会成 本)=会计利润一内含成本=会计利润一正常利润。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6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六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Ⅱ)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的性质与成本函数在经济分析中,成本被认为是厂商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
1.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且从市场上购买或租来的生产要素的支出,这一般是可以从会计账簿上看出来的。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的用途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与资源的稀缺性紧密联系的。
(3)经济成本经济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需要另行计算才能知道。
设为经济成本,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为第种投入要素的种市场价格,则:2.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两部分,且这两部分成本都可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1)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即财务上的会计成本,意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其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工薪、原材料、折旧、动力、运输、广告和保险等方面的费用。
(2)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则是指应支付给厂商自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没有支付的报酬。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
3.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1)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后的余额;(2)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的余额,或称超额利润。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1.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需求变动是分析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一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即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3.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沉没成本:如果有的成本不因决策而变化,如决策前已经支出的成本,或已经承诺支出的成本,决策对它没有影响,即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3.贡献分析法贡献分析法是指通过贡献的计算和比较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的方法。
4.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6、会计利润和正常利润会计利润是指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利润是指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7、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盈亏分界点分析法主要用来研究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而把重点放在寻找盈亏分界点产量上。
简答1、21.边际产量、边际收入和边际产量收入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否矛盾?为什么?3、利润和贡献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在管理决策中应如何正确使用论述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竞争有什么影响?答:经济全球化使竞争加剧。
一家公司原来只需面对国内的竞争者,现在还必须面对国外的竞争者,竞争者数目的增加,加大了企业生存的难度,使竞争更加激烈。
经济全球化又是与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和分工分不开的,企业往往在本国保留一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而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分解出来,转移到全球范围内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企业在组织生产活动时,对于每一种生产经营活动都要考虑在世界的哪个地方经营最合算,这样,经济全球化又使竞争更加深化了。
现代成本管理理论

长期成本理论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成
短期平均成本1
沉没成本: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必须支出的费用
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是否随着总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长寿资产及其成本核算
短期成本理论
固定成本 在某一时期内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
可变成本 在某一时期内厂商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的成 本,它随生产量的多少而变化。
经营杠杆
杠杆作用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相对较大,称该企业杠杆作用大产量较小时,杠杆作用较大产量较大时,杠杆作用较小利润弹性:销售量变化1%而引起的利润变化的百分比在同一产量点上,杠杆作用大的企业,其经营利润弹性大,即利润的变动性大利润弹性大的企业其经营风险大勇于加大杠杆作用的决策者是风险偏好型的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利润与经济效益

利润与经济效益张先治我国理论界在经济效益内涵讨论中一直存在着利润是否是经济效益的争论,实践中,尤其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则存在将利润看成是经济效益的倾向。
研究利润与经济效益,搞清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对我国目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十分有益的。
一、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一)利润的基本内涵利润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对利润的研究一直是经济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到当代经济学,无不涉及利润问题。
什么是利润呢?尽管不同的学派对利润本质和内涵的认识有所不同,但对利润的一般表达是相同的,即:利润是指收入或产出与成本或投入之间的差额。
用公式表示:利润=收入或产出-成本或投入(1)这是利润的一般表达式,也是认识利润内涵的基础。
从这一基础出发,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利润的内涵,必须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收入与成本的内涵或产出与投入的内涵。
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的不同利润概念,正是由产出与投入内涵不同,特别是投入内涵不同引起的。
如果将各种利润概念与内涵进行分类研究,一般可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大类,因此,搞清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内涵,是研究利润基本内涵的关键。
无论是会计利润还是经济利润都可用利润的一般表达式计量。
但是,计量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所费或投入的内涵是有区别的。
计量会计利润的投入,或叫会计成本或账面成本,是指记入会计账内,看得见的实际支出,亦称显见成本。
收入减去会计成本(含相关税金)后的余额为会计利润,即:会计利润=收入-会计成本利润=收入或产出-成本或投入(2)如果上式为负值,则说明发生亏损。
计量经济利润的投入或叫经济成本,是指为取得一定收入所发生的全部代价,包括会计成本(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
隐含成本实际上是企业所有者使用自有资本所要取得最低收益,或者说是企业所有者正常应得到的利润,即正常利润。
收入减去经济成本后的余额为经济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是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
只有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有关的各个方面,才算对经济学有所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成本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先介绍几组有关成本的含义。
一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时所发生的各项开支,这些开支也是支出货币的记录,一般在会计帐目上都能看出来,因而也可以叫做历史成本,通常所说的成本一般是指会计成本。
从会计成本的意义来讲,凡是在当期就产生收入的支出,认为是已消耗的支出,叫做费用;而凡是在当期尚未产生收入,而以后会产生收入的支出,认为是未消耗的支出,叫做资产;而有些消耗了的支出(如出了废品)并不能产生收入,这就被看作损失。
因此,会计成本可以归纳为:
会计成本往往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将来,而且往往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营中的实际代价。
还要进一步考虑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具有闪光点的见解之一,涉及要素稀缺,又具有多种的用途。
当它投入到某一用途后就必然丧失了作为其他最佳用途的获益, 这就是将它投入该用途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例如有10万元资金,可以用来作为定期储蓄,每年可获息8千元;可以用来购买建设债券,每年可获息1万元;当然也可以用来直接投资,每年可获利1万2千元。
如果只有这三种用途,那么当10万元资本用于储蓄时,每年的机会成本是1万2千元,用于购买建设债券,每年的机会成本也是1万2千元。
用于直接投资,每年的机会成本是1万元。
由此可见,机会成本是有别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从全社会角度来看,有限的资源用于某种经济活动的代价,从而迫使人们应比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
作决策时,机会成本的概念十分有用。
但是,由于被放弃的用途可有很多种,而有些获利的情况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机会成本的确定往往也是困难的。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记在帐面上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
它是偿付资金的实际现金流出量,即现期的付现费用。
主要是指企业向供给其产品或劳务的对方支付现金的那些成本,如支付的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等。
显性成本在形式上是企业必须按照合同或某种契约进行支付。
上面讲的会计成本就是显性成本。
与显性成本相对的是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不是实际支出,但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予考虑的一种成本。
它往往是指企业自有的资源,实际上已经投入,但在形式上没有按合同支付报酬的义务。
例如,一个个体户利用自有的住宅开设一个小商店,家庭的其他成员也经常在小商店里帮助服务,店主从合同上没有支付房租的义务,对于家庭成员也没有支付工资的义务。
但若他租用他人的房屋作为店铺,就必须支付房租,雇用他人在店里服务就必须支付工资。
这种以自己拥有的资源投入, 从表面上看,没有列入帐户,不是显性成本,但它是隐性成本,应该被看作是实际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加以考虑。
三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是短期决策时最重要的成本概念,任何一个决策的相关成本是只限于与该决策有关联的有关成本项目,增量成本是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可定义为某项决策带来的总成本的变化,由于是决策,需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
例如,某汽车制造厂,原先汽车发动机完全是外购的,由于外购件质量不稳定,现准备自己建一个生产发动机的分厂。
自己生产发动机,果然节约了外购发动机的大笔费用,但要自己来投入人、财、物,就又增加了投入要素的费用,同时,为了生产发动机,占用了投入要素,也就被迫放弃了这些要素的其它使用,这要考虑机会成本,由此而引起总成本的变动是建立发动机分厂的增量成本。
这中间要注意,在决定建立发动机分厂所要投入的要素中,有没有闲置的生产要素,若有闲置的生产要素,其中也包括厂房、设备,而且没有其它用途,相当于机会成本为零,使用它们并不需要增加成本,那么就决策而言,可以将这部分闲置要素看作没有引起增量成本,若这部分闲置要素还是可以另作它用的,那就要从机会成本不为零的角度来考虑增量成本。
相对于增量成本,不受决策影响的非相关成本,称作为沉没成本。
它对企业的最佳决策选择方案不起作用,它主要表现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费用已经支付,事后尽管可能认识到这项决策是不明智的,但后悔也没有用,木已成舟,今后的任何决策都不能取消这项支出。
例如,公司在去年化了50万元购买今年购买1千吨每吨3千元的钢材期货权,但到了今年钢材的现价已经降到了2.8千元了,那么这50万元的钢材期权的购买支出就是沉没成本,它不成为后来决策及分析的组成部分。
四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
个体成本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虑的成本,一般人对于个体成本的概念,都受囿于会计成本,生产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
其实它还应当包括生产者的
自有要素的投入成本,即还应包含隐性成本,隐性成本也是从生产者角度所应考虑的成本。
社会成本就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的成本,它不仅包括生产者为某一生产经营过程所必需投入的成本,还应考虑整个社会为此还要付出的代价,社会的外在成本,当然也要考虑全社会从中的得益。
最典型的社会成本是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
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污染。
排放的废气,污染了空气;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水源。
也许企业作为生产者已经支付了一部分排污费,但往往还不够,社会必须为此支付一笔费用来治理这些污染,以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
其实,香烟的生产也有着巨额的社会成本,抽烟造成的疾病使每年损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化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由此造成的损失是烟草行业的社会外在成本。
有些生产经营过程,也可能给社会还带来某些得益。
养蜂人养蜂采蜜,除养蜂人本人得益以外,由于蜜蜂采蜜,帮助了花粉的传授,使得农业、林果业从中得益,这就是社会外在利益。
教育是社会外在利益最显著的行业。
因此,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若CP为个体成本,CX是社会外在成本,BX是社会外在利益,那么社会成本CS为:
C S = C P + C X - B X (4.1.1)
作决策时,尤其是重大决策时,要考虑社会成本。
五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正因为成本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利润也就有着不同的含义。
无疑,企业的利润应当是企业的总经营收益(total revenue)减去企业投入的总成本。
那么,投入的总成本是哪一个含义上的成本呢?
若投入的成本是指的会计成本,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所得的就是会计利润。
但是,要想让一个企业继续在原行业经营,企业主所有投入的自有要素,必需得到最低的报酬。
企业的自有资金必须得到正常的回报,企业家的才能也应得到正常的报偿。
否则,企业就会关门,自有资金就会投入他用,企业家也会另谋他业。
对于隐性成本的报酬是正常利润。
当讲到一个企业的正常利润为零,意味着企业的隐性成本已经得到报偿。
而当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包含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后,还有剩余,这剩余就称作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通常又称作超额利润,有时也称作纯利润。
在本教程的以后各部分中,若讲到利润,除另加说明外,利润通常就是指经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