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与经济利润

合集下载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经济物品:有限或是稀缺的绝大多数物品2.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3.机会成本: 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4.微观经济学: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5.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6.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7.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9.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

11.效用: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12.总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量,用“TU”表示。

1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用“MU“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无差异曲线: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6.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7.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购买一定数量的各种物品,能够使其总效用达到最大的消费状态。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稀缺性:指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发生商品的最大组合。

3.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4.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的市场经济制度。

5.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制定分配规则的经济制度。

6.混合经济制度:指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

7.微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8.宏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1.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规律。

3. 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4.需求量变动:指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变动。

5.需求变动:指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变动。

6.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7.供给曲线:指表示由所有可能的价格与相应于这些价格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组合点。

8.供给函数: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9.均衡:指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我们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10.供给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生产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变动。

经济利润模型

经济利润模型

1、经济利润的概念经济利润是指经济学家所持的利润概念。

经济利润不同于会计利润。

(1)经济收入:收入=期末财产-期初财产(2)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

(3)经济利润:是用税后经营利润减去企业的全部资本费用。

经济利润=税后净利润-股权费用=税后经营营利润-税后利息-股权费用=税后经营利润-全部资本费用=期初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期初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期初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2、价值评估的经济利润模型(1)公式:企业价值等于期初投资资本加上经济利润的现值。

企业实体价值=期初投资资本+经济利润现值注意:公式中的投资资本是指企业在经营中投入的现金:全部投资资本=所有者权益+净债务=(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长期资产净值-经营长期负债)。

(2)优点:①经济利润模型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经济利润具有可以计量单一年份价值增加的优点,而自由现金流量法却做不到。

②经济利润之所以受到重视,关键是它把投资决策必需的折现现金流量法与业绩考核必需的权责发生制统一起来了。

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折现法(通常也称之为收益法)是基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估价方法,它根据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通过收益还原(或称为资本化处理)来估测企业的价值。

长期以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是最典型和最重要的一种评估方法,已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主流方法。

在应用中,现金流量折现法有许多途径,但主要有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模型(enterprise 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和经济利润模型(economic profit model)两种,其中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模型在实践中运用最广。

但经济利润模型也日渐普及,它的优势在于能突出地显示公司是否在赚回其资本成本。

我国在利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实践中,主要是利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模型,经济利润模型很少使用。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2012-10-04 16:15:49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机会成本的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

它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答案。

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及其原因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

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

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基本简介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

例如,农民在没有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

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成本理论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成本理论
可以得到成本函数。
(3)如何推导出成本函数:
• 例:已知某公司的生产函数为:Q 4 K L
其中,Q为产量,K为使用的资本数量,L为使用的劳动数量。该 公司为每单位资本支付2元,为每单位劳动支付8元。求该公司的 成本函数。
方法一: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方法二: C 8L 2K Q2 2K
2K
dC Q2 2 0(成本最小化)
❖ (2)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假定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 给定,即w,r和生产函数Q=f(L,K)给定,那么,从生产既定 产量的成本最小化问题中可以推导出成本函数。
❖ 思路: ❖ 步骤1.求一阶条件 ❖ 步骤2.从一阶条件中求出最优的要素投入组合 ❖ 步骤3.将最优的要素投入组合代入成本方程,整理,便
因此,John不应自办公司经。 0
例2:考研的代价
如果说高考是求学路上的一道坎儿,那么考研就是一道梁了。前
者迫于种种压力,而后者却往往是自讨苦吃。对于一名普通的考生 (既不能通过保送读研又不能和导00元;
2. 各种辅导班学费约1000元;
试问: (a)John开办自己的事务所每年的显成本为多少?
(b)其会计成本、内含成本、机会成本为多少?
(c)John应选哪种决策?
解: (a) EC(显成本)=1+2+1.5+0.5=5(万$)
(b) AC(会计成本)=EC=5万$
IC(内含成本)=6万$
OC(机会成本)=EC+IC=11万$
(c) 因为OC>TR=10万$,
第一节 成本、收益与利润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 出(帐面价值)。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则是指因选择某一方 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失去或牺牲的潜在利益。机会成本是 与厂商决策有关的成本。 2.外显成本与内含成本: (外)显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支 出。显成本=会计成本。内含成本(Implicit Cost,又称隐成本) 则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实际支出。(或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中所使用的自己拥有的投入物的价值。) 其中,内含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内含成本又称正常利润 (Normal Profit)。 3.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1)会计利润=总收益一会计成本= 总收益一外显成本。(2)经济利润=总收益一经济成本(机会成 本)=会计利润一内含成本=会计利润一正常利润。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elasticityof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y 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的公式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的公式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的公式1. 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指企业在扣除了所有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利润。

它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其成本的部分。

经济利润的计算公式为:经济利润=收入-机会成本其中,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总收入。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当前的收益而放弃的其他最佳替代方案所带来的收益。

通过计算经济利润,企业可以评估其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效率。

如果经济利润为正,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其成本,企业获得了超额收益;如果经济利润为负,说明企业的成本超过了其创造的价值,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利润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如是否进入某个市场、是否投资某个项目等。

它考虑了所有成本因素,包括隐性成本,因此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

2. 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通常是根据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的。

它是企业在扣除了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直接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费用后所获得的净利润。

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为:会计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的各种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管理和融资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支出。

会计利润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通过对会计利润的分析,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利润的计算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可能与实际的经济利润有所差异。

管理经济学考试重点

管理经济学考试重点

管理经济学绪论1、利润的种类可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2、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1)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2)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3)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4)机器原来生产A,可得利润X元,现在改生产B——生产A可得到的利润X元。

(5)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6)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7)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3、经济利润的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4、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

5、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配置合理。

机会成本 = 外显成本 + 内含成本6、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

可分为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成本与经济利润
利润在传统上的意思比较简单,可以定义为收入减去成本。

但是对经济学家和会计师而言,利润的定义有很大区别。

这里把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放在一处,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着联系:经济利润区别于会计利润就在于它考虑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由选择产生的——一种经济资源往往具有多样用途,选择了一种用途,必然要丧失另一种用途的机会,后者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成了前者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都可以用来衡量一项决策的经济利益。

管理者必须考虑这两个概念。

1.机会成本
(1)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经营决策过程中,经营者所必须考虑和重视的概念。

假设一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那么资源用于其他它方面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就是资源用于实际方面的机会成本。

这个概念的前提是大多数经济资源都具有多样用途。

提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

如果一个企业占用某种资源,但是它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资源的潜力,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它就应当把这种资源转用于其他的方面。

考虑机会成本的前提是资源在现实的使用方式上没有获得最大的可能的收益,也就是使用一项资源所获得的现实收益小于其他使用方式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2)机会成本的两个条件
◆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
机会成本本质上是对不能利用的机会所付出的成本,因为企业选择了这种用途,就必然丧失其它用途所能带来的收益。

如果资源的使用方式是单一的,那就谈不上各个机会的利益比较。

只有当资源具有多用性的时候,企业才要考虑机会成本,这是考虑机会成本的一个前提条件。

◆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视为机会成本
考虑机会成本时并不是指任何一个使用方式,而是指可能获得最大的收入使用方式。

在这里,需要强调可能性。

【提示】
在证券市场上获得的收入,不能认为是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

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上,需要和其他因素(如经验)相结合,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这种资源在自身发挥作用的时候可能获得的收益水平。

机会成本强调的是可能的最大值。

(3)机会成本在实践中的体现
◆存款与投资的比较
假设有一笔资金,可以把它存在银行里,也可以把它投入到企业运营中。

假设选择的是把它投入运营中,那么这笔资金储存的银行利息就是把资金投入企业运营的机会成本。

有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时会连续地降低银行利率,这种手段其实就是降低企业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刺激企业更多地把资金投入到企业运营中。

而在经济形势良好的状
态下则会连续地提高利率,相当于提高企业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低于银行的利息,那选择存款以获得利息就是明智的选择。

◆自营公司和任职他人公司的收益的比较
假设是自己经营公司,那么在其他公司任职的机会可能带来的最大收入就是自营公司所获得的收入的机会成本。

◆要素出售或者是再加工
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购进某种生产要素时,这种要素的市场价格较低,一段时间后,价格上扬,这个时候,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再加工这种要素,还是直接出售这种要素呢?如果是选择前者,那么直接销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再加工的机会成本。

◆设备使用
如果一个设备具有多种用途,企业在选择其使用方式的时候,就会比较哪一种方式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2.经济利润
(1)经济利润的概念
公式:经济利润=收入-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收入-会计成本
由以上两个公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经济利润是考虑机会成本支付条件下的收益。

纳入机会成本,是利于资源最大限度的使用的思维方式,即使这个成本不能体现在财务账面上。

(2)产生利润的途径
◆供不应求拉动市场价格上升
判断什么领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或趋势,需要经营者善于捕捉机会。

◆较低的成本,是产生高利润的一个条件
较低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效率的提高。

效率的提高又有赖于高素质的管理水平。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机会,发现机会之后,能不能把握它,是最终能不能使企业发展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一个企业家有能力发现机会,但是没有能力把握机会,现实的收益就不属于这个企业家。

所以从利润的角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有发现机会的能力,还要有利用机会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