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秦陵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是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兵马俑的发掘过程,认识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难点:画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

三、教具、学具教具:PPT,范画学具:素描纸,记号笔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生:秦始皇。

以秦始皇图片引入课题,《秦陵兵马俑》。

师:提问什么是“俑”?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出示图片,就是1974年春,西安临潼县西杨村村民打井的时候发现了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板书课题)【出示陶俑图片1.2】2.观察分析这是当时兵马俑发掘现场的照片,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套陶俑身上的泥土,这是已经发掘出来的一号坑的局部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在看了刚刚的照片后,请你来找找有没有哪个兵马俑是一摸一样的?生:没有师:没错,每一个陶俑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五官还是身高又或者是服饰都找不到一个完全一样的,这就需要制作的工匠花费很多时间和心血来雕刻、描绘、制作。

那么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先完整兵马俑图片展示再出示局部展示,请同学们回答。

今天兵马俑的考古人员发来一封邮件,希望咋们班的同学能够帮会组考古人员绘制几张兵马俑的线描图。

五、学生作品创作1.教师展示范画。

2.学生利用所准备的工具进行绘画。

3.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1.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说一说自己绘制的兵马俑有哪些细节是在画之前没发现的。

2.同时说一说你认为兵马俑有什么价值?3.教师总结。

七、板书第6课秦陵兵马俑五官——表情丰富细腻头发——发丝清晰可见衣服——铠甲分明,皱褶生动。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PPT 、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

“俑”是什么?(俑是木头、泥土做的像,供陪葬用。

也就是说,是葬墓中的陪葬品。

)2、释题: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用泥制成的兵马形状的如: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

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摘录了很多课文的四字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些词语中,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是哪些词语?2、交流预习情况:(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这个句子在课文里有没有?4、分析过渡段A、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B、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C、“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过渡段)三、精读课文(一)、教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写上批注。

2、交流:(学生说句子——说感受——作比较想象比较——通过读来表现感受)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学校一个篮球场有多大,慢慢地,2个、5个、10个、20个、40个、50个,差不多跟校园一样大了。

现在开始在上面放兵马俑了,一个、2个,100个、1000个、5000个、8000个,啊,看见没有,竟有8个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多呀。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

一、教案主题: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介绍。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分析。

3. 秦兵马俑的绘画和制作方法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分析其艺术特点。

3. 示范:教师展示秦兵马俑的绘画和制作方法,讲解步骤和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绘画和制作秦兵马俑。

5. 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绘画和制作技巧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秦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绘画和制作秦兵马俑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1. 导入:通过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

2. 讲解:详细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艺术特点。

3. 示范:教师现场绘画和制作一个秦兵马俑模型,讲解每个步骤和技巧。

4. 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绘画和制作秦兵马俑模型。

5. 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和总结。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秦兵马俑的文化内涵。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绘画和制作技巧。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秦兵马俑的了解。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开展秦兵马俑主题的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小班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知识,如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

2. 认识兵马俑的不同种类和特点,如将军俑、步兵俑、马俑等。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制作属于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热爱美术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建造原因、历史地位和考古发现等内容。

2.2 兵马俑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将军俑、步兵俑、马俑等不同类型兵马俑的外观特征和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兴趣。

3.2 讲解详细讲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兵马俑。

3.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兵马俑的步骤和技巧,学生跟随操作。

3.4 创作学生动手制作兵马俑,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3.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图片或视频素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

4.2 制作材料:陶土、画笔、颜料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作品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质量,给予肯定和建议。

5.2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5.3 学生满意度评价: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秦始皇陵兵马俑与其他朝代陶俑的异同,加深对兵马俑特点的理解。

6.2 文化传承介绍兵马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七章:教学实践7.1 课前准备收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书籍等。

7.2 课堂实施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进行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秦兵马俑美术教案

秦兵马俑美术教案

秦兵马俑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活动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方法与过程目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绘制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体会兵马俑的结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准备:师:相关课件、兵马俑的图片资料、作业展示板。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有着两年多年历史的瑰宝《秦陵兵马俑》p20师问:1.兵马俑为谁建造?——秦始皇。

2.你对这位皇帝有什么了解?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

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

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陵兵马俑(二):初探秦陵兵马俑视频介绍(内容:时代背景、历史意义、考古知识了解、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师:(1)通过视频的介绍,你觉得兵马俑怎么样?体会秦陵兵马俑的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精巧的塑造工艺、高超的写实能力。

(三):整体欣赏,谈感受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一欣赏图片来分析(分组讨论)1:看两千年前的陶土战士对视,从他的五官去发现(眼神、眉毛、胡须、神态……) ppt图片(与陕北老人对比观察)2:看秦军的铠甲、发饰有什么特点?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ppt图片生:头发、五官、衣服都进行了精雕细刻。

头发:发丝清晰可见。

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马俑:两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喘着粗气的鼻孔、马嘴象发出嘶鸣一般。

师:这么多的细节说明兵马俑还有什么特点?(生:细致、精美、逼真??)师总结板书:精美3、艺术特点:写实生动、恢弘壮观!一练通过刚刚对兵马俑的细致分析,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笔结合照片绘制一副兵马俑线描图(线描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长短等笔法表现物象的一种方法。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6)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6)
1、教师PPT展示线描绘画作品,并且分析作品。
师:我们欣赏一下其他同学们绘画兵俑。
五、创作表现,教师指导
1、教师示范兵俑的头部线描绘画
2、学生作业:用线描的方法绘制一个正面兵俑。
3、作业要求(PPT展现):
兵俑的正面;
线条流畅、连贯;
对陶俑的发式、神态、衣服、铠甲有比较细致的刻画;
构图要求顶天不立地并且留出一段距离。
师:很棒!
师:但是当我们的兵马俑立不起来怎么办?
(生答)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刚刚剪下的废纸粘在正反面之间作为支撑,所以,同学们在剪完轮廓之后,不要急于把废纸扔掉,我们还可以回收利用的。
二、动手创作,教师指导
1、教师示范剪反面轮廓
2、学生作业:用线描的方法绘制一个背面兵俑,并且剪下兵俑的轮廓,将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使兵马俑立起来。
师:是的,在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的陶兵、陶马,尘封于地下已经年了,那又是被怎么发现的呢?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秦岭兵马俑》),从视频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生答)师小结:三十多年前,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就这样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提供一个参考,增强自信心,激发创作灵感、兴趣
强调线描绘兵俑的正反面要注意想象统一
引发学生思维
废纸废物可以利用,养成环保、节约的意识
课外能够自觉学习,扩大视野,了解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
能分析兵俑的外形结构特点,描绘兵马俑的线描图。
教学难点
能分析兵俑的外形结构特点,描绘兵马俑的线描图。
教学准备
三张彩色卡纸或白色卡纸、黑色水彩笔或油性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学方法
评述、欣赏、讨论、演示、评述、练习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班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陶土材料创作兵马俑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介绍。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分析。

3. 陶土材料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4. 兵马俑作品的创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陶土材料、工具等制作用品。

3. 准备展示用的桌子和展示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欣赏: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其艺术特点。

3. 讲解:讲解陶土材料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创作做好准备。

4.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陶土材料进行兵马俑作品的创作。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台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陶土材料制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创作的兵马俑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运用直观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兵马俑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兵马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

3. 欣赏:教师展示更多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对兵马俑艺术特点的理解。

4. 实践:教师演示陶土材料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敦煌的彩塑及敦煌艺术中的其他图案纹样。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描绘敦煌艺术中的花边或藻井图案纹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分析敦煌的彩塑。

2、描绘敦煌艺术中的花边或藻井图案纹样。

3、掌握线条的运用,正确处理图案结构和布局。

教法学法
讲解引入、欣赏、自主表现、指导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引入
关于对敦煌艺术的了解,敦煌大街上的各类图案、敦煌画像砖上的各类图案等。

二、欣赏探新
1、提问:敦煌艺术中有哪些有特点图案、纹样?
2、分析敦煌艺术有哪些特点?
3、分析敦煌艺术中的藻井图案和一系列花边或纹样
图案。

4、举例敦煌大街呈现的关关于敦煌割裂图案的纹样及表现风格。

5、教师展示一些图样共学生参考。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以中国古代的图案纹样或以敦煌的艺术纹样为主,临摹完成一幅图案作业,用看壁画的形式表现。

2、学生归纳、整理、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讲评
教师评价作业。

学生举例回答。

1、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后回答。

2、学生分析回答,以线为主。

3、以小组为单位分析。

4、学生尝试描绘敦煌藻井图案或其他花边纹样。

5、学生分析欣赏。

学生作业,临摹纹样。

按照要求完成敦煌纹样图案。

描述自己描绘的敦煌图案纹样;相互评价描绘的效果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