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通用5篇)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通用5篇)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全(通⽤5篇)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全(通⽤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在⾃⾝的某⼀时期、某⼀项⽬或某些⼯作告⼀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些规律性认识的⼀种书⾯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作中的规律,不如静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实验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篇1 化学是⼀门实验科⽬,需要考⽣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

做完化学实验之后,学⽣们要写化学实验⼼得体会,将⾃⼰在化学实验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

下⾯⼩编为⼤家提供化学实验⼼得体会,供⼤家参考。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与⽣活⽣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看书,独⽴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也就加深了学⽣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如⽤电解饱和⾷盐⽔的⽅法制取氯⽓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师会讲解⼀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没有⼀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师指使做,其实⾃⼰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定要亲⼒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师会根据⾃⼰的亲⾝体会,将⼀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拓宽学⽣的眼界,使学⽣认识到这门课程在⽣活中的应⽤是那么的⼴泛. 学⽣做实验绝对不能⼈云亦云,要有⾃⼰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做。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总结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总结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总结引言:气体的制取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对于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氧气的制取方法:1. 过氧化银法:原理:过氧化银分解生成氧气。

操作步骤:将过氧化银加热,收集生成的氧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2. 过氧化氢分解法:原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操作步骤: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漏斗中,用加热器加热,收集生成的氧气。

注意事项: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引发危险。

二、氢气的制取方法:1. 金属与酸反应法:原理: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操作步骤:将金属片(如锌片)与酸(如盐酸)反应,收集生成的氢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2.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原理:碱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操作步骤:将碱金属(如钠)放入水中,收集生成的氢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金属与水反应产生的剧烈火花引发危险。

三、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1. 碳酸盐与酸反应法: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将碳酸盐(如碳酸钙)与酸(如盐酸)反应,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2.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法:原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四、氨气的制取方法:1. 碳酸铵与碱反应法:原理:碳酸铵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操作步骤:将碳酸铵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收集生成的氨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碱溅到眼睛或皮肤。

2. 氨水与碱反应法:原理:氨水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操作步骤:将氨水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收集生成的氨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碱溅到眼睛或皮肤。

结论: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了解了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

初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初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初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在初三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制取二氧化碳,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也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2H2 + O2 = 2H2O + CO2。

这个反应是一个燃烧反应,也叫做燃烧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结合,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使用一个叫做“燃烧管”的装置来完成这个反应。

燃烧管是一个玻璃管,里面装有氢气和氧气,当火柴点燃燃烧管时,氢气和氧气就会结合,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使用一个叫做“气体收集瓶”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气体收集瓶是一个玻璃瓶,里面装有一种叫做“碳酸钠”的物质,当二氧化碳进入气体收集瓶时,碳酸钠就会发生反应,将二氧化碳吸收,从而收集二氧化碳。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反应的原理。

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而且也是一个有益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

总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制取和应用和许多反应规律

总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制取和应用和许多反应规律

氧气: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

降温加压:成淡蓝色的液体。

升温减压: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化学性质:性质活泼(1)氧化性;(2)助燃性,C S P Mg Fe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C+o2=(点燃)co2 S+o2=(点燃)SO2 2Mg+O2=(点燃)2Mgo 3Fe+2o2=(点燃)Fe3o4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制取:实验室制取:原理: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2KClO3=(MnO2做催化剂,加热)2KCl+3O2↑ 2H2O2=( MnO2做催化剂)H2O+O2(节能,简单,安全)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试验步骤: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装药品→收集气体→先移导管→再撤酒精灯工业制取(分离液态氧气)——物理变化空气→(降温,加压)液态空气→(升温)→先N2出来→后O2出来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成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与水;加压降温下会变成固态干冰。

化学性质:a灭火试验: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b能与水反映生成碳酸:CO2+H2O=H2CO3 H2CO3=(加热)CO2↑+H2O(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2):CO2+Ca(oH)2=CaCo3+H2O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原料,制冷剂,化肥。

试验室制法:原理:CaCo3+HCl=CaCl2+H2O+Co2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注意:不能用饱和HCl,反映速度太快。

工业制取.CaCo3=(高温煅烧)CaO+Co2氢气: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降温可成液态、固态。

化学性质:(1)可燃性:a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 2H2+O2=(点燃)2H2O.注意:使用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b(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点燃)2HCl(工业制取盐酸的方法)(2)2Cu+O2=(加热)2CuO(氢气还原氧化铜)注意点:试验开始先通氢气再加热.H2+CuO=(加热)H2O+Cu(置换反应)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夺取氧化物中的氧制取:原理:Zn+H2So4(稀)=ZnSo4+H2↑工业制取:2H2O=(通直流电)2H2↑+O2↑如果需要大量H2:启普发生器★(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十二: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氧气: 2KMnO4====2K2MnO4+MnO2+O2↑MnO22KClO3_2KCl+3O2↑△MnO22H2O2_2H2O+O2↑2、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4、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CO2↑ +H2O十三:工业制法1、 O2:分离液态空气高温2、 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3、 H2:天然气和水煤气高温4、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5、熟石灰:CaO+H2O-Ca(OH)26、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OH制取氧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分解2KClO3==2KCl+3O2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2]高锰酸钾直接加热分解2KMnO4====K2MnO4(锰酸钾)+O2+MnO23]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常温分解2H2O2====2H2O+O2 (制氯气装置不加热)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氢气:Zn+H2SO4(稀硫酸)==ZnSO4+H2↑用启普发生器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用启普发生器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总结起来,三种气体都可以用固液反应的方法制备,都可以排水发收集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 碱 -------- 盐 + 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实验介绍制取氧气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化学实验,主要通过加热过氧化钾来分解氧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过氧化钾、试管、试管架、橡皮管、接头、水盆、酒精灯等。

2.取适量过氧化钾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竖直放于试管架上。

3.用橡皮管将试管底部与接头相连。

4.将另一根橡皮管连接到接头上,并将其末端浸入水中。

5.将试管加热,当过氧化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时,氧气会逐渐排出,并在水中形成气泡。

6.若试管中有过量过氧化钾,则需继续加热直至完全分解为止。

7.当气泡产生量较多时,可以用一只试管通过倒置的方式收集氧气,注意将试管的开口朝下,并把试管的口缩短至气泡的最底部。

8.收集足够的氧气后,关闭酒精灯,并将试管倒置,将氧气与空气混合。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过氧化钾的取量至关重要,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到实验效果。

2.加热过氧化钾时应注意加热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3.连接橡皮管时要注意连接紧密,避免氧气泄漏。

4.收集氧气时应注意将试管口缩短至气泡的最低部,避免其他气体的干扰。

5.在实验结束后应注意将酒精灯关闭,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实验原理过氧化钾以高温热分解为过氧化氢及氧气,通常引燃过氧化钾即可发生此反应:K2O2 → K2O + O2其中,K2O2为过氧化钾,K2O为氧化钾,O2为氧气。

实际应用制氧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常规操作之一,也是支持许多重要应用的关键技术。

氧气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如:1.医疗行业:氧气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等。

2.工业:氧气可用于焊接、切割、金属粉末制造等。

3.环保:氧气可用于处理污水等。

4.航空航天:氧气是火箭燃料中必要的燃烧剂之一。

总结制取氧气是一项基本的化学实验,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比如过氧化钾的选用、加热过程的控制、接头的连接以及氧气的收集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并牢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课题3---制取氧气复习总结

课题3---制取氧气复习总结

活 动 与 探 究
2、装药品、固定试管 讨论: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为了防止凝结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集气瓶:盛满水 4、试管加热 讨论:加热试管要注意什么? 先使酒精灯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 热均匀(预热),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位。另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活 动 与 探 究
谁能小结用高锰酸钾制氧实验步 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塞棉花,塞带导管的塞子 3、固定装置在铁架台上,准备集气瓶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收集氧气 6、把导管移离水槽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小 结 实 验
实验装置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活 动 与 探 究
请说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才能装入药品 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4、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5、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6、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7、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8、气泡连续而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9、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10、实验结束时,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再 熄灭酒精灯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加压 空气 降温 液氧 氧气 液态空气
蒸发
氮气
属于物理变化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3) 和二氧化锰的混和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4)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课题3 制取氧气
知识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 制取氧气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收集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收集总结

一、气体制取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加热时的注意事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加热应用外焰加热.●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制取氧气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制取氧气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二氧化锰Mn O 2二氧化锰加热Mn O 2 △加热△ 制取氧气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药品装置图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过氧化氢 水 + 氧气氯酸钾(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试管口要塞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设计①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验满方法:①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二.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装置选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固固加热型的。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f.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g.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 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法①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沸点-196ºC)和液氧(沸点-183ºC)的沸点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一、制取O2
1.用KMnO4制取O2
药品:KMnO4紫黑色(暗紫色)固体
化学式:
实验器材:①: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胶塞的导管棉花
②: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
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①: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固
体加热型反应,所
以发生装置应该选
择带有酒精灯、试
管和铁架台的装置
②: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
空气,而且不易溶
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
不用验满)收集,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
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
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实验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试管中装入足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将试管口略向下倾
斜,在试管内的导气管应稍出胶塞一点儿(便于收集气体),将导气管一端放
在水中,并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准备收集
③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再用外焰加热高锰酸钾
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
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
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⑦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①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防止堵塞导管
②加热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生成的水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内的导气管稍出胶塞一点儿即可,目的是利于气体导出
④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
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
⑤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
倒流回试管
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2.用H2O2制取O2
药品:H2O2 无色液体MnO2(催化剂)黑色固体
化学式:
实验器材:①:发生装置锥形瓶分液漏斗两孔胶塞导管
②: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
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①:发生装置因为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制氧气是固液混合常温
型,所以发生装置可以选择:锥形瓶分液漏斗两孔胶塞导管
②: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不易溶于水,所以
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不用验满)收集,也
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
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
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
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实验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锥形瓶中装入足量的二氧化锰
③在分液(长颈)漏斗中装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打开阀门,使过氧化氢
水溶液流入锥形瓶内
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
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
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⑥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①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之后要将夹子夹紧防止氧气逸出
②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
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
③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
倒流回试管
④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