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和化肥复习教案、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复习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复习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导学案考点一生活中常见的盐1. 盐的概念:指一类组成里含有___________离子和_____离子的化合物。

2. 常见的盐(高频考点)3.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都会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碳酸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碳酸氢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碳酸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该反应制取烧碱。

(3)CO32- 和 HCO3- 的检验:①常用药品(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②检验方法: a.取样有_______产生;b.有_____________。

4. 盐的化学性质(高频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一般规律举例与某些金属反应(置换反应)金属 + 盐 == 新金属 + 新盐Fe+CuSO4=___________与酸反应 (复分解反应)酸 + 盐 == 新酸 + 新盐Na2CO3+H2SO4=_________________与碱反应 (复分解反应) 碱 + 盐 == 新碱 + 新盐Na2CO3+Ba(OH)2=__________________ 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盐 + 盐 == 另外两种盐Na2CO3+CaCl2 =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1.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纯碱B. 高锰酸钾紫色溶液用来作酸碱指示剂C. 碳酸钙含有钙元素 ,可用作补钙剂D.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冒出气泡较快 2. 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Ca(OH)2 生石灰 氢氧化钙 B .KOH 烧碱 氢氧化钾C .Na 2CO 3 纯碱 碳酸钠D .NaHCO 3 苏打 碳酸氢钠考点二 复分解反应(高频考点)1. 概念: 两种_______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_______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盐的性质和化肥的种类与用途;2.强化学生对盐和化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盐的性质及其应用;2.化肥的种类和用途;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盐的性质和应用;2.化肥的种类与用途;3.盐的合成原理;4.化肥的制造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教学实验用品;2.学生:课本、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向学生介绍盐和化肥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示范问题: 1. 你们平时都用过哪些盐和化肥? 2. 盐和化肥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3. 为什么说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第二步:复习盐的性质和应用1.复习盐的基本性质,如溶解性、导电性等;2.复习盐的应用领域,如食盐、工业用盐等;3.通过实例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复习化肥的种类和用途1.复习无机化肥和有机化肥的区别;2.复习主要的无机化肥种类,如尿素、铵肥、磷肥等;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四步:盐的合成原理1.复习盐的合成方法,如氯化钠的制备;2.讲解氯化钠的合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盐的生成过程。

第五步:化肥的制造方法1.复习化肥的制造方法,如尿素的制取过程;2.讲解尿素的制造方法并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肥的制造过程。

第六步:实验操作1.设计一道实验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第七步:讲解反思1.结合实验结果,回顾盐和化肥的性质和制造过程;2.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盐和化肥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盐和化肥的性质、应用和制造过程,巩固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盐和化肥的概念,掌握盐的命名法则和化肥的制造方法,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盐的命名法则,化肥的制造方法。

2.教学难点:盐的命名与化肥的制造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探究盐和化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盐和化肥的思考和探索。

2. 知识讲解(15分钟)盐的概念与命名法则•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化合物。

•盐的命名法则: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两者之间用连字符连接。

化肥的概念与制造方法•化肥是指提供植物所需元素的化学物质。

•化肥的制造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矿石法和生物合成法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案例:某农田连续多年种植庄稼,土壤中盐分过高导致庄稼生长不良,请设计一种化肥来改善土壤质量。

4. 实验操作(30分钟)实验1:盐的制备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金属钠和金属氯化铜粉末,混合均匀。

2. 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颜色变化。

3. 冷却后观察形成的盐。

实验要点: - 盐的制备反应为化学反应。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

实验2:化肥的制造实验步骤: 1. 取适量草木灰或动物粪便,并进行研磨。

2. 将研磨后的物质与适量尿素混合均匀。

3. 将混合物撒在已经耕翻的土地上,进行肥料施用。

实验要点: - 化肥的制造方法选择适宜的原料和合适的比例。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

5.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对盐和化肥的概念、命名法则和制造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6. 延伸拓展(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研究并设计盐的制备和化肥的制造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验证。

初三化学第11单元盐和化肥复习导学案

初三化学第11单元盐和化肥复习导学案

初三化学第11单元盐和化肥复习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1单元《盐和化肥》复习(课型:复习+展示)九()班姓名:学号:第小组号【学习目标】1、通过归纳,熟悉11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易乱知识。

2、通过题目的训练,巩固酸碱盐的知识,提高运用相关知识解题的能力。

【知识归纳】重点知识或者易乱知识整理、酸、碱、盐要分清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者化学式,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氢氧化钠,(2)硫酸钡,(3)NH4cl,(4)H2co3,(5)硝酸银,(6)硝酸,(7)cu2,(8)碳酸钠,(9)氨水。

其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难溶于水的是。

(都填编号)2、物质的俗名和用途别搞乱化学式NaoHca(oH)2caoNa2co3NaHco3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用途、可作某些气体的剂2、厨房清洁剂3、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改良性土壤或中和性废水。

2、材料常用的食品剂。

工业上,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治疗过多症3、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要清晰写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图,并各举一个你最熟悉的化学方程式。

4、化学肥料种类及作用要记清化肥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举例作用点枝、叶根(抗旱、抗寒),果实茎(抗倒伏)5、化肥(铵态氮肥、磷肥、钾肥)的鉴别要分清(1)物质的鉴别(原则: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物质或方法,令所产生的不同来鉴别。

)(2)离子的检验co32—cl—So42—NH4+选用的试剂6、粗盐中难溶性物质的去除要理解去除难溶性物质主要实验步骤以及玻璃棒在每一步中的作用主要实验步骤玻璃棒的作用物质的除杂原则:(1);(2)。

【我来巩固基础】、(12年浙江嘉兴)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如图,这瓶试剂中的溶质可能是()A.单质B.氧化物c.碱D.盐2、(12四川眉山)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的是A.NaoH氢氧化钠纯碱B.cao氧化钙熟石灰c.Na2co3碳酸钠烧碱D.Nacl氯化钠食盐3、(12年湖北恩施)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消除面粉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NaoHB.ca2c.NaHco3D.Nacl4、(12年佛山)在Na2co3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反应后溶液pH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为()ABcD5、(12年广东)某同学发现家中阳台中的紫色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

盐和化肥---导学案

盐和化肥---导学案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
探 究
式 主要 用途 组成 上的
盐和化肥 1/9
共同 点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 结论 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问题: “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 可溶性杂质?” 活动: ①通过观察、 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 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盐和化肥 8/9
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规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 农药和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 性,以最少量的农药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 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创
盐和化肥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课时
2、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 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3、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
1、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2、通过探究实验学会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盐城很多地方有盐场,如滨海、响水。 设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用盐。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我们化 情 学中的盐吗? 景 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 填表。 合
盐和化肥 5/9
这种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引言: 农家往往有几种品种不同的化肥, 如果表面的字样在磨掉的情 况下怎样区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初步区分氮肥、 磷肥和 钾肥的方法。 阅读:
盐和化肥
6/9
1、食盐的用途: 重要的调味品。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医疗上的生 理盐水。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风味独特并可延长保存 时间。消除公路上的积雪。 2、碳酸钠的用途: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用于焙制糕点。 Na2CO3+2HCl=2NaCl+H2O+CO2↑ 3、碳酸钙用于建筑业。用于作补钙剂。 4、小苏打的用途: 达 标 测 评 焙 制 糕 点 。 治 疗 胃 酸 过 多 的 一 种 药 剂 。 NaHCO3+HCl=NaCl+H2O+CO2↑ 5、粗盐的提纯。 (1)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混合可用溶解、 过滤、 蒸发的方法 进行分离。 (2)过滤时要注意的问题:一贴、二低、三靠。 (3)粗盐的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6、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使用药品:稀盐酸和石灰水。 原理:碳酸盐跟稀盐酸反应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A、氮肥:尿素、铵盐、氨水。 (1)氮元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 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元素, 缺

常见的盐和化肥(复习教案)

常见的盐和化肥(复习教案)

常见的盐和化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2)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盐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盐和化肥的性质和作用。

(2)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盐和化肥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2)盐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原理。

2. 教学难点:(1)化肥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2)盐和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设计实验方案和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盐和化肥的基本概念。

(2)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盐和化肥的基本概念。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知识讲解:(1)讲解常见盐和化肥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2)分析盐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原理。

3. 实验演示:(1)进行盐和化肥的性质实验,如溶解性实验、燃烧实验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

4.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和化肥的性质和作用。

(2)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盐和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探究。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常见化肥的使用情况,了解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思考如何合理使用化肥,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盐和化肥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能力。

专题二 盐和化肥复习课 导学案

专题二  盐和化肥复习课   导学案
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提升解题方法规律
典题的来源:摸底测试学生共性问题;有方法规律可总结的问题
总结本节课内容




专题二盐和化肥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一目了然




深州市第二中学导学案主备人:刘振洲
课题
专题二 盐和化肥复习
第1课时(总 课时)




知识与
地位
本专题主要包括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离子的检验、粗盐提纯、化肥种类和作用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均为近三年中考必考知识点,且和前面所学内容联系紧密。其中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为考试热点。
教学
重点
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判断物质是否反应,反应后是否生成沉淀,要熟练掌握物质间发生反应的情况以及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考点三:物质的鉴别(4题)
一般情况下,先鉴别出有颜色的物质,再利用该物质与其他物质间的反应现象推断出其他物质。
考点四:推断题(5题)
推断题是比较综合性题型,要熟练掌握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现象。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学生自由谈收获。)
2、作业:改正错题 整理学案,完善酸碱盐知识树。
中考导入,让学生知道本专题在中考中的题型、分值,说明本专题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有目的性
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中设计填空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课前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与应用情况,排查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存在的问题,先考后点拨
(3)学会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掌握考点,夯实基础。
二、知识梳理 建构体系
1、专题知识梳理
(1)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内容

常见的盐和化肥(复习教案)

常见的盐和化肥(复习教案)

常见的盐和化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2)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盐和化肥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盐的分类和性质:(1)了解盐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2. 化肥的分类和作用:(1)了解化肥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常见化肥的成分、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盐和化肥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2)盐和化肥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1)盐和化肥的化学反应原理。

(2)盐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盐和化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实验法:进行盐和化肥的实验操作,观察其反应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盐和化肥的用途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和化肥样品、指示剂等。

3. 教学课件:盐和化肥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盐和化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盐的分类和性质,通过示例说明盐的形成过程。

(2)讲解化肥的分类和作用,通过示例说明化肥的施用方法。

3. 实验操作:(1)进行盐的溶解实验,观察不同盐的溶解性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2)进行化肥的反应实验,观察化肥与指示剂的反应现象。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盐和化肥的用途和作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2)每组选择一种盐或化肥,进行小组演示,介绍其性质和用途。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和化肥复习教案、导学案
《盐和化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几种盐的组成和用途;学会蒸发操作;明确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2-的检验方法;
(2)学会常见离子,例如CO
3
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鉴别各种化肥。

(4)能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的盐和化肥相关知识的回顾,总结盐的化学性质。

充分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建立盐的一些性质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由整体到个别的复习方法。

(2)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并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或了解到的化肥掌握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对进一步学习化学产生向往。

(2)通过了解侯德榜为制碱工业作出的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认识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激发热爱化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认识化肥污染环境的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考现状,围绕常见盐及化肥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夯实基础知识。

延伸知识。

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的思路。

二、考点预测
1、从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可以看出,酸碱盐的有关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
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常见盐的化学性质,用途,物质的推断,物质的除杂、复分解反应等。

各种题型几乎都有涉及,呈现方式主要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将诸多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很少有单一知识点的考查,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分值高,在试卷中属于拉分题。

预计2017年中考试题依然会将本部分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将酸与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作为重点考查内容。

2、化学肥料在各地试题中均有涉及,但试题难度较小,分值也较少。

主要考查化肥的区分、简易鉴别、使用化肥注意事项及对环境的影响。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考查方式以单一知识点为主,题目较易。

预计2017年中考试题要求和方式依然会保持不变。

三、考点梳理
考点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1、常见的盐
误食工业用盐会引起中毒,是因为工业用盐中含有的______有毒。

考点二、粗盐的提纯
实验步骤及每步玻璃棒的用途:溶解(____________)、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产率(______)。

考点三: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盐、硝酸盐均易溶于水。

盐酸盐要除AgCl,硫酸盐要除BaSO
4
,硫酸钙、银是微溶,
碳酸盐易溶钾、钠、铵,碳酸镁微溶其他都不溶。

溶碱钾、钠、钡、钙、铵(氨水)。

除Cu(OH)
2、Fe(OH)
3。

其他都是白色沉淀
(2)有颜色的溶液:Cu2+______、Fe2+______、Fe3+______
2、盐的化学性质:
(溶液)──金属(后)+盐
(3)酸盐+


碳酸钙和盐

和酸、盐酸和硝酸银、硫酸和钡盐)
反应物溶,生成物有沉淀或者碱
(5)盐盐
1+
盐2









溶,
氯化钙和碳酸

氯化钡和硫酸

硝酸银和氯化

考点四、CO
32-和HCO
3
-的检验:药品(试剂):
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五、复分解反应:有两种______相互交换成分,生成____________的反应。

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或______,反应才能发生。

考点六:化学肥料:
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2、化肥的简易鉴别
3、化肥的利与弊及合理使用化肥。

三、复习反思:
1、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
2、在自主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盐和化肥》导学案
1.常见的盐
误食工业用盐会引起中毒,是因为工业用盐
中含有的______有毒。

2.实验步骤及每步玻璃棒的用途:溶解
(____________)、过滤(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___ _ _)。

3.有颜色的溶液:Cu2+______、Fe2+______、
Fe3+______
4.盐的化学性质:
(溶液)──金属(后)+盐
(3)酸盐+


碳酸钙和盐

和酸、盐酸和硝酸银、硫酸和钡盐)
反应物溶,生成物有沉淀或者碱
(5)盐盐
1+
盐2









溶,
氯化钙和碳酸

氯化钡和硫酸

硝酸银和氯化

5.复分解反应:有两种______相互交换成分,生成____________的反应。

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或______,反应才能发生。

6.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7.化肥的简易鉴别
《盐和化肥》反馈练习
1.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SO
42-、Cl-、Na+、NH
4
+ B:H+、CO
3
2-、
Na+、NO
3
-
C:OH-、K+、SO
4
2-、Ba2+ D:K+、Cl-、
NO
3
-、Ag+
2. 下列购买的物质作为氮肥使用的是
()
A、硫酸铵(NH
4)
2
SO
4
B、氨水NH
3
.H
2
O
C、硝酸H
2NO
3
D、
尿素CO(NH
2)
2
3.某同学在自己家厨房找到一种白色粉末,拿到实验室进行试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碳酸钠
B、一定是碳酸氢钠
C、一定是氯化钠
D、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4.某固体混合物M中,可能含有NaNO
3
、NaOH、
Na
2SO
4
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M的组
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原混合物M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不能肯定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确定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实验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