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角测量
如何进行方位角测量与方向测绘

如何进行方位角测量与方向测绘一、引言方位角和方向测绘是地理学和测绘学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方位角是指地球上一个点相对于另一个点的方向,而方向测绘则是通过测量地面上的方向线来确定位置和取向。
本文将介绍方位角测量与方向测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方位角测量方位角是一种用于描述地球上两个点之间相对方向的测量方法。
通常用度数表示,以北为0度,顺时针方向增加。
方位角测量常用的工具包括经纬仪、罗盘和全站仪等。
测量时,首先选择一个参考点作为起点,然后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目标点与起点之间的方位角。
在方位角测量中,精确的校正和仪器的使用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校正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正包括调整仪器的水平和垂直度,以及校正罗盘的误差。
其次,需要合理选择测量点和观测时间,以避免地磁场和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最后,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记录方式和单位,例如使用度、分和秒来表示方位角,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方向测绘方向测绘是确定地面上的方向线和方向角的过程。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法、增量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等。
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基础的方向测绘方法,通过测量目标点和参考点之间的角度来确定方向线。
测量时,需要选择一个基线作为参考线,然后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目标点与参考点之间的角度。
通过连续测量多个角度,可以确定方向线的位置和方向角。
增量测量法是一种精确的方向测绘方法,通过测量目标点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角来确定位置和取向。
测量时,首先在地面上选取标志点,然后使用测量仪器测量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通过连续测量多个距离和方向角,可以绘制出准确的方向线和位置坐标。
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方向测绘方法,使用全站仪可以同时测量目标点的坐标和方向角。
全站仪具有高精度和自动记录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测绘效率和准确性。
使用全站仪进行方向测绘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和观测条件,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四、应用与发展方位角测量和方向测绘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测绘技术中的方位角测量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方位角测量方法导言:测绘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技术的基础,而方位角的测量方法则是测绘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方位角测量方法的一些常见技术,并分析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一、背景知识1.1 方位角的定义方位角是描述一个点相对于参考方向(通常为正北方向)的角度或方向的测量值。
在测绘技术中,方位角通常是以度数表示,并以0°表示正北方向,90°表示正东方向,180°表示正南方向,270°表示正西方向。
1.2 方位角的重要性方位角在测绘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方位角测量,我们可以确定目标点的相对方位关系,进而绘制出详细准确的地图和图表。
此外,方位角还被广泛应用于航海、测绘、导航等领域。
二、方位角测量方法2.1 磁感应法磁感应法是一种常见的方位角测量方法。
它基于地球的磁场,通过检测地磁方向来确定目标点的方位角。
现代测绘仪器中常常包含了磁感应传感器,可实时测量地磁场的方向,并将其转化为方位角数据。
磁感应法的原理是利用地球的磁场方向变化来确定方位角。
通过测量地磁场的方向,结合地理位置信息,可以精确计算目标点的方位角。
2.2 全站仪法全站仪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方位角测量方法。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结合了测角仪、测距仪、自动水平仪等多个功能。
通过全站仪的测量,可以获得方位角和水平角的精确数值。
全站仪法的优点在于测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它可以在复杂地形和环境下进行方位角的测量,并能够实时记录测量数据,方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2.3 光电测量法光电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光电测量原理的方位角测量方法。
它利用光束的偏转角度来确定目标点的方位角。
光电测量法常用于测量高度差较大或具有遮挡物的地形。
光电测量法的优点在于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测量任务。
它能够消除地形遮挡对测量的影响,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方位角测量方法的应用3.1 地图制作方位角测量方法在地图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精度方位角测量的实用技巧与方法

高精度方位角测量的实用技巧与方法导语:方位角是地理测量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用来描述一个点相对于参考方向的偏转角度。
在很多领域中,高精度的方位角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如航天、导航、测绘等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获得准确、高精度的方位角测量结果。
一、方位角测量的基本原理方位角是一个点相对于某个参考方向的偏转角度,通常使用从参考方向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测量的角度表示。
在测量中,方位角通常以度为单位进行表示,从0度(北方)开始,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方位角的测量可以通过各种仪器和方法实现,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实用技巧和方法。
二、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全站仪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量方位角的仪器,它结合了经纬仪、水平仪和测距仪的功能。
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时,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已知方向作为参考,例如建筑物的正北方向。
然后,将全站仪对准该方向,并进行校准。
接下来,点选所需测量的目标点,全站仪将自动记录角度和距离数据。
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但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操作规范。
三、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方位角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测量方位角。
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并使用三角测量原理,GPS可以确定位置坐标,并计算出与参考方向的方位角。
使用GPS进行方位角测量时,需要使用专业的GPS接收器进行定位和数据记录,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计算。
GPS测量方位角的优势在于其全球覆盖性和较高的精度,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天气和周围环境对信号的影响。
四、使用罗盘进行方位角测量罗盘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用于测量方位角的工具。
在使用罗盘进行方位角测量时,需要将罗盘对准所需测量的目标点,并注意罗盘的校准和使用方法。
罗盘通过指针指向地球磁北极,提供了一个相对于磁北的方向参考。
使用罗盘进行方位角测量需要考虑磁力线的影响,如大型金属物体或电磁设备可能干扰罗盘的读数。
因此,在进行方位角测量时,应选择较为开阔和无干扰的场地,并且进行罗盘的校准。
全站仪测方位角的方法

全站仪测方位角的方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常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
测量方位角是全站仪的一项重要功能,能够帮助测量人员确定测量点的方向和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站仪测量方位角的流程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1. 安装三脚架:在测量现场,需要先安装全站仪的三脚架。
三脚架的位置应该平稳,不能在不平整的地面上放置,以确保全站仪的测量精度。
2. 设置基准点:在开始测量前,需要先选定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其位置固定、容易找到、视线通畅等因素。
可以利用测量经验或者辅助工具确定基准点的位置,如使用GPS仪器。
3. 校准全站仪:为了确保全站仪的准确性,需要在测量前对全站仪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水平仪校准、垂直仪校准、距离计校准等。
校准结果应该记录下来,以备查验。
二、测量方位角的流程1. 确定目标点:在测量方位角之前,需要先确定目标点。
目标点应该与基准点有一定的距离,且两点之间没有遮挡物。
可以使用全站仪的望远镜和十字线功能定位目标点的位置。
2. 对准目标点: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点,使目标点精确地对准十字线中心。
在对准时,不仅需要考虑十字线的位置,还需要注意全站仪的位置和姿态。
3. 测量方位角:当目标点对准后,可以开始测量方位角。
在全站仪的控制面板上选择测量方位角的功能,并按下测量按钮,全站仪就会自动测量出目标点和基准点之间的方位角。
测量结果会显示在全站仪的屏幕上。
4. 记录和处理数据:测量完成后,需要将结果记录下来。
可以将结果手动记录在笔记本上,也可以将数据导入到电脑中进行处理。
对于数据的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测绘软件,将方位角转化成度、分、秒表示,并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
5. 检查准确性:测量数据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的检查。
可以使用其他仪器或者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将检查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发现数据的误差和偏差。
三、全站仪测量方位角的注意事项1. 进行测量前,需要进行充电或使用电源适配器,以保证全站仪的电量充足。
第五章 方位角测量

2、标准方向的种类: (1)真子午线方向:
通过地面上一点,指向地球南北极的方向线,称为该 点的真子午线方向。其可以用天文观察的方法确定。
(2)磁子午线方向: 位于地面上某一点自由静止的小磁针所指的南北磁极方 向线,称为该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其可以用罗盘仪测定。
第五章 方位角测量
(3)坐标子午线(纵轴)方向: 平面直角坐标的纵轴(x轴)方向或平行与坐标纵轴的直线方向。 在独立测区,可取任意一点的磁子午线方向作为坐标纵轴。 通常在一般测量工作中,可采用坐标纵轴方向作为基本方向。
第五章 方位角测量
二、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方位角 1、方位角: 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该直线的水平角度,角值由 0°~360°。当标准方向依次为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 标子午线方向时,相应称为真方位角(A)、磁方位角(Am)、坐 标方位角(α)。 通常没有特别强调,方位角即是指坐标方位角(磁方位角)。
ROB=南东(S30° E)
南
第五章 方位角测量
4 3
x
(N)
1
R01 R04
(w)
y (E)
R03 R02
(S)
2
象限角示意图
第五章 方位角测量
三、方位角与象限角之间的关系
第一象限:北东(NE)方向 R = α
α= R
第二象限:南东(SE)方向 R = 180°-α α=180°- R
第三象限:南西(SW)方向 R = α-180° α=R + 180°
2、正反方位角 地面上两点A、B之间的直线AB,可以在两个端点上进行直线 定向,如在A点上确定直线AB的方位角为αAB,在B点上确定直线 BA的方位角为αBA。则αAB与αBA互为正反方位角。 两者关系为: αAB=αBA±180°
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的步骤和技巧

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的步骤和技巧导言:方位角测量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测量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它结合了电子测距仪、自动水平仪和自动垂直仪的功能,使得方位角测量更加准确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的步骤和技巧。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方位角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全站仪的电池电量充足,以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
其次,要检查全站仪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自动水平仪和自动垂直仪的校准是否准确。
最后,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测量时间,避免大风或雨天等恶劣天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设置基准点在进行方位角测量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基准点作为测量起点。
基准点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地理地点,通常选择某个建筑物或其他稳定的物体作为基准点。
在选择基准点之后,我们需要使用全站仪的水平仪和垂直仪功能将仪器精确放置在基准点上,并将其水平调整到水平状态。
三、目标点的设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目标点并将其设定为全站仪的测量目标。
目标点通常是我们需要测量的物体或地理位置,可以是其他建筑物、桥梁、山峰等。
在设定目标点之前,我们需要精确的确定目标点的位置,并使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确定与目标点的距离。
四、仪器的调整在进行方位角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全站仪进行一些调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全站仪的自动水平仪功能将仪器调整到水平状态,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水平性。
其次,我们需要使用全站仪的自动垂直仪功能将仪器调整到垂直状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垂直性。
最后,我们需要使用全站仪的切面角功能将仪器校准到与地平线平行的状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测量过程在进行方位角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过程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确保视线畅通,以便能够清晰地看到目标点。
其次,我们需要使用全站仪的望远镜功能将目标点聚焦,并通过调整望远镜的清晰度和放大倍率来获取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测绘技术中常用的方位角测量方法

测绘技术中常用的方位角测量方法测绘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方位角测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方位角是指地面上某个点与参考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基础数据之一。
在测绘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方位角测量方法来确定两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位角测量方法,包括方位角的定义、测量仪器和测量步骤等内容。
方位角是指某个点在地球上相对于参考方向的角度。
在测绘工作中,方位角通常以正北方向为基准,沿顺时针方向定义为0到360度。
方位角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仪器和方法来实现,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
首先是经典的方向盘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的仪器是方向盘(也叫经纬仪),它是一种测角仪器,通过旋转方向盘上的刻度来读取方位角。
使用方向盘测量方位角的步骤简单,首先需要将方向盘固定在需要测量的点上,然后通过旋转方向盘,使指针对准参考方向,最后读取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值即可得到方位角。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
全站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参数。
它通过内置的角度测量器可以准确测量方位角。
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的步骤相对复杂一些。
首先需要在测量前准确放置全站仪,并进行校准,校准后的全站仪可以提供准确的角度测量结果。
然后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全站仪指向参考方向,记录下所测得的角度值。
最后,通过一些计算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方位角。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GPS测量方位角。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面上点的位置和方位角。
使用GPS测量方位角的步骤相对简单,只需在需要测量的点上安装GPS接收器,并接收卫星信号。
接收到信号后,GPS接收器会自动计算出当前位置的方位角,并显示在屏幕上。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无需进行繁琐的校准程序,测量结果准确且实时。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位角测量方法,如磁罗盘测量、激光测距仪测角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测量场景。
如何进行实地测量中的方位角测量

如何进行实地测量中的方位角测量实地测量中的方位角测量在地理测量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方位角测量,我们可以确定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并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实地测量中的方位角测量。
一、什么是方位角测量方位角是指从观测点到目标物体的连线方向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方位角通常使用度数表示,0度表示正北方向,90度表示正东方向,180度表示正南方向,270度表示正西方向。
方位角测量是通过仪器测量观测点与目标物体之间的水平角度来实现的。
二、实地测量中的方位角测量方法在实地测量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方位角测量。
1. 传统测量法传统测量法是指使用经纬仪或方位仪等传统测量仪器进行方位角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观测人员需要准确定位观测点和目标物体,并确定两者之间的连线。
然后,观测人员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并记录得到的角度值。
传统测量法需要观测人员有一定的测量经验和技巧,并且仪器的精度也会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2. 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在方位角测量中,我们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测量的步骤如下:首先,设置观测点和目标物体之间的基线。
然后,将全站仪放置在观测点上,并与目标物体对准。
接下来,使用全站仪进行水平角度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最后,根据观测点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方位角值。
三、方位角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方位角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根据测量的准确度要求和测量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对于高精度的方位角测量,推荐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仪器。
2. 准确标定参考点:在进行方位角测量前,需要准确标定观测点和目标物体之间的参考点。
可以通过GPS等定位技术来准确标定参考点的位置。
3. 注意测量环境的影响:测量环境的特点会对方位角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地形起伏、建筑物等都会对观测点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连线产生遮挡和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力保护色: - 字体大小:大中小
第六章→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
1、坐标正算
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
【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
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
35o17'36.5"=1163.580
35o17'
36.5"=1115.793
2、坐标反算
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6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
(6-4)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
=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
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
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
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1771.03、
=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键入1771.03-2365.16按等号键[=]等于纵坐标增量,按储存键[],
键入1719.24-1181.77按等号键[=]等于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显示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再按[]键,屏显为距离,再按[]键,屏显为方位角。
【例题6-4】坐标正算,已知坐标方位角=294°42'51",=200.40,试计算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
键入294.4251,转换为以度为单位按[DEG],按[]键输入,键入200.40,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按[]屏显,按[]屏显。
第六章→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二、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联测边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反算)
用式(6-4)计算起始边与终边的坐标方位角。
2、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如图6-7所示,根据已知坐标方位角,观测右角,则各边方位角为:
(6-5)
式中;n—右角个数,包括两个联接角;
—按观测角值推算CD边的方位角;
—右角之和。
从6-5式可知,按导线右角推算坐标方位角时,导线前一边的坐标方位角等于后一边的坐标方位角加180o再减去两相邻边所夹右角,即:
(6-6)式中:—已知后方边方位角;
—待求前方边方位角。
若导线转折角为左角时,采用6-7式计算各边方位角,推算终边方位角,即:
(6-7)计算坐标方位角的结果,若出现负值时,则加360°;若大于360°减去360°。
3、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理论上,根据观测角值推算出的终边方位角等于终边已知方位角,由于观测角值中不可避免含有误差,它们之间的差值,称为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用表示。
(6-8)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见表6-3,角度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说明导线角度测量的精度
是合格的。
这样就可以将角度闭合差进行调整,以满足终边方位角等于终边已知方位角,使角度闭合差等于零。
角度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当观测导线右角时,角度闭合差以相同符号平均分配于
各个观测右角上;当观测导线左角时,角度闭合差以相反符号平均分配于各个观测左角上。
每个角的改正值按下式计算:
(右角取“+”,左角取“-”)(6-9)
改正后角值为:(6-10)
(二)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和调整
坐标增量—两点的坐标之差。
理论上,附合导线各边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应等于起点和终点已知坐标之差,即:
(6-11)但是由于量边误差和角度虽经过调整,但仍存在残余误差的影响,使推算出来的坐标增量总和不等于已知两端点的坐标差,其不符值称为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如图6-8所示,由于增量闭合差的存在,使附合导线在终点CC'不能闭合,产生和
纵坐标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即:
(6-12)CC'的距离值,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则:
(6-13)导线愈长,导线全长闭合差也愈大,所以衡量导线精度不能只看导线全长闭合差的大小,
应考虑导线总长度,则需要采用导线全长闭合差与导线全长之比值来衡量,即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用表示:
(6-14)式中—导线边总长度。
K即为导线测量的精度,通常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
形式表示。
导线全长容许闭合差见表6-3。
当大于容许闭合差时测量结果不合格,应进行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检查;当小于容许闭合差时,测量成果合格,将坐标增量闭合差、调
整到各增量中,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以相反符号,将坐标增量闭合差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中去,对于因计算凑整残余的不符值分配到长边的坐标增量上去,使调
整后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等于已知两端点的坐标差。
设纵坐标增量改正数为,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则边长的坐标增量改正数按下式计算:
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必须满足下式的要求,也就是说,将闭合差必须分配完,使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满足理论要求。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等于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相应的改正数,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点坐标差,以此作为校核。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