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4课件: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4课件: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明目标、知重点
跟踪训练 2 如图,已知△ABC 中,D 为 BC 的 中点,E,F 为 BC 的三等分点,若A→B=a,A→C
=b,用 a、b 表示A→D、A→E、A→F 解 A→D=A→B+B→D=A→B+12B→C =a+12(b-a)=12a+12b; A→E=A→B+B→E=A→B+13B→C
明目标、知重点
2.准确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实质是向量的分解,即平面内任一向量 都可以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向量和的形式,且分解 是唯一的.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用向量解 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基底,将问题中涉及的向 量向基底化归,使问题得以解决.
明目标、知重点
思考 3 如图,△ABC 中,A→C与A→B的夹角与C→A与 A→B的夹角是否相同? 答 不相同,它们互补.A→C与A→B的夹角为∠CAB,而C→A与A→B的夹 角为 π-∠CAB.
明目标、知重点
例1 已知e1,e2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3e1-2e2, b=-2e1+e2,c=7e1-4e2,试用向量a和b表示c. 解 ∵a,b不共线,
→→ 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OACB,则


OC=a+b,BA=a-b.
∵|a|=|b|,∴平行四边形OACB为菱形.
明目标、知重点
∴O→C与O→A的夹角∠AOC=60°, B→A与O→A的夹角即为B→A与B→C的夹角∠ABC=30°. ∴a+b与a的夹角为60°,a-b与a的夹角为30°. 反思与感悟 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方法使两个 向量的起点重合,根据向量夹角的概念确定夹角,再依据平面图 形的知识求解向量的夹角.过程简记为“一作二证三算”.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1.若向量 a,b 不共线,则 c=2a-b,d=3a-2b, 试判断 c,d 能否作为基底. 解:设存在实数 λ,使 c=λd, 则 2a-b=λ(3a-2b), 即(2-3λ)a+(2λ-1)b=0, 由于向量 a,b 不共线, 所以 2-3λ=2λ-1=0,这样的 λ 是不存在的, 从而 c,d 不共线,c,d 能作为基底.
探究点二 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
如图所示,在▱ABCD 中,点 E,F
分别为 BC,DC 边上的中点,DE 与 BF 交 于点 G,若A→B=a,A→D=b,试用 a,b 表 示向量D→E,B→F.
[解] D→E=D→A+A→B+B→E =-A→D+A→B+12B→C
=-A→D+A→B+12A→D=a-12b.
4.若 a,b 不共线,且 la+mb=0(l,m∈R),则 l=________, m=________. 答案:0 0 5.若A→D是△ABC 的中线,已知A→B=a,A→C=b,若 a,b 为基底,则A→D=________. 答案:12(a+b)
探究点一 对基底的理解
设 O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两对角线的交点,给出下列向
解:D→E=D→C+C→E=2F→C+C→E=-2C→F+C→E=-2b+a.
B→F=B→C+C→F=2E→C+C→F
=-2C→E+C→F=-2a+b.
用基底表示向量的两种方法 (1基底表示为止. (2)通过列向量方程或方程组的形式,利用基底表示向量的唯一 性求解.
对基底的理解 (1)两个向量能否作为一组基底,关键是看这两个向量是否共 线.若共线,则不能作基底,反之,则可作基底. (2)一个平面的基底若确定,那么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 这组基底唯一线性表示出来,设向量 a 与 b 是平面内两个不共 线的向量,若 x1a+y1b=x2a+y2b,则xy11==yx22.,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

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
解析 ①A→D与A→B不共线;②D→A=-B→C,则D→A与B→C共 线;③C→A与D→C不共线;④O→D=-O→B,则O→D与O→B共线.
由平面向量基底的概念知,只有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才能 构成一组基底,故①③满足题意.
2021/12/11
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
拓展提升 能作为基底向量的条件
2021/12/11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拓展提升 两个向量夹角的实质及求解的关键
(1)实质:两个向量的夹角,实质上是从同一起点出发 的两个非零向量构成的角且 0°≤θ≤180°.
(2)关键: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方法 使两个向量的起点重合,然后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 骤,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
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探究1 正确理解基底的概念
例 1 设 O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两对角线的交点,给出
下列向量组:
①A→D与A→B;②D→A与B→C;③C→A与D→C;④O→D与O→B,其
中可作为这个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的一组基底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21/12/11
考查两个向量能否作为基底,主要看两向量是否为非零 向量且不共线.此外,一个平面的基底一旦确定,那么平面 内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这组基底唯一表示.注意零向量不 能作基底.
2021/12/11
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跟踪训练 1】 设 e1,e2 是平面内一组基底,则下面 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
1.对基底的理解 (1)基底的特征 基底具备两个主要特征:①基底是两个不共线向量;② 基底的选择是不唯一的.平面内两向量不共线是这两个向量 可以作为这个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条件. (2)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故不能作为基底.

2020版人教A数学必修3 课件: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020版人教A数学必修3 课件: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2018·黄石市高一检测)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则下列各组向量中,是 该平面内所有向量基底的是( D ) (A) AB , DC (B) AD , BC (C) BC , CB (D) AB , DA
解析:由于 AB , DA 不共线,所以是一组基底.
3.如图,M,N 是△ABC 的一边 BC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若 AB =a, AC =b,则
正解:由已知得 BA = OA - OB =2a-2b, BC = OC - OB =(-a+3b)-2b=-a+b, 显然 BA =-2 BC ,可见 BA 与 BC 共线,且是反向共线,故 BA 与 BC 的夹角 为 180°.
学霸经验分享区
(1)对基底的理解 ①基底的特征 基底具备两个主要特征:a.基底是两个不共线向量; b.基底的选择是不唯一的.平面内两向量不共线是这两个向量可以作 为这个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条件. ②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故不能作为基底. (2)准确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实质是向量的分解,即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 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向量和的形式,且分解是唯一的. 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用向量解决几何 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基底,将问题中涉及的向量向基底化归, 使问题得以解决.
题型三 任意一向量基底表示的唯一性应用 [例 3] 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 M 是 AB 的中点,且 AN = 1 NC ,BN 与 CM 相
2 交于 E,设 AB =a, AC =b,试用基底 a,b 表示向量 AE .
解:易得 AN = 1 AC = 1 b, AM = 1 AB = 1 a,
新知导学 课堂探究
新知导学·素养养成

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PPT

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PPT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想一想 1.判断两个向量能否作为基底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判断两个向量能否作为基底的关键是看它们是否共 线,若共线,则不能作为基底,否则可以作为基底.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两向量的夹角与垂直
(1)夹角:已知两个__非__零__向__量___a 和 b,作O→A=a,O→B =b,则∠__A_O__B__=θ 叫做向量 a 与 b 的夹角.
【答案】 30° 6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名师点评】 两向量夹角的实质和求解 (1)明确两向量夹角的定义,实质是从同一起点出发的两 个非零向量构成的不大于平角的角,结合平面几何知识 加以解决. (2)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方法使两个向量 起点重合,作出两个向量的夹角,按照“一作二证三 算”的步骤求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1)求向量A→B与向量B→C的夹角; (2)若 E 为 BC 的中点,求向量A→E与E→C的夹角.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解:(1)∵△ABC 为正三角形, ∴∠ABC=60°.延长 AB 至点 D,使|A→B|=|B→D|, ∴A→B=B→D, ∴∠DBC 为向量A→B与B→C的夹角,且∠DBC=120°. (2)∵E 为 BC 的中点,∴AE⊥BC, ∴A→E与E→C的夹角为 90°.
已知向量 a 与 b 的夹角为 60°,则向量-3a 和-12b 的夹 角为________.
答案:6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典题例证技法归纳
题型探究
题型一 对基底概念的理解 例1 设e1,e2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给出下列四组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向量
-3
OP
一一对应
P(x ,y)
18
练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向量.
(1)a (1, 2)
解:
y
(2)b (1, 2)
B(1, 2)
y
. A(1, 2)
a
x
.
o
b
o
x
19
例1.用基底 i , j 分别表示向量a,b,c,d,并求出它们的坐标.
b 2i 3 j ( 2, 3)
a b ( x1 x2 , y1 y2 ), a ( x1, y1 ) ( 2) 若A( x1, y1 ), B( x2 , y2 ), AB ( x2 x1, y2 y1 ) 4.能初步运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向量”的思
32
学生活动:
OC OM ON 1OA 2 OB

a 1 e1 2 e2
M
e1
A
e1
a
C
e2
向 量 的 分 解
O
N
e2
B
4
2018年12月5日星期三
知识点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 如果 e1 , 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于这一平面的任意向量 a,
有且只有 一对实数 1 , 2 ,使 存 唯 在 性 一 性
y
j O i
设OA=xi+yj,则向量OA的坐标 (x,y)就是点A的坐标; x
反过来,点A的坐标(x,y)也就是 向量OA的坐标。
x
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可 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
17
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关系

高一数学必修4课件: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第二章
2.3 2.3.1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4
[解析]
→ 如图, 作OA=a,
→ OB=b,且∠AOB=60° , 以 OA、OB 为邻边作▱OACB, → → → → → → → → 则OC=OA+OB=a+b, =OA-OB=a-b, =OA= BA BC a.
第二章 2.3 2.3.1
②,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一旦一个平面的基底确定,那 么任意一个向量在此基底下的实数对是唯一的. 对于③, λ1λ2 当 =0 或 μ1μ2=0 时不一定成立,应为 λ1μ2-λ2μ1=0.故选 B.
第二章
2.3 2.3.1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4
设 e1,e2 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给出下列四组向量:①e1 与 e1+e2;②e1-2e2 与 e2-2e1;③e1-2e2 与 4e2-2e1;④e1 +e2 与 e1-e2.其中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是 . ________.(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序号)
第二章 2.3 2.3.1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4
[分析]
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题时,要抓住基向量 e1
与 e2 不共线和平面内向量 a 用基底 e1、e2 表示的惟一性求解.
第二章
2.3 2.3.1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4
[解析]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①④是正确的.对于
第二章
2.3 2.3.1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4
[特别提醒]
→ → (1)从图可以看出OA与OB的夹角是 θ, 但由向
→ → 量夹角的定义可知OA与BO的夹角不是 θ,而是 π-θ.

课件4: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答案 9 -8
4.如图,已知 E、F 分别是矩形 ABCD 的边 BC、CD 的 中点,EF 与 AC 交于点 G,若A→B=a,A→D=b,用 a、b 表示A→G=________.
解析 A→G=A→E-G→E=A→B+B→E-G→E =a+12b-12F→E=a+12b-12·12D→B =a+12b-14(a-b)=34a+43b.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定理:如果e1和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存在唯一一对实
数λ1,λ2,使 ___a_=__λ_1_e_1+__λ_2_e_2___.
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作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 向量的一组基__底__.
∴xy==43aa++32bb.,
例 2 如图所示,已知△OAB 中,点 C 是以 A 为对称中心 的点 B 的对称点,D 是将 OB 分成 2:1 的一个内分点, DC 和 OA 交于点 E,设O→A=a,O→B=b. (1)用 a,b 表示向量O→C,D→C; (2)若O→E=λO→A,求 λ 的值.
解: DADE∥ =B23ACB⇒A→E=23A→C=23b,B→C=A→C-A→B=b-a.
由△ADE △ABC 得,D→E=23B→C=23(b-a). ∵AM 是△ABC 中线,DE∥BC, ∴D→N=12D→E=13(b-a), 且A→M=A→B+B→M=a+12B→C=a+12(b-a)=12(a+b).
∴λ3+λ+2μμ= =23 ,解得λμ==4535
,故A→P=45A→M.
即 AP:PM=4:1.
自我检测
1.设e1,e2是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面四组 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必修四 数学 优秀课件)


即(2 - )a +(k - 4 )b = 0

k – 4 = 0 8.
2 - = 0
k =
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 如果 e1 、 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 一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 2 使 a = 1 e1 + 2e2 e2叫做表 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 、 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思考 (1)一组平面向量的基底有多少对? (有无数对) C F M M C A O a N B O a N E
AB与BD共线,则存在实数
λ使得AB = λBD.
由于BD = CD – CB
k =
=(2a – b) –(a +3b) = a – 4b 则需 2a + kb = (a – 4b ) 2 = 由向量相等的条件得 k = 4
8.
此处可另解:
则需 2a + kb = (a – 4b )
e2
B
A
e1 2.5e
1
3e2
· O
向量的夹角
思考1:不共线的向量有不同的方向,对 于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 OA a,OB b, 如图.为了反映这两个向量的位置关系, 称∠AOB为向量a与b的夹角.你认为向量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应如何约定为宜?
B a b b
[0°,180°]
1 a 2
总结: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内容 2、对基本定理的理解 (1)实数对λ1、 λ2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2)基底的不唯一性 (3)定理的拓展性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求作向量、解(证)向量问题、解(证) 平面几何问题
思考
设 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已知AB = 2a + kb, CB = a + 3b, CD = 2a – b,若A、B、D三点共线, 求k的值。 解: A、B、D三点共线

数学: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2


1 , 2 ,使
a 1e1 2 e2
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 量的一组基底.
一 个 平 面 向 量 用 一 组 基 底 e1,e2 表 示 成 a 1e1 2 e2 的形式,我们称它为向量的分解.当e1,e2 互相垂直时,就称为向量的正交分解.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唯 一地分解到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方向上,由于分解的 唯一性,我们可以得到:
引:在力的分解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中,我们能把任何一 个力分解为两个不共线方向上的力的和.
那么平面内任一向量是否也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 向量来表示呢?
a e1
e2
M
A
a
e1
O
e2 B
C
N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 ,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 对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向1,e2不共线,且
OA e1 e2 , OB 3e1 e2 ,OC me1 5e2
A,B,C 三点共线,求 m 的值.
例 2.已知 A,B,C 三点不共线,O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若 存在实数 p,q,r, 使 得 pOA qOB rOC 0, , 且 p+q+r=0, 则 必 有 p=q=r=0
pe1 qe2 0, (e1,e2不共线) p=q=0
思考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向量共线定 理,在内容和表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练习 1 若e1,e2 是表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则 下面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一组基底的是( ) A.e1 e2和e1 e2 B. 3e1 2e2和4e2 6e1 C. e1 3e2和e2 +3e1 D. e2和e1 e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在解具体问题时,要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 能够用基底来表示,选择了不共线的两个向量e1、e2, 平面上的任何一个向量a都可以用e1、e2唯一表示为a= λ1e1+λ2e2,这样几何问题就转化为代数问题,转化为 只含有e1、e2的代数运算.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名师点评】 两向量夹角的实质和求解 (1)明确两向量夹角的定义,实质是从同一起点出发的两 个非零向量构成的不大于平角的角,结合平面几何知识 加以解决. (2)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方法使两个向量 起点重合,作出两个向量的夹角,按照“一作二证三 算”的)垂直:如果 a 与 b 的夹角是 90°,则称 a 与 b 垂直, 记作 a⊥b.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想一想 2.零向量与任一非零向量的夹角有意义吗? 提示:由于零向量的方向不定(或任意),零向量与任意非零 向量的夹角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做一做
已知向量 a 与 b 的夹角为 60°,则向量-3a 和-12b 的夹 角为________.
栏目 导引
∵C→E与C→D共线, ∴存在实数 m,使得C→E=mC→D,
即(λ-2)a+b=m(-2a+53b),
即(λ+2m-2)a+(1-53m)b=0. ∵a,b 不共线,
λ+2m-2=0, ∴1-35m=0,
解得 λ=45.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栏目 导引
【解】 ∵a,b 不共线,∴可设 c=xa+yb,则 xa+yb=
x(3e1- 2e2)+ y( -2e1 + e2)= (3x - 2y)e1 + (- 2x+ y)e2 =7e1
- 4e2. 又 ∵ e1 , e2


线


3x-2y=7, -2x+y=-4.
解得
x=1, y=-2,
∴c=a-2b.
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1)求向量A→B与向量B→C的夹角; (2)若 E 为 BC 的中点,求向量A→E与E→C的夹角.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解:(1)∵△ABC 为正三角形, ∴∠ABC=60°.延长 AB 至点 D,使|A→B|=|B→D|, ∴A→B=B→D, ∴∠DBC 为向量A→B与B→C的夹角,且∠DBC=120°. (2)∵E 为 BC 的中点,∴AE⊥BC, ∴A→E与E→C的夹角为 90°.
精彩推荐典例展示
名师解题 待定系数法求解基底表示向量问题 例4 如图,在△AOB 中,O→A=a,O→B=b,设A→M=2M→B,O→N
=3N→A,而 OM 与 BN 相交于点 P,试用 a、b 表示向量O→P.
栏目 导引
【解】 O→M=O→A+A→M=O→A+23A→B =O→A+23(O→B-O→A) =a+23(b-a)=13a+23b. ∵O→P与O→M共线,令O→P=tO→M, 则O→P=t(13a+23b).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答案】 ③ 【名师点评】 两个向量能否构成基底,主要看 两向量是否为非零向量且不共线.此外,一个平 面的基底一旦确定,那么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都 可以由这组基底唯一表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题型二 用基底表示向量
例2 已知e1,e2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3e1-2e2, b=-2e1+e2,c=7e1-4e2,试用向量a和b表示c.
栏目 导引
解:(1)∵A 为 BC 的中点, ∴O→A=12(O→B+O→C),O→C=2a-b. D→C=O→C-O→D=O→C-23O→B =2a-b-23b=2a-53b. (2)∵O→E=λO→A, ∴C→E=O→E-O→C=λO→A-O→C =λa-2a+b=(λ-2)a+b.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两向量的夹角与垂直
(1)夹角:已知两个__非__零__向__量___a 和 b,作O→A=a,O→B =b,则∠__A_O__B__=θ 叫做向量 a 与 b 的夹角.
①范围:向量 a 与 b 的夹角范围是[0°,180°].
②当 θ=0°时 a 与 b___同__向__.___ ③当 θ=180°时 a 与 b__反__向__.__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_不__共__线___ 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 (2)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 所有向量的一组__基__底__._
答案:6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典题例证技法归纳
题型探究
题型一 对基底概念的理解 例1 设e1,e2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给出下列四组向量:
①e1与e1+e2;②e1-2e2与e2-2e1; ③e1-2e2与4e2-2e1;④e1+e2与e1-e2. 其中,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是 ________(写出满足条件的序号).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学习效果好,家长对品牌的认可度也随之提升,在全球范围内分别使用阿拉伯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出版发行,最近北京新发地的一次新冠检测,让大家本已放松的一根弦又再次紧绷了
起来,西安成考 https://,学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先期成立的国艺研究院和国艺馆是书画教育基地的牢固基础,天津作为传智播客的北方总部,进驻前期经过了全面的调研和评估, 从区域教育政策扶持力度、当地及周围教育发展情况、科技领先力等多个维度筛选,审核后的招生计划由我校通过招生信息、招生简章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a|=|b|=2,∴△OAB 为等边三角形. ∴∠OAB=∠ABC=60°, 故 a-b 与 a 的夹角为 60°. ∵|a|=|b|,∴▱OACB 为菱形. ∴∠COA=12∠AOB=30°,即 a+b 与 a 的夹角为 30°.
【答案】 30° 6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实例 ―了―解→ 基底的含义 ―理―解→ 两向量的夹角 ―掌―握→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两向 量的夹角及垂直. 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又设O→P=(1-m)O→N+mO→B=34a·(1-m)+mb.
3t =431-m,

23t=m.
m=35,

t=190.
∴O→P=130a+35b.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跟踪训练
3.已知△OAB 中,延长 BA 到 C,使 AB=AC,D 是 将O→B分成 2∶1 的一个分点,DC 和 OA 交于点 E,设O→A =a,O→B=b, (1)用 a,b 表示向量O→C,D→C; (2)若O→E=λO→A,求实数 λ 的值.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题型三 向量的夹角 例3 已知|a|=|b|=2,且a与b的夹角为60°,则a+b与a的
夹角是________,a-b与a的夹角是________.
【解析】 如图,作O→A=a,O→B=b,且∠AOB=60°, 以 OA,OB 为邻边作▱OACB,则O→C=a+b,B→A=a-b, B→C=O→A=a.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方法感悟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指出了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 为 同 一 平 面 内 两 个 不 共 线 向 量 e1 、 e2 的 线 性 组 合 λ1e1 + λ2e2.在具体求λ1、λ2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利用三角形 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向量共线定理;二是利用待定 系数法,即利用定理中λ1、λ2的唯一性列方程组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