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呈贡新城的规划发展探讨

合集下载

昆明呈贡新城洛龙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昆明呈贡新城洛龙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昆明呈贡新城洛龙公园二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言:按照《昆明呈贡新城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呈贡县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正在完善之中。

呈贡新城将形成以中央公园、白龙潭公园、春融公园、张官山公园、三台山公园、洛龙公园为主的主要城市园林绿地,结合水系、河道的整治整治,多条林荫景观大疲乏的建设和城市节点的增绿补绿等多元化绿地方式,达到昆明呈贡新城的整体绿化美化目标。

2009年7月10日,受昆明市呈贡新城春都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昆明呈贡新城洛龙公园二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协议签订后,进行了中心开发区15公顷的地形图测量,游览路线、基础设施规划及资料收集等工作。

在报告编写过程中,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中心开发区15公顷的范围作重点进行了详细规划、经济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环境评价等工作,编写了《昆明呈贡新城洛龙公园二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拟于2009年7月20日提交报告初稿,送昆明春都投资有限公司审查,经评审会提出修改意见,意见反馈后,进行修改补充,8月中旬提交了送审稿,为建立与洛龙公园一期园址隔路相应的二期洛龙公园提供了研究分析成果,完成了协议规定的任务。

《报告》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昆明呈贡新城地方领导、昆明新都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第一章总论1.概述1.1.研究区域的基本条件1.1.1.研究区地理位置呈贡位于高原明珠——滇池东岸,距昆明市区仅 12km,是昆明市的近郊县。

境内道路纵横交错:昆河、南昆铁路,昆洛、昆河两条国道,安石、昆玉两条高等级公路等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滇南、滇东南通往昆明的必经之地,有省府“东南大门之称”。

全县辖四乡三镇36 个社区居委会、29 个村委会,155个自然村,国土面积461km2,耕地面积6241 公顷,总人口15.81 万人。

优越的自然环境,让呈贡县素有“中国花卉第一县”、“亚洲花都”之称。

2003 年 5 月30 日,云南省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重大战略决策,呈贡的发展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建设项目

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建设项目

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建设项目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建设项目是云南省呈贡区政府为推动呈贡新城开发建设而积极推进的项目。

位于云南省呈贡区翠湖路与南湖大道交汇处的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6.6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10.66亿元。

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建设项目是呈贡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呈贡新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该项目采用的是国际化、高端化的建设模式,主要分为东、西两部分。

其中,东部为建筑群,包括会议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商业、酒店等设施,总建筑面积为4.86万平方米;西部为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配套的停车场和景观工程等,总建筑面积为1.82万平方米。

该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打造成为一座具有档次和规模的现代化会议中心,为呈贡新城的商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建设项目是呈贡区政府的一项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一方面可以提高呈贡新城的整体形象,为呈贡新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加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机遇。

这一项目不仅有利于提升呈贡区的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呈贡区经济转型和优化、提高税收贡献、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长远发展。

作为项目中的核心配套设施,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具有多重功能,包括会议室、展览馆、酒店、商业和文化等多个板块。

其中,会议室是这座会议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包括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和VIP室等。

展览馆则是呈贡新城会议中心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展示不同的展览内容。

另外,位于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内的商业和文化区则为现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娱乐与休闲选择,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进入呈贡新城,有助于促进呈贡新城的文化交流。

总之,呈贡新城会议中心建设项目是呈贡区政府在加快推动呈贡新城建设的过程中,为加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而积极推进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该项目将会建设成一座全方位、综合性强的国际化会议中心,为本地区的经济、商业、旅游、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呈贡可行性研究报告

呈贡可行性研究报告

呈贡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呈贡位于昆明市西南,是昆明市的副中心和发展重点区域。

近年来,随着昆明市的快速发展,呈贡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在实施“昆明市国家中心城区规划”之后,呈贡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支持。

由于呈贡地处昆明市西南部,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已成为昆明的重要城市发展区域。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昆明市西南部的经济发展,呈贡的商业、旅游和文化产业也迅速崛起。

因此,对呈贡进行可行性研究,特别是在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旨在对呈贡的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未来呈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在具体的研究目标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呈贡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潜力和空间布局。

2. 调研呈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评估城市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需求。

3. 研究呈贡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重点关注其商业、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

4. 分析呈贡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情况,确定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方向。

三、研究内容1. 呈贡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本研究将对呈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其在城市发展中的自然基础和潜力。

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呈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包括农业、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条件和前景。

2. 呈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本研究将对呈贡的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和评估,以确定其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需求和优化空间。

特别是要关注呈贡的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建设,以及城市供水、供电和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3. 呈贡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本研究将对呈贡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其商业、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产业的需求和优势,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支持政策。

昆明城东最新规划方案

昆明城东最新规划方案

昆明城东最新规划方案概述随着昆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面积的扩大,昆明市城东地区的发展也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昆明市政府近日发布了城东地区最新的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该规划范围包括昆明市东区、盘龙区、呈贡区和安宁市。

在这个范围内,将有多个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

规划目标该规划的目标是优化区域的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2.建设制造业产业集聚区,促进经济发展;3.优化区域的公共交通,缓解交通压力;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建设效率;5.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提升购物消费体验;6.建设多元化的文化娱乐场所,增强区域软实力。

规划措施该规划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新型社会主义服务业示范区,推动社会服务业向现代化、集约化、特色化方向迈进;2.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3.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培育创意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4.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示范区,加快推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发展;5.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政府和数字社会的发展。

预期效果该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会带来以下效果:1.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2.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3.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升社会运行效率;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5.提升购物和文化消费体验,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

总结昆明城东地区最新规划方案,旨在优化区域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该规划方案的实施,将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购物和文化消费体验。

这将进一步推动昆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昆明呈贡新城的规划发展探讨

昆明呈贡新城的规划发展探讨

昆明呈贡新城的规划发展探讨一、背景1、历史性的机遇世纪之交,中国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而国家“十五”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明确了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开发的三个重点区域之一(其余分别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区),通过发展区域经济促进新经济带的形成,这给南贵昆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南宁、贵阳、昆明都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泛亚铁路的筹建已提上日程,,而昆明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也是沟通和连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上游经济区与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关键点,昆明的快速发展对带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昆明市的城市定位将由全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升级为国际性的旅游商贸城市,使昆明成为东南亚的商贸中心、中国西南的陆上口岸和云南的社会经济窗口。

2、严峻的挑战昆明要建成现代化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虽然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单核心块状发展格局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增长需求,导致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强度过大,中心职能过度集聚,城市发展空间狭小,严重制约了城市空间进一步发展。

具体表现为:2.1、人口问题昆明的人口近十年一直处于高增长中,其中非户籍人口由10 万增长到目前的103万,年均增长率18.6% ,中心区(二环路以内) 居住人口高达131 万,密度2.8 万人/h㎡,远远高于国内绝大多数城市。

2. 2 交通问题昆明城市的快速增长导致严重的交通问题。

据资料统计,昆明机动车总数已达5 0 多万辆,每天仍有30 0 辆左右汽车落户,现有的交通网络已无法应对由汽车增长而引起的巨大交通量。

2. 3 环境问题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城市需求及较快的人口增长。

数据表明,昆明主城中心区面积4800h㎡,公共绿地约为54h㎡,仅占建设用地1.13 %;盘龙、五华两区的绿地率分别为:6.45 % 、19.69 % ,绿化覆盖率分别为:10.29 % 、22. 53% ,中心区的绿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市民日常就近游憩的需求。

呈贡三台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概念规划

呈贡三台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概念规划

区位位置
1 项目理解
• 山水大关系分析
• 城市形态的基本格局——“靠山面水”
属低纬高原季风性气候,夏秋凉爽多雨,冬春晴暖干 旱。位于山湖之间的平坦地带,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 呈缓坡状,东为中低山地丘陵,中间湖积平原,西为 滇池。山脉走势犹如环抱,北面张官山、东面白龙潭 山和南面的关山和尖山,将中央平地三面环绕,只留 下西面绵长的滇池湖岸线,形成靠山面水的格局。
人们在此安居、投资及休闲旅游 • 广阔的开放空间,通达便捷的道路系统及
完善的公共设施,为城市土地增值 • 相互连接的邻里与社区,使城市成为一个
有机统一的中心 • 多样化的活动将满足城市的不同需求,使
之成为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所 • 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将改善环境质量,
创造一个更高效的城市
土地使用规划
区位位置
1 项目理解
• 区位分析
• 经济区位
纵观整个呈贡新区的产业功能分区规划,呈贡老 城片区位于核心板块位置,辐射面社稷整个新区 其他各大的功能片区——作为连续各片区重要的 生活休闲、服务性节点。
从各片区的用地布局分析,可见呈贡老城片区用 地紧凑适宜,充分展现出传统小街坊格局。适宜 生活和休闲消费的特质将在其中得到见证。 就其在城市经济中的功能地位处于人气核心汇集 的高地——生活配套服务的最佳汇聚地。
规划轨道系统
由于轻轨1、4号线毗邻用地东西而过,形成地块周边多个站点围 绕,保证最佳的出行换乘便捷体验。更有利于聚集人气,轨道站点的 汇集效应使项目地块成为呈贡新区的核心板块。
小王家营站
斗南站
项目规划范围
呈贡南站
图例
轻轨1号线路 轻轨4号线路 核心换乘站
一般站点
500~600m 最佳服务范围

昆明呈贡新城128地块开发构想提案

昆明呈贡新城128地块开发构想提案
高端居住社区住宅 及住宅底商
运营 严格管理、持物权分包经营 方式
运营 配套部件属一次性投入; 运营 包装推广到位后分期销售 方式 物业部分运营、部分出售 方式
获利 方式 长期、可持续高利润回报
获利 配套设施利益隐形、长期化;获利 概念包装完成、配套部分 方式 出售物业利益即时兑现; 方式 呈现后即可销售兑现;
洋房风格:
洋房风格:
小高层风格:
商 业 街 建 筑 风 格:
二、规划布局 1)出发点:
植根呈贡 区域特色
体现呈贡 产业亮点
亚洲花都,美名远扬, 花卉已成为呈贡的“名片”产业
二、规划布局 2)创意灵感:
二、规划布局
3)设计原理
• 以太阳花形状为依托,图形 感规划布局,映合世界潮流 如迪拜棕榈岛、世界岛等;
②功能性景观运用:将绿化景观与居住者活动结合, 将住宅群与绿色空间融为一体;
>>景观设计分层:
一级公共景观:中心湖及周边景观; 二级组团景观: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及中央
广场园林景观; 三级分散景观:主题公园、市政公园
三、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小点:
建议1:在社区内穿插设计原创的环艺雕塑小品,增加 文化氛围及艺术品位;
作为一个大型复合性物业, 本项目将成为“昆明城市跨越式发展的代言人!”
——我们将站在这样的深度开启项目的蓝图。
【目 录】
地块概况 规划设计 项目定位 开发思路 营销推广
第一章 地块概况
一、基地情况
项目大新册村位于呈贡新 城吴家营片区东北部
东接——新潭一号路 南临——新北路 西接——新潭二号路 北临——东外环北路
1281应该有更具竞争力、更能突显项目 高度和优势的定位占领市场!

城市社区规划发展模式研究——以昆明市滇池星城居住区规划为例

城市社区规划发展模式研究——以昆明市滇池星城居住区规划为例

摘要基于邻里单位模式的居住小区大量增加了居民出行需求,降低了公共交通覆盖率,增加了交通的压力,造成了混乱的城市结构与呆板的城市景观等。

基于社区理论的居住小区规模较小,组织结构多样、复合,适合人的尺度,能让居住区健康发展,因此可倡导以社区理论取代邻里单位模式。

[关键词]社区规划;居住区;发展模式1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正蓬勃地开展,探讨和研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规划发展趋向,以指导和促进社区的快速健康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在我国社会加速转型的特殊背景下,社区发展遇到了不少难题,目前正在政府的推动和中介组织、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参与下逐步得到解决,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此情况下,如何正确把握城市社区的发展走向,从而站在理论高度有效指导城市社区的建设和促进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模式的原型为邻里单位模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居住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

不论是邻里单位模式,还是以之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都是建立在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上,是功能至上理念下的产物。

作为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的基础,邻里单位过分注重功能,注重公共交通与居住的分离,注重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与条理性,试图以良好的形体环境重塑人的社会生活。

应该看到,在基于邻里单位理念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模式中,屈从于汽车交通的需要,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人口规模的方法把居住空间的主体—人置于从属地位,忽视空间规模及范围与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

居住小区模式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把居住空间机械地分解为住宅、道路、服务设施、绿地等一系列子系统。

道路宽度、绿地大小、服务设施规模都根据等级层层分解、逐级缩小,从而使各个子系统分解成等级化的树形结构。

这种树形结构排除了居住、交通、休闲、服务等空间的综合交叉,无法与居民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所具有的网络化结构相适应,缺乏物质形态与社会网络、人文关系间的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呈贡新城的规划发展探讨一、背景1、历史性的机遇世纪之交,中国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而国家“十五”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明确了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开发的三个重点区域之一(其余分别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区),通过发展区域经济促进新经济带的形成,这给南贵昆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南宁、贵阳、昆明都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泛亚铁路的筹建已提上日程,,而昆明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也是沟通和连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上游经济区与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关键点,昆明的快速发展对带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昆明市的城市定位将由全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升级为国际性的旅游商贸城市,使昆明成为东南亚的商贸中心、中国西南的陆上口岸和云南的社会经济窗口。

2、严峻的挑战昆明要建成现代化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虽然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单核心块状发展格局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增长需求,导致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强度过大,中心职能过度集聚,城市发展空间狭小,严重制约了城市空间进一步发展。

具体表现为:2.1、人口问题昆明的人口近十年一直处于高增长中,其中非户籍人口由10 万增长到目前的103万,年均增长率18.6% ,中心区(二环路以内) 居住人口高达131 万,密度2.8 万人/h㎡,远远高于国内绝大多数城市。

2. 2 交通问题昆明城市的快速增长导致严重的交通问题。

据资料统计,昆明机动车总数已达5 0 多万辆,每天仍有30 0 辆左右汽车落户,现有的交通网络已无法应对由汽车增长而引起的巨大交通量。

2. 3 环境问题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城市需求及较快的人口增长。

数据表明,昆明主城中心区面积4800h㎡,公共绿地约为54h㎡,仅占建设用地1.13 %;盘龙、五华两区的绿地率分别为:6.45 % 、19.69 % ,绿化覆盖率分别为:10.29 % 、22. 53% ,中心区的绿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市民日常就近游憩的需求。

昆明人均住房面积1 2. 63 平方米,列全国1 76 位;人均拥有道路面积6.9平方米,道路建设落后于同类城市。

可见,昆明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建筑密集、交通拥挤、道路不畅、可开发空间极为有限,而城市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城市环境、居住条件落后同类城市,如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昆明城市发展的宏伟目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目前,现有的中心城区已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发展新城,分担一部分城市职能、疏散人口,从而改善昆明整体综合城市环境,使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3、城市增长的空间抉择区域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中,重点发展和优先发展往往是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在区域或城市的某个点、某个方向进行优先发展,必然会带动这一方面的突进式发展,“先发展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新城位置的选择,从昆明城市整体发展的策略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呈贡位于城市东南发展轴,距昆明15公里,是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陆路国际大通道的主要方向,也是连接滇中经济区“昆明—玉溪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区内有南昆、贵昆、昆河、及规划的泛亚铁路,昆玉高速公路、昆石高速公路、昆洛公路通过。

呈贡王家营铁路货站已拟建云南省最大的物流中心,昆明地区高校搬迁选址也定点在呈贡吴家营。

总之,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广阔的发展腹地及产业优势,使呈贡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先决条件。

(图1)为解决近年来因快速增长而产生的各种城市问题,昆明提出围绕滇池周边建设新城。

通过新城的整体性规划,促进昆明城市功能的完整性,全面提高城市整体综合实力,从容面对历史性机遇的挑战。

2003年5月30日,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

“现代新昆明”建设率先在昆明市主城东南部的呈贡新区启动,昆明呈贡新区的发展定位为:现代新昆明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新兴产业中心;现代新昆明的鲜花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现代新城。

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6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107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预计将达到95万人。

二、整体规划1、新城的功能定位: 城市增长的诉求呈贡新城的功能首先必须弥补昆明城市中心职能的缺失, 优化完善昆明总体城市结构; 其次结合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调整产业结构, 整合城市空间,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功能, 满足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

(图2)1.1、昆明整体发展的功能诉求进人新世纪, 昆明在构筑现代化大都市功能、结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其中之一就是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与中心城功能调整而采取的高校合并、中心城区校址整体置换到郊区的措施, 经过多方论证, 大学城选址定在呈贡吴家营。

昆明要在中国一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建设现代化开放城市, 建成贸易中心, 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因此,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建议昆明集装箱结点站与昆明东南部大型现代化综合公路货运站统筹规划布局, 将昆明南站(呈贡王家营货站) 建成、云南省最大的, 面向全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货运枢纽。

昆明得天独厚的条件, 成为东盟在中国设立公共事务机构最为理想的选择地, 但昆明中心城区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距昆明15公里的呈贡,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便利的交通, 依山面水的秀丽风光, 无疑成为首选之地。

1.2、呈贡自身发展的功能诉求呈贡斗南花卉市场是云南省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斗南花卉”已成为具有较高价值和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呈贡的体育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有国家自行车、摩托车定点训练基地, 滑翔学校、赛马场。

因此, 呈贡的自身条件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的发展诉求;环滇池城镇体系的东部新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中心;中国花卉交易中心及研发中心;大昆明城市区重要的行政、文教及新兴工业中心之一。

2、新城的结构形态: 城市增长的空间体现2.1、“组团集合、有机生长”的城市总体布局呈贡新城的规划布局分为5大功能区域:——大学园区: 设置在新城东南部, 引人省内省外和国际上知名大学,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利用昆明独特的气候条件, 扩大园区内容, 安排一些国际国内的中长期培训。

——国际行政商务区: 位于大学城与城市生活区的交接处, 围绕轨道交通中心站设置东盟各国公共事务机构、新的市级行政中心、商业金融及配套生活设施。

——体育中心: 依托现状体育训练基地、滑翔学校、赛马场集中的西部滨湖区, 建设环境一流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

——工业园区:包括洛羊片区:现代物流业,在王家营火车南站, 是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 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物流中心。

围绕货运中心, 分别在其周围规划配套的工业区; 具备仓储、运输、加工、贸易、海关监管、配套工业和国际商贸等功能, 是信息交汇、物流服务、产业及国际交流的中心;大冲工业片区:有色金属加工、电力及水电配套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生产、新型建筑建材业;斗南片区:花卉深加工;大渔片区:生物制药;七甸片区:绿色食品生产;——环湖湿地片区:沿滇池带状湿地,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在以上规划策略和分析的指导下, 规划采取组团和成长中心的空间组织方式, 并通过轴线串联各功能区, 以最大限度推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以组团式结构规划各具特色的次级发展区并以公共活动轴加以有机的联系, 形成各自功能主体明确, 尺度宜人的区域。

同时各成长中心在突出本区发展主题的前提下仍保留土地混合使用的弹性,以避免城市用地功能的过于单一而产生时段性空城”的现象。

呈贡新城结构形态确立为: 以铁路枢纽及国际行政商务区为城市中心, 依托南北向6 0 米道路、中干道、东西向6 0 米道路、呈黄公路和城市快速环路形成“井字加环”的基本骨架, 沿东北、西南二条经济发展轴, 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组团集合布局结构。

见图(4)图42.2、“节点、廊道和区域”架构的城市绿地系统呈贡新城东靠延绵的群山, 西临浩森的滇池, 规划区范围内分布有乌龙堡、红毛山、老官山、长腰山等山体;同时境内有马料河、洛龙河和捞鱼河三条水系, 分别源于果林水库、白龙潭水库和松茂水库, 由水库自东向西贯穿城区汇人滇池。

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现状特有的山林水系, 形成“节点、廊道和区域”的架构。

( 图5 )节点——结合散布在城区的山体、水面, 布局城市公园。

廊道——沿三条东西向河道两侧规划4 0 米宽的绿化带, 形成联系东部山体与西部滇池的自然生态通廊, 同时配合绿化次轴线, 如城市主干道绿化带, 形成由主体绿化向外的辐射, 并与散布的点状绿地相联系。

区域——加强对城市生态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大环境绿化(包括山林、河湖绿化、以及农田等), 沿滇池湖岸布置城市生态湿地保护区和大型城市公园, 构筑高品质的新城生态环境, 维护城市的生物圈, 达到可持续发展需求。

2.3、“多样化、多层次”的城市交通体系2.3.1、城市道路交通( 图6 )城市道路—形成“环路加方格网”的路网结构。

修建4 0 米宽的城市环路; 在城市中部规划一条8 0 米宽的南北向的主干道路、一条60 米宽的主干道, 和两条6 0 米宽的东西向主干道路, 构成“井字加环”型道路骨架。

次级道路系统形成方格网, 宽度4 0 一5 0 米, 是城市区域性交通和商业、生活服务道路体系。

2.3.2、对外交通(图7 )铁路——规划区内的昆明南站是昆明铁路枢纽的重要环节, 通过统筹布局站场、公路货场、仓储等, 建设成面向国内和东南亚的国际级现代综合物流中心。

同时, 规划建成王家营一宝兴站的最后38.5 公里铁路, 形成环滇池快速铁路交通圈及泛亚铁路昆明段, 最终完善昆明铁路枢纽环。

码头——城市西部、滇池之滨建成一座水路客运码头, 提升环湖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滇池旅游圈内涵。

快速客运系统——在新城东部规划环湖轨道交通、城铁轻轨、公路及停车换乘功能的多方式联结与换乘的客运中心枢纽站, 形成新城与昆明之间以及对外的客运系统。

呈贡新城规划通过多向思维, 解决交通、居住、就业等社会问题, 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形成清晰明显的形象和特征, 有助于提升新城的综合竞争力和实力。

3、新城开发的策略: 城市增长的方式为了对已知项目和规划预测将有的大中型设施项目, 以及发展方向暂时不明的地区或地段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和发展空间; 保护生态资源, 控制城市的生态保护用地; 控制土地利用效率和强度, 规划通过提出分期开发建议, 为新城的整体运作提供管理依据。

( 图8 )3.1 一期—创业期建设南北向主轴线中干道及行政中心、大学园区及配套居住区, 为新城中心区的发展打开局面, 筹措资金, 树立新城新中心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