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伴热的基础知识
电伴热带基本知识

避免将电伴热带直接接触易燃 易爆物品
确保电伴热带的接线正确避免 短路
定期检查电伴热带的运行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电伴热带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
03
电伴热带的分类
矿物绝缘电伴热带
工作原理:通过电热丝发热产生热量 特点: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 应用领域: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 优点: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节能环保
硅橡胶电伴热带
材质:硅橡胶
应用: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
防止管道腐蚀:电伴热带可以防止管道因温度过低而引起的腐蚀延长 管道使用寿命。
节能环保:电伴热带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罐体保温
罐体保温:电伴热带在罐体保温中的应用 罐体保温原理:通过电伴热带的热量传递保持罐体内部温度稳定 罐体保温效果:提高罐体保温效果降低能耗 罐体保温应用领域: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的罐体保温
电伴热带可以节省能源减少屋 顶积雪融化对环境的影响
太阳能热水器防冻
电伴热带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 防冻原理:通过电伴热带加热防止太阳能热水器在低温环境下冻结 应用场景:适用于冬季寒冷地区防止太阳能热水器冻结 优点:节能环保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寿命
06
电伴热带的选择与 使用注意事项
电伴热带的选择要点
节能环保
电伴热带采用环保材料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电伴热带采用低功耗设计节 省能源
电伴热带使用寿命长减少更 换频率降低废弃物产生
电伴热带可以自动调节温度 减少能源浪费
安装简便
电伴热带安装简单无需专业人 员操作
电伴热带可以自由弯曲适应各 种形状的管道
电伴热带可以快速安装节省时 间
电伴热

电伴热作为一种有效的管道(储罐)保温及防冻方案一直被广泛应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伴热媒体散发一定的热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补充被伴热管道的损失,以达到升温、保温或防冻的正常工作要求。
20世纪70年代,美国能源行业就提出用电伴热方案来替代蒸汽伴热的设想。
70年代末80年代初,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很多工业部门已广泛推广了电伴热技术,以电伴热全面代替蒸汽伴热。
电伴热技术发展至今,已由传统的恒功率伴热发展到以导电塑料为核心的自控温电伴热。
电热带接通电源后(注意尾端线芯不得连接),电流由一根线芯经过导电的PTC材料到另一线芯而形成回路。
电能使导电材料升温,其电阻随即增加,当芯带温度升至某值之后,电阻大到几乎阻断电流的程度,其温度不再升高,与此同时电热带向温度较低的被加热体系传热。
电热带的功率主要受控于传热过程,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而传统的恒功率加热器却无此功能。
什么是伴热?电伴热原理及应用

什么是伴热?电伴热原理及应用
什么是伴热
伴热是补充被伴热体系在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以组持体系的温度不降低加热是给被加热体系提供热量,以提高体系的温度达到要求。
在石油、石化、化工等行业由于管线、设备需要在一定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下运行,如果采取保温措施,不论保温措施做的多厚,管线或设备的温度最终都会下降到环境温度。
仪表在冬天或气温较低时上冻, 将引起数据显示不正常,甚至冻坏表、造成停车等,会严重影响工艺安全生产,所以仪表的保温伴热在冬季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
伴热,就是通过外界对管线或设备提供热量,当提供的热量与管线或设备的热损失相当时,管线既可以在该温度下保持温度的相对恒定,这种外界向管线或者设备提供热量的方法就是伴热。
伴热、温度、时间的关系
伴热分类,伴热有: 1,以电为能源的称为电伴热。
2,以蒸汽作为传热介质的称为蒸汽伴热。
蒸汽保温伴热系统
蒸汽走向:系统蒸汽→总进汽→放空(倒淋)→分管线→一次阀→仪表管钱→仪表表箱→回水阀→疏水器→回水集管→回水总阀→凝结水系统。
仪表蒸汽伴热示意图
保温伴热系统的启用
①在冬季即将来临时,先少开一点仪表蒸汽伴热供给阀,约10%~30%,供热一至两天让仪表伴热蒸汽预热,各保温设备,如伴热管、切断阀、疏水器,让各个法兰均匀受热,避免突然增压,使各连接头和法兰泄漏。
设备和管道的电伴热

设备和管道的电伴热一、电伴热的概念及应用电伴热就是用电作为外部热源将热能供给管道系统,通常以自限温电热带对管道或设备进行伴热保温。
电伴热不但适用于蒸汽伴热的各种情况,而且能解决蒸汽伴热不易解决的许多问题。
①对于热敏介质管道的伴热,电伴热能有效地进行温度控制,可以防止管道过热。
②需要维持较高温度的管道伴热,一般维持温度超过150℃,蒸汽伴热比较困难,而电伴热则比较容易。
③非金属管道的伴热,一般不可能采用蒸汽伴热,可用电伴热。
④不规则外形的设备如泵类,由于电伴热产品柔软、体积小,可以紧靠设备外敷设,能有效地进行伴热。
⑤较偏远地区,没有蒸汽或其他热源的地方。
⑥长输管道的伴热。
⑦较窄小空间内管道的伴热等。
电伴热的典型结构如图所示。
电伴热的典型结构图1—电源接线盒;2—自调控伴热带;3—电伴热标签;4—保温层及其他外保护层;5—T形伴热带连接盒;6—伴热带的尾端;7—聚酯纤维带二、电伴热的方法①感应加热法:在管道上缠绕电线或电缆,当接通电源后,由于电磁感应效应产生热量,以补偿管道的散热损失,维持操作介质的温度。
感应加热的费用太高,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发展。
②直接通电法:在管道上通以低压交流电,利用交流电的集肤效应产生的热量,维持管道温度不降。
它的优点是投资少、加热均匀,但在有支管、环管、变径和阀件的管道上很难使用,只适用于长输管道。
③电阻加热法:利用电阻体发热补偿管道的散热损失,以维持其操作温度。
国内外广为应用的电伴热产品多属于电阻体发热产品。
三、电伴热产品的选型和计算选用电伴热产品,主要依据工艺条件、环境情况、管道设计、管道所在区域的爆炸危险性分类。
一般按下列步骤选型和计算。
1.需伴热的管道散热损失计算按公式(参照规范SH 3040-2012)计算出每米管道的散热损失量(W/m)。
式中:Di一保温层内径,m;D。
—保温层外径,m;a—保温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²·℃;ai一保温层内加热空间空气向保温层的放热系数,W/m²·℃,一般取13.95;λ—保温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t-被伴介质温度,℃;ta—环境温度,℃;K—热损失附加系数,取1.15~1.25;q1—带伴热的管道热损失,w/m;2.产品系列的选择①确定工作电压,一般为220V(交流电)。
电伴热的基础知识讲解

电伴热的基础知识一, 前言我把有关电伴热的一些基础知识整理出来供刚刚涉足这个行业的朋友参考,也可以作为给用户的技术讲座参考资料使用。
(一)为什么要伴热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节约能源,大多数的设备和管道都要采取隔热(保温)措施。
但是,在工艺介质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散热损失还是不可避免的。
散热就意味着设备和管道中介质温度的降低。
介质温度的降低将会带来好多的问题。
例如,设备和管道中水的温度的降低会造成冻结;食用油管道中食用油温度的降低会造成黏度增加,阻力增大,流动困难。
三聚氰氨如果温度降低将会析出结晶造成设备和管道的报废。
沥青如果温度降低将会凝固造成灌肠。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将使得生产无法正常运行。
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节约能源,在生产、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就必须从设备和管道的外部或内部给介质补充热量。
这就是伴热的目的。
伴热和加热不同,伴热只是补充介质热量的损失,维持一定的温度,避免介质温度的降低带来的问题,一般维持温度都低于操作温度。
加热则要求给介质提供大量的热量,使得介质温度高于原来的温度(如管道介质的进口温度)。
因此加热比较伴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二)传统的办法和缺点传统的办法是以蒸汽、热水或导热油为热媒,用内外伴管、夹套管或内外盘管的方式向设备和管道提供所需的热量。
导热油需要建造专门的系统,还要定期更换导热油,费用太高。
工厂厂区内,蒸汽来源方便,而且蒸汽潜热大,所以大多数选择蒸汽为热媒。
但是,蒸汽的供汽、疏水、凝液回收系统复杂,安装的工程量大。
蒸汽的温度很难控制难以满足不同介质对维持温度的不同需要。
蒸汽系统的热效率低,能耗比较大,能量利用不合理。
蒸汽系统的阀门和疏水器等容易泄露会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同时还会影响环境。
蒸汽系统的设备和管道还容易腐蚀,维修的费用也很高。
另外蒸汽系统的运行成本也比较高。
(三)电伴热的产生和优势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五、六十年代,国外着手研究用电能转换热能的新产品。
电伴热工作原理

电伴热工作原理
电伴热是一种利用电能将导热材料加热,从而传导热量到被加热物体的加热方式。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保温和防冻等领域。
电伴热系统由伴热电缆、控制器和安装附件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转换热能、热量传导和温度控制等几个方面。
首先,伴热电缆通过电阻加热的方式将电能转换为热能。
伴热电缆的核心是由
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组成的复合线圈,当电流通过导电材料时,由于导电材料的电阻,电能会被转化为热能,从而使伴热电缆产生热量。
这种电阻加热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加热需求。
其次,伴热电缆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材料传导到被加热物体表面。
导热材料通
常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如金属或者特殊的导热聚合物。
伴热电缆通过与导热材料的接触,将产生的热量传导到需要加热的管道、容器或者设备表面,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最后,通过控制器对伴热电缆的工作进行温度控制。
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对伴热电缆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以保持被加热物体的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被加热物体的温度,并将监测到的温度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节伴热电缆的加热功率,以保持被加热物体的温度稳定。
总的来说,电伴热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能转换热能,利用导热材料传导热量,并
通过控制器实现温度控制,从而实现对被加热物体的加热。
电伴热系统具有加热均匀、温度可控、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加热和保温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伴热系统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加高效、节能的加热解决方案。
电伴热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

电伴热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一、引言电伴热是一种利用电能产生热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等领域,以提供恒定温度或防止管道结冰等目的。
本文将介绍电伴热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技术。
二、电伴热工作原理电伴热是通过电阻丝、电热膜或电热带等电热元件产生热能,将热能传导到需要加热的物体上,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热元件:电热元件是电伴热的核心部件,一般由导电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电阻。
当通电时,电热元件会发热,产生热能。
2. 温控系统:为了保持加热物体的恒定温度,通常需要配备温控系统。
温控系统通过感温元件(如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加热物体的温度,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控制电热元件的通断,以实现恒温控制。
3. 绝热层:为了提高加热效果,防止热能的散失,电伴热通常需要在加热物体周围设置绝热层。
绝热层可以是绝热胶带、绝热材料等,有效减少热能的损失,提高加热效率。
三、电伴热使用操作电伴热的使用操作相对简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方案:根据具体的加热需求,确定电伴热的设计方案。
包括选择合适的电热元件、确定加热区域和加热功率等。
2. 安装施工:将电热元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安装。
首先要清洁加热物体表面,确保电热元件能够牢固地附着在上面。
然后根据需要将电热元件固定在加热物体上,注意保持元件的整齐排列。
3. 连接电源:将电热元件与电源进行连接。
根据电伴热的功率和电源的额定电流,选择合适的导线规格。
确保导线连接牢固可靠,避免电流过大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4. 温控设置:如果需要恒温控制,需要设置温控系统。
根据温度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并将其与温控系统连接。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温度范围和控制精度等参数。
5. 联通电源:检查所有的连接是否正确无误后,联通电源,通电测试。
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加热物体的温度变化,确保温度控制正常。
6. 使用维护: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电伴热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电热元件无损坏、导线无断裂等问题。
电伴热基本常识

电伴热设计和安装
电热带长度的计算
根据计算散热量(W/m),使用环境,电源 电压和功率后,根据电伴热带的特性曲线图 等选择电伴热带。只要使电热带单位长度额 定发热量,等于或接近计算单位长度的散热 量就行。 如果计算出来的单位长度的散热量大于电热 带单位长度额定发热量,不能保证管线的维 持温度,电热带的敷设方式可改为下述两种 方法:
式中—QB:单位面积散热量,W/ m2, S:容器或罐体的表面积,m2。 容器或罐体表面积的计算如下: 二端平面形:S=D(R+H); 二端半球形:S=D(2R+H)。 式中— D:容器直径,m; R:容器半径,m; H:二端平面形或二端半球形圆柱容器高度,m。
电伴热设计和安装
电伴热设计和安装
第一步: 计算温差△T △T=TM-TA 第二步: 从表中查出管道单位时间的散热量QB (W/m)。如果 管道在室内,将QB乘上0.9。如果被伴热管道是塑料管道, 由于塑料的导热性远低于金属,应再乘0.6~0.7系数。 第三步: 散热量QB值是以玻璃纤维保温材料计算的,如果使用其 它保温材料,应按表提供的保温系数(f)进行修正。即: QT= QB ×f QT是管道真正的单位时间散热量以瓦特/米(W/m)表示, 伴热的的就是补偿QT 。
电伴热设计和安装
2011-5-20 吴文强
电伴热设计和安装
管道及附件耗散热量的计算
确定以下几个参数: TM——管道内流体必须维持的温度 ℃; TA——当地最低的环境温度 ℃ (历年一月份平均最低温度平均值); 管道尺寸; 保温层种类和厚度; 管道是在室内或室外,地上敷设或埋地敷设。 上述参数确定后,可按下述步骤计算管道散失到环境的热 量Q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伴热的基础知识一,前言我把有关电伴热的一些基础知识整理出来供刚刚涉足这个行业的朋友参考,也可以作为给用户的技术讲座参考资料使用。
(一)为什么要伴热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节约能源,大多数的设备和管道都要采取隔热(保温)措施。
但是,在工艺介质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散热损失还是不可避免的。
散热就意味着设备和管道中介质温度的降低。
介质温度的降低将会带来好多的问题。
例如,设备和管道中水的温度的降低会造成冻结;食用油管道中食用油温度的降低会造成黏度增加,阻力增大,流动困难。
三聚氰氨如果温度降低将会析出结晶造成设备和管道的报废。
沥青如果温度降低将会凝固造成灌肠。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将使得生产无法正常运行。
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节约能源,在生产、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就必须从设备和管道的外部或内部给介质补充热量。
这就是伴热的目的。
伴热和加热不同,伴热只是补充介质热量的损失,维持一定的温度,避免介质温度的降低带来的问题,一般维持温度都低于操作温度。
加热则要求给介质提供大量的热量,使得介质温度高于原来的温度(如管道介质的进口温度)。
因此加热比较伴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二)传统的办法和缺点传统的办法是以蒸汽、热水或导热油为热媒,用内外伴管、夹套管或内外盘管的方式向设备和管道提供所需的热量。
导热油需要建造专门的系统,还要定期更换导热油,费用太高。
工厂厂区内,蒸汽来源方便,而且蒸汽潜热大,所以大多数选择蒸汽为热媒。
但是,蒸汽的供汽、疏水、凝液回收系统复杂,安装的工程量大。
蒸汽的温度很难控制难以满足不同介质对维持温度的不同需要。
蒸汽系统的热效率低,能耗比较大,能量利用不合理。
蒸汽系统的阀门和疏水器等容易泄露会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同时还会影响环境。
蒸汽系统的设备和管道还容易腐蚀,维修的费用也很高。
另外蒸汽系统的运行成本也比较高。
(三)电伴热的产生和优势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五、六十年代,国外着手研究用电能转换热能的新产品。
各种电伴热产品逐渐出现。
我国八十年代后期在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大量采用电伴热产品。
近二十年来电伴热在我国的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的各种电伴热产品也竞相在市场上出现。
电伴热产品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比较别的伴热方式有以下优点:1、电伴热产品体积小、柔性好、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和施工方便、维护量小;2、使用寿命长,可达15-25年;3、维持温度的范围广泛,最高可达450℃以上;4、热效率高,节约能源;5、维持温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控制精度比较高;6、在没有蒸汽供应的装置电伴热是唯一的选择;7、电伴热产品比蒸汽系统的设备更耐腐蚀;(四)电伴热产品的种类在市场上最初出现的电伴热产品是利用电流流过电阻体(电阻丝或管道自身的电阻)发热的原理来开发的。
这类产品当电流、电压、电阻确定以后,单位长度的电伴热输出功率就是恒定的,所以称恒功率型。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发出一种新的电伴热产品,这种电伴热产品具备自调温(PTC)的特性。
它采用两根平行的导线作供电的母线,采用经过处理的高分子聚合物半导体塑料作为并联在母线之间的电阻体。
这种具备PTC特性的电阻体当它感受的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增大,通过电阻体的电流减小,输出功率减小;反之当它感受的温度降低时,电阻值减小,通过电阻体的电流增大,输出功率增大。
这种正的PTC温度特性正好符合工业生产对伴热的要求,即能补充热量又可以节约能源。
而且这种电伴热产品还有一种优点,它可以自由裁剪,施工时根据现场的需要用多少裁剪多少,无需改变供电电压,单位长度的电伴热输出功率一致,非常方便。
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聚合物塑料的耐热性能受到限制,在温度特别高的环境就不能使用。
为了弥补这一空白,在串联恒功率电热带的基础上又开发出矿物绝缘的MI电热电缆。
它采用铜线作发热体,用不锈钢或高镍铬的825合金作外套,用氧化镁作绝缘。
这种电热电缆,功率密度可达260W/M,耐热温度可达690℃,维持温度可达450℃。
使电伴热产品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展。
为了满足容器类设备对伴热的要求,制造商又开发出一种采用模压高温合金发热组件,并联电路结构的扰性电热板,柔性好,它可以大面积的铺设在容器的表面,采用温控器控制温度,非常适合容器类设备使用。
还有一种电伴热产品——集肤效应电热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适合长输管线的伴热的要求。
不需要大量采用配电设施,使用一个电源点可给10余公里的管道进行伴热,是长输管线伴热最经济的方案。
其维持温度可达200℃,暴露温度可达260℃,功率密度可达165W/M。
而且它的热效率比较高。
这种电伴热产品的特点还不太为大家所认识,但它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大的。
二,如何计算热损失尽管电伴热产品被广泛采用,但是在使用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大多数的用户对电伴热产品的性能和参数并不理解,更没有通过计算来确定实际需要补充的热损失,从而正确的选用电伴热产品。
而是当设备和管道中介质温度的降低出现问题时,利用现有的电伴热产品或从能够了解到的信息采购电伴热产品。
在安装方法上一般都是采用缠绕的方式,不可避免的造成电伴热带的交叉和重叠。
这样就带来很多的问题。
首先,如果电伴热产品的功率不足以补充设备和管道中介质的热损失就不能满足伴热的要求;如果电伴热产品的最大耐用温度低于设备和管道中介质的温度,或者设备和管道需要使用蒸汽进行吹扫,电伴热产品的最大耐用温度不能承受蒸汽的温度都可能造成电伴热产品的损坏;恒功率型电伴热带的交叉和重叠也可能造成电伴热产品的损坏等等;即使上述的问题都不存在,但是电伴热产品的功率的选用是否合理也是问题,电伴热产品的功率过大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通过计算热损失来正确选择电伴热产品就是十分必要的。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伴热的目的就是补充介质热量的损失,维持一定的温度,避免介质温度的降低带来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计算的是设备和管道中介质的维持温度下降到环境温度时的热量的损失,然后选用合适的电伴热产品补充这一部分热量损失就可以达到伴热的目的。
(一)影响热损失的参数1,介质的种类介质的种类不同,它们的比热不同,热值的含量也不同。
2,介质的初始温度介质的初始温度不同,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时所要补充的热量也不一样。
初始温度一般是工艺介质进入工艺管道或储罐时的温度,有时是指工艺的操作温度。
3,维持温度这是计算热损失很主要的一个的参数,一定要合理的确定。
维持温度选择过低,不能满足工艺的要求,达不到伴热的目的;维持温度选择过高又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和增加成本。
一般用户都会把维持温度提得比较高,一定要说服用户合理的确定。
4,设备和管道的尺寸如管道的口径,设备的直径等,设备和管道的尺寸越大热量损失越大5,保温材料和厚度有的人认为,伴热效果主要由伴热产品来决定,是否保温影响不大。
实际上保温对伴热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道理和人是否穿衣对保暖的影响是一样的。
不同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一样,保温的效果就不一样。
保温材料厚度对保温的效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有时不需要更换伴热产品仅仅改变保温材料的种类或厚度就可以满足伴热的要求。
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降低成本。
6,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介质热量的损失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环境温度越低介质热量的损失越大。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往往把估计太低最低的。
这样计算的热量的损失就会偏大,导致选用更大功率的伴热产品。
所以确定最低的环境温度时也要合理。
另外风速对热量的散失也有影响,风速越大热量的散失也越大。
7,最大耐用温度(暴露温度)这是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有时设备和管道的操作(工艺)温度并不高,但是在特殊的情况时可能引人更高温度的介质。
例如一条原油管道,正常时原油的温度仅有几十℃,但该管道需要用蒸汽进行吹扫,蒸汽的温度可能达到200℃。
这就要求伴热产品的最大耐用温度(暴露温度)要达到200℃,否则可能造成伴热产品的损坏。
这也是一个不太好处理的问题,由于个别的情况的要求可能大大提高伴热产品的等级,造成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所以如果能够想法改变这种情况最好。
例如上述情况可以适当降低蒸汽的温度,或者在安装伴热产品时采用双层保温材料的办法隔开管道和伴热带。
8,安全系数在考虑热损失的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一定的安全系数。
(二)计算热损失的方法有实力的电伴热生产工厂凭借多年工作的经验已经开发出计算介质热量的损失和电伴热带选型的计算机软件。
生产车间的工艺人员只需提供需要伴热的工艺管道、设备的主要参数和环境条件,输入计算机软件即可计算出热量的损失,并自动选择适合的电伴热带型号和最佳的伴热方案。
为了方便现场的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出现的情况计算介质热量的损失自己选择合适的电伴热带型号下面我们提供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1、计算热损失工艺条件:⑴维持温度(Tm) ⑵最低环境温度(Ta) ⑶管径⑷保温材料⑸保温层厚度⑹安全系数Q每米管道的热损失(W/m)=q×△t×K其中q:管道热损失(每米管道1℃温差时的热损失,查表一).△t=Tm-TaK:各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查表二).例Tm=30℃Ta=-10℃管径=100mm 保温材料:玻璃纤维保温材料厚度:25mm △t=Tm-Ta=30-(-10)=40 K=0.036(查表二) q=18.87(查表一)Q=18.87×40×0.036W/m=27。
2w/m上述的热损失基于10%的设计的余量,根据上面的热损失的计算,我们选用30w/m的电伴热带就可以满足工艺的要求。
Q储罐的热损失Q=q×△t×K×SS:储罐的表面积m管道热损失q(每米管道1℃温差时的热损失) (表一)各种保温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表二)2、选择电缆的额定功率详见各种电缆的介绍3、计算电缆的长度电缆的总长度L=每米管道的热损失Q/电缆的额定功率W×(管道长度L+各管道附件折合长度L)各管道附件折合长度三,如何选择电伴热带电伴热带的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恒功率的,另一类是可变功率的。
恒功率的伴热带的电阻是不变的,只要是供电的电压一定,流过伴热带的电流就不会变化,单位长度电伴热带的发热功率就是恒定的,所以叫恒功率。
可变功率的伴热带的电阻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供电的电压一定,流过伴热带的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电伴热带的发热功率也就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我们就这两大分类给大家介绍电伴热带的选型。
1,自调温电伴热带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电伴热带按照结构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基本型基本型的自调温电伴热带由导电塑料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层构成。
导电塑料就是发热体。
它是一种具有正温度系数“PTC”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
当它感受的温度上升时分子的结构变得疏散,电阻增大,电流减小,输出的功率相应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