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面: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日益频繁。
例如,中国生产的服装、电子产品等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而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农产品也畅销全球。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各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资本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融资活动。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资本的全球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生产全球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通过全球供应链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分工与协作。
例如,一辆汽车的零部件可能来自多个国家,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生产和组装。
这种生产全球化的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技术全球化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各国之间通过技术合作、专利转让等方式共享科技成果,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交流。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好处:1、促进了经济增长各国通过参与全球分工和贸易,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高了生产效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分工协作,使得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增加了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与出口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业。
4、促进了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也带动了人员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1、贫富差距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协调问题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协调问题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迅速发展的国家享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但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协调问题,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跨国企业的涌入,发展中国家得以参与全球分工,进而获得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外来投资。
这种机会决定了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和资源。
举例来说,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工厂,这使得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然而,就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占据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短缺、技术落后和人口红利的变动风险。
这种现象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远不及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发展不平衡。
为了协调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各国应采取有力措施。
首先,发达国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通过促进技术共享和合作,发展中国家能够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大国内教育和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全球治理机制需要更加平衡和包容。
当前的全球治理结构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这并不能真正反映全球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因此,应该积极发展多边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此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应进行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全球经济格局。
最后,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发展。
区域合作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资源共享,提高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中美关系走向冲突的缘由作者:鲍盛刚时间:2012-09-06全球化还是反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和主要矛盾,并由此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是全球化的支持者,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成为制造和加工基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全球化的倡导者转变为全球化的反对者,经济上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政治上趋于守成与保守。
全球化依据的是市场逻辑,市场逻辑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为了满足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的需求,我们必须干什么,人类正是通过追求利润而从利己主义者成为利他主义者。
同时利润也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哪里研发,哪里生产,哪里销售,从而使收益大于成本,人类正是通过追求利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使人类达到充分繁荣和富裕。
无疑,市场规则这一看不见的手正在依照自己的逻辑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并成为指导和约束各国行为的准则。
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全球化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中心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制造业与加工基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并由此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整合的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存在许多利弊以及对各国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利益1. 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贸易活动,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开放市场让各国更容易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2. 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通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使得全球生产更加高效,成本更低,提供了更多商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3. 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科技交流和合作,加快了科技创新的速度。
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共享知识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二、劣势1. 市场异常波动:全球经济的联系使市场更加复杂和波动,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容易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崩盘,对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关联度增加,一个国家经济问题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连锁反应。
2. 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但同时也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资源配置和各种手段获得更大利益,而一些贫困国家的底层人口仍然无法分享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3. 削弱国家主权: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一些国家在经济政策和决策上的主权受到削弱。
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参与到国家事务中,使得国家的自主权受到一定限制。
三、影响1. 就业机会: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劳动力市场,某些产业由于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变化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或者迁往其他国家。
同时,全球生产链的形成也为许多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文化融合与冲突: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历史原因,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与分裂。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和传承本国独特的文化也变得更加重要。
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及应对措施

宏观经济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及应对措施王怡靓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加快国际分工,提升了经济效率,但也引起了贫富两极分化、环境破坏等问题。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改变了其曾力导的自由贸易原则,并利用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地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
我国发展得益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要坚持改革开发、创新驱动和包容普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球经济向互利共赢的模式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措施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4-0021-02经济全球化以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实现了商品、资本、技术、服务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的自由流动和全球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
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交替出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完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新形势,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世界各国资金、技术、商品及人员的自由流动和相互开放,全球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经济全球化提高了资源的全球配置效率,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全球分配和流动,促进了全球生产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了生产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化的配置和组合,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的优化,增强了世界经济活力,提升了全球经济效益[1]。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先进科学技术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提升了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生产的专业化合作与分工,促进了全球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全球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必需的资金,引发了各国经济制度创新,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变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四、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变化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已经大幅增加,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将分别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影响、负面影响、未来发展趋势和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内经济的发展让位于全球化的经济竞争。
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内外包过程中越来越以低成本、高效率、精益化和柔性化为主题。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跨国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经济的自由化和区域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移动技术发展的普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仅创造了新的利润模式,也警示了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坐标。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世界经济也逐步整合。
这种全球化的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形态,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挑战。
例如,基于市场的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贸易路线调整、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
此外,全球化还引发了国际战争、天然资源的掠夺、公共服务质量下降、气候变化等许多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消极的和复杂的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1. 增加的贫富差距——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发展趋势不仅加速了工业化和社会化进程,也给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带来了可见的冲击。
2. 加剧的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制造的物质和能源消耗,环境问题非常明显。
3. 政治和社会问题——虽然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和新的机会,但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反思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反思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既带来了经济繁荣和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反思。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机遇。
通过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利共赢。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合作,使得全球经济更加高效和有序。
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
同时,发达国家也受益于全球市场的扩大,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和就业的增加。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尽管经济全球化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在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权益受到侵害,劳动条件恶劣,工资低廉。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失业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满情绪的增加。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随之增加。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牺牲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气候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
首先,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协调,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同时,各国应加强内部的政策调整和改革,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劳工权益保护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应加强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以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使其更加公平和有效。
经济全球化的辩论辩题

经济全球化的辩论辩题
正方(经济全球化的支持者)观点:
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与交流,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正如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全球化是一个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企业能够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得益于全球化,通过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中国的制造业不断提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反方(经济全球化的反对者)观点: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跨国投资和跨国
并购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却面临着低工资和劳动条件恶劣的问题。
同时,全球化也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过于紧密,一国经济出现问题,往往会波及到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正如社会学家阿尔贝托·佐罗所说,“全球化并不是一种自由的、平等的、和谐的、透明的、民主的和多元的过程,而是一种不公正的、不平等的、和不和谐的过程。
”。
总结: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利也有弊。
我们不能一味地支持或反对全
球化,而应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寻求平衡,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所说,“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应该努力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回避它。
”因此,我们应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 全球化有着全面的、深刻的内涵, 而且影响人 类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 传统上的“国界”对经济分割和屏蔽作用的弱 化。
• 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 • “把经济全球化看作世界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
或看作导致差距和不平衡的罪恶之源,都是不 客观的。”
三. 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 2000年1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举行。反全球化示 威者从世界各地聚集达沃斯,抗议全球化。在示威中,又发 生了捣毁被视为全球化象征的麦当劳快餐店事件。
• 2000年2月1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曼谷召开。反全 球化示威者汇集曼谷,谴责WTO、IMF和WB,要求国际金 融机构立即采取行动分担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化造成的负面 影响。
世界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
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 场。目前,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90%,来 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 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意愿: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 2001年1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苏黎世举行。来自世界各 地的几千名反全球化示威者会集苏黎世,抗议世界经济论 坛会议。反全球化人士与警察发生冲突,约有30人被驱逐, 120人被捕。
• 2001年4月20日,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魁北克举行。来自世 界各地非凡是来自南北美洲各地的反全球化的大批示威者 同警察发生冲突,警察动用催泪弹和高压水枪对付示威群 众,400名活动分子被捕。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石块和酒瓶, 19名警察受伤。
. 反全球化运动考察
• 1999年11月底12月初发生在美国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 世界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现在按照历史顺序往返顾 和考察反全球化运动。
• 1999年1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在西雅图开 幕。与此同时,世界反全球化人士云集西雅图,对全球化进 行抗议。有4万人组成的全球化抗议者队伍与警察在整个西雅 图发生全面冲突,被视为全球化象征的麦当劳快餐店被捣毁。 防暴警察试图用催泪弹和橡胶子弹驱散示威群众,但效果不 大。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被迫推迟5小时开幕,不少代表团 未能出席第一天会议。警方公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实行宵禁。 到12月1日,警察已逮捕310人,另有多人受伤。克林顿的贸 易保护主义的讲话遭到普遍反对,会议未能达成协议。 在西雅图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游行之后,世界各地随后发生 的所有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都被称为“西雅图风暴”,反全 球化运动的参加者都被称为“西雅图人”。
• 2002年6月26-27日,八国峰会在加拿大举行。为了防止反全球化人 士到开会地点游行示威,东道国加拿大将会议特意安排在距卡尔加里 约100公里外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举行,并采取严格措施,禁止非与 会人员前往。会议主题讨论全球经济、反恐、援非等问题。军警戒备 森严,如临大敌。会议开幕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反全球化人士 无法接近八国峰会会场,只得在距离会场约100公里外的卡尔加里游 行示威。他们高呼反全球化口号,抗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 济掠夺造成死亡。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一些抗议者被捕。
的前景,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5.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协调。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1. 加剧世界贫富悬殊 2. 增大了全球经济风险 3. 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过剩 4. 削弱了国家经济主权 5. 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制约
(1)国家主权受到一定制约 ➢ 市场作用 ➢ 国际经济组织能力扩大 ➢ 区域经济组织 ➢ 跨国公司 (2)国家主权仍是抵御全球化不利影响的最有
C. 第三种形式
• 反全球化论坛,与推行全球化的国际会议不在同一时间 和同一地点举行,而是一种独立行动。
• 2002年11月6日至10日,欧洲社会论坛会议在佛罗伦萨举 行。世界各地近4000个组织的代表共两万多人参加了会 议。议题有“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南方贫穷问题”、 “公平贸易”、“战争与和平”等。11月9日,上百万人 参加大规模反全球化、反战大游行,示威者的口号有: “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战争”、 “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新种族主义”、“反对公 共服务私有化”、“打倒跨国金融资本”、“不要转基因 食品”、“保护森林,保护水源”、“反对野蛮掠夺地球” 等。
• 2000年10月20日,第三次亚欧会议在韩国汉城召开。反全 球化示威者约两万人举行与亚欧会议相对立的人民论坛。
• 2000年12月6-7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尼斯举行。与此同时, 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示威者云集尼斯,举行声势浩大 的反全球化大游行,参加者大约有5万人。欧盟首脑会议一 度被迫中断。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多人被捕,其中2人 被判监禁。警察中有24人受伤。
弊
贸易方面的风险 民族工业有可能受 到冲击 金融风险 人才流失风险 规则风险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
工业革命
二战后
资本输出
商品 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新一 轮扩张
全球化时代 20世纪90年代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 信息引领经济发展 2. 技术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 3. 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主力 4. 国际经济体系面临重组 5. 高素质人才无国界流动 6. 各国之间的依赖性增强 7. 发展中国家改革和开放相互兼容
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利
• 提供了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 • 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的垄断者 • 跨国公司和全球扩张 • 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占据优势地位
•弊
• 导致了发达国家就业的下降。*“产业空心化” • 工会组织工人群众进行反全球化运动,加剧了
社会阶级摩擦
2、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利
经济增长 贸易的扩大 获得外国资本 促进技术进步和产 业结构升级 享受某些规则优惠
• 2001年6月15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哥德堡开会。来自世界各 地非凡是来自欧洲的反全球化人士云集哥德堡,举行反对 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参加者约两万人。示威者与警察发生 巷战,警察向示威者开枪,多人受伤。
• 2001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在巴塞罗那开会。大约1万人在 巴塞罗那举行反全球化示威游行。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22人被捕,32人受伤。世界银行被迫取消了一次会议
• 2002年1月31日—2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纽约召开,这是该论坛 1971年创立以来首次在瑞士以外的地方召开,有100多个国家的政要、 企业家、学者、宗教界领袖等近3000人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 反全球化人士汇聚纽约,预备示威游行。示威者说要上街,警方万分 紧张。大批警察对会场实行“密集防卫”。纽约《每日新闻》道:会 场所在的曼哈顿中城在警察保卫下如同一座“军营”。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在讲话中说,全球权力和财富分配的极不平衡对国际安全形成严 重威胁。当今的现实是少数人享有特权,而太多的人则生活在极度贫 困和日益恶化的境况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勒甚至也批评美欧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批评发达国家“过于自私”。会议期间,近万人 多次游行示威,反对全球化,抗议富国和强国决定世界命运。
• 2001年7月20-22日,布什等八国首脑在热那亚举行会议。会议开幕前,新 闻媒体道,将有10万名反全球化人士从世界各地聚集热那亚,预备示威游 行,并举办大型社会论坛,抗议全球化。意大利媒体将来自世界各地的 “西雅图人”分为红、黄、蓝、黑四大军团,划分的标准是“西雅图人” 反全球化的方式。红色军团一般采取和平方式反全球化,他们头带安全帽, 手持木棒和盾牌,预备在遭到袭击时进行自卫。黄色军团较为活跃,持有 仿古“武器”。蓝色军团备有石块、燃烧瓶,有暴力倾向。黑色军团不仅 有暴力倾向,而且有破坏力。“西雅图人”分别通过陆、海、空云集热那 亚。意大利警方严阵以待。天上战机巡逻,海上军舰游弋,军方甚至部署 了地对空导弹,会议区内连下水道出口也全部焊死。7月20日,八国峰会 开幕。八人开会,两万人保卫,十万人抗议——这成了媒体的醒目标题。 据德新社热那亚7月20日电,在开幕前一天,示威者企图冲进开会地点, 与警察发生冲突。燃烧的垃圾箱成了浓烟滚滚的路障。警察动用了催泪弹 和高压水枪,示威者动用了燃烧弹和铺路石。7月20日,会议开幕时,汇 聚热那亚的大约12万示威者举行大游行,打出了全球化导致贫困的横幅。 示威者与两万名警察和准军事人员发生了暴力冲突。在这场暴力冲突中, 近500人受伤,126人被捕,1位意大利青年被警察开枪打死。在会议的第 二天,至少有228人受伤。美联社热那亚7月21日电称:这次八国峰会是 “一次被抗议活动搅得乱七八糟的最高级会议”。英国《金融》7月21日文 章说:“由于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这里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只剩下首脑 会议的参加者和抗议者。普通百姓都呆在家里。”7月22日,八国首脑会 议在反全球化的抗议声中闭幕。《八国首脑会议公》甚至也不得不写上 “要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全体公民,非凡是穷人”这样的话。
• 2000年5月1日,伦敦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游行示威,以 纪念国际劳动节。
• 2000年9月上旬,联合国在纽约举行各成员国首脑千年高 峰会议。与此同时,大批反全球化示威者在联合国总部对 面举行各国人民高峰会议。
• 2000年9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布拉格 举行年会。1万多名反全球化示威者从世界各地聚集布拉格, 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举行的年会,指责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要求加 以关闭。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约100人受伤。
• 2000年4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开 会。大批全球化反对者汇聚华盛顿,抗议全球化,抗议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议,使一些代表无法进入会议中 心。示威者要求建立一个没有“公司的支配”的“工人的社 会”。全球正义动员组织发言人说,这次抗议活动旨在反对 跨国公司接管世界。“我们的政治制度已愈来愈变成一小撮 跨国公司集团的工具。……只照顾跨国公司的利润。”警方 拘捕了600名抗议示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