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 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古今中外主要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古今中外主要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三、西方近代代议制政体的比较
1.、不同:
(1)西方: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政党竞争,分权与制衡原则。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民主集中原则。
2.、原因:
(1)国家性质不同: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权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2)政党情况不同:西方国家政党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如: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而且各政党力量相当;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情况不同。
(3)历史传统不同:各政党对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做出的贡献相当(英国有议会斗争传统);中国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完整版)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
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
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
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
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
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
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
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
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专题1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老师版)

1/4专题一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考点透析】 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1)皇帝制: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 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
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
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类别 分封制 西周 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明成祖:内阁制 雍正帝: 军机处 三省六部制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 司使 行省制度,下设路、府、 州、县(宣政院、宣慰司) 科举制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的演变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分封制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选官制度4、古代中国专制制度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差异及其成因 项目 政治 文明 差异 政治基础 基本特点 决策者与决 策方式 地理环境 决定 因素 经济基础 思想意识 中国——君主专制 大一统帝国 君主独裁与家族世袭 君主 个人独裁 希腊——民主政治 小国寡民城邦政体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集体讨论、 少数服从多数 遍布海湾, 山岭纵横的开放海洋环 境(海洋文明) 以手工业和航海业为主的商业经 济为特征 人文主义思想萌芽, 崇尚人的自由 平等和个性发展背靠大陆, 依托平原大河的闭塞内陆 环境(大河文明) 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重视礼仪、人情 和宗法制度认识:结合两种不同文明的原因,说明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 古代东方专制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有何异同

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有何异同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有何异同一、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相同点:1、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都以君主专制制度为主,并且呈现出君主不断集权的趋势。
在中西方的古代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君主专即是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掌握著一个国家的行政权、军事权、立法权等权利。
也可以说是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尤其体现出了权力的专断,如秦始皇规定:皇权至高无上,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军事大事,最终均由皇帝裁决。
称谓专用。
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这就确定了君主至高无上的称呼。
而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就发展到了顶峰地步。
与此同时,古代西方虽然多数时期是属于分裂的时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统一广阔地区的大帝国,如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罗马帝国,这些帝国都存在着专制制度。
就连以西方古代民主著称的雅典,同样也存在着贵族专制制度。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虽然已经经过了一些民主改革,如“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改革”,虽然采取了很大程度上的民主措施,但是最终也出现了苏拉的独裁统治。
尤其发展到了后期的查理曼帝国时期,君主的权利获得了极大的膨胀,就连教皇都不得不承认皇帝的权威。
2、中西方古代法律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法律制度的本质而言,任何时期的法律制度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
中西方古代社会法律也不能避免这样的一个本质特性。
从中国古代的法律分析,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有法律的存在,比如在商朝就出现了有《汤刑》,这是属于中国古代早期的一部法律。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和壮大,并且最终夺的了政权。
这是地主阶级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巩固自己的政权,而由法家主要代表人韩非所提出的法治思想就刚好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随之在各国出现了一些列的法律制度。
如魏国的《李悝之法》,楚国的《吴起之法》。
中西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试论中西政治制度的异同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是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
如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主义制、资本主义制等。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各种政治体制在迥然不同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不断发展,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本文从比较的角度,主要分析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异同。
一、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中国政治制度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而基本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上奠定的,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已经使中国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以来的贫穷落后面貌,成为举世公认正在迅速崛起、日益繁荣富强的国家。
这一基本事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符合我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符合我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团结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任何一种新生的社会事物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成熟和完善的。
由于我国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起点落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我们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和挫折。
专题一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历史知识提纲与重点问题专题一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东方---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1840年前)(一)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夏商:王位世袭制西周:分封制(目的、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看西周分封示意图)宗法制(目的、含义、最大特点、内容、影响)<重点问题>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力的原则。
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是宗法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2、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以宗法制为核心,族权和政权相结合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③权力和义务的统一④严格的等级制度<知识梳理>(二)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2、背景(原因、条件)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政治:秦始皇统一全国,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③思想:法家主张强权政治和以法治国3、内容①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秦始皇。
发展:皇权不断强化达到顶峰。
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②中央行政制度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中书省)---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朝(军机处)③地方行政制度战国(郡县制)---秦朝(全面推广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唐朝后期(节度使)---北宋(收地方权、文官、通判)---元(行省制度、宣慰司、宣政院)--明(废行省,设三司)④选官制度:秦朝(皇帝直接任免)--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⑤监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北宋(通判)---明朝(提刑按察司)⑥宰相制度:秦朝创立---西汉(外朝)--隋唐(一分为三)---北宋(中书门下、一分为三)---明朝废除4、演变历程①初步形成:战国中央集权制度出现,郡县制②正式形成:秦朝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皇帝任免官吏③初步发展:西汉中央中外朝制度,地方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④完善:隋唐中央三省六部制,唐后期节度使,科举制⑤加强:北宋中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地方文官通判⑥新发展:元朝中央中书省⑦强化: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⑧顶峰:清朝军机处5、特点:①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服从。
历史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研究——中央集权制度与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比较袁怡梦摘要:文明古国的发展离不开其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古代中西政治制度之间存在差异也存在关联,既存在长处也有不足。
探寻和比较古代中西的政治制度,有利于我们从更理性的角度去反观历史,明晰制度存在异同的根本,并取长补短,对共同促进本国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思想教育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depen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political system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systems. By comparing these systems, we can review our history more rationally, expounds the existence of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It ha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our nation’s systems.Keyword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condition social conditions ideological eduction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简介⏹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朝议制度和郡县制为一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中央集权制度中囊括了封建专制主义。
专题:中西方政府制度比较研究(讲稿)

壹:中西古代政府制度起源的客观比较
一、中西古代政府制度起源的不同类型路径 (二)中西原始社会存在的不同政府制度的雏形特征
2、中国原始社会的酋邦制度的单主制特征 考古资料(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反映,中国在五千年前的前国 家社会形态,表现出的特征为: (1)社会规模超过简单氏族、部落社会。 (2)社会分化的程度甚于一般氏族、部落社会。 (3)出现了掌握社会最高权力的个人。 (4)在社会高层权力者之间存在着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 (5)宗教与世俗权力的结合。这些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专制主义政 治的基本特征。 西方古代的民主主义政府制度沿着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的路径变 迁,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政府制度并不是改变氏族制度的路径的结果, 而是同样可以在原始社会中找到它的路径来源,它就是酋邦制度。在 酋邦制度中,专制主义政府制度的路径迹象就已经非常明显。
壹:中西古代政府制度起源的客观比较
二、中西形成不同政府制度的原因分析 (一)中西古代自然环境与政府制度的相关性
2、西方:血缘关系由于迁移而割断以及家与国的分离
古代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希腊社会制度的独立性和开放性。 开放的地理、铁器的使用促使民族的跨海大迁移,并在大迁移中形成了既保持城邦独立性 又不被地域所封闭的制度路径: (1)跨海大迁移切断了血缘关系的路径,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陆地迁移所无法祈求的。‚跨 海迁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种族体系的大混合,因为必须抛弃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原始社会 里的血缘关系。 (2)血缘关系被切断后,希腊人原有的自立门户的强烈愿望,‚不仅决定殖民城邦遵循‘分 裂繁殖’的扩张路线,也决定了这些殖民城邦老是相互竞争,相互敌对,不能团结起来对付全 民族的共同敌人‛。因而始终无法向高度集中的集权路线发展,只能演变为分权自治的制度路 径。 (3)自立门户的强烈愿望,在发达的海上贸易和频繁的邦际交往的状况下,还发展出来了一 套以契约为基础的制度。就像汤因比所说的:‚在民族大迁移的过程中,跨海迁移的苦难所产 生的另一个成果不是在文学方面而是在政治方面。这种新的政治不是以血族为基础,而是以契 约为基础的。‛以契约为基础的交易制度,正是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源泉。 (4)综合上述三个方面,跨海大迁移最终导致了‚没有分化‛的‚原始社会制度的萎缩‛, 国与家彻底分离,促成按财产划分阶级、按地域划分居民的国家制度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1.背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生产方 式的产物,其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传统: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大一统的 思想,在政治制度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这些为后世形成中央集权制奠定了基础。 。
(2)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 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分散 性,需要强大的中央政府维护社会的稳定、兴修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3)政治需要:古代中国面临着两大政治问 题一一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和抵御少数民族的侵 扰,而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理论基础: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是最早鼓 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体系。汉武帝后,董仲舒将 儒家思想与法家、阴阳家等思想融合.适应了大 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的需要
• 1.背景 • (1)罗马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是推动公民法不断发 展的重要原因。 • (2)罗马不断扩张,被征服民族众多,由此产生 的新问题是推动万民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 (3)罗马法学家也为罗马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
(二)罗马法
• 2.内容 • (1)公民法: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适用于 罗马的公民,是罗马的基本法。 • (2)万民法:罗马帝国形成以后,颁布了一系列 法律,给予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以公民权,保护 其合法的权益,这些法律统称“万民法”。 • (3)私法:罗马重视私法的制定,对于民事侵权 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阿奎利哑法》是其典型的 代表。
• 3.特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重 视证据、诉讼程序严格、不告不理等等。 • 4.影响 • (1)积极 • ①巩固了罗马共和国及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 秩序。 • ②对后世近现代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 (2)局限性 • ①宣扬“君权神授”,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 • ②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法律。
• •
• (2)地方权力的不断削弱、中央权力的不断加强: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是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矛盾。 汉代以来,中央通过分割地方军事、财政和司法 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同时,加强对地方官吏 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代以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
• (3)思想控制的不断加强:加强思想控制是强化中 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手段。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统一了士人的思想;宋代以来,儒学 进一步发展到理学阶段,将“三纲五常”与天理 联系起来,培养官民的忠君意识;明清运用八股 取士钳制了士人的思想。
• 3.影响 • (1)积极 • ①为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 ②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2)局限性 • ①雅典的民主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妇女、奴 隶、外邦移民均被排除在外。 • ②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 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2.内容
• (1)相权的不断削弱、皇权的不断加强: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秦朝以 后,通过分割相权,皇权不断加强,至明太祖朱 元璋废除丞相制,这一矛盾最终得以解决。汉代 的中外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 三司制都着眼于削弱相权。明清分别设置了内阁 和军机处,两者都不具有决策权,成为皇帝的内 侍机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主题一
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人教版 ·高考二轮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和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都是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代表,分别代表着大河文明和海洋 文明的政治特点,地位非常重要,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的产物,权力高度集中是其典型的特 点;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是工商业发 展的产物,民主、法治是其典型的特点。 两者在当时并无优劣之分,它们都适应了 本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推动了本国生产 力的发展;两者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源头。
• (2)消极 • ①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容易形成暴 政。 • ②不利于新事物、新思想的诞生,封建社 会后期不利于社会的转型。
二、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
• (一)雅典的民主制度 • 1.背景 • (1)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是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条件。 • (2)雅典工商业的发达是雅典民主制形成与发展 的根本原因。 • (3)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推动雅典民主制形成与 发展的直接动力。
• 2.特点 • (1)主权在民: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组成,是雅 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同时,雅典的各级、各类权 力机关也由公民公平参与。 • (2)轮番而治:国家权力由公民轮番执掌,公民 轮番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 (3)直接民主:雅典全体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的管 理,是直接民主制的代表。 • (4)权力制约:公民集体对官吏进行监督与制约。 • (5)法律至上;公民意识等。 Nhomakorabea结论
• 1.分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手 段,主要体现在两点:分割相权和分割地方权力。 但是,中国古代皇权不可分割,这是中西方分权 的本质不同。 • 2.中国古代对皇权制约的欠缺是专制制度的必然 结果,思想家们提出的限制皇权的思想大部分不 具有强制性,仅仅凭借皇帝的自律和道德,很难 防止暴政的出现。 • 3.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和雅典的民主制度没有优 劣之分,它们都适应了本国的国情。
•
(4)官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官僚队伍是中央集 权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中央政府通过垄断官 僚选拔的权力来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是众 多选官制度的成功代表。
3.影响
(1)积极 ①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②有利于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保护中原先 进的生产方式。 • ③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有利的环境,稳 定经济发展秩序。 • 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