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政治制度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政治制度

中外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期发展历程夏朝禅让制→世袭制西周分封制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实行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郡县制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两宋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各州府设置通判;地方设转运使。

元朝中央: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

地方:设10个行省,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

明朝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2021·浙江嘉兴]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严格地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

”中国古代与张荫麟所说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是( B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2.[2021·山东济宁]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3.[2021·山东济宁] 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

他们研究的古代制度是( D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4.[2021·广西河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朝时期为了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立的机构是( D )A.市舶司 B.宣政院 C.辽阳行省 D.澎湖巡检司5. [2021·湖北黄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

七年级历史政治制度方面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政治制度方面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政治制度方面知识点七年级历史政治制度方面知识点是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官员的等级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1.1 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奴隶社会时期,中国主要分为两大政治力量,分别是中央政权和地方诸侯国。

中央政权由天子通过官僚机构来控制,而地方诸侯国则是由当地的贵族家族拥有自治的权利。

1.2 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主要由天子任命的官员组成,并通过严格的等级体系来进行管理。

官员的职位、待遇和权利都是按照等级体系来授予的。

1.3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政治制度和西方国家的相似。

国家的权力分为三个部分:立法、行政和司法。

此外,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中国政治制度中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当地政协等民主组织的机构。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2.1 中央政府的组织架构中央政府的组织架构是由最高领导人、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组成。

国务院是中国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和各个部长组成。

省级政府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政府。

2.2 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包括市、县和乡级政府。

市的政府由市政协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

县的政府由县政协和县人大常委会组成。

乡的政府由村委会和乡人大常委会组成。

三、官员的等级体系3.1 官员的职位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官员的职位是按照等级体系来授予的。

主要包括三台九卿、诸侯、圣公、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亲王等。

官员的职位位高权重,禄位高低决定了政治上的地位和社会地位。

3.2 官员的禄位官员禄位分为俸禄和禄位两种,俸禄是官员的工资,禄位是官员的官阶。

官员不仅得到了俸禄和禄位的奖励,还有一些特权,比如自己有农田、赐予世袭、威信等。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中国官员阶层是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一、各国政治制度简介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体制和运行方式。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这五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有权立法、选举和对内外事务决策等。

中国的政治制度强调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并注重集中力量办大事、善于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发展目标。

(二)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采用总统共和制,是一个联邦共和国。

其政府体系分为三个独立但相互牵连的机构: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

总统作为最高执行官,由选举产生;而两院议员则通过全面的选举程序产生。

美国政治制度鼓励人民的投票参与,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各州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在立法和执法事务上享有一定的独立性。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政治制度以君主立宪制为基础,这种体制下,君主作为国家元首拥有象征地位,并且不参与实际运行。

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掌握立法权、决策权以及经济预算等职责。

英国政治体制注重民主和议会监督。

虽然王室仍保留一定的象征职能,但真正的政治权力落在了议会手中。

(四)法国:半总统制法兰西共和国是一个半总统制国家。

根据宪法规定,总统是最高行政长官,并且负责驻外事务;而总理则负责内阁组建及提出政府方针,并向议会负责。

法国政治体系强调平衡和合作,既有确保总统拥有坚实的领导地位,又倡导大臣团队对其施加执行和监督职能。

(五)德国:联邦议会制德国政府是一个联邦共和国,政治体制为联邦议会制。

根据宪法规定,总统作为最高代表人物,象征性地行使部分责任;而议会在立法和决策上拥有主导权。

德国的政治制度强调民主和自治。

地方组织在一些重要事务上享有相对的自主权,并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由16个州组成。

中外政治制度史

中外政治制度史

2013年政行《中外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一、核心概念1、总统制政府:以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宪法和政治上的权力分立为核心特征的政府。

(海伍德:P222)2、议会制政府:以源于议会并通过议会或议院来实施统治、对议会负责为特征的政府。

(海伍德:P214)3、专制君主制:君主宣称垄断了一切政治权力、成为实际上最高统治者的政治制度。

(海伍德:P262—263)4、立宪君主制:国家主权被赋予君主之外某个机构、君主所发挥作用在本质上是礼仪性的政治制度。

(海伍德:P263)5、民族国家:由公民身份和民族身份重叠联系而成的一个自治的政治共同体。

(海伍德:P314)6、议会党团:为协调政党或政治倾向相同的议员在议会中行动的、以若干议员为其成员的一种组织。

7、联邦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享有独立权限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州、邦、省)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政治制度。

8、两院制:议会设有两个议院、并由两个议院共同行使议会职权的议会体制。

9、政党分赃制:西方国家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分配给本党主要骨干、进而控制国家行政机关的做法。

10、责任内阁制: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的领袖人物为首脑而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

11、郡县制:由朝廷委派官員到地方上去治理郡县,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行使一定行政自主权的政治制度。

12、分封制:西周天子将一定数量的土地及本土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或功臣位列诸侯的政治制度。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1、中国皇帝制度的内容(一)皇权政府的国家元首:“皇帝”秦王嬴政亲自修改了“泰皇”的名号,去“泰”留“皇”,同时采用上古传说中“帝”的尊称,创造出“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新头衔。

皇帝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无限的权力。

自秦始皇以后,历代的统治者都沿用皇帝这一称号。

(二)皇帝的权限在中国古代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包括行政、军事、立法、司法、文教等大权,是无法被超越的权力。

大体上可以唐宋为界:唐宋以前:皇帝相对专制时期,贵族政治占有突出地位,形成与皇权相颉颃的力量;唐宋以后:皇帝绝对独裁时期,独揽政权,对所有臣民采取苛刻和近乎绝对的控制。

专题一 中外政治制度

专题一  中外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外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1、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尧舜禹时期),首领让贤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2、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始实行,夏启继承王位意味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转变成“家天下”。

3、分封制:西周开始实行。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b)地方实行郡县制。

这些制度基本上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5、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列候爵位,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6、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7、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8、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9、官吏制度: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文帝开科举制先河。

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进士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0、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积极作用:(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如:秦朝、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如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

(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如元朝的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1)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如秦朝暴政。

(2)思想上表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外重要政治制度的演变(共18张PPT)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外重要政治制度的演变(共18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卫青(?—前106),河 东平阳(今山西)人。本平 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 用,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即 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 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 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 ,深得部下拥戴。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统 治 阶
平民 奴隶

2、中央集权的帝王制:
(1)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朝。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嬴政称为“始皇 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 事)、御史大夫(监察)三职;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直到1911年,辛 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延续 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废除:清朝末年(1905年)。
(4)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Hale Waihona Puke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设置锦衣卫(太祖)、东厂(成祖)
☆八股取士
☆廷杖制度
2、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雍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甚)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 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霍 去 病
霍去病(?—前 117),河东平阳人, 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18岁跟随卫青作战 ,常深入蒙古大沙漠 数千里,追击匈奴贵 族。“匈奴未灭,何 以家为”。

专题01中外的政治制度(背诵清单)

专题01中外的政治制度(背诵清单)

专题一中外的政治制度【背诵清单】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相关史实: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商鞅变法确立县制,初步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正式建立:秦朝相关史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相关史实: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4)完善:隋唐时期相关史实:创立并完善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省六部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相关史实: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立多重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在地方,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6)发展:元朝相关史实:实行行省制度,奠定了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7)强化到顶峰:明清时期相关史实: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思想上“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8)废除:民国相关史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中国近现代的民主政治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高涨,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2)1911年的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912年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法令,改变社会习俗,使“民主”、“共和”、“平等’观念深人人心。

(3)1915年,兴起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后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专题01 中外政治制度-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

专题01 中外政治制度-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

(四)世界近现代的社会主义制度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 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由理 想变成了现实。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夫、 波兰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拉丁美洲的古巴 。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5.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 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1.在我们中国某些地名会有别的美称,如山东有“齐鲁
③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 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4)僵化 明清八股取士。
①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答题格式是八股文。
②影响: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社会发展。
5)废除 清末废除科举制(1905)。
(1)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 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 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 了约1300年。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商 鞅变法确立县制,初步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1)中央: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威。皇帝之 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统领,分别掌 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2)地方:实行郡县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外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二)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三)世界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开放性设问
1、从中国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有哪些?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体制,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3)对人民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2. 对中外政治制度的发展你有何认识?
(1)不同的国情适合不同的政治模式;制度的制定与实行是特定社会的产物;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必然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2)人类政治制度演变是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3. 谈谈你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1)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容易导致专制独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中国向世界各国学习,导致了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