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云南普洱茶的产业状况的SWOT分析

云南普洱茶的产业状况的SWOT分析

云南普洱茶的产业状况的SWOT分析杨坚,骆杨(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6)摘要: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茶叶在云南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和产业体系自身存在问题的影响,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受到冲击,在2008年虽然茶园面积增长,但产量与2007年持平,茶业产值、茶农收入都有所下降。

云南省政府提出以调优结构、培植龙头、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为重点,对茶叶产业面临的新情况和问题进行安排部署,力保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本文对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云南普洱茶产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SWOT Analysis on Industry Situation ofPu'er Tea in YunnanYang Jian, Luo Ya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Abstract: Yunnan i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base and a big province of tea in China. Tea occupies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Yunnan’s econom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problems in tea industrial system, Pu'er tea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has suffered attack. In despite of the area growth of tea garden in 2008, the yield remained the same as that in 2007, and the tea production and income of tea farmers decreased. Government of Yunnan Province emphasized on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cultivating leading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yields,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taking the initiative and opening the market; made arrangements of new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that tea industry was facing, secured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This article analyzed on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u'er tea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built SWOT matrix of tea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Keywords:Pu'er Tea Industry SWOT Analysis Developing stratagem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茶叶在云南经济中占有699不可替代的位置。

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目录一、内容简述 (1)二、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种植情况 (2)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3)1.2 茶叶品种与特色 (4)1.3 茶叶产区分布 (5)2. 成品茶加工情况 (6)2.1 加工工艺与技术 (8)2.2 成品茶品牌与市场份额 (9)2.3 成品茶出口情况 (10)三、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问题 (11)1. 产业结构问题 (13)1.1 产业集中度低 (14)1.2 产品同质化严重 (15)1.3 缺乏高端品牌和产品创新力弱的问题并存 (16)2. 市场问题 (17)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深入剖析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其成品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该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档将从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品牌建设、市场渠道等方面详细分析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影响力不足等。

结合云南省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云南茶叶品质优良,资源丰富。

种植规模:云南茶叶种植规模较大,茶园面积广泛,茶叶产量稳步上升,为成品茶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产业结构:随着产业的发展,云南成品茶产业结构逐渐完善,涵盖了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类,且品质各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品牌建设:云南成品茶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普洱、滇红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链整合:云南成品茶产业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云南绿春县-茶叶生产已成为该乡强乡富民的支柱主业

云南绿春县-茶叶生产已成为该乡强乡富民的支柱主业

云南绿春县:茶叶生产已成为该乡强乡富民的支柱主

近年来,云南绿春县大水沟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作为重要抓手,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强力推进,做大做强“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该乡茶叶又大获丰收,全乡产鲜茶近1017吨,产值达5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多元。

拉高标杆,强力实施名牌战略。

大水沟乡茶历史悠久,茶质醇香浓厚,绵甜可口,然而品牌意识淡薄,销售利润低下。

近年来,该乡大胆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工程,走品牌自主创新之路,拉高茶叶品牌水准。

重金聘请外地制茶专家,对茶园科学管理和精制炒茶技术进行现场指导,积极组织当地种茶骨干、能手到外地参观、培训,相互取长补短;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制茶工艺设备,提升制茶品位,增强全乡茶叶市场竞争力。

目前,已成功打造出“哈尼秀峰茶”品牌。

构建平台,努力壮大营销能力。

充分发挥该乡区位优势,在交通便利处建立茶叶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了周边乡镇的茶商来此经营;积极引进茶叶新品种,目前引进的“雪芽100号”茶苗已试种成功;以大水沟乡生态茶厂为组织依托,多次开展茶叶种植管理培训会;千方百计多渠道拓宽销路,把茶叶生产这个传统产业做特、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一业强乡。

多轮驱动,大力扩张茶园面积。

借南部山区扶贫综合开发契机,该乡大力宣传,制定优惠政策,多措并举,推动茶园
面积再上新规模。

目前,全乡共新发展茶园面积400余亩,茶园总面积达2.3万亩,有大小茶场50余个,年产干茶20吨左右,基本实现村村有茶场,处处有茶园,茶叶生产已发展为该乡强乡富民的支柱主业。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云南省作为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拥有广泛的茶园分布,其茶叶品种繁多,以普洱茶、滇红茶、云南大叶种这三大茶类为主。

但是,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发展,茶产业在云南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云南省茶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普洱茶、滇红茶、云南大叶种等为龙头的产业结构,且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云南茶叶产业已发展至亿斤以上,产值超过1200亿元。

2.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云南省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以普洱茶为例,其原产地云南普洱的制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由此可见,云南茶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已经初步成功。

3.科技创新促进茶产业现代化升级云南省茶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茶产业现代化升级。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在茶叶制作技术、新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二、云南省茶产业面临的问题然而,云南省茶产业还面临一些问题。

1.制茶技艺萎靡不振云南省的许多茶农,特别是精品茶叶生产企业制茶水平萎靡不振,缺乏标准化制作流程、细节把关等问题仍存。

2.品牌认知度有待提高尽管茶叶品牌在云南省已经有所建设和推广,但是其品牌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云南茶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与国内市场相比较低。

3.茶叶品质需要不断提高云南省的茶叶质量和品质并不稳定,有时候即使是生产优质茶叶的企业,也会在制茶过程中出现问题。

三、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对策探讨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云南茶叶的高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需要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云南省茶产业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茶叶品质。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加强品牌推广和认知度提高品牌推广和认知度提高在云南省茶产业的发展中也非常关键。

为了提高品牌认知度,茶叶企业还需要加强市场推广、品牌宣传和保护等方面的努力。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一、背景分析1.1茶叶是云南省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云南省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种植和产地之一1.2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植资源,适合茶叶的生长。

不过,云南省的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3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叶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茶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发展目标2.1优化茶叶产业布局,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打造品牌茶叶,增加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2.2完善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提高茶叶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2.3培育茶叶企业,促进茶叶市场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发展策略和措施3.1优化茶叶产业布局3.1.1云南省茶叶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但是各地茶叶产量和品质有差异。

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茶叶的适应性,合理规划茶叶产业布局,集中资源,形成特色产区,提高茶叶的品牌价值。

3.1.2加强茶叶品种培育和引进工作,开展茶叶种植的示范和推广,提高各地的茶叶品质和产量。

3.2提升种植技术水平3.2.1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培育适应云南省各地环境的茶叶新品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3.2.2推广和示范现代化茶园建设,推动茶叶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3.3打造品牌茶叶3.3.1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高云南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2推广茶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云南茶叶的品牌价值。

3.3.3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性。

3.4提高茶叶加工技术3.4.1加大对茶叶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茶叶的加工水平和效率。

3.4.2推广茶叶加工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3.5培育茶叶企业3.5.1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5.2加强茶叶产业链的整合和合作,促进茶叶的营销和销售。

3.5.3提供茶叶企业的创业资金和培训支持,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进入茶叶产业。

四、保障措施4.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

通过财政补贴、科技研发资金和信贷支持等方式,支持茶叶种植、加工和企业的发展。

临沧茶叶发展情况汇报

临沧茶叶发展情况汇报

临沧茶叶发展情况汇报临沧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茶叶产区,也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

近年来,临沧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就临沧茶叶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临沧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转而种植茶叶。

目前,临沧茶叶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了数十万亩,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其次,临沧茶叶的品质不断提升。

临沧地处云南大理石山脉南段,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加之当地农民世代耕种茶叶,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所以临沧茶叶的品质一直颇受市场青睐。

近年来,当地政府还加大了对茶叶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使得临沧茶叶的加工工艺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再次,临沧茶叶的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

近年来,临沧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逐渐提升,不仅在国内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地。

临沧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质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最后,临沧茶叶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增强品牌竞争力。

其次是茶叶产业链条不够完善,需要加大对茶叶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再次是茶叶产业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临沧茶叶产业在政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临沧茶叶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临沧茶叶产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茶叶是云南省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云南省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云南省地理环境适宜茶树生长,拥有丰富的茶资源。

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是云南省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然而,云南省茶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茶叶品质和品牌建设相对薄弱,产品质量不稳定、风味味道存在差异,无法与国内外知名茶叶品牌竞争。

其次,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相对滞后,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方式有待改进。

再者,茶叶市场开发和营销渠道亟待完善。

综上所述,云南省茶产业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行动方案,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1.提升茶叶品质和风味,加强品牌建设,确立云南省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推动茶叶种植技术和生产加工的提高,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的现代化。

3.完善茶叶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增加茶叶销量和市场份额。

4.落实茶产业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

三、行动方案1.提升茶叶品质和品牌建设(1)培育和推广特色茶品种,加强种苗选育工作。

(2)推动标准化生产,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茶叶品质稳定。

(3)加强品牌建设,推出具有云南特色的茶叶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推动茶叶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水平提高(1)组织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

(2)引进适应云南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叶种植新技术和新品种。

(3)加强茶园管理和肥料施用,促进茶树健康生长和产量提高。

(4)推动茶叶生产加工的机械化,提高茶叶加工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3.完善茶叶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1)积极扩大茶叶出口,拓展国内外市场。

(2)加强与茶叶加工企业和经销商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合作关系。

(3)加大茶叶品牌推广力度,组织茶文化活动和展览,提高消费者对云南茶叶的认知和接受度。

4.落实茶产业扶贫政策(1)加强农民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茶叶种植技能和经营水平。

云南澜沧县茶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

云南澜沧县茶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12月刊15产 业 发 展云南澜沧县茶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曾凡艳1,2,李光秀3(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明 650201;2.云南省昭通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大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澜沧665600;3.云南昭通市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盐津 657500)摘要:云南是茶叶的原产地,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云南农村经济的整体进步。

该文介绍了云南省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合理利用古茶树、推进加工企业升级、打造庄园经济、规划建设产品交易市场、发挥合作社的引导作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等发展建议,以期实现农民不断增收的目标,推进茶产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古茶林;生态茶园;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澜沧县曾凡艳,李光秀. 云南澜沧县茶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35):15~16.澜沧县是云南大叶种茶叶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是云南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普洱边三县茶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澜沧县荣获“2018中国茶叶百强县”称号,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过渡型大茶树—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座标和“活化石”。

此地还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

一、澜沧县茶产业现状近年来,澜沧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和云南省做大做强“云茶”战略决策等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绿色食品牌以及重点发展八大产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兴县、电矿产业强县、拉祜文化名县”三大目标,突出做强茶叶产业重点部署,着力做优大基地、培育大主体、建设大数据、建成大仓储、拓展大市场、擦亮大品牌,把澜沧县建设成为知名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文化和茶旅游的重要基地,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财政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

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

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

“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

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 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

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

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多数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

这些区域远离污染源,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

云南的绝大部分茶园不用农药。

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茶叶进行抽样检测,我省茶叶农药残量为全国最低,符合欧盟新标准。

我省茶叶优良的品质和极低的农药残留量是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

近几年来,通过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有力的带动了各地茶叶产业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云南大叶茶的有效成份含量高,其经济价值高。

在云南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习惯上称之为云南大叶种,属群体种。

云南大叶茶经济价值高,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浙江、福建等省的中小叶种30—50%,而且各种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协调适口。

因此,云南大叶茶是生产普洱茶、红茶、速溶茶、茶多酚及加工茶软饮料的好原料。

3、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云南茶叶生产加工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

在品牌方面,普洱茶是我省古老的传统品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都有名气;滇红茶、云南沱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也属于全国知名品牌;近年来,普洱茶、云南沱茶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1958年起一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次荣膺世界食品“金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思茅龙生集团生产的“宫廷普洱”,在第六届普洱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桂冠。

4、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雏形。

云南茶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

云南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出口量在逐年增长;云南的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红茶出口最好年景约占全国的1/4;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云南大叶种炒青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引进CTC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

2005年云南茶叶出口金额1739万元,在烟草、食用菌、蔬菜之后,居云南农产品出口第四位。

5、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发掘势头较好云南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的古老茶区。

云南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和古茶园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调查,目前云南古茶园的面积有50万亩以上,是世界古茶林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大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澜沧江中下游州市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

云南的古茶园、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自从人们开始利用茶叶的时候就产生了云南茶文化。

古茶树资源对于开发古茶树文化,推动云南茶叶的发展蕴藏着巨大地潜力。

“茶马古道”是云南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唐代以来我国南方川、滇、藏三省汉、藏、白、彝、傣、纳西等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专家认为,“茶马古道”的商路网络比“丝绸之路”更为繁密,是目前欧亚大陆古代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道路。

B.据调查云南茶叶市场消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一是生产力水平低,茶叶定价起点低;二是缺乏品牌意识和绿色营销策略;三是茶叶消费水平总体不高,消费形式单一;四是绿色消费意识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云南茶叶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上述存在的市场消费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制定并优化茶叶市场准入标准,不断调整市场消费,推进茶叶市场交易的规范化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云南茶叶市场消费调整方向及对策:(一)大力宣传、推广、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优化生产力要素当前国际市场上具有生态标志的茶叶备受青睐,各大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出口的卫生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国内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要求也相应提升,生态茶、有机茶是人们所追求的品质。

云南省具有发展有茶、无公害茶的环境优势,不论从外部市场环境,还是从自身的内部条件来说,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是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的。

表3生态茶和有机茶接受状况调查表人项目合计昆明梁河县勐海宁洱县西畴县问卷数39422851344140非常愿意111373141316比较愿意1978514101416无所谓1065423785不太愿意624110252非常不愿意1080011表3中显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占78.17%,说明大部分人是愿意接受生态茶和有机茶的(二)增强品牌意识,推行品牌战略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生产向优质、安全方向发展,从产地环境保护、投入品使用指导和监管、加工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等方面帮助和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从而提升“云茶”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表2购买茶叶时的品牌意识调查表人项目合计昆明梁河县勐海宁洱县西畴县问卷数39422851344140在意121635102320不在意27216546231820由表2可以看出,调查人群中在意品牌的只相当于不在意品牌的一半,这与我国国人的品牌意识薄弱有关,但从整理来看,比例占到了1/3,这也说明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品牌的关注度将越来越强. (三)经营差异化战略,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不同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区别其他企业的差异化产品服务,相应地这样对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有帮助。

(四)建立相关的支持性产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茶叶产业竞争优势企业、茶农、行业协会、科研单位、政府等构成的茶叶产业集群内部形成的协同效益和强化机制可以极大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C.文山州茶叶产业一、概述茶叶是文山州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清道光十八年,广南县底圩、麻栗坡县的勐洞等地就有种植。

从“七五”开始,文山州就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茶叶的技术和经验。

茶区主要分部在广南、富宁、马关、麻栗坡、西畴、丘北、文山7个县36个乡(镇)194个村民委,涉茶农户66033户,涉茶人口20万人,是滇东南大叶茶的原生地之一。

二、发展(一)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文山州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实现茶叶产业从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步伐,把茶叶产业做成支撑文山州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茶树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5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3万万吨。

实施一村一品结构调整茶叶示范村14个1.2万亩。

三、成效近年来,随着文山州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气候资源的优化重组,优势生物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利用,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

到“十一五”末,文山州茶叶种植面积达37.5万亩,比“十五”末的17.9万亩增加19.6万亩,增109.5%。

投产面积24.7万亩。

茶叶总产量712.6万公斤,比“十五”期末的453.1万公斤增加259.5公斤,增57.35%,茶叶总产值17141.9万。

“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发展标准茶叶化种植14.3万亩,无性系茶园6.4万亩,无公害茶园7.9万亩,有机茶园1万亩,进行低产茶园改造10.4万亩;成立了广南县姑娘茶(会员数600人)、坝美兴茶园(会员数450人)、西畴县青龙山茶叶(会员数132人)、三个专业合作社和栗坡县猛铜铜塔村(会员数123人)天堡分水岭村(会员数131人)杨万长田村(会员数115人)三个茶叶协会;种植35亩以上的大户达1507户;主要载配品种有:福云6号、云抗10号、福安太白、福鼎大毫、云南大叶种、优质苦丁茶、雪芽100号等。

文州茶叶初具备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有广南(其云南文山州广南九龙山茶厂是云南知名茶城)、富宁、麻栗坡、马关4个县。

龙头企业规模大的广南的凯鑫公司先后建成4个茶叶生产基地,建成高产茶园45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民2000多户,发展种植茶叶近万亩。

去年,该公司生产、销售茶叶32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底圩乡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调整产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