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及产品分类

合集下载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及产品分类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及产品分类

一、理论基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

从效用的角度看,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旅游吸引物、服务要素和环境要素[1]。

1.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2]。

其中,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地域,即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是旅游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1.1.3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系统研究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和格局的分类体系。

由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从地理特征、关联性、经济实力、旅游规划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本文力求从对旅游目的地多因素的综合考虑,来构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体系。

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空间结构组成要素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有些学者划分为点线面(点轴圈)三要素;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派划分为基质(Matrix)、斑块(Patch)和廊道(Corridor)三要素等,吴必虎教授在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分析中借用了该模型[3],他认为城市和旅游区(点)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它们之间的交通要素可以抽象为线,城市与4A级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就是“斑块”与“基质”之间的“通道”。

二、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坎恩五要素1.拥有一定距离范围的客源市场2.具有发展的潜力和条件3.对潜在市场具有合理的可进入性4.其社会经济基础具备能够支持旅游业务的最低限度水平5.有一定规模包含多个社区库泊的4A观点1.吸引物:2.康乐设施:住宅设施、餐饮业、娱乐设施、其他服务设施3.进入设施:交通网络、基础设施4.附属设施:地方旅游组织魏小安和历建新的三要素说1.吸引要素:各类旅游吸引物,第一产品概念2.服务要素: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3.环境要素: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三、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1.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2.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支持3.能提供系统、完备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4.要有目的的当地居民的认同、参与并提供各类支持保障5.旅游目的地须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四、主要旅游产品谱系:观光产品:★彩球冠★全天候生态空间(室内)★戴村DNA馆★生态节能普及中心★活水园★微缩节能展示园★古色茶街★三清殿★求索台(三清神像★八卦广场★三清故居★雕塑长廊石牛望江台★神牛问道★天下第一牛★牛文化长廊★牛气冲天★群牛雕像馆文化产品:★三清茶研究中心★茶文化中心★道学院★国学馆★幽谷琴室★养生书吧★棋院★画苑★品茗阁★放商务产品:酒店★避暑天堂★国际山地生态论坛会议中心★三清茶研究中心★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度假区★军体健康、★森林阳光浴★太极拳馆★幽谷琴室★高温瑜伽★围牛比赛★人牛共舞业务产品:享受产品★高尔夫★度假区★天伦乐园★网球场★娱乐中心刺激产品:★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丛林滑翔★滑草场★帐篷度假区★丛林狩猎场★拓展中心★云霄飞轮★天旋地★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魔力水屋★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水上荡桥★魔力水屋★★空中飞人(缆车)替代产品:★茶园★杨梅林★★三清梨园★茶道馆★活水园★石牛望江台★无为顶★三清茶体验基地2)旅游开发方向定位1.观光旅游2.修学、考察游3.生态旅游4、会议旅游5、疗养、康复旅游6、探险旅游7、度假旅游8、其他专项旅游二、空间布局把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放在旅游规划中,形成旅游的四个境界:休闲境界,自我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休闲境界区:生活着的众人,真我状态,看山是山、水是水。

旅游产品的构成、类型与开发(ppt 38页)

旅游产品的构成、类型与开发(ppt 38页)

(2)文化旅游:遗产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 旅游、艺术欣赏旅游、民俗与民族风情旅游、 怀旧与历史人物足迹旅游、祭祖旅游、宗教旅 游、文学旅游。
(3)商务旅游:亦称公务旅游,因从事商务 活动而从事的旅游活动。分一般商务旅游、会 议旅游、奖励旅游、大型活动与节事旅游、购 物旅游。
(4)度假旅游:海滨度假旅游、山地度假旅 游、温泉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度假村和度假 区、野营。
第二讲 旅游产品及其开发
一、旅游产品概述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二)旅游产品的构成 (三)旅游产品的特性 (四)旅游产品的类型
旅游产品是旅游者的经历。如劳森(wson)说,旅
游产品是旅游者从居住地出发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 回原居住地的全部经历。彼得(P.S.Peter)说:“经历的
在旅游产品构成中功能相同的行业或部 门也有不同类型、规模和档次的区别。
1、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补关系
是指组成旅游产品各部分之间相互依 存的关系。
意义: 客观上要求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优化
旅游产品结构、行业结构。 各旅游企业要树立全局观念,注意与其
他部门的密切协作。 旅游管理部门须注意全面质量管理。
互补关系之体现:
(1)每部分的生存和发展都以其他部分 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如:
(2)各部分在经营成果上的相互影响。
2、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代关系
是指旅游产品各部分中具有相同功能的 组成成分之间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
各构成成分、行业内部之间是一种竞争 关系。创新、特色产品,保持竞争优势。
提供多样选择,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 型的旅游需求,扩大客源市场。
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各种服
务的总和。
(二)旅游产品的构成

旅游目的地概念与分类

旅游目的地概念与分类
旅 Nhomakorabea游
旅 游

形的
象地
策 划

与象
营策 销划



.
教 学 目 标
.
岗位任务分解和能力目标分析
.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形象
.
一、旅游目的地
.
(一)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旅游目的地是指能够对一定规模旅游者形成旅游吸引力,
并能满足其特定旅游目的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空
间集合。
▲一定规模——旅游市场(全部潜在旅游者) 特定旅游目的——旅游动机(需求) 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旅游供给
.
环渤海旅游圈
▲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 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 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 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
▲ 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 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
▲ 大黄河文明之旅——涉及我市及我省兄弟市的古迹有:三门峡仰
韶文化遗址、濮阳龙乡中华第一龙、商丘古城、郑州商城遗址、洛 阳龙马负图寺;
▲ 大黄河古都之旅——涉及我市及我省兄弟市的有:三门峡虢国博
物馆、七朝古都开封、商都郑州、九朝古都洛阳;
▲ 大黄河寻根之旅——涉及我市及我省兄弟市的景点有:三门峡函
.
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章程
▲ 一是要尽快编制大黄河旅游总体规划。建议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编
制《大黄河旅游总体规划》,对大黄河之旅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讲诉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讲诉

旅行社服务
旅游管理机构
其他服务设施
银行金融机构 水电通讯设施等
(三)两大核心要素论
邹统钎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要素有两点: 一是具有旅游吸引物; 二是人类聚落,要有永久性的或临时性的住宿设施,游客一般 在这里逗留一夜以上。
一般的景点不留宿,不应该是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特征
(一)库珀(Cooper,1991)
住宿业和餐饮业设施、零售业、其他游 客服务设施
包价服务(Available package)
预先由旅游中间商和相关负责人安排好 的旅游服务
活动(Activi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s)
包括所有的目的地活动,以及游客在游 览期间所进行的各种消费活动
辅助性服务(Ancillary service)各邮种政游、客报服纸务、,医例院如等银行、通信设施、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与特征
一、构成要素
(一)目的地“6A”模型
布哈里斯的旅游目的地“6A”构成要素
旅游吸引(Attractions)
自然风景、人造景观、人工物品、主题 公园、遗产、特殊事件等
交通(Accessibility)
整个旅游交通系统,包括道路、终端设 施和交通工具等
设施和服务(Amenities)
布哈里斯将旅游目的地分为:城市、海滨、山地、乡村、真实的国 家和世外桃源
张立明按照旅游目的地的构成特征分为四种类型:
类别
典型特征
主导功能
典型案例
城市型
以现代城市景观(都 市风貌)、城市文化 和城市商贸为吸引物
城市旅游、商 务会展旅游
北京、上海、 广州、大连、 西安
胜地型
以独特的自然或文化 观光旅游、神 黄山、泰山、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 (3)1.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与分类 (3)1.1.1 按地理位置分类 (3)1.1.2 按旅游类型分类 (4)1.1.3 按旅游级别分类 (4)1.2 旅游目的地的特点与功能 (4)1.2.1 独特性 (4)1.2.2 依附性 (4)1.2.3 可持续发展性 (4)1.2.4 休闲度假功能 (4)1.2.5 文化体验功能 (5)1.2.6 经济发展功能 (5)1.3 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5)1.3.1 发展历程 (5)1.3.2 发展趋势 (5)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 (5)2.1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5)2.1.1 概念 (5)2.1.2 目标 (5)2.2 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的构建 (6)2.2.1 管理体系框架 (6)2.2.2 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6)2.3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实施与评估 (6)2.3.1 实施策略 (6)2.3.2 评估方法 (6)第3章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 (7)3.1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7)3.1.1 调查原则与方法 (7)3.1.2 资源分类与评价 (7)3.2 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7)3.2.1 规划原则与目标 (7)3.2.2 开发策略与措施 (7)3.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3.3.1 保护措施与管理体制 (7)3.3.2 可持续发展策略 (7)第4章旅游目的地市场分析与定位 (7)4.1 旅游市场概述 (7)4.1.1 旅游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8)4.1.2 旅游市场的分类 (8)4.1.3 我国旅游市场现状 (8)4.2 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8)4.2.2 旅游市场数据分析 (8)4.2.3 旅游市场趋势预测 (8)4.3 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与战略 (8)4.3.1 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 (8)4.3.2 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 (8)4.3.3 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实施 (9)第5章旅游目的地产品设计与创新 (9)5.1 旅游产品概述 (9)5.2 旅游产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9)5.2.1 设计原则 (9)5.2.2 设计方法 (9)5.3 旅游产品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9)5.3.1 创新方向 (9)5.3.2 多元化发展 (10)第6章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10)6.1 旅游目的地营销概述 (10)6.1.1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基本概念 (10)6.1.2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目的与意义 (10)6.1.3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流程与关键要素 (11)6.2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合策略 (11)6.2.1 旅游产品策略 (11)6.2.2 旅游价格策略 (11)6.2.3 旅游渠道策略 (11)6.2.4 旅游促销策略 (11)6.3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11)6.3.1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概述 (11)6.3.2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的优势 (11)6.3.3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12)第7章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与管理 (12)7.1 旅游服务质量概述 (12)7.1.1 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 (12)7.1.2 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12)7.1.3 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 (12)7.2 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管理 (13)7.2.1 质量管理原则 (13)7.2.2 质量管理方法 (13)7.2.3 质量改进措施 (13)7.3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 (13)7.3.1 安全管理措施 (13)7.3.2 危机预防与应对 (13)7.3.3 危机处理流程 (13)第8章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3)8.1 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概述 (13)8.1.2 旅游目的地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14)8.1.3 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的意义 (14)8.2 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14)8.2.1 环境管理体系框架 (14)8.2.2 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制定 (14)8.2.3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14)8.2.4 环境管理措施实施 (14)8.2.5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4)8.3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策略 (14)8.3.1 绿色旅游产品开发 (15)8.3.2 生态旅游发展 (15)8.3.3 旅游资源合理利用 (15)8.3.4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15)8.3.5 持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15)第9章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与利益分配 (15)9.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与模式 (15)9.1.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 (15)9.1.2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 (15)9.2 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机制 (16)9.2.1 社区参与决策机制 (16)9.2.2 社区参与运营机制 (16)9.2.3 社区参与利益分配机制 (16)9.3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与公平 (16)9.3.1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原则 (16)9.3.2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方式 (16)9.3.3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保障措施 (17)第10章旅游目的地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趋势 (17)10.2 我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与问题 (17)10.3 旅游目的地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 (17)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1.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与分类旅游目的地,简而言之,是指吸引游客前往游览、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的地域。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

古城古镇型
布哈里斯将旅游目的地分为:城市、海滨、山地、乡村、真实的国 家和世外桃源
张立明按照旅游目的地的构成特征分为四种类型: 类别 城市型 典型特征 以现代城市景观(都 市风貌)、城市文化 和城市商贸为吸引物 以独特的自然或文化 遗产作为吸引物,城 市依托景区而发展 乡村风貌典型、乡村 旅游特色 景区与城市互为依托 主导功能 城市旅游、商 务会展旅游 观光旅游、神 态旅游、休闲 旅游 乡村旅游、农 家乐 综合性休闲度 假 典型案例 北京、上海、 广州、大连、 西安 黄山、泰山、 峨眉山和武当 山等 横店、苏家园、 阿坝 宜昌、秦皇岛、 桂林和三亚等
邹统钎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要素有两点: 一是具有旅游吸引物;
二是人类聚落,要有永久性的或临时性的住宿设施,游客一般 在这里逗留一夜以上。
一般的景点不留宿,不应该是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特征
(一)库珀(Cooper,1991) 三个特征: 1、旅游目的地的脆弱性; 2、旅游目的地通常是由旅游者和其他使用者共同占用的; 3、旅游目的地具有文化属性。 (二)霍洛伟(英,1997) 共同特点:吸引力、舒适性(或设施)、可进入性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与特征
一、构成要素
(一)目的地“6A”模型
布哈里斯的旅游目的地“6A”构成要素
旅游吸引(Attractions) 交通(Accessibility) 设施和服务(Amenities) 包价服务(Available package) 活动(Activities) 自然风景、人造景观、人工物品、主题 公园、遗产、特殊事件等 整个旅游交通系统,包括道路、终端设 施和交通工具等
住宿业和餐饮业设施、零售业、其他游 客服务设施
预先由旅游中间商和相关负责人安排好 的旅游服务 包括所有的目的地活动,以及游客在游 览期间所进行的各种消费活动

完整版旅游目的地管理

完整版旅游目的地管理

1.旅游目的地:是能够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由旅游吸引物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各类地域空间要素的总和,是旅游者停留与活动的复合性地域空间。

2.目的地6“A”模型3.地理系统:4.旅游目的地特点(1):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是由吸引物、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零售店和其他服务设施、进入通道、辅助性服务等核心部分组成。

)(2):文化性(目的地有丰富的文化财富。

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必须考虑一个目的地的吸引力及是否值得花费时间和金钱前去访问。

)(3):不可分割性(旅游产品的消费必须到生产地才能进行,即旅游者必须亲身来到旅游目的地去体验旅游产品。

)(4):季节性(目的地的产品与其他服务产品一样具有不可存储性。

如果在目的地没有被使用,其价值就会流失。

)(5):多用性(目的地的多用性是指目的地企业根据其服务的对象,既服务于旅游者也向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5.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在发展中既要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又应当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的发展不仅能为今天的主人和游客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UNWTO)6.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及特征7.跨界旅游目的地:*(1)区位的边际性:位于不同级别行政砂的交界地带,表现出独特的边缘性区位特征(2)多元信息的交融性: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地区的属性,一方面可能导致管理的混乱,另一方面也能带来更多发展机会(3)基于共赢机制的可整合性:通过改革和完善区域旅游调控机制,提高跨区域旅游目的地管理效能(4)利益格局的复杂性:区域内部在旅游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

8.目的地资源特点(1)多样性与多态性:资源种类多样、类型复杂;同类资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地域性与整体性:不同的目的地具有特色各异的旅游资源、旅游条件;无论何种类型的目的地,资源都呈现出整体关联性(3)永续性与季节性(4)变化性与时代性9.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或构成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突破原有的产业或行业边界,最终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

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

绿城集团 绿城集团
· ·
创 创
造城市的美丽 造城市的美丽
(二)省级旅游目的地
云南、四川、青海、广东、山东……
绿城集团 绿城集团
· ·
创 创
造城市的美丽 造城市的美丽
(三)市县级旅游目的地
大理、杭州、苏州、青岛、大连……
绿城集团 绿城集团
· ·
创 创
造城市的美丽 造城市的美丽
(四)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绿城集团 绿城集团
· ·
创 创
造城市的美丽 造城市的美丽
(三)王晓东(2006)
1、区域性特征: (1)一般具有比较固定的区域及与当地行政区划基本吻合; (2)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2、市场主导性特征: 旅游目的地的生存与发展对目标市场的依赖
三重特征:区域、市场和资源
绿城集团 绿城集团
自然风景
历史文化遗产
旅游吸引物
现代人造景观
旅 游
旅游服务设施
各类节事活动等
目 的
住宿餐饮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
旅行社服务
旅游管理机构
其他服务设施
银行金融机构 水电通讯设施等
绿城集团 绿城集团
· ·
创 创
造城市的美丽 造城市的美丽
(三)两大核心要素论
邹统钎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要素有两点: 一是具有旅游吸引物; 二是人类聚落,要有永久性的或临时性的住宿设施,游客一般 在这里逗留一夜以上。
绿城集团 绿城集团
· ·
创 创
造城市的美丽 造城市的美丽
(二)四要素论
张东亮:旅游目的地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基础 设施和旅游管理机构
旅游吸引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论基础
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

从效用的角度看,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旅游吸引物、服务要素和环境要素[1]。

1.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2]。

其中,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地域,即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是旅游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1.1.3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系统研究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和格局的分类体系。

由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从地理特征、关联性、经济实力、旅游规划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本文力求从对旅游目的地多因素的综合考虑,来构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体系。

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
空间结构组成要素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有些学者划分为点线面(点轴圈)三要素;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派划分为基质(Matrix)、斑块(Patch)
和廊道(Corridor)三要素等,吴必虎教授在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分析中借用了该模型[3],他认为城市和旅游区(点)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它们之间的交通要素可以抽象为线,城市与4A级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就是“斑块”与“基质”之间的“通道”。

二、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
坎恩五要素
1.拥有一定距离范围的客源市场
2.具有发展的潜力和条件
3.对潜在市场具有合理的可进入性
4.其社会经济基础具备能够支持旅游业务的最低限度水平
5.有一定规模包含多个社区
库泊的4A观点
1.吸引物:
2.康乐设施:住宅设施、餐饮业、娱乐设施、其他服务设施
3.进入设施:交通网络、基础设施
4.附属设施:地方旅游组织
魏小安和历建新的三要素说
1.吸引要素:各类旅游吸引物,第一产品概念
2.服务要素: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
3.环境要素: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
三、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
1.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
2.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支持
3.能提供系统、完备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4.要有目的的当地居民的认同、参与并提供各类支持保障
5.旅游目的地须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
四、主要旅游产品谱系:
观光产品:★彩球冠★全天候生态空间(室内)★戴村DNA馆★生态节能普及中心★活水园★微缩节能展示园★古色茶街★三清殿★求索台(三清神像★八卦广场★三清故居★雕塑长廊石牛望江台★神牛问道★天下第一牛★牛文化长廊★牛气冲天★群牛雕像馆
文化产品:★三清茶研究中心★茶文化中心★道学院★国学馆★幽谷琴室★养生书吧★棋院★画苑★品茗阁★放
商务产品:酒店★避暑天堂★国际山地生态论坛会议中心★三清茶研究中心★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度假区★
军体健康、★森林阳光浴★太极拳馆★幽谷琴室★高温瑜伽★围牛比赛★人牛共舞
业务产品:
享受产品★高尔夫★度假区★天伦乐园★网球场★娱乐中心
刺激产品:★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丛林滑翔★滑草场★帐篷度假区★丛林狩猎场★拓展中心★云霄飞轮★天旋地★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魔力水屋★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
★水上荡桥★魔力水屋★★空中飞人(缆车)
替代产品:★茶园★杨梅林★★三清梨园★茶道馆★活水园★石牛望江台★无为顶★三清茶体验基地
2)旅游开发方向定位
1.观光旅游
2.修学、考察游
3.生态旅游
4、会议旅游
5、疗养、康复旅游
6、探险旅游
7、度假旅游
8、其他专项旅游
二、空间布局
把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放在旅游规划中,形成旅游的四个境界:休闲境界,自我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休闲境界区:生活着的众人,真我状态,看山是山、水是水。

关键词:休闲,大众,浅层次,时尚,吃喝玩乐
目标群体:大众群,如三口之家、美食者、商务会议群、植物爱好者、休闲度假者等
功能:农业观光、休闲体验、休闲购物、时
(2)自我境界区:提升了的个人,自我状态,山水皆为证明自我。

关键词:自我,年轻,个性,互动,提升
目标群体:年轻一代,如探险爱好者、体验参与爱好者、植物爱好者、度假者等
功能:登山、滑翔、狩猎、采摘等参与性活动。

(3)道德境界区:修身养性之贤人,非我状态,道法自然、我为山水
关键词:体验,养生,文化,升级
目标群体:体验一族,如道教兴趣者、论坛会议群、体验爱好者等
功能:信教、观光、体验、健身、修身、修学、科研、商务会议等体验性功能。

(4)天地境界区:境界化的平常人,无我状态,无欲则刚、天人合一。

关键词:高境界,天人合一,无欲无为,终极
目标群体:修为者,如休闲餐饮爱好者、森林养生者、境界提升者等功能:高处观光、体验、休闲,带领游客体味无我的至高境界。

三、功能分区
1、景区总体布局:总体布局是关系着整个景区的形体结构是否和谐均衡,景区资源的空间发布与形体结构的总体是否趋于一致,形体结构的框架是否完善,景区总体布局模式有:社区——吸引物综合体旅游区之间的空间布局:旅游景区是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旅游区组成,这些旅游区之间按功能分区布局,各区之间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形成旅游区和旅游活动方面的内在关联性。

一般情况下,一个景区只
有一个服务,即接待中心,如果景区的面积太大,允许有两个服务接待中心,距核心景点要有适当的距离,有隐蔽性。

三清园为山岳型,在游览线路的空间组织上,以游道连接各个景点,在游道上分别布置有供有人休息的石凳石椅,及能使游人获得茶水点心的服务中心,这样景区的游览系统在空间上被合理的组织起来。

3,旅游景区内的空间布局:旅游景区内的空间布局主要是景区的微观布局,涉及用地的具体分布,更多的要考虑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关系,景点与景点如何通过道路连接,景点之间如何形成对景,旅客在什么位置观景是最佳角度。

在旅游景区内,游客休憩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用地要地要充分考虑,根据景点的游客容量来决定游客的活动,休闲的空间。

在三清园,彩球冠与三清殿遥遥相望,人生境界步步高升。

整个景区通过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交互上升,线路节奏合理,两景点之间距离适中,扣人心弦,构建出一副和谐的画卷,让游客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在景点观赏时,引导游客改变视角,从三清寨,到无为顶景点由近到远,视角由平视转化为仰视,欣赏大自然饿鬼斧神工的同时,也看到美丽的蓝天,抬头展臂拥抱大自然,身心得到释放,使游客人在山中游,情在水中流。

功能分区列表
四、动线和视线设计
牛文化互动线
茶文化互动线
房产的静与旅游的动的关系
牛文化互动线
主要通过道路和山体的自然坡度来分隔
五、主打产品:
三清园全部项目:
★彩球冠(四季花卉)★全天候生态空间(室内)★天伦乐园★舍得亭★三清寨★三清茶研究中心★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度假区★酒店★茶园★杨梅林★高尔夫★茶文化中心★停车场★入口接待中心★古色茶街★三清梨园★茶道馆★和庆寺★戴村DNA馆★生态节
能普及中心★活水园★微缩节能展示园
★丛林滑翔★滑草场★帐篷度假区★分时植物认养★三清茶体验基地★丛林狩猎场★拓展中心★云霄飞轮★天旋地转
★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水上荡桥★魔力水屋★求索台(三清神像)★避暑天堂★国际山地生态论坛会议中心★森林小木屋★三清殿★分时植物认养★空中飞人(缆车)
★飞仙楼★林语仙踪★三清故居★道学院★雕塑长廊★仙乐园★灵丹苑★八卦广场★算卦台
★云中餐厅★森林阳光浴★太极拳馆★幽谷琴室★养生书吧★石牛望江台★无为顶★三清茶体验基地★高温瑜伽★国学馆★观光索道
★棋院★画苑★品茗阁★放飞场★仙酿坊★神牛问道★天下第一牛★牛文化长廊★牛气冲天★吉祥牛领养区★神牛玉露★吉祥牛主题商品店★群牛雕像馆★最牛DIY★金牛拔河★牛魔王娶亲★牛体彩绘★人牛共舞★驯牛表演★围牛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